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9月22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毛泽东思想育新风
——记北京二七机车车辆工厂革命群众一心为公、团结战斗的事迹
在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周年的大喜日子里,北京二七机车车辆工厂到处是一片热气腾腾的革命景象,从各个车间传出了一曲又一曲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的胜利凯歌。到八月底,全厂生产的机车相当于生产比较稳定的一九六六年全年的产量;货车产量比一九六六年全年的产量还多百分之十一,创造了这个厂历史上的最高产量纪录。
革命、生产的双胜利,来源于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的指引,来源于人的思想革命化,来源于革命大团结。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二七工厂的广大革命工人,怀着无限忠于毛主席的深厚无产阶级感情,在人民解放军八三四一部队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帮助下,坚决落实毛主席的一系列最新指示,认真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在斗争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使一心为公、团结战斗的无产阶级革命新风尚,在这个厂里得到了大大的发扬。


第5版()
专栏:

不怕牺牲 舍己为人
毛主席教导我们: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二七工厂的广大工人在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群众运动中,自觉地按照毛主席的这一教导办事。今年七月二十日,这个厂的革命工人在参加永定河防洪抢险战斗中,宁肯牺牲自己,也要抢救战友的革命行动,就是一个生动的事例。
这天,这个厂有六百四十多名革命工人和革命干部参加了永定河东岸跑马堤上游的防洪抢险战斗。他们不顾疲劳,连续奋战到深夜。这时,因工地灯光照明设备不足,影响了进度。区防汛指挥部的工作人员李天祥想点燃几盏汽灯,加强照明,在倒酒精时遇热着火,火焰喷到李天祥的身上,霎时间他的头部、胸部和双臂都着火了。李天祥就地一滚,但火焰仍未熄灭。这时二七工厂的工人梁梦和、张志民、杨洪信和张振发,立即飞奔上去抢救。他们手边没有灭火的工具,张志民当机立断,毫不犹豫地把李天祥被火烧着的头部,紧紧地抱在自己怀里,想用自己的胸膛压灭火焰。李天祥身上的火焰烧着了张志民的衣服,火从两个人身体接触的地方往外冒。张志民不顾烧痛,继续把李天祥抱在怀里,梁梦和、杨洪信、张振发赶快抢上前去,有的贴胸,有的抱着李天祥着火的手臂。经过一场搏斗,李天祥身上的火焰终于被压灭了。阶级兄弟被抢救出来了!同洪水的战斗也得到了胜利。


第5版()
专栏:

为人民赤胆忠心
最近,在二七工厂到处传颂着革命工人不怕苦,不怕死,带火抢修“反修”二二二○号机车热水泵排气管的英雄事迹。
热水泵排气管装在烟箱里。烟箱里充满有毒的气体,人进去不能呼吸,而且浓烟呛人,睁不开眼,因此,过去修理排气管都要熄灭烟火。共产党员、老工人肖云明想,把火灭掉修理,安全倒是安全,但是却要拖延机车的出厂时间,不利于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这次修理排气管应该打破老框框,带火抢修。于是,他向党支部提出了带火抢修的建议。这是从来没有干过的事,机车连队党支部慎重地研究了肖云明的建议,认为这个建议充分反映了一个共产党员对毛主席、对党、对人民的赤胆忠心,应该坚决支持。肖云明的建议,也得到了全连革命工人的赞同。这样,连队领导便决定带火抢修。为了保证安全,党支部在现场召开“诸葛亮”会,发动群众想办法,过细地制定了作战计划。
带火抢修排气管的战斗队成立了。战斗开始前,十一名队员一遍又一遍地学习毛主席的最新指示:“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狠批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活命哲学”。接着人人争着往烟箱里冲去。
带头钻进烟箱的是共产党员、机车连副连长周进生。他原是工人,当了干部以后,牢记毛主席关于“既当‘官’,又当老百姓”的教导,始终保持工人阶级的本色,坚持参加劳动。生产上那里有困难,那里就有他,碰到危险的工作,他总是把阶级兄弟往后推,自己挺身而出。这一回,他又是先往烟箱里冲,只见他憋着一口气,一头钻进了黑烟翻滚的烟箱,进行抢修。接着,其他工人一个个高呼“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战斗口号,轮换着钻进烟箱,与高温斗,与煤气斗。肖云明钻进了烟箱,不时把头露出洞口来换气,他在里面工作时间最长。后来,这十一名革命工人又把拆下来修理好了的排气管,重新安装上去。装比拆还要困难。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革命工人,有最坚强的革命意志,有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和毅力,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连续作战,胜利地完成了带火抢修排气管的任务。


第5版()
专栏:

