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10月4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家家户户升起了红太阳
——记涿鹿县小流水沟大队的家庭毛泽东思想学习班
河北省涿鹿县石门公社小流水沟大队广大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遵照毛主席关于“办学习班,是个好办法,很多问题可以在学习班得到解决”的伟大教导,紧密结合三大革命斗争实际,密切联系个人活思想,大办家庭毛泽东思想学习班,两年如一日,坚持不懈,越办越好。广大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在毛泽东思想的哺育下,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觉悟不断提高,继续革命的自觉性大大增强,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全村二十七户人家,有八户被群众评为“全家红”,有八名社员、干部出席了公社以上的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代表大会。这个大队革命和生产出现了一派喜人景象。
毛泽东思想大普及
小流水沟是个山区,社员居住分散,没办家庭学习班以前,每天全村都要集中到大队去学习。因此,一些年老体弱和孩子多的妇女不能参加学习。经常参加学习的人不过全大队人数的一半。自从办起了家庭学习班,全村七、八十岁的老人,七、八岁的儿童,小孩多、家务重的妇女和出不了门的病人,个个都能参加学习,人人读毛主席的书。旧社会苦大仇深的老贫农许掌,他和他老伴的眼睛都不好,家又住在山顶上,每天晚上到大队参加学习有困难。可是他早就渴望着学习毛主席的书,当他儿子告诉他要在家里办学习班时,他兴奋地说:“这回你们可该先教我学学了。”从此以后,他们一家四口人,每天坚持办学习班。老人不识字,就让儿子一字一句地给他读毛主席语录。他越学越爱学,越学越有劲,积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一心要做“老愚公”。在他的带动下,闺女、儿子也大变样。今年夏季,被群众评为“全家红”。
资产阶级“私”字无处藏身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大大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思想觉悟,有些人头脑里的“私”字,往往不敢在群众面前暴露,而在家里却暴露得最充分。自从办起了家庭学习班,人人斗私批修,家家变成了防修反修的阵地,不管在家里家外,只要“私”字一露头,就抓住不放,狠批猛斗,使资产阶级“私”字无藏身之处。贫农社员张玉莲,有一次没有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独自上山刨了一天药材。晚上收工后,她儿子许贵福问她:“娘,你今天怎么不出工又去刨药材啦?”张玉莲不耐烦地回答:“你懂得个啥,刨药材比给生产队干活挣的钱多。”许贵福听后,当晚就在家里办起了学习班。他首先带领全家反复学习了毛主席关于“要斗私,批修”和“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的伟大教导,然后指着母亲刨回的一堆药材说:“刨药、上工,看来都是劳动,走的却是两条道啊!为自己挣钱去刨药材,这是资本主义斜路;为革命种田,才是社会主义光明大道。被‘私’迷了心窍,光为自己打算,就要走回头路,吃二遍苦!”她闺女许桂英也说:“娘是中了刘少奇的金钱挂帅的流毒,自己贪小便宜,集体生产就要受损失!”张玉莲学习了毛主席的教导,又听了闺女、儿子的批评,认识到自己不对,狠斗了私心。打这以后,她积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脏活、重活干在前,个人家务放后边,成了一个热爱集体的好社员。
家家户户成为大批判的阵地
毛主席教导我们:“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过去,小流水沟的一小撮阶级敌人,常常利用家族或亲戚关系,混淆阶级阵线,进行破坏活动。他们散布说:“咱们巴掌大的一个小村,成天低头不见抬头见,亲戚六眷的何苦呢?”有些觉悟不高的人一时受敌人蒙蔽,只认宗族亲,不分敌、我、友。自从办起了家庭学习班,户户狠批刘少奇的“阶级斗争熄灭论”,人人用毛主席关于“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教导武装头脑,广大群众的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的觉悟大大提高,敌情观念大大增强。贫下中农说:“同族不全是一家人,贫下中农才真正是一家人。”“亲戚亲,不如阶级亲。”去年,许多人主动调查、揭发家族和亲戚中的叛徒、特务及反革命分子。老贫农刘万才,知道他表叔是坏人。过去,由于打不破情面,历次运动中他都没有揭发。这次‘他在家庭学习班中,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毛主席关于“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的伟大教导,对照自己的思想,狠斗私心,最后打破了家族观念,揭发了他表叔的问题,而且和群众一起对他进行了面对面的斗争。
