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9月20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毛泽东思想培育的雪山红花
——记奋战在“世界屋脊”上的唐古拉山兵站
在青藏高原拔海五千二百米的唐古拉山上,有一个著名的兵站。从一九六四年建站以来,全站同志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战天斗地,出色地完成了党和毛主席交给的战斗任务,连年被评为四好单位,他们的代表曾先后五次幸福地受到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接见。
毛泽东思想在人的头脑里扎根,
人就能在“世界屋脊”上扎根
唐古拉山是青藏公路的最高点,地势高,氧气少,气候酷寒,山上积雪终年不化。有人说它每年只刮一次风,由大年初一直刮到年三十;它只有一个季节,天天是寒冬。这里气压低,水烧到七八十度就开锅,饭做不熟。这里远离内地,一叶菜、一把柴,都来之不易,生活比较艰苦。
几年来,兵站党支部坚持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全体人员的头脑,作到了四个“经常抓”:经常抓活学活用“老三篇”;经常抓落实毛主席的一系列最新指示;经常抓阶级教育和两条路线斗争教育;经常抓革命大批判。有了毛泽东思想这个威力无穷的精神原子弹,有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什么困难,什么艰苦,都不在话下。
刘立华是一九六四年入伍的战士,得了严重的胃病,有时吃点饭就吐,身体逐渐消瘦。为了照顾他的身体,兵站领导上决定调他到海拔低一点的地方去工作。指导员先后三次找他谈话,他都坚定地说:“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我军的光荣传统。我是贫农的儿子,保卫祖国是我的责任。我要在这艰苦的地方为捍卫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战斗到底!”他不但不肯下山,还抢着挑重担——挑水、拉煤,那里艰苦那里去。
一九六八年入伍的战士焦一兵,刚到兵站,看到环境比较艰苦,一下就躺倒了。他心想:路走对了,门进错了;读了八九年书,走了几千里路,却到了荒山高原,当了个兵站兵!针对新同志的活思想,兵站党支部举办了毛泽东思想学习班,组织他们狠批了刘少奇的“活命哲学”,提高了新同志的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的觉悟。焦一兵再也躺不住了,他说:我要做捍卫毛主席革命路线的红哨兵,决不当刘少奇“活命哲学”的俘虏。从此,那里有困难他就到那里去,下河捕鱼,破冰取水,样样工作走在前头。
在毛泽东思想的哺育下,一批批新战士迅速地成长起来。今年四月份才到兵站的新战士、高中毕业生申金仓,来到唐古拉山的第一天就写道:“唐古拉山高又高,一年四季雪不消,空气稀薄天气冷,时风时雪真难熬。”后来,站里分配他到炊事班烧火,他心里更不高兴。副站长韩程对申金仓说:“一个人假若只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挑选革命,而不让革命挑选自己,他就不是一个真正的革命者。你嫌这里苦,可美帝、苏修、印度反动派却要来侵占,我们决不能让受人宰割的悲惨生活重演!”副站长的话,深深打动了小申的心,他想起了旧社会,全家由河南逃难到山西,先后卖掉四个姐姐的悲惨生活,难过得抬不起头来。他表示:要把烧火作为革命的新起点,不断前进!从此,小申把炉灶当作斗私批修的战场,火烧得又好又节约。他说:“烧火不除渣子火不旺;革命不斗私字心不红。”思想转变后,他又写了一首诗:“唐古拉山高又高,我为革命把火烧,艰苦环境炼红心,红心向阳不动摇。”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他紧跟政治形势,利用业余时间编了二十几个快板,向过往部队进行宣传,受到热烈的欢迎。
