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12月13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依靠群众 智慧无穷
——湖北一个新建工程工地以“土模”代替“木模”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调查报告
建造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厂房、宿舍和其他建筑物,需要预制各种各样的钢筋混凝土构件,例如屋架、柱子、房梁等等。制做这些构件,历来都是先用木板做成模型,里边放进绑扎好的钢筋骨架,然后向模型中浇灌混凝土。湖北省一个新建工程工地的建筑工人,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打破洋框框,走自己工业发展道路”的教导,发扬敢想、敢干的革命精神,改变了这个“老规矩”,创造了用泥土代替木材做模型的新技术。
这个新建工程工地的工人用“土模”代替“木模”的革新创举,为多快好省地进行基本建设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给我国的建筑史增添了新的光彩。
两种思想、两条路线斗争的产物
这个新建工程工地开始大规模施工时,有一段时间出现了木材暂时供应不上的困难。没有木材制造“木模”,就浇灌不出建筑需要的各种混凝土构件。怎么办呢?这时候有的人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们主张向上级喊困难,等上级拨木材。叫做“一喊二等”。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这个新建工程工地的党委遵照毛主席的这一伟大教导,决定把问题交给群众,相信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具有无穷智慧的广大群众,一定能想出办法,自力更生地克服这个困难。
工人们听到木材一时供应不上的情况以后,满怀革命豪情地说:我们搞建设要抢时间,争速度,在困难的情况下也要争取胜利,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也要争取提前。这才是真正为伟大领袖毛主席争光,为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争光。
针对“一喊二等”的错误思想,党委发动工人群众深入批判了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工人们严肃地指出,“一喊二等”实质上是见物不见人,是搞少慢差费。这样做,就会拖延社会主义建设速度,不符合备战、备荒、为人民的要求。通过革命大批判,工人们发出了战斗誓言:“我们就是要走自力更生的道路,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决不能等。”各工区、各工段的工人们纷纷献计献策,自动组成技术革新小组,围绕着浇灌混凝土构件的问题,形成了群众性的技术革新热潮。
就在这个时候,二工区一工段共产党员刘庆田领导的木工小组的老师傅们,经过苦心琢磨,根据铸造车间翻砂的原理,提出一个大胆建议:用泥土代替木材做模型,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
以“土模”代“木模”的设想在工地传开了,反应十分强烈。多数群众热烈支持,但是也有的人表示怀疑,说什么“模型做过千万个,没有见过用土模”。还有的说:“土做模,瞎胡闹”。工地党委和党支部的负责同志坚定地支持这一新事物,热情地鼓励刘庆田木工小组:“坚决搞试验,交点学费也值得;不要怕失败,失败了可以总结经验再干。”党组织还专门抽调了抹灰工、油漆工、混凝土工协助他们进行试验。
刘庆田木工小组的同志们,在党组织的支持和各工种工人的积极帮助下,做出了第一个“土模”。钢筋工帮助他们绑扎了一个钢筋骨架,放进“土模”,浇上了混凝土。这天夜晚,工地许多工人都兴奋得没有睡好觉。半夜里,党支部委员、工长赵崇作带着铁锹,打着电筒,冒着风雨,来到试验场地,他掀开盖“土模”的草垫,挖开“土模”,摸摸混凝土构件已经凝固,兴奋得几乎跳了起来。试验成功的喜讯迅速传到工地宿舍,顿时,“毛主席万岁!万万岁!”的欢呼声响彻了工地上空。
反复试验,精益求精
毛主席指出:“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长都是要经过艰难曲折的。”用泥土做模型这一新生事物,同样是经过反复试验,不断改进,才逐步完善起来的。
“土模”试验小组开始做的“土模”,还有不少缺点,有时形状不大符合要求,有时甚至塌下去了。这时候,原来反对搞“土模”的人,讽刺话说得更加厉害,个别领导干部也犹豫起来,参加试验的个别人也有点泄气。工地党委和党支部的领导同志在这关键时刻,和参加试验的工人同志一道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我们正在做我们的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伟大的事业。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的伟大教导,鼓励大家坚持战斗,去夺取胜利。试验人员经过细致研究,发现“土模”形状不符合要求是因为泥土太潮,粘性大。他们就找到干地方,又反复进行试验,做出了很标准的“土模”。
