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10月12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深山沟里办起了水电站
——花山公社自力更生发展水电事业,促进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吉林省浑江市花山公社革委会,在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光辉思想指引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大办小型水电站,取得显著成绩。
文化大革命前,这里没有电。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这个公社发挥了群众的创造力,建成七个小型水电站,装机总发电量达二百二十六瓩。全公社各生产队都安上了广播喇叭,能够及时听到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声音。七十多个生产队实现了铡草、磨米、脱谷、粉碎、榨油、木材加工机械化,扩大了电力灌溉面积,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花山公社地处长白山脚下,水力资源比较丰富。过去,由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破坏,不搞水电事业,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广大贫下中农为了迅速改变这种状况,提出要自己动手办电站。但是,也有少数人说:“庄稼人办电站,是躺在扁担上睡觉——想得宽。”
山沟里能不能办电站?庄稼汉办电站行不行?公社革委会决定用事实教育大家。一九五九年,花山大队就决心办电站。当时由于迷信“专家”、“权威”,贪大求洋,花费近两年的时间,电站还是没有办成。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期间,花山大队广大贫下中农批判了反革命修正主义的办电路线,组成一个以贫下中农为主体,有干部和铁、木、石三匠参加的办电站研究小组,自己设计、自筹资金,仅用六个月的时间就建成了一个小型水电站。公社革委会用花山大队的经验和教训,引导大家深入开展革命大批判,狠批刘少奇的“爬行主义”、“群众落后论”等修正主义黑货,提高了广大贫下中农的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觉悟,增强了自力更生办电的信心。各大队都成立了“三结合”的办电小组,干部、群众一条心,一股劲,迅速掀起一个大办小型水电站的群众运动。
花山公社办起了电站后,在用电问题上出现了两种主张:广大贫下中农主张把电用在发展农业生产上,多搞农田灌溉,实现铡草、脱谷、粉碎机械化。个别人则主张把电用在副业上,想多赚钱。公社革委会认为这是以粮为纲,还是以钱为纲在办电问题上的两条路线斗争的反映。公社革委会领导成员深入各大队举办学习班,组织广大贫下中农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伟大教导,开展了革命大批判,狠批刘少奇的
“金钱挂帅”、“重副轻农”、“重钱轻粮”等黑货,使大家认识到,必须把电优先用在发展农业生产上。他们用电力把河水抽上来,引水灌田,开创了花山地区种水稻的历史。青沟子大队在办起电站的第一年,把五十多亩“旱龙道”地改成了水田,当年就获得了丰收,亩产六百多斤。
水电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机械化的发展。过去铡草、磨面全靠人工、牲口拉,大量的劳动力被束缚在笨重的体力劳动中。自建电站以来,全公社建起二十三处粮米加工厂和饲料粉碎厂。他们还办起了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小木工厂、小农具厂,解放了大批劳动力,为农业生产向深度和广度进军创造了条件。近三年来,全公社修筑了五百多亩水平梯田,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本报通讯员


第4版()
专栏:

壮乡瑶寨的“幸福水”
位于祖国南疆的广西田东县作登公社,是个壮、瑶民族杂居的大石山区。这里山峦迭嶂,水源奇缺,吃水如吃油。在这里,一瓢清水三样用:洗菜、洗脚、喂牛羊。一遇到干旱或寒冬腊月,人们常常要翻山越岭到二、三十里以外去挑水。散居在边远区的壮乡瑶寨人民,还要翻过几十座高山峻岭到田阳、德保等县去挑水。
毛主席发出的“农业学大寨”的光辉指示,象一盏指路明灯,照亮了作登人民前进的道路。壮、瑶贫下中农说:“毛主席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治山治水的事,准能办成。”他们掀起了一个大规模的治山治水群众运动的新高潮。世世代代缺水的三陇大队广大贫下中农,以大寨为光辉榜样,提出了“把天水蓄起来,把地水挖出来,把山水集起来”的口号。大队党支部书记黄作勤以焦裕禄为榜样,带领老贫农和民兵爬过一百零九座山,翻过四十五个?,钻岩洞,下深谷,探水源,选定井位。在挖塘打井战斗中,广大贫下中农、革命干部,顶风雨,冒严寒,夜以继日地干,经过七年的连续奋战,全大队共打了七眼水井,挖了十六口水塘,修了七十二个水池,改变了世世代代缺水的状况。
三陇大队的动人事迹,迅速地传遍了每一个壮乡瑶寨。全公社的壮、瑶革命人民以三陇大队为榜样,投入了凿山劈岭、挖塘打井的战斗。祖祖辈辈翻山越岭到二、三十里外去背水的梅林瑶族生产大队的贫下中农和革命干部,开展了远学大寨,近学三陇的群众运动,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挖塘打井需要大量的石灰,瑶族社员没有烧石灰的习惯,怎么办?大队干部遵照毛主席关于“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的伟大教导,带领贫下中农攀登摩天岭,劈山采石,割草装窑。大家从实践中学会了烧石灰的技术,连续奋战两个多月,烧出了三十多万斤石灰,满足了水利工程的需要。
作登公社广大壮、瑶革命人民,靠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战天斗地,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终于挖成了一百九十二个水塘,三百六十七口水井,七十二口水泉。在这同时,他们还兴建小型发电站、电力排灌站十四座,安装水轮泵站、抽水机站十三处,修筑环山渠道二十二条。七十五岁的老贫农黄英伦,双手捧起清清的甜水喝了一口,喜笑颜开地说:“这是伟大救星毛主席给我们壮、瑶人民送来的‘幸福水’呀!”水利电力的兴建,有力地促进了山区农副业生产的发展,全公社粮食总产量由过去的二百二十多万斤上升到一千一百二十多万斤。 本报通讯员