用毛泽东思想改变人的精神面貌,
人就能改变自然的面貌
在冰山高原上,怎样搞好兵站工作呢?一种意见认为:这里环境艰苦,上级在物质条件上多照顾一些,兵站就能搞好。另一种意见是:上级发什么我们就做什么,凑合着让过往部队吃上饭就算不错了。第三种意见是:只要用毛泽东思想改变我们的精神面貌,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改变艰苦的自然面貌,就一定能够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党交给的战斗任务。
兵站党支部坚决支持了第三种意见,带领大家学习了毛主席关于突出政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教导。支部领导成员以身作则,那里艰苦,就到那里。食堂工作忙,就当炊事员;招待任务重,就当招待员;抽不出人放牛羊,就当放牧员;警卫班人少,就站岗放哨;拣柴、拉煤、挑水、喂猪,更是样样干。干部的实际行动是无声的命令。战士们说:“干部都在干,我们不能站着看。”大家紧密团结在党支部周围,用自己的艰苦劳动,改变自然的面貌,为兵站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严寒而漫长的冬季,为了使过往部队在雪山顶上能住上温暖的房子,兵站每年要打二百多吨煤的煤砖。这个工作,在内地算不了什么,但在这里,工作量就显得特别大。水、土,都要从很远的地方运来,并且要抓紧在六、七月份完成。而六、七月份正是高原上雨雹最多的季节。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打好的煤砖,常常来不及收堆,一阵雨雹过后,就变成了稀煤糊,只好返工。但是,他们从没有被困难吓倒,大家豪迈地说:“为了使过往战友住得暖,我们再苦再累心里也甜!”
严冬季节,唐古拉山区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大雪严严实实地封住了道路,使引火的燃料和水源都成了问题。兵站同志牢记毛主席“什么叫工作,工作就是斗争”的伟大教导,没有引火燃料,大家背上麻袋,迎着漫天风雪,冒着零下四十度的严寒,扒开一堆堆积雪,把干冻的牛粪拣回兵站,作为引柴。兵站每年三个月的用水,全靠用冰化。取冰化水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冰层冻得非常坚实,用榔头砸、钢钎钻都凿不动,要用炸药炸。有时过往人员多,用水量大,拉冰的工作要从半夜干到天亮,衣服冻得象铠甲一样硬。在艰苦的劳动面前,同志们个个奋勇当先,争挑重担,他们说:为了革命,我们红心能溶千丈冰,热血能化万里雪!
每年四、五月份,兵站要组织捕鱼队,到唐古拉山湖捕鱼。这时,内地已经是春暖花开,雪山顶上还是冰雪的世界。捕鱼时,同志们脱光棉衣,只穿着一条短裤跳进水里。湖里冰碴横流,水凉刺骨,一会儿腿脚便冻麻木了。他们一边抓鱼,一边高唱毛主席语录歌。尽管这样艰苦,当他们看到过往战友在雪山顶上吃上鲜鱼时,什么疲劳都忘了,个个心里象糖一样甜。
几年来,在奋战高原的过程中,兵站里涌现出一批批不怕苦、不怕死的硬骨头战士。同志们豪迈地说:昂首挺胸唐古拉,世界屋脊是我家,毛泽东思想哺育咱,冰山雪岭开红花!