用毛泽东思想“当家”
小流水沟大队过去有些家庭沿袭着“家有千口,主事一人”、“长辈当家,晚辈听从”的封建旧习。自从办起了家庭学习班,破了封建主义的旧家规,立了社会主义的新风尚。一家人不分男女、长幼,一同斗私批修,一起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谁的话符合毛泽东思想就听谁的,谁的意见符合毛主席的教导就照谁的办,毛泽东思想真正统帅了家庭。
贫农老大娘魏有荣家里子孙三代七口人,过去,家里事她和老伴说了算。自从办起了家庭学习班,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儿媳妇可以批评老公公,孙女可以给奶奶提意见。今年春播时,魏有荣刚拣了两天豆种就怕累不出工了。小孙女关香直接了当批评奶奶说:“抓革命,促生产人人有份,如果大家都怕累不干活,怎么能多打粮食,支援国家建设呢?”魏有荣不耐烦地说:“你小孩子少多嘴!”关香说:“‘抓革命,促生产’,这是毛主席的教导,你不听毛主席的话,就是对毛主席不忠。”晚上,家里办学习班时,儿媳、孙女又针对魏有荣的活思想,帮助她反复学习了毛主席的有关教导。魏有荣提高了政治觉悟,第二天一清早,她就上了工。从此,她天天出勤,再不怕苦怕累。
两年来,小流水沟大队由于大办了家庭毛泽东思想学习班,用毛泽东思想教育人,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焕发了蓬勃的革命精神,广大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战天斗地,向大自然要粮,使一个年年吃国家供应粮的大队,去年第一次向国家交售了余粮,今年将夺得更好的收成。
本报通讯员


第2版()
专栏: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一周年

活学活用“老三篇”的乘务员们
毛泽东思想化灵魂,全心全意为人民。西宁铁路分局列车段二四三、二四四次列车乘务组的乘务员们,在党支部带领下,坚持活学活用“老三篇”,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提高了服务质量,受到工农兵旅客的赞扬。
学习“老三篇”,树立阶级观点
这个乘务组原来是一个比较后进的单位。过去,少数乘务人员由于服务方向不明确,私心杂念作怪,对旅客不热情,态度生硬。党支部针对上述情况,组织乘务员们反复学习“老三篇”,狠抓“为什么人”这一根本的、原则的问题,明确服务方向,端正服务态度。
这个乘务组担负由西宁到西安的慢车的服务工作。这个慢车的特点是:农民旅客多、短途旅客多、老人携儿童旅客多。党支部在组织乘务人员活学活用“老三篇”时,强调学习张思德、白求恩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从接近、了解、热爱工农兵做起,全心全意地为工农兵旅客服务。乘务员们逐步学懂了这样一个道理:对工农兵越亲,离“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标准越近;和工农兵心心相印,才是把“老三篇”化为了自己的灵魂。
在党支部组织的忆苦思甜活动中,很多乘务人员痛哭流涕地回忆了全家人在旧社会离乡背井、行乞要饭、饥寒交迫的悲惨生活,控诉了旧社会的滔天罪行。血泪斑斑的苦难家史,激发了乘务员们对工农兵的无产阶级感情。过去有的人嫌农民身上有泥巴,怕工人身上的油污弄脏了自己的衣服。现在,他们对工农兵旅客上车接待热情,旅途饮食照顾周到,到站换车指引耐心。他们说:“不是农民的身上脏,是自己的思想脏;不是工人的衣服油污多,是自己心头资产阶级的油污多。要全心全意为工农兵服务,就要和工农兵心贴心。”
遵照毛主席关于“学习马克思主义,不但要从书本上学,主要地还要通过阶级斗争、工作实践和接近工农群众,才能真正学到”的伟大教导,党支部还经常组织列车工作人员利用休息间隙,深入农村访贫问苦,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学习贫下中农的优秀品质和勤劳朴实的作风,不断增强对工农兵旅客的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
学习“老三篇”,明确全局观点
人民的列车随着时代的车轮不断前进。二四三、二四四次列车的乘务人员遵照毛主席关于“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这一伟大教导,在乘务工作中立足本职,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把自己的工作和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目标的革命全局联系起来。