第4版()
专栏:

秋季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筹备就绪
新华社广州十一日电 一九七○年秋季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的各项筹备工作已经就绪,将于十月十五日在广州开幕。
交易会按照毛主席著作和农业、轻工业(包括工艺品)、重工业的顺序设立的各个展馆,介绍了全国各地七十多个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先进典型,展出了全国各地提供的几万种工农业展品,以生动的事实反映出我国亿万军民,在毛主席的“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的伟大号召下,认真落实党的“九大”提出的各项战斗任务,全面地贯彻执行“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的伟大方针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各个展馆都充分显示了我国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群众运动继续深入发展,无产阶级专政进一步巩固,工农业生产欣欣向荣,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高潮正在兴起,全国人民正以实际行动,响应党的九届二中全会的伟大号召,继续革命,乘胜前进的大好形势。
这届交易会的展馆,还突出地反映了在毛主席一九七○年五月二十日发表的“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国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的庄严声明指引下,忠于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义务的我国人民,进一步加强了同阿尔巴尼亚人民、印度支那三国人民、朝鲜人民、日本人民、巴勒斯坦人民、阿拉伯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的战斗团结。世界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蓬勃发展,在世界范围内,正出现一个反对美帝国主义斗争的新高潮。
参加这次交易会筹备工作的全体工作人员,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满怀为伟大领袖毛主席争光,为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争光的革命豪情,在革命大批判中扫除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余毒,多快好省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把交易会展馆内外布置得焕然一新,呈现出一派朝气蓬勃的革命景象。
随着我国国际关系的日益发展,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在世界各地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影响,要求参加交易会的贸易界人士越来越多。目前,交易会已经陆续收到许多应邀参加这次交易会的世界各地贸易界人士的复信和复电。交易会全体工作人员和广州市人民,正准备热烈欢迎来自五大洲参加交易会的来宾。


第4版()
专栏:

让县社工业在支援农业中充分发挥作用
——束鹿县革委会狠抓工业支援农业的调查报告
河北省束鹿县革委会遵照毛主席关于“坚决地把工业部门的工作转移到以农业为基础的轨道上来”的教导,充分发挥现有工业的作用,逐步建立为农业服务的地方工业体系,加速了农业机械化,提高了粮、棉产量,短短两年,就使农业生产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首先抓好思想转变
一九六八年,束鹿县的广大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鼓舞下,响亮地提出“上纲要、跨黄河”的口号,掀起了农业生产的新高潮。他们兴修水利,精耕细作,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这时,各地都感到劳动力不足,纷纷写信、打电话、派人,到县革委会有关部门要水泵、要电机,要各种农业机械与各种农机配件,以帮助他们进一步解决耕作、排灌、运输、农副产品加工等方面的机械化和农机维修问题。
面对全县四十多万农民群众的强烈要求,县革委会深深感到,领导必须因势利导,及时抓紧工业支援农业的工作,加速农业的技术改造,使工业的发展和农业的发展相适应,才能促进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保证整个国民经济的飞跃。
束鹿的县、社工业,一九五八年在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曾得到迅速发展。后来,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极力推行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强迫砍掉了县、社办的炼铁、水泥、化肥、轴承、五金等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十几个工厂。
县革委会发动全县广大工人群众深入学习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实现农业机械化的一系列教导,开展革命大批判,明确地方工业的发展方向就是支援农业,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通过学习和批判,广大工人坚决表示,以前刘少奇封锁毛主席的声音,使我们走歪了路,今后我们坚决听毛主席的话,一定要把立足点移过来。
县办工厂的干部和工人,深入农村调查。他们亲眼看到文化大革命后,广大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在抓革命、促生产中无比高昂的革命热情;看到了由于农业机械不足,给生产的迅速发展带来的种种困难。同时,他们还了解到,自一九六一年刘少奇砍掉了县、社工厂以后,机器得不到修理,全县三年就有六百多台机器报废。这些事实,使广大工厂干部和工人受到了生动的教育。
县革委会狠抓典型,用典型指导面上工作。铁木农具厂是个人少设备差的小厂,但他们方向明确,全心全意为农业服务。一次,后位生产队的一辆马车在途中断轴,两个社员急得满头大汗,扛着轴赶到县城一家设备比较好的农机厂修理。但这个厂重制造,轻修配,借故把两个社员推出了门。此事被铁木农具厂知道了,他们立即想方设法修复了马车轴。县革委会领导部门及时抓住这样正反两方面的典型,组织工业系统全体干部现场讲用,狠批了在支农工作中重数量、轻质量;重主机、轻配件;重制造、轻修配的资本主义经营思想。
充分发挥现有工业的作用
群众发动起来以后,纷纷定规划,提措施,建新厂,出产品,一个工业支援农业的新高潮迅速形成。
县革委会及时加强领导,充分发挥现有十几个工厂的骨干作用。对现有工业生产布局、产品种类、发展方向,进行了适当调整,采取“增、设、调、改、建”五字措施:
“增”,是在原来直接支农的工厂,增添农机修造项目。
“设”,是在原来不直接支农的工厂,在保证完成国家计划产品的前提下,设立规模不等的农机具修配小组,扩大修配力量。
“调”,是调整一些工厂的产品品种,使其更有效地服务于当前农业生产。
“改”,是根据本县原料、生产、销售和农业需要等情况,把过去不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而原来所担负的生产任务能被其它厂所承担的工厂,改为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工厂。
“建”,是充分挖掘现有设备、原材料的潜力,自力更生新建一些农业急需的厂子。各地急需化肥,他们就抽调一批工人,利用过去下马的水泥厂的废旧球磨机,自力更生建成一座年产万吨的小磷肥厂。
经过这样因地制宜地全面规划,既解决了当时农业生产中各方面的急需,又不影响原有产品生产,充分调动了各行各业支援农业的积极性。
两年来,束鹿县新建了橡胶、磷肥、机电、轴承等四个工厂,扩建了化学厂和水管建筑厂。有十个厂增加和扩建了农机修配车间,不少单位实现了一厂多能,一机多用,大大提高了农机具及配件的自给能力。他们急贫下中农所急,想贫下中农所想,有修有造,修造结合,仅一九六九年,就生产拖拉机、内燃机配件三十一万件,多种农业机械二千六百台。还制造了一百七十三台各种小型金属切削加工车床、电焊机等土设备,武装了社、队工业,不断扩大了为农业服务的生产能力。
逐步建立为农业服务的地
方工业体系
束鹿县革委会在充分发挥现有工业的作用的基础上,调动全县各级革委会和广大贫下中农、社员群众办工业的积极性,有计划地逐步建立起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地方工业体系。
县办工业的迅速发展,使农业机械的修造能力空前提高。但由于农业生产发展很快,不仅生产的农机设备供不应求,而且日益增多的机械修配任务也应接不暇。一些生产能力较强的大厂,被大量的修配任务占去了人力、时间,也无法腾出手来制造更多急需的农业机械和配件。这样,进一步发展社、队两级农机修配力量,就显得越来越迫切了。县革委会及时抓紧了这一工作。经过两年多来的努力,使全县三十一个公社,社社有农机修配站,百分之七十的大队有了农机修配组。随着社、队农机修配站和修配组的建立,全县逐步形成了由县、社、队三级工业组成的为农业服务的地方工业体系,进一步推动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束鹿县建立和巩固社、队两级农机修配站(组)的主要经验是:
一、做好社、队两级领导班子的工作,深入宣传普遍建站的重大意义,把社、队干部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原来没有建站的十四个公社,很快都建立起来了。
二、实行厂社挂钩,帮助各站(组)过好“思想关”、“设备关”、“技术关”、“成本关”、“管理关”。
三、由小到大,逐步发展,建立一批,巩固一批。开始办小点,设备简单,投资少,建设快,收效早,在发展中逐渐壮大。束鹿县在建站中,根据先机灌区,后电灌区,先远(距县城)后近,先易后难的原则,共分三批,边建边巩固,防止了一轰而起,使工作做得扎扎实实。
带来的巨大变化
束鹿县工业对农业的大力支援,为农业服务的地方工业体系的基本形成,给工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现在,全县机耕面积达到百分之四十四。各种排灌机械比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前增加一倍半,全县百分之五十五的耕地实现了机电灌溉,收割、植保、农副产品加工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半机械化。
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促进农业生产面貌的迅速变化。束鹿县有百分之三十的耕地是盐碱、沙丘、低洼易涝区。文化大革命前,全县每年要吃国家几千万斤粮食。文化大革命后,尤其是一九六八年以来,由于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的积极努力,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虽然连续遭受风、虫、旱、涝、雹等自然灾害,还是连年增产。去年全县粮食的总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都达到了历史的最高水平,其中十五个公社已经达到了《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指标,全县由缺粮县变成了余粮县,一年向国家交售两千多万斤粮食。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本报有删节)(附图片)
束鹿县中里厢公社农机修配站的革命职工,自带工具到南郭大队帮助修配农具,并向大队修配组的社员传授修配柴油机的技术。 《石家庄日报》供稿


第4版()
专栏:

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十月十一日会见了日本中国友好协会(正统)访华代表团团长宫崎世民,秘书长三好一,团员:古谷庄一郎、楢崎富男、立石虎记、乾春雄、饭塚昭吉。
这是会见时合影。 新华社记者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