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9月28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周年

革命熔炉火最红
——记北京新华印刷厂工人印制毛主席光辉著作的动人事迹
凡是到过北京新华印刷厂的人,无不被这里的一片革命景象所感动。一台台印制毛主席光辉著作的机器,昼夜不停;一本本《毛泽东选集》,红光闪闪;一个个朝气蓬勃的工人同志,心红志坚。人们说这里是人红、厂红、一片红。
这个厂的革命工人、革命干部、革命知识分子,在亲人解放军的帮助下,靠着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与阶级敌人斗,与头脑中的“私”字斗,与技术难关斗,把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精神变物质。广大工人群众凭着对毛主席的一颗赤胆忠心,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印制《毛泽东选集》达一千九百多万套,为宣传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印刷工人无限忠于毛主席,一本本红光闪闪的毛主席著作,凝结着印刷工人无限热爱毛主席的深厚无产阶级感情;一本本红光闪闪的毛主席著作,指引着印刷工人继续革命,永远向前。
无穷的智慧出自对毛主席的忠心
去年,一批外地革命同志来厂参观。当他们看到这里印制的《毛泽东选集》袖珍本时,激动地高呼“毛主席万岁!”久久舍不得离开。临走时,他们在留言簿上写下了六个大字:“快印!快印!快印!”这不是简单的六个字,它凝结着亿万革命群众对伟大领袖毛主席无限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
这动人的情景,深深地激励着北京新华印刷厂的三千多名工人群众。他们站在毛主席的像前庄严宣誓:毛主席啊,毛主席!我们印刷工人永远忠于您。闯刀山,下火海,我们也要为印制您老人家的光辉著作而战斗到底。
这钢铁般的誓言,立刻化为巨大的力量。
原来印制《毛泽东选集》袖珍本用的是又薄又软的字典纸。这种纸在机器上不听使唤:冬天气候干燥,摩擦生电,纸粘在一块;夏天返潮起皱,容易印歪。一部机器每天只能印五六千张,产量比印白报纸少一半。面对这种情况,广大工人群众心情万分着急。正在这时,有人却别有用心地胡说什么“印软纸就得这么慢”。从阴沟里跑出来的这股冷风,立刻激起了工人群众的满腔怒火。工人们在解放军支左人员的帮助下,开展革命大批判,狠揭狠批阶级敌人企图进行破坏印制毛主席著作的阴谋。
在革命大批判强大动力的推动下,工人同志们干劲冲天,两班工人合在一起,白天黑夜连续奋战。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工人,智慧无穷。机器出了毛病,五六个人“会诊”;生产中有了问题,马上开“诸葛亮会”;遇到了困难,就学“老三篇”。他们终于摸透了软纸的脾气,把印软纸的数量由每天六千张提高到一万二千张,还把过去三个人看一台机器的制度,改成三个人看两台机器。平台印刷机是用手工续纸的,印软纸困难更大,劲小了不行,劲大了也不行,伸着胳膊续纸,干一个钟头,胳膊就又痠又疼。但他们一想到全国人民渴望得到毛主席著作的迫切心情,耳边就响起了“快印!快印!”的声音,浑身是劲,不觉得苦,也不觉得累。老工人李庆舫每天连干两班,一连干了十来天。回家后他爱人问他:“你到底是早班还是夜班?”老李笑着说:“印毛主席的书不分班。”北京新华印刷厂的工人同志们,就是这样把自己的全部心血用在印制毛主席的光辉著作上。
这里的斗争实践再一次证明了这样一个真理:无穷的智慧、冲天的干劲出自对毛主席的一颗赤胆忠心。生产、业务、技术,只有用无产阶级政治做统帅,才能创造出人间的奇迹。
发扬共产主义的协作精神
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这是北京新华印刷厂革命工人的坚定信念。在印制毛主席光辉著作中,每当局部和全局的利益发生矛盾时,他们总是主动地放弃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
有一个时期,装订连队积压了大批印好的书页子。轮转连队的同志们听到后,心里很着急,决定马上把他们借用装订连队的一台切书机送回去。这时有人提出,装订连队的这部切书机很旧,用起来很不方便,应当把我们自己的一台操作轻便、效率高的切书机送给装订连队用。这个建议立刻得到了大家的拥护。这使装订连队的同志们十分感动,觉得很过意不去。轮转连队的同志们看在眼里,就主动地对他们说:“毛主席要我们顾全大局,发扬共产主义的协作精神。我们印刷工人只有一个心愿,就是多印、快印、印好毛主席的光辉著作,我们应该这样做。”装订连队的同志们听了之后,紧紧握着战友的手,激动地说:“你们送来的不仅是切书机,更重要的是送来了毛泽东思想,我们要向你们学习,用更大的干劲投入装订毛主席著作的战斗。”
这台切书机送到装订连队以后,由于装订连队缺少熟练工人,任务又急,切书机的效力不能很好地发挥出来。轮转连队的工人们知道后,想起了毛主席的教导:“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同志们说:“过去大叛徒刘少奇推行反革命修正主义办企业路线,搞锦标主义、奖金挂帅,使我们光看到自己车间的一点点利益,看不到全厂、全国人民的利益,害得我们车间与车间之间互不往来。现在我们工人阶级要听毛主席的话,要看到全中国,想到全世界,一定要发扬共产主义大协作精神。”于是,轮转连队在百忙中,抽出一位老工人参加装订毛主席著作的战斗。
新华印刷厂的工人,就是这样在印制毛主席著作的战斗中,识大体,顾大局,锤炼一颗无限忠于毛主席的红心。
斗私批修,彻底革命
北京新华印刷厂的工人们,把毛主席教导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放在实现思想革命化的首位。他们在斗私批修中培养这种精神,在生产斗争中锤炼这种精神。
