1970年12月30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开展土方草药研究,促进群防群治
——宁陵县黄尧大队“三结合”医药研究小组的调查报告
编者按:由贫下中农、“赤脚医生”和干部组成的“三结合”医药研究小组,是群防群治中出现的一个新事物。它有利于发扬自力更生精神,巩固和发展合作医疗制度;有利于发掘、提高祖国医药学遗产,实行中西医结合。希望那些不相信群众能够搞医药科学研究的人,读一读这个材料。
河南省宁陵县逻岗公社黄尧大队,遵照毛主席关于“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伟大教导,在开展群众性的草医草药运动中,建立了一个由“赤脚医生”、有草医草药经验的贫下中农和革命干部参加的“三结合”医药研究小组。近两年的实践证明,“三结合”的医药研究小组,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新生事物。
医药研究小组在两条路线斗争中成长
黄尧大队于一九六八年十二月实行了合作医疗。为了解决缺医少药的问题,大队革委会放手发动群众,采药献方,开展了草医草药运动。但是,在运动发展了一个阶段后,又出现了新的问题。“赤脚医生”对许多草药的性能、用途和土方、验方的有效性,还不太清楚,一些土方草药得不到充分使用和及时推广。而且服用草药需要熬煎,费时费柴,很不方便,因此有些病人仍旧服用西药,造成经费超支。贫下中农看到这种情况,对“赤脚医生”说:你们为啥不研究研究呢?贫下中农的提议,引起了大队革委会的注意。于是决定由大队革委会的一位副主任参加,经过贫下中农的推荐,建立了“三结合”的医药研究小组。
医药研究小组的建立,引起了强烈反响,广大贫下中农热情支持这一新生事物。可是,也有人在吹冷风:“斗大的字不识一布袋,还想搞科学研究哩!”参加医药研究小组的“赤脚医生”怕搞不好,领导批评,群众埋怨,落个“牛梭子装到布袋里——里外不直
(值)”。大队革委会就领导医药研究小组的成员和广大贫下中农,反复学习了毛主席关于“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的教导,狠批了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洋奴哲学”和“专家办医”等反革命修正主义黑货。同时,大队革委会还具体帮助医药研究小组开展活动。当时,正是感冒流行季节,他们就对群众献出的治感冒的单方进行研究,最后确定用谷子、葱根、各巴草、姜、白菜根研制成面,经过临床观察,然后推广,疗效很好。从而也坚定了医药研究小组成员的信心。
对中草药进行科学研究,碰到一个如何解决仪器的问题。当时医药研究小组里有人说:“捉个小鸡也得撒把米哩!既然搞科学研究,就不能怕花钱。”主张买一套仪器。大队革委会主任、党支部书记王世信给大家说:“咱们好好琢磨一下,能不能用土办法解决。”医药研究小组长、老贫农黄正基也说:“买一个蒸馏器,就得一百八十多元,那样搞下去,咱们的合作医疗基金过不了几天就当啷完了!还是搞土的吧。”说干就干,在黄正基的带领下,医药研究小组自己动手,利用一节旧水车筒子做成一个蒸馏器。以后随着医药研究的发展,他们又用土办法制造出酒精喷灯、离子交换器、烧瓶等仪器。
黄尧大队医药研究小组,在研究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冷嘲热讽听不到了,赞扬的话听多了。这时,在某些成员中产生了一种骄傲自满情绪,个别人想研究用中草药治疗本地少见的疑难病,“轰动轰动”,对研究防治当地的多发病、常见病逐渐缺乏兴趣。大队革委会发现这一问题后,引导大家学习“老三篇”,批判了资产阶级的名利思想,保证了医药研究工作的健康开展。
医药研究活动为群众医疗卫生工作服务
医药研究小组建立后,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如何用本地产的草药防治感冒、肠炎、痢疾、麻疹等这些常见病、多发病。他们逐项进行调查研究,分类造册,掌握病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又把群众采献的土方草药分类排队,具体分析各种药物的性能,研究出有效的预防措施和药品,然后交给群众使用。
“赤脚医生”在工作中,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防病治病的方法找到了,因为缺少某几种药物或药品太贵,影响了新疗法的使用和推广。医药研究小组就针对这个问题,开展药物互相对号研究,用本地产的草药代替外地产的或名贵的中药。如群众献出的一个具有消炎作用的土方,需要十几种中草药,有的价格昂贵,本地既不出产又不易买到。医药研究小组在认真分析了土方中各种药物的性能后,就用本地土生土长的地丁、银花、蒲公英三种草药加工成针剂,经过临床试验,疗效很好。一个叫桑翠的儿童患带状疱疹(中医叫缠腰丹),去外地治疗一个多月,仍不见轻。“赤脚医生”用医药研究小组研制的草药针剂给她治疗,很快好了。一年多来,这个大队的医药研究小组经过反复试验和临床研究,已把本地出产的草药加工制成丸、膏、散、丹、酊、片共一百六十余种成药,并且还制成了二十五种草药针剂,为群防群治提供了比较可靠的物质保证。