餐车服务人员过去由于受刘少奇的“利润挂帅”、“指标第一”的反革命修正主义黑货的影响,把目光盯在营业额上,把和旅客的关系看作是“我卖你买”的经济关系,只管售票收钱,不问旅客需要;只图自己省事,不管旅客麻烦。在学习“老三篇”的过程中,乘务员们反复领会毛主席的“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的伟大教导,认识到工农兵旅客来自祖国各地,和自己走的是同一条革命路,奔的是同一个共产主义大目标,餐车虽小装着世界革命风云,卖饭端菜关系政治方向。他们为了方便短途旅客,实行餐车全天营业制度,工农兵旅客可以随时就餐。从今年五月份起,实行服务员端饭送菜,改变了旅客排队自端饭菜的现象。后来见到旅客吃米饭口干难咽,又主动供应免费清汤。在原有基础上,餐车工作人员不仅争取做到饭菜不重样,顿顿有花样,还根据不同旅客的多种需要,给婴儿热奶,为农民烩饼烩馍,对老年和带小孩的旅客,送饭到座,为产妇煮鸡蛋,做稀饭。鉴于慢车农民旅客多的情况,他们采取以大众化为主,努力降低成本,减低饭菜售价。工农兵旅客满意地说:餐车饭菜调千口,热菜热饭勤侍候;乘务人员一片心,点点滴滴记心头。
学习“老三篇”,增强群众观点
毛主席教导我们:“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这个乘务组的全体同志在服务工作中,坚持活学活用“老三篇”,在改造世界观上狠下功夫。在学习过程中,全体乘务员狠批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活命哲学”,狠斗了图安逸,贪享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等私心杂念。在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中,宁肯自己麻烦千遍,不让工农兵旅客一事为难。他们做到了扶老携幼,重点照顾。对老、弱、病、孕、伤、残旅客和初次出门的农民旅客,送水,送饭,送去厕所,送出站,代换票,代拿行李,代找地址,代备医药。在一次由西安开往西宁的二四三次列车中,列车员杨爱华发现一位初次出门的农民老大娘,从东北来西北看望她在马场工作的儿子,由于路途不熟,把车票错买到了兰州。小杨记起了毛主席的“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的教导,就耐心地向老大娘打听清楚了她要去的目的地原来是陕西省兴平县马场。杨爱华接着又向周围旅客详细询问了马场的具体位置和去马场的路程。车到兴平时,小杨搀扶着老大娘,代背着行李物品,一直送到兴平候车室,委托车站服务员把老大娘送到目的地。老大娘感动得流下了热泪。她说:我一定要把你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讲给我的儿子听,要他好好工作,报答毛主席的关怀,报答你们的一片热心。
本报通讯员


第2版()
专栏:

瑶族老人心向毛主席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大瑶山上,一位瑶族老人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先进事迹被人们广泛传诵着。这位老人,就是金秀瑶族自治县六巷公社六巷大队石架生产队的老贫农赵金录。
熬过严寒的人最喜欢红太阳,从苦海里解救出来的瑶家儿女最热爱毛主席。赵金录无限热爱伟大领袖毛主席,无限崇拜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他经常对青年人说:“大瑶山上的香草为什么那么香,因为有春天雨露的滋润;瑶族人民生活为什么这样好,因为有毛主席的英明领导。毛主席是我们瑶族人民心中的红太阳,毛泽东思想是我们的命根子。我们要翻身不忘过去的苦日子,幸福不忘毛主席。”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赵金录怀着对伟大领袖毛主席无比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如饥似渴地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他不识字,记忆力又差,学习起来很困难。但是,困难吓不倒无限忠于毛主席的瑶族老人。他坚持天天学,经常问,反复背。他经常向识字的干部和小学生请教。为了背熟一条毛主席语录,他曾熬过许多不眠之夜。“九大”期间,毛主席发出“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的最新指示以后,当天夜里,赵金录老人要孙子和曾孙轮流教他背诵。
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把这个瑶族老人的头脑武装起来了。一九六七年冬天,大瑶山上瑶族人民掀起了“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村村寨寨组织了“新愚公突击队”,劈山造田,拦河打坝。这时,一小撮阶级敌人乘机煽起无政府主义思潮,队里出现乱砍伐林木的现象。赵金录及时提醒在大队当干部的孙子赵有汉说:“我们不能只顾开山放炮,不见敌人磨刀。目前这股砍伐林木的妖风就是阶级敌人吹起来的。”于是,赵有汉狠抓了队里的阶级斗争,迅速刹住了乱伐林木的歪风,革命和生产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