这时候,工人们又对“土模”提出了两个新问题:第一,“土模”比木模软,混凝土里又有石头,浇灌时震捣器插进混凝土里一震捣,石头容易挤进“土模”里,打出的构件表面成了“蛤蟆皮”,光度不好。第二,混凝土构件和“土模”容易粘结在一起,不易顺利脱模。试验小组很重视群众提出的这两个问题。他们同混凝土工共同研究,改进了浇灌方法,解决了构件表面不光的问题;又同抹灰工、油漆工一起研究出防止“土模”与钢筋混凝土构件粘结的方法:在“土模”内壁刷上两遍黄泥浆,作为隔离剂,既省钱,又能顺利脱模。紧接着,他们用“土模”预制出了跨度二十四米、结构复杂的屋架。许多前来参观的工人、技术人员看到这个屋架,都十分兴奋地说:“土模”能预制出这样复杂的构件,说明所有的建筑构件都能使用“土模”预制。
“土模”代替“木模”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完全成功了,可是工地又出现了新矛盾:建设热工车间光是钢筋混凝土屋架就需要二十个,做一个浇灌这种屋架的“土模”,要占用二百四十平方米的地面,二十个这样的“土模”,要占地四千八百平方米,整个车间面积加上它周围的空地,都拿来做这种“土模”也不够用,其他的施工更无法进行了。这是推广“土模”出现的一个新问题。热工车间工地的工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每天都到施工现场去“天天读”,带着问题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共产党员、老工人刘维明、王世英在学习中提出:老愚公能移山,我们为什么不能把地下的“土模”往地上搬?他们的想法使大家开了脑筋,你一言,我一语,很快想出了把“土模”往上搬的办法:一个“土模”灌上混凝土以后,在这个“土模”上面,采用类似用土筑墙的办法,再筑一层“土模”,象盖楼房那样让“土模”向空间发展。这样,就解决了施工与预制混凝土构件争场地的矛盾,为推广“土模”创造了新的经验。
推广“土模”的重大意义
现在,这个新建工程工地普遍采用了用“土模”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办法,这一革新的重要意义也越来越充分地显示出来了:
第一,用“土模”代替“木模”,能够在没有木材或缺少木材的情况下,照样高速度地进行基本建设,为多快好省地进行基建施工闯出了一条新路。
第二,有利于基本建设工程打“人民战争”,缩短建设工期。做“木模”技术要求很高,只能靠木工师傅来做;而做“土模”简便易学,一看就懂,一学就会,普通工都能上阵,这就可以加快工程进度。二工区一工段有个车间需要的大型钢筋混凝土构件有:屋架二十个,吊车梁三十六根,柱子四十四根。如果单靠建筑这个车间的木工做“木模”,需要两个月才能完成,可是采用“土模”以后,各工种工人和参加建设的贫下中农,一起动手,只花了四十天的时间,就把所有钢筋混凝土构件全部浇灌出来了。
第三,为国家节省了大量的木材。这个建设工地去年第四季度的建设工程,原计划用木材二千七百多立方米,用“土模”代替“木模”之后,只用木材四百七十多立方米,比原计划节约木材百分之八十三。
第四,提高了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质量。用“木模”预制构件,浇灌混凝土时,“木模”板的缝隙容易漏混凝土浆,既浪费水泥,构件又容易出现蜂窝麻面,影响质量,同时还要经常浇水养护。用“土模”预制构件,混凝土浆一点漏不了,构件表面平整光滑,更加保证了构件的强度。此外,“土模”本身含有一定湿度,便于天然养护。在南方,冬天施工,正常情况下,只需在混凝土构件上面盖一层锯末或碎草保温,就可以完全保证质量。
第五,降低了工程造价,为国家节约了建设资金。采用“土模”使用的技术工人少,木材、元钉也大量节约,这样就减少了国家投资。这个建设工地算过一笔账:做一根八米长、断面四十五厘米乘四十厘米的钢筋混凝土柱子,如用“木模”预制,需要工料费二十四元二角,而用“土模”预制,则只需工料费四元六角四分,降低费用百分之八十一。
(据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第十一冶金建设公司革命群众破除迷信解放思想
用“土模”代替“木模”预制混凝土构件
据新华社兰州电 第十一冶金建设公司广大革命群众,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成功地推广了用“土模”代替“木模”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新工艺。今年以来,这个公司在一项重点工程施工中,将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混凝土构件,都用“土模”预制,质量符合要求,加快了工程建设速度,为国家节约了六千四百多立方米木材。
过去,在基本建设中,都是用“木模”制作混凝土构件,这种方法缺点很多,不但耗用大量木材,而且常常造成混凝土漏浆,使构件变形,影响质量。第十一冶金建设公司在今年年初接受了一项国家重点工程的建设任务,工期紧,任务大,工程构件复杂。要完成这项工程,需要大量的木材,但木材一时供应不足,怎么办?这时,有的老工人就大胆提出推广“土模”,代替“木模”的先进经验,解决这个矛盾。驻公司解放军支左人员和公司革委会积极支持老工人的革命化建议。他们组织广大革命群众认真学习了毛主席关于“打破洋框框,走自己工业发展道路”的伟大教导,狠批了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爬行主义”和“群众落后论”等反革命修正主义黑货,批判了那种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保守思想,进一步鼓舞了广大群众敢于革命、敢于创新的斗志。广大革命工人个个献计献策,人人开动脑筋,形成了群众性的试制推广“土模”的热潮。经过几十次的反复研究试制,终于把“土模”试验成功。