用毛泽东思想作指针,
搞服务工作就有最大的干劲和热情
用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作行动的指针,在工作中就有最大的革命干劲和革命热情。
去年初春,唐古拉山出现了少有的大雪封山,一人多厚的积雪,严严实实地堆在公路上。几个路过唐古拉山的汽车连队被阻在山里。当时兵站正赶上老战士复员,新战士还没有到,人员减少了五分之四。在繁重的任务面前,指导员沈培法带领大家一遍又一遍地学习毛主席关于“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即在短期内不休息地接连打几仗)的作风”的教导,鼓励大家勇敢地挑起重担,以冲天的革命干劲坚决完成招待任务。在最忙的时候,指导员三天三夜没有合眼。白天忙了一天,晚上十二点钟以后,还要打着手电筒去冰窟里挑水,准备第二天的饭菜。战士刘掌掌既当炊事员,又当警卫员,日夜奋战,一双腿都肿了起来,但是他却笑着说:“轻伤不下火线!”经过二十多天的艰苦奋战,终于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兵站的同志们,遵照毛主席“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的教导,以火热的阶级感情欢迎过往的战友。有时汽车抛锚了,半夜三更还到不了站,兵站同志就轧好面条或包好饺子一直等着他们,直到最后一台车到站吃上饭,大家才放心地去睡觉。对于病号,同志们更是无微不至的关怀,千方百计地做适合他们胃口的饭菜,一直到看着生病同志吃下去了,炊事班的同志这才感到尽了自己应尽的责任。
同志们还把服务工作做到站外去。一天傍晚,兵站同志们得知一个车队被大雪阻在山那边,过不来了。站里立即作了紧急动员,决定把饭菜送过山去。站长吕传銮带着几个战士,装上馒头,背上水壶就出发了。路上狂风怒吼,大雪一把把打在脸上,呛得人喘不过气,睁不开眼,站不住脚。同志们心红志坚,顽强地和风雪搏斗着。滚进雪窝里,又爬起来。经过几个小时的苦战,他们终于把饭菜送到了正在和风雪搏斗的战友手里。这时候,“毛主席万岁!”的欢呼声盖过了狂风的吼叫。汽车部队的战友们激动地说:“真是高原千里雪,兵站暖如春啊!”
几年来,唐古拉山兵站的同志们身居雪山,远离内地,但是,他们做到了紧跟毛主席的伟大战略部署。每当毛主席的最新指示一发表,他们就连夜编成节目,第二天一早,就在兵站和公路沿线进行宣传演出,把冰雪千里的高原搞得热火朝天,使毛主席的最新指示和无产阶级司令部的声音,能及时和大家见面。过往人员高兴地说:“我们住在兵站,不光肚子里增加了食粮,而且精神上也增加了食粮,兵站不光是汽车的加油站,也是我们思想的加油站。” 本报通讯员(附图片)
唐古拉山兵站的同志热情地接待过往的部队同志。这是他们在破冰取水。 本报通讯员摄


第2版()
专栏:

荒山孤岛炼红心
红海域 红海鹰
在祖国海防最前哨的一个靶场上,驻守着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某部一支小分队。十多年来,小分队的干部战士遵照毛主席关于“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的伟大教导,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谱写了一曲胜利的凯歌。
靶场三面靠山,一面临海。吃的、喝的、烧的,都要从远处运来。靶场的靶标设在远离大陆的孤岛上,岛上荒无人烟,四面悬崖绝壁。每次执行任务,同志们都要摇着小船,迎着风浪,把二、三百斤的大油桶,一桶一桶地搬到岛上。
初上岛时,根本没有路。共产党员、场长黄武子带着靶场的“探险队”来到“狼牙壁”下。上望斧劈刀削的峭壁,下看汹涌澎湃的大海,要在这上面闯出一条路来,真比登天还难!黄武子从怀里掏出红宝书,组织大家反复学习光辉的
“老三篇”。毛主席的亲切教导,鼓舞着大家去战胜艰险。黄武子第一个冒着生命危险,身贴崖壁,象壁虎一样往上爬。突然,脚尖一滑,他从陡壁上急速滑了下去。黄武子敏捷地用手抓住了一条石缝,才站稳了脚跟。大家都替他捏了一把汗,他却乐呵呵地高声朗诵着毛主席指示:“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即在短期内不休息地接连打几仗)的作风”,继续向着险崖爬去。
人上去了,要把二、三百斤重的大油桶运上山去,困难更大。同志们用绳子捆住油桶,一桶桶地拉到山腰,然后再分装成一个一个小桶,扛在肩上,扒着岩石,一趟一趟往上扛。大家在毛泽东思想统帅下,团结战斗,排除万难,硬是在“狼牙壁”上闯出了一条道路,把油桶胜利地运到了山顶。