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
用毛泽东思想武装了头脑的二七工厂的广大革命群众,都自觉地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
有一次,青年工人杨文进,在龙门铣床上加工摇炉杠座平面时,一个紫色刨花飞进了他的鞋里,烫得他头上直冒汗。这时,机头即将撞在工件上,如果精力不集中或停车去取刨花,就会使机床和工件受到损伤,造成事故。顾自己的脚要紧,还是顾机器设备要紧?杨文进想起毛主席的教导,立即用无产阶级的“公”字指挥自己。他忍着痛,坚持把摇炉杠座平面铣完,使机器设备没有受到损伤。
机车连队徒工王建华,有一次在修理车头的煤斗暖气管时,沸腾的热水从暖气管接头的地方喷了出来,把他的肚皮烫起碗大的一个水泡,痛得他直不起腰来。是放下工作先去治疗,还是先把暖气管修好,让机车按时出厂?王建华想到毛主席关于“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教导,便忍着痛,坚持把任务完成以后,才去治疗。
二七工厂的革命技术人员,走出科室,参加劳动,接受工人阶级的再教育,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有一次,担负三千马力柴油发动机样机科学试验的一批技术人员和工人,正聚精会神地围着轰鸣运转的大型柴油发动机进行科学试验。突然,发动机操纵杆上的一个销子由于剧烈震动而脱落,引起发动机的转数猛增,指挥台的仪器发出了紧急的危险讯号,如果不迅速切断十二个汽缸内的燃料输送管,马上就会发生一场“飞车”的严重事故,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围在柴油机旁工作的技术人员、工人,立刻奋不顾身地扑向柴油发动机,迅速切断汽缸的燃料输送管,避免了事故,保护了国家财产。


第5版()
专栏:

团结战斗 并肩前进
毛主席教导我们:“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团结起来,为了一个目标,就是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要落实到每个工厂、农村、机关、学校。”
二七工厂的广大工人、革命干部、革命技术人员和革命工人家属,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加强革命团结的教导,大搞忆苦思甜活动,深刻地认识到,工人阶级在旧社会都是一条藤上的苦瓜,今天都是一条战线上的亲密战友。通过学习和忆苦思甜,工人中原来思想上有隔阂的
“一对崩”,今天在毛泽东思想的原则基础上结成了团结互助的“一对红”。全厂上下,到处呈现出一片朝气蓬勃的团结战斗的革命景象。
利材连队班长宋淑银和副班长李振亮,在工作中因为一些枝节问题发生误会,一谈就崩。毛主席关于加强革命团结的最新指示发表后,这个班的工人同志写了一张促进他俩加强团结的大字报,希望他俩紧跟毛主席的最新指示不掉队。宋淑银很受感动,表示要同副班长搞好团结,可是李振亮的思想一时扭不过来。这个班的工人就召开讲用会,请老工人忆苦思甜。在阶级兄弟的热情帮助下,他俩在班会上各自多做自我批评,越谈越亲。在他俩的带动之下,全班同志紧密团结,使这个“老大难”的班变成一个先进集体。
这个厂的革委会和驻厂解放军八三四一部队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坚决落实毛主席的最新指示和各项无产阶级政策,加强工人阶级内部的革命团结,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依靠广大革命群众团结的力量,进一步巩固了无产阶级专政。  新华社记者(本报有删节)


第5版()
专栏:

在珠穆朗玛峰上勇创世界奇迹的测绘战士
——记中国科学院一研究所地面立体摄影测量组的英雄事迹
在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前两年中,由中国科学院组织的全国二十三个单位、近三十个学科的一百多名科学工作者,在珠穆朗玛峰地区进行了多学科综合科学考察,取得了辉煌胜利。在这支综合科学考察队伍中,有一支地面立体摄影测量小分队,这就是中国科学院冰川冻土沙漠研究所地面立体摄影测量组。他们和兄弟单位一起,在人民解放军和当地藏族劳动人民的大力协助下,曾经登上珠穆朗玛峰地区二十座海拔六千米至七千米以上的高峰,通过六十一个观测点,从不同的角度对珠穆朗玛峰进行了测量,创造了世界测绘史上空前未有的奇迹。
这支年轻的地面立体摄影测量小分队,继一九六六和一九六七两年参加综合科学考察之后,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无产阶级彻底革命精神,不顾疲劳,不怕牺牲,团结协作,又于一九六八和一九六九两年,连续参加了珠穆朗玛峰地区的地面立体摄影测量工作。在党的“九大”精神的巨大鼓舞下,他们提前一个月超额一点三倍完成了今年的测绘任务,超过建组十年以来测绘面积总和的两倍,又一次创造了新的奇迹。
定把冰峰踩脚下
地摄组唯一的“老资格”是一九六○年从大学毕业的测量组长,另外还有两名文化大革命前不久才从大学毕业的技术员,其余都是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看不起的“小青年”。他们平均年龄只有二十多岁。就是这样一批“小青年”,凭着一颗无限忠于毛主席的红心,怀着攀登世界测绘科技高峰的壮志,决心完成新的地面立体摄影测量的战斗任务。
珠穆朗玛峰地区的一般山头都在海拔六、七千米左右。这里空气稀薄,天气变化无常。一些资产阶级高山生理学“权威”就曾断言:人在海拔六千米左右的地区,最多只能停留一个星期,而且一定要在近五千米的地方休息十多天,以适应高山环境,否则就有生命危险。
面对这样恶劣的自然条件,敢不敢打破常规,在近五千米的地方不休息就上?这对许多同志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尤其是从内地第一次来到珠穆朗玛峰地区的新同志,更是严峻的考验。带着这个问题,他们反复学习毛主席的有关教导:“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毛主席的教导,给年轻的测绘战士增添了无穷的力量。他们第一天到达大本营,第二天就出发登山,开始了艰苦的长途行军。
强烈的高山反应,使测绘战士们个个呼吸困难,普遍恶心、呕吐,吃不下饭,有的同志全身浮肿,有的同志嘴唇肿裂,但是,没有一个人叫苦。有一个第一次来到高山地区的新同志,他什么也吃不下去,还不停地呕吐。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背着十几公斤重的仪器坚持行军。他想:我们肩负着全国人民的信任和委托来到这里,一定要不负重托,就是牺牲自己,也在所不惜。别人走四、五十步歇一歇,他给自己规定,不到一百步决不停歇。他咬着牙,一边默诵着
“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一边默默地数着步子。他终于一连走了一百步,第一个回合胜利了。就这样,经过十多个小时的长途行军,他和同志们一起到达了海拔五千六百米的第一号营地。
不怕苦,不怕死,出入于冰塔区
在去珠穆朗玛峰地区某山口工作的征途上,共产党员、测量组长王文颖严重的高山心脏病又暴发了。由于长期带病工作,他的脖子已经肿得和头一样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这时,他呼吸困难,气喘加剧,眼一花栽倒在地上,怎么也站不起来了。同志们一定要送他回营地休息。王文颖坚决拒绝了同志们的帮助,坚持自己留原地休息,等大家工作结束后一道回去。大家拗不过他,只好留他在原地休息。同志们继续前进了。在这冰天雪地里,这个从小在苦水中泡大的苦孩子想到毛主席把自己一家从苦海中拯救出来,想到毛主席培养自己当了工人,又使自己上了大学,成了人民的测绘工作者。现在正是为党贡献自己一切的时候,可偏偏这样不争气。“不,我不能这样躺着,我既然不能上山,就要想办法回去为劳累了一天的同志们烧水做饭。”想到这里,他硬是挣扎着站了起来,坚强地向营地走去。但是,由于身体极度虚弱,神志已经不清,在经过冰塔区时迷失了方向,昏迷了过去。当远征的同志归来时,不见王文颖的踪影。同志们顾不得劳累和饥寒,立即分头寻找,一直到深夜十二时,才把他从冰塔林中找了回来。这时,他已手足半僵,呼吸微弱。经过急救苏醒后,他第一句话就问:“毛主席交给我们的任务完成得怎么样?”当大家告诉他,任务已胜利完成时,他才放下了心。接着又挣扎着坐了起来,领着大家用毛泽东思想总结了一天的战斗。