第2版()
专栏:

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致公党主席
陈其尤先生在京逝世
李先念副总理 郭沫若副委员长参加告别仪式
新华社十二日讯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致公党主席陈其尤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一九七○年十二月十日在北京逝世,终年七十九岁。
今天下午在八宝山举行了向陈其尤先生告别的仪式。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参加了告别仪式。参加告别仪式的还有人大常委会委员华罗庚、茅以升、罗叔章、季方、胡子昂、胡厥文、胡愈之、谢扶民,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以及有关方面的负责人和陈其尤先生的生前友好和亲属。


第2版()
专栏:社会主义建设欣欣向荣

兴办为农业服务的小型地方工业
在毛主席的“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指引下,江西省上饶专区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小型地方工业蓬勃发展。
现在,全专区办的小型工厂达二千二百多个。其中,小煤矿、小煤窑发展到一百多个,年产量超过一百万吨,全区工业和民用煤炭已做到自给有余。新建的小钢铁厂中半数以上已开始出铁、出钢。由于不少小化肥厂的投入生产,全区磷肥已实现自给,氮肥生产也有了新发展。随着大批小型水电站的建成,全区能用电力排灌的农田已达五十多万亩。此外,全区各县、社、队还兴办了很多土农药厂,年产土农药八百多万斤,为消灭农作物病虫害提供了大量农药。
上饶专区在兴办地方小型工业中,注意调动县、社、队各级办工业的积极性。专区工厂采取措施支援县办工厂,县办工厂又积极支援社、队工厂,上下互相支援,互相促进,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上饶专区革委会还十分重视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促使地方工业有领导、有计划地发展。专区、县、社新办的工厂大部分都靠近原料产地,做到就地取材,就地办厂。


第2版()
专栏:社会主义建设欣欣向荣

三岔子林业局建成浆粕厂
吉林省三岔子林业局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就地取材,多快好省地建成一座浆粕厂。
浆粕是人造纤维的半成品,经过再加工后可以抽丝、织布。在林区建立浆粕厂,用板皮、枝丫、木截头做原料造浆粕,可以提高木材利用率,减少运输负担。
在建造浆粕厂的过程中,三岔子林业局的广大工人和革命干部,贯彻执行毛主席关于勤俭建国指示,自己动手,土法上马,就地取材,自制十六台设备,保证了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


第2版()
专栏:社会主义建设欣欣向荣

马钢所属厂矿发动群众办起一批小厂
安徽省马鞍山钢铁公司所属厂矿,充分发动群众,自力更生,建成了翻砂厂、标准件厂、石碱厂、钢球厂、水泥轨枕预制厂、电池厂等二十多个小厂,生产出近二百种产品。这些小厂为本公司所属厂矿提供了许多备品、配件和辅助材料,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第2版()
专栏:社会主义建设欣欣向荣

福州制皂厂建成合成洗涤剂车间
福州制皂厂工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利用旧设备、制造土设备,在十八天之内,建成了一个年产三千吨合成洗涤剂车间,并生产出第一批合成洗涤剂。
在文化大革命前,这个工厂的工人就提出要生产合成洗涤剂,既可为国家节省油脂,又能满足城乡广大群众的需要。但是,在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下,没有搞成。今年初,厂里又把制造合成洗涤剂的问题提出来。开始,有人提出一个建设方案,要国家投资九十万元,后来改成四十五万元。工人们批判了这两个贪大求洋的方案,坚决主张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道路。工人们从仓库里搬出旧设备加以改制,并且自造土设备,只花了三万元,就建成了合成洗涤剂车间。


第2版()
专栏:社会主义建设欣欣向荣

充分利用水力资源兴建小电站
云南省元江县羊岔街公社各族人民,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备战、备荒、为人民”伟大战略方针指引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三年来共兴建了二十三座小型水力发电站。目前已经有十四个站配套发电,装机容量二百六十一瓩,输电线路长达五十三公里。全社八个大队六十五个生产队中,有七个大队六十个生产队安装了电动碾米机和磨面机,三十三个生产队的社员家里装上了电灯和广播喇叭。
羊岔街公社地处哀牢山上,有丰富的水力资源。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这个公社的哈尼、苦聪、傣、汉等各族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发扬敢想敢干的革命精神,掀起了群众办电的热潮。红旗大队幸福村生产队是苦聪社员聚居的地方,这个队在办小型水电站时,社员采取自力更生的办法,解决了资金不足的问题。南溪大队开始建站时,一个技术员贪大求洋,说需要投资三万元。贫下中农不同意这个技术员的意见,他们牢记毛主席关于“要节约闹革命”的教导,因地制宜,就地筹集土建工程所需要的材料,并且大搞技术革新,以“土”代“洋”,结果,仅用了七千元,就建成了一座三十瓩的水电站。 (据新华社)


第2版()
专栏:社会主义建设欣欣向荣

贵州工人阶级生产了成批“乌江”牌汽车。贵州汽车配件厂的革命工人,自制简易模具,用铁锤敲出了“乌江”牌汽车驾驶室的外壳。
    新华社记者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