为了使本地出产的土药草药得到充分运用,黄尧大队的医药研究小组,还把草药和西药进行了对号研究。对确认能够代替西药的草药加以肯定,积极应用和推广。如一种叫“铺地锦”的野草,有外止血的作用。医药研究小组就把它制成既可注射又可服用的药水,用于治疗大便出血、痢疾等内出血性疾病。先在病猪身上进行试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证明对人体确有疗效时,才在人身上使用。公社防治院的一位医生患了痢疾,大队“赤脚医生”劝他用“铺地锦”药水,他说啥也不干。后来,他的病愈来愈厉害,才勉强喝了三次,疗效很好。这位医生激动地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真是服气了。”目前,黄尧大队用药量中,大部分是草药。
依靠群众扎扎实实进行医药研究
黄尧大队医药研究小组,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教导,在进行科学研究的活动中,始终依靠广大社员群众,作到了科研项目由贫下中农定,主意靠大家出,成功后由群众来推广。
这个大队位于豫东风沙区,社员得关节炎等腰酸腿疼病较多,但病情又不尽相同,用自制的“伸筋花活血药酒”治疗,有的人效果明显,有的就不大起作用。贫下中农提出建议:各人的病因和体质不一样,不能光靠这一样药酒治,能不能根据各人的不同情况,多制几样药酒呢?医药研究小组就把改进“伸筋花活血药酒”作为科研项目,下去向病人作调查,并把有经验的老贫农请进来,共同研究,加进几种草药,慢慢由原来的“伸筋花活血药酒”一号发展到五号。
黄尧大队医药研究小组在开展研究活动中,还坚持了“少而精”的原则,成功一个推广一个。他们研究用本地出产的草药防治感冒成功以后,又对群众献出来的防治肠炎的几个土方、单方进行研究,最后用本地生长的草药制成一种针剂,效果很好,便在群众中推广。在用本地出产的草药防治本地的常见病、多发病的研究过程中,医药研究小组又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教导,研制出“接骨膏”和“止血粉”。他们不图虚名,不片面追求研究项目的数量,而是根据本大队群防群治的需要,研究一个,推广一个,使医药科学研究工作不断由浅入深地向前发展。
医药研究小组在医疗卫生事业中的作用
黄尧大队“三结合”的医药研究小组,是适应群防群治的需要而产生的,反过来又推进了群防群治的发展。贫下中农热情地称赞说:“医药研究就是好,树根草棵变成宝,防病治病保健康,备战、备荒离不了。”
根据黄尧大队的实践经验,建立“三结合”的医药研究小组,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有以下几个作用:
一、有利于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巩固和发展。“三结合”医药研究小组不仅研究如何用本地出产的草药,防治本地的常见病、多发病,而且还试验成功草药细制的方法,既提高了药物疗效,又便于病人服用,扩大了草药的用途,从而大大节省了医药费用,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合作医疗制度。
二、有利于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的方针。“三结合”的医药研究小组在实践活动中,不仅掌握了本地常见病、多发病的规律,而且还根据这种规律,研究出了一套用当地草药预防疾病的措施,并在群众中加以推广,大大降低了发病率。黄尧大队的医药研究小组和各生产队的卫生员紧密配合,除经常宣传卫生知识,发动群众坚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外,还把研制出来的一些有效的预防药物,按季节和病情特点,交给群众服用,有效地控制了疾病的流行。过去这个大队经常流行的百日咳、麻疹等,一年多来没有发生一例。
三、有利于实行中西医结合。“赤脚医生”参加“三结合”医药研究小组,通过科学研究,比较迅速地了解到多发病、常见病的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并向有丰富草医草药经验的老贫农学习中医知识,掌握了大量中草药的性能和使用方法,促进了中西医结合。这个大队参加医药研究小组的几个“赤脚医生”,原来只懂得点西医西药知识,通过一年多的科学实验,现在都能够掌握一百多种中草药和许多土方、验方,提高了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本领,更受到贫下中农的欢迎。
商丘地区革委会
宁陵县革委会联合调查