赵金录学习了“老三篇”,浑身有使不完的劲。从一九六六年以来,他主动要求给队里看田水,他日日夜夜风里雨里看水情,修田埂,把全队九条长达七千多米的梯田水沟看管得好好的。他还利用看田水的空闲时间,给生产队开了一亩二分梯田,六亩荒地,种上了玉米,为集体增产粮食三千五百多斤。
党的“九大”以后,赵金录整天想着如何用实际行动落实毛主席关于“在全国取得更大的胜利”的伟大号召。他想到,看田水的劳动地点离家有六里远,如果搬到田间工棚去住,每天就能节省几个小时的来回走路时间,为集体多干点活。于是,他就用树皮、竹子把劳动时休息的工棚修补了一下,在工棚正中间端端正正地贴上一张毛主席的光辉画像,一个人搬到工棚去住。一年多来,他很少回家,经常吃住在工棚,学习在工棚。他的老伴和儿子劝他回家住宿,他说:“住工棚好啊,出门就能干集体活。”队里社员也不放心,经常劝他回家住,他就借此机会向他们忆苦思甜,进行阶级教育和继续革命教育。小小的工棚变成了毛泽东思想宣传站,阶级教育的课堂。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


第2版()
专栏: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一周年

密林深处“娘子军”
国庆前夕,在大兴安岭顶峰的西里尼河上,一座一百一十米长的五孔钢筋混凝土大桥建成了。这是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新林区桥梁大队女子队架起的第一座运材公路大桥。
这个女子架桥队,是由来自上海、佳木斯等城市的一百零三名知识青年组成的。架桥大队党组织为了加强对她们的政治思想教育,派进十二名老工人帮助她们。开始,有的人不相信女青年的力量,说什么:“若是‘黄毛丫头’能架桥,还要男人干什么!”女青年们却豪迈地说:“路是人走出来的,桥是人架起来的,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革命青年,前人没走过的路我们要闯,前人没干过的事我们要干!”
大兴安岭的严冬,寒风刺骨,大雪没膝,气温时常在零下四五十度。严寒,没有吓住这支女子架桥队的青年们。天不亮,有的拉着爬犁上山伐木,有的在大河两岸施工,有的登上悬崖开山撬石。突然“轰”的一声巨响,碎石卷着木桩,从高高的山顶塌下,一根木桩朝着人群飞来。在这紧急关头,只见一个身体健壮的姑娘,高喊着:“同志们,快闪开!”一个箭步冲上去,猛力把两个青年推开……。两个女青年得救了,这位姑娘却被木桩打得昏倒在地。……
她就是女子架桥队队长田立荣同志。这个来自佳木斯市的二十一岁的知识青年,在建桥战斗中,哪里艰苦就到哪里去。大家敬佩地说她是“架桥队的好带头人”。今年三月,她光荣地被批准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田立荣的英勇行为给女子架桥队树立了榜样,大家干劲更足了。她们在老工人的帮助下,很快地架起了两孔大梁。可是,正当灌接三号桥墩的时候,河水突然猛涨。三号桥墩孔淹没在两米多深的河水里,影响了大桥的施工。怎么办?灯光明亮的帐篷里,指导员姚喜娥同志组织大家学习毛主席著作。毛主席关于“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教导,给她们指明了方向,增添了力量。女子架桥队的队员们扛起一袋袋泥土,跳进齐腰深的冰水,在三号桥墩周围垒起了一道围墙。可是,尽管掏水的水桶在不停地传递,抽水机在不停地开动着,由于围墙底下的冰层渗水,围墙里的水怎么也不见少。面对着困难,大家共同朗诵着:“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冒着严寒,在第一道围墙里,穿过冰层,打起板桩,又筑起一道新的围墙,终于灌接了三号桥墩。
大桥的每孔大梁有七十二根主钢筋和密如蛛网的细钢筋,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把它们焊接起来,否则就会影响工程进度。五好标兵、共青团员、十六岁的电焊工陈宝妹说:“我宁可不吃饭、不睡觉,也决不让电焊工序扯住工程后腿!”电焊的火花烤得她满头大汗,电焊的弧光灼得她两眼流泪,溅起的铁屑烫伤她的双脚,但她仍然坚持在战斗岗位,为大桥的早日建成争时间,抢速度。
九月下旬,大兴安岭层林尽染,大桥建成了。在人们的欢呼声中,女子架桥队又接受了新的建桥任务,踏上了新的征途,她们决心沿着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引的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继续前进。
本报通讯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