珠穆朗玛峰地区的冰川,象一条条银色的巨龙,倾斜直下。冰川坎坷而又陡滑,巨阔而深邃的裂缝纵横交错,冰层十分坚滑。有一次,他们要通过一条巨大冰川,深入到冰川上部六千八百米左右的粒雪盘地,去测绘一座海拔七千一百米的山头。天不亮,他们象往常一样,坚持“天天读”,集体学习毛主席著作,吃完早饭后就出发了。他们来到了测碛边缘,陡峻松散的滚石坡足有六、七十米。这是严重风化的石灰岩陡坡,垒积着极易滚动的乱石和岩片,脚踩下去,立刻陷进乱石缝里。用力蹬踏,石块又象冰雹一样向岩下滚泻,极易使身体失去平衡而摔倒。从这里下去,随时都有被砸伤、砸死的危险。但是,又没有别的地方可以通过。是前进还是后退?就在这个紧要关头,他们一齐学习毛主席的伟大教导:“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么?”同行的解放军同志一马当先,毫无畏惧,顺着尼龙组绳滑下去了。只见人过处,滚石飞舞,烟尘弥漫。毛主席的教导,给测绘战士以巨大鼓舞。他们一个接着一个,冒着滚石乱飞的危险,终于闯过了这道难关,来到了冰塔林中。突然,一堵高耸的冰墙挡住去路。怎么办?“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又是毛主席的教导给了他们以无穷的力量和勇气。他们脚绑冰爪,手拿冰镐,硬是一镐一镐地刨台阶,结尼龙组绳,向上攀登。当他们到达六千八百米的粒雪盘地时,已经是下午三时多了。测绘战士们顾不得休息,立即投入紧张的战斗,到完成任务时,天已经黑了。在这海拔六千八百米的地方,经过七八个小时的连续行军,又经过四个多小时的艰苦奋战,连一口水都没有喝,连一口饭都没有吃,同志们的体力实在消耗得太大了。这时,就是徒手走路已经是十分困难的了,可是他们每人还要背上十几公斤重的仪器,负重行军。当他们返回海拔五千九百米的营地时,已经是深夜一点多了。大家稍事休息,又用毛泽东思想总结了一天的工作。测绘战士们深有体会地说:用毛泽东思想指挥战斗,就能无往而不胜。
团结战斗在最高峰
“九大”闭幕不久的一天,测绘战士们在进行一次战斗时,一个小组担负主要业务的三个同志中,有两个由于强烈的高山反应,突然病倒了。党小组决定全组同志原地休息,暂缓前进。这时组内唯一能够坚持工作的共青团员陈建明,一方面担心着战友的安全,一方面又考虑如何完成任务。他想,同志们病倒了,自己一定要把三个人的担子一肩挑起来,“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他向党小组表示了决心。
听说陈建明一个人要担负三个人的工作,病倒的王明远和叶栋梁两个年轻人再也躺不住了,一定要一道上山,并肩战斗。他们说:“毛主席叫我们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作风,只要我们还活着,我们就要为毛主席争气,为中国人民争光,就一定要把毛泽东思想的红旗插上世界最高峰。经过他们的再三请求,党小组决定王明远原地休息、待病情好转后再投入工作,病情严重的叶栋梁则送下山去休息治疗。疾病征服不了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测绘战士。王明远病还没好,剧烈的咳嗽使他连说话的声音都发不出来,严重的肠胃炎和痔疮使他一直便血,他全然不顾这些,胸怀朝阳,毅然上山了。被强行送下山去治病的叶栋梁,经过治疗,也提前上山了。在毛泽东思想的灿烂阳光照耀下,他们三个人团结战斗在一起,勇敢顽强,不怕疲劳,短短的时间里,就一个接一个地连续完成了四次光荣任务。
在这个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先进集体里,是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大课堂,是改造人的思想的大熔炉。有个犯过错误的干部,严格要求自己,争着背重东西,事事抢先。而同志们也不顾个人安危,宁肯自己咬紧牙关,也千方百计地保护他的安全。在严重缺氧的高山征途中,一次又一次地从他背上把一件件东西抢过来,减轻他的负重。他看到同志们不怕疲劳、不怕牺牲,一心为革命测绘的英雄行为,看到大家对自己的热情关怀,更加刻苦地学习毛主席著作,坚持每天和同志们一道爬雪峰,涉冰河,坚持和同志们谈心,做政治思想工作。一次,因为严重的高山生理反应,他浑身浮肿,嘴唇肿裂得连勺子都放不进去。同志们出外工作时,要求他留在营地的帐篷内休息。可是他却在营地忙碌了一整天,给同志烧水做饭。由于带的液体燃料已经用完,只好用木柴,因此,为烧开一锅水,煮熟一锅饭,往往要搬几次地方。但是,他全然不顾这些,他心中想的只是同志们胜利完成任务后安全归来。可是,这天的路途异常难走,任务又特别艰巨,同志们从早晨七时出发,一直到深夜一时才回来。从傍晚到深夜的这段时间内,他忍受着剧烈的高山生理反应,一直守候在帐篷外边。水冷了,饭凉了,他一次一次地烧水蒸热。夜深了,当他听到同志们雄壮的歌声时,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他为了帮助战友们在黑夜里辨明返回营地的方向,冒着刺骨的寒风,打着手电筒,高声呼唤着每个测绘队员的名字,……这一阵阵歌声,一声声呼唤,一个个测绘战士的回答,包含着多么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啊!正是这种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使他们团结一心,在这资产阶级高山生理学“权威”断言人只能停留一个星期左右的地区,连续战斗两个多月,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创造了人类测绘史上的奇迹。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本报有删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