第3版()
专栏:

贫下中农能够进行医药科学研究
河南宁陵县逻岗公社黄尧大队 黄正基
我们大队建立由大队领导干部、“赤脚医生”和老贫农参加的“三结合”医药研究小组的时候,大家选我当组长。当时我想,自己是六十多岁的人啦,又不识字,这个“细”活可干不了啊!可是,一想起旧社会咱贫下中农受疾病折磨,没人管,现在咱掌握了医疗卫生大权,咱贫下中农不干叫谁干?我想只要有一颗忠于毛主席的红心,事事照毛主席指示去办,没有过不去的河。心里有了红太阳,干起活来有力量。不管天热天冷,我除了坚持常年采药,还积极和大家一起把群众采来的土药,献出的土方一样一样地进行分析研究。把多研究一种药看做是捍卫毛主席无产阶级卫生路线的实际行动,把多治好一种病看做是射向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卫生路线的一颗炮弹。
一次,我用中药“柴胡”制针剂时,不小心把烧瓶弄烂了。有人说:“看你制不成还是制不成,净搭几个钱。”个别“赤脚医生”也泄了气。这时我们就坐下来学习毛主席关于“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的光辉教导,从中吸取了力量。我们就和贫下中农一起想办法,出主意,用铁皮焊了一个土烧瓶,终于制成了柴胡针剂。
在研究“铺地锦”这种草药时,原来我们只知道它有外止血作用,但对内止血有没有效呢?我们就进行了研究。把这种草药制成针剂后,经过试验,证明对大便出血、痢疾都有效。贫农社员张厚义的小孩得了痢疾,打了两针,第二天就好了。我们还遵照毛主席关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教导,把研究制成的每一种药剂拿到群众中去鉴定。如第一次制成的接骨膏,群众根据醋能使骨发软的经验,提出在接骨膏里加醋,使骨发软接得快。我们一听很有道理,一试验果然效果比原来好。
为了使中草药便于储存,便于携带,大队和每个生产队都办起了中草药加工室,在医药研究小组的帮助下,用土办法、土工具加工制成丸、散、膏、丹、酊、片一百六十多种,还有葡萄糖、柴胡针等二十五种注射液。同时,由于我们认真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的方针,开展群防群治,一年多来,麻疹、百日咳在全大队都没发生,群众健康水平大大提高,推动了革命和生产的发展。
(附图片)
黄尧大队医药研究小组在活动。 本报通讯员摄


第3版()
专栏:

在实践中研究和提高土方土法
解放军某部卫生队
今年,我们部队来了一批新战士,有的患了疟疾。当时我们想:能不能找一种简便有效的治疗疟疾的方法?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学习了毛主席关于“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的伟大教导,认识到只要依靠群众,反复实践,一定会闯出一条治疟疾的新路来。
我们深入到群众中去,到处收集民间防治疟疾的土方。党支部委员张永丰同志,发现老贫农余大娘懂得很多民间治病的土方,就虚心向她请教。余大娘热心地把自己应用多年的“拔火罐”治疟疾的方法,教给了张永丰同志。经过临床使用,效果还好,但不够完善。以前我们用扎针治过疟疾,也有一定疗效。我们就大胆地把扎针和拔火罐结合起来使用。余大娘用拔火罐这个方法还有很多限制,经分析,有的有道理,有的不合理。比如要在晴天无风时,头晌午拔,是不合理的。我们就不管什么天气,一律在病人发病前两小时进行。余大娘拔火罐,固定在一个地方。我们采用多穴位的扎针和拔罐方法治疗疟疾,不但见效快,而且病的复发率低。


第3版()
专栏:

认真向群众学习治病的经验
山西五寨县井儿洼大队“赤脚医生” 索守花
我在井儿洼大队当“赤脚医生”不久,就碰见大队革委会副主任张三得了肠梗阻。我到他家时,只见他在炕上痛得滚来滚去。一见这情景,我就想:肠梗阻这可是个大病,非动手术不行,便张罗着要往公社医院送。在场的贫下中农见我想推开手,便对我说:“守花,张三是六十多岁的人啦,那里还经得起动刀弄杖,还是你给想个办法吧!”
贫下中农的话,句句动心弦。这时我想,如果留下病人,凭我这点技术能治得了吗?贫下中农看到我为难,就鼓励我说:“守花,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你大胆治吧,我们护着你!”贫下中农的鼓励,坚定了我的信心。我想起了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教导:“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毛主席的话给了我勇气和力量,我决心试一试。可是办法在哪儿呢?俗话说:“穿衣先提领,锄田先找垄”,要治肠梗阻就得先找出病在哪儿,这就是毛主席说的“对于具体情况作具体的分析”。肠梗阻是因为肠子粘连在一起引起的,只要解除粘连,病也就好了。我便同贫下中农讲明了这一情况。他们听了,就你献一个偏方,他献一个土法,都来出谋献策。最后我采用了一个贫农老大爷介绍的獾油润肠的办法,配合针灸,大胆进行了治疗,很快就治好了张三同志的病。
实践证明,只要相信群众,虚心向群众学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赤脚医生”也能治大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