田惠兰同志是一个青年学工,今年六月份厂里印《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时,分配她装塑料封皮,她在短短的十天里,由一天装三百多本提高到三千九百本。人们管她叫“革命小老虎”。
田惠兰同志不断提高产量的过程,就是她在思想深处爆发革命,不断斗私批修,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的过程。装塑料封皮这个工作,乍一看,简单、平凡,不过是把书芯装在塑料封皮里就是了。可是田惠兰并不这么看,她想到“九大”文件汇编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是打击帝、修、反和国内外阶级敌人的精神原子弹。装塑料封皮,决不是什么简单的技术活,而是一项政治任务。于是,她怀着满腔的政治热情,一心一意地投入这项工作。当她装到两千八百本的时候,身体十分疲累,两只胳膊又痠又痛,这时,思想上产生了“差不多”的念头,她想:老工人不是最多才装两千多本吗?这个想法一冒头,第二天产量就没上去。这个事实深深教育了她,她马上认识到,干革命不能有“差不多”的思想。一定要遵照毛主席他老人家的教导,继续革命,不断前进。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第二天一下子就达到了三千六百本。由于小田刚进厂不久,手上还没有磨出老茧,指头磨出了血印,每拿一张塑料封皮,就疼痛。这时候,私心杂念又来了,她想自己有病,这么干下去,身体累垮了怎么办?“私”字一出现,产量马上就下降了六百本。这时,她看到和自己结成“一对红”的老工人,带病坚持工作,背着人呕吐了几次,不下火线。小田想想自己,比比老工人,感到差距太大了。千差距,万差距,最根本的就差在对毛主席的一个“忠”字上。
第二天正好是星期天,小田上新华书店去买书,看见许多人排着长长的队买“九大”文件汇编,心里又激动,又难过。她深深地责备自己怕苦怕累,这是中了刘少奇“活命哲学”的毒。“活命哲学”在脑子里一闪,就少装了六百本。她越想越恨刘少奇,越批越恨头脑中的“私”,感到“私”字真是个顽固的敌人。她认为,“私”字一出现,就应该用毛泽东思想把它斗倒。于是她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去,最后创造了一天装三千九百本塑料封皮的新纪录。
北京新华印刷厂的工人同志们,在印制毛主席光辉著作的过程中,深深体会到,只有不断提高斗私批修的自觉性,才能锻炼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彻底革命精神。
一心为革命,一心为人民
通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锻炼和考验,北京新华印刷厂的工人同志们,在思想革命化方面达到了新的境界。他们把自己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倾注在印制毛主席光辉著作的伟大事业中,并贡献出全部精力。
这里,我们向大家介绍一位老工人的大公无私的动人事迹。
事情发生在活版连队。当时连队正在紧张地排印毛主席的光辉著作。下午两点钟,老工人平士俊接到了家里来的一个电话,说有急事,让他马上回去。老平问什么事,但电话里总是吞吞吐吐,不肯直说。这时老平向对方说:“我的工作很忙,不说清楚,我就不回去。”于是他放下电话就回去继续工作了。没多一会,又接连给老平来了两次电话,打电话的人为了催他赶快回去,只好照直告诉他说,他的小儿子在一次意外事故中,不幸死了。
车间的同志们都在为老平同志着急,催他赶快回家。
老平很喜欢这个男孩,听到男孩死了,心里难过,但他想到自己是一个共产党员,个人的事再大也没有印制毛主席著作的事大,他坚持要等下班才回去。
这时离下班还有两个钟头。经过领导和同志们的一再劝说,老平才恋恋不舍地放下手里的工作回家去了。可是过了不到四个小时,老平同志又回来了。原来他为了参加当晚的一次支部会议,在家里只呆了两个多小时就把事情处理完了。
老平同志,这位五十九岁的老工人,就是这样时刻惦记着革命和工作。
老平同志十四岁就在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开的工厂里当童工,受尽了剥削和压迫。解放后他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对党对毛主席有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特别是通过整党以后,大大提高了他的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的觉悟。他决心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这件不幸的事发生以后,丝毫没有影响他的工作,他和过去一样,把自己的全部精力用到印制毛主席光辉著作的工作中去,并且改进了操作技术,提高了产量和效率,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他的任务。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用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思想武装起来的北京新华印刷厂革命工人,紧跟毛主席,永远干革命,从未因自己取得的胜利而骄傲过。他们在斗、批、改的伟大斗争中,决心打好三个持久战:阶级斗争的持久战;革命大批判的持久战;斗私批修的持久战。抓革命、促生产,决心把毕生的精力,献给印制毛主席的光辉著作这个光荣、伟大的事业。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第3版()
专栏:

“日自韶山起,水从北京来!”
