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9月17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念念不忘突出无产阶级政治
我们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广大干部下放劳动”的伟大号召,今年一月离开城市,离开机关,来到“五·七”劳动学校。七个多月来,我们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光辉的《五·七指示》,在生产劳动中,坚持突出无产阶级政治,坚持用政治统帅生产,促进了学员们的思想革命化。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要办好“五·七”干校,必须坚持突出无产阶级政治这个根本方向,才能保证干校沿着《五·七指示》的道路胜利前进,才能真正做到风雨不失路,云雾不迷航。以 什 么 统 帅?来到“五·七”劳动学校,我们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以什么做统帅的问题,也就是以政治统帅生产劳动呢,还是生产