靶场的工作是平凡而艰巨的。十多年来,靶场干部、战士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把靶场作为彻底埋葬帝、修、反的前沿阵地,在各种复杂条件下,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出色地完成了战备训练任务,为保卫祖国,保卫海防做出了贡献。
一个秋天的晚上,靶场同志登上孤岛点燃了一个个灯靶。一会儿,一架架雄鹰冲向海岛,扔下一串串炸弹。突然,一排曳光弹把灯靶附近的野草烧着了,火势蔓延,烈火与灯靶燃成一片,靶标看不清了。这时候,共产党员王子树、李殿顺等同志高喊着:“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象猛虎下山一样,冲向火光。夜黑路陡,同志们连滚带跑,直向烈火扑去。这时,头上飞机投下的炸弹在嘶叫,脚下一团团烈火在翻滚,大家忘了自己的生命安全,与烈火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搏斗。火被扑灭了,灯靶又重新显现了,他们胜利地保证了训练任务的完成。
靶场战士长年累月战斗在荒山孤岛上,“青天作帐,大地是床,四面海水作围墙”。遇上狂风暴雨,交通阻断,就困在孤岛上,风餐露宿,连续几天,不能返回驻地。英雄的靶场战士以苦为乐,以苦为荣,把荒山孤岛看成是锤炼无限忠于毛主席红心的课堂。
一天下午,单兆庆、李和进等七名战士奉命上岛执行任务。任务完成后,正准备返航回站,风云突变,暴雨倾盆而下,停泊在岸边的小船在暴风雨中眼看要被风浪吞没。共产党员李和进等几个同志纵身跳进海里,把小船拉到岸上。
这正是初冬季节,风越刮越大,雨越下越猛,大家的棉衣早被浸透,更觉得寒风刺骨。晚上没有帐篷,大家就蹲在岩石下过夜。深夜,党支部委员、司务长单兆庆听见身旁的新战士冻得牙齿直打架,就用自己的身体挡住风口,同另外三个党员组成一道防风墙,把其他三个同志紧紧地围在中间,用自己的身体温暖着战友。
天刚蒙蒙亮。单兆庆领着大家高声朗读毛主席语录:“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然后又向大家讲述了红军长征和上甘岭战斗的故事。同志们一致表示,要做山顶上的青松,迎风傲立,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团结战斗,争取胜利。
经过一天一夜,大家又渴又饿,单兆庆找来了一些野草,架起了锅灶。风大点不着火,他就伏下挡住风;柴湿不好燃,他就用嘴吹,浓烟呛得眼泪直流。经过三个小时的努力,才做熟了第一顿饭。大家端起热腾腾的饭菜,激动地说:“这饭不是用柴烧的,是用革命战士吃大苦、耐大劳的革命热情烧的。这汤不是用水煮的,是用阶级兄弟的汗水煮的。”
第四天,风浪还没有止息,缺粮缺水的困难接踵而来。但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七个战士团结得象一个人一样。饿了,党员把仅有的一份饭菜让给群众吃;冷了,党员把自己身上的棉大衣脱下来披在同志身上。每天早晨,大家顶着狂风,面向北京,高唱《东方红》,学习毛主席指示:“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毛主席的教导鼓舞了他们战胜荒山孤岛的决心。他们饿了,就下海抓海蛎子,捉海鸿鸟,挖野菜回来充饥。当靶场领导从无线电里告诉他们上级要派飞机给他们空投食品的消息以后,大家齐声高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万岁!”经过五天五夜的战斗,战士们迎着朝阳,胜利地返回了驻地。
荒山孤岛炼红心,阳光雨露育新人。十几年来,靶场干部换了一批又一批,战士走了一批又来了一批,可是,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始终鼓舞着他们在继续革命的大道上奋勇前进。在全国亿万军民热烈欢庆建国二十周年的大喜日子里,靶场干部战士更加努力地学习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学说,决心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把荒山孤岛变成铜墙铁壁,为保卫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而战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