——记广西协中大队贫下中农靠毛泽东思想引水上山的英雄事迹
靠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经过四年苦战,广西平乐县砂子公社协中大队的贫下中农结束了这里千年干旱的历史,在今年四月胜利地完成了引水上山的最后一个工程。
白花花的茶江水,顺着水轮泵管道,引上百尺山头,沿着几十里长渠,穿过鼓皮山隧洞,“飞”过悬崖峭壁,奔向田间,滋润着四千多亩土地。
老贫农黄孝发双手捧起白花花的甜水,喝了一口,万分激动地说:“茶江水呀茶江水,你终于上山了!有了毛主席的英明领导,我们才有了今天!”
在这位老贫农的提议下,协中大队的贫下中农在鼓皮山隧洞口写上了十个红彤彤的大字:
日自韶山起,水从北京来!
十年九旱的协中大队,田地都在山坡上。茶江在它身旁流过。但是田高十丈,水低百尺,纵有一江水,也无法灌溉田园。
毛主席的“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极大地鼓舞了协中大队的贫下中农。一九六五年春,杨家洲的贫下中农发扬自力更生精神,克服重重困难,经过一年的战斗,首先建成了红兴水轮泵站,把茶江水引上了山。以后,大队的干部、社员,用毛泽东思想认真总结了杨家洲的经验,提出了兴建龙泉岩水轮泵站,彻底改变全大队干旱面貌的新的战斗计划。可是,旧平乐县委内一小撮走资派却以什么“全县水利布局已定,不能多搞”为借口,不批准协中大队的计划。
这时候,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发动和领导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已经开始。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给协中大队的广大贫下中农和革命干部撑了腰,壮了胆。大队干部黄树强读着毛主席的“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的教导,越想心里越亮堂。他想:一小撮走资派不批准有什么了不起!我们全大队有两千九百多人,只要我们用毛泽东思想把广大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发动起来,团结起来,我们就一定能冲破走资派的阻挠,把龙泉岩水轮泵站建起来。
协中大队的贫下中农在革命干部的带领下,高举“对反动派造反有理”的大旗,粉碎了一小撮走资派对兴修龙泉岩水轮泵站的刁难,意气风发地动工了。他们遵照毛主席关于“自力更生”的教导,没有炸药土硝代,没有石灰自己烧,没有资金自己筹,没有技术自己学,事事依靠集体的力量,奋勇施工。这时候,一小撮阶级敌人对广大贫下中农的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怕得要死,恨得要命,便刮起一股反革命经济主义妖风,妄图煽动群众离开施工岗位。共产党员徐海洪、黄树强和协中大队的广大贫下中农,一眼就看穿了敌人的阴谋诡计。他们挺身而出,同一小撮坏家伙进行坚决斗争,粉碎了阶级敌人的破坏阴谋,保证了工程的胜利进行。
在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中,协中大队贫下中农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苦战七十天,终于截断茶江水,在龙泉岩大坝上建成了水轮泵站,跨出了征服干旱的第一步。
水轮泵站建成了,可是难题还在后头。在水轮泵站和几千亩耕地中间,横着一座名叫鼓皮山的石头山。要把水引进田,还必须让水先穿过鼓皮山。
一九六七年二月十五日,一支由三十六个新愚公组成的凿山突击队成立了。他们怀揣革命红宝书,肩背大铁锤,手执三尺钢钎,登上了鼓皮山。他们来到工地第一件大事就是学习“老三篇”。三十六人站在毛主席像前,发出钢铁般的誓言:“立下愚公移山志,定要凿穿鼓皮山。”
三十六人的突击队,分成两个班,六个战斗组,分别在鼓皮山两边打炮眼,放炮炸石。随着隧洞越打越深,困难也越来越多。打石声,震得耳朵发痛。放炮后的炸药味,熏得人透不过气来。许多人的眼熬红了,三十六双手都起了大血泡。但是困难吓不倒他们。民兵班长黄怀仁,一次打锤用力过猛,把钢钎头打断了,碎片飞进他的脚,鲜血直流。黄怀仁没叫一声痛,跑到医务所开刀把碎片取出,第二天又照常参加战斗。同志们劝他休息,他说:“王杰同志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为人民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为革命负点小伤,算得了什么!”
在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贫下中农面前,鼓皮山屈服了。一九六七年九月,一个二米高、二米宽、一百三十二米长的隧洞终于打通了。
在凿穿鼓皮山的巨大胜利鼓舞下,协中大队出动五百多名社员开始劈山挖土,修筑环山渠道。经过六个多月的战斗,开、砌了三千八百八十多方石头,填、挖了四千八百七十多方土,砌了一条长达四里半的石渠,挖通了十多里长的干渠和三十多里长的引水渠,把水引上了山,彻底改变了这里“晴天一把刀,下雨一团糟,三天不见雨,泥团当石敲”的干旱面貌,为发展社会主义农业生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新华社通讯员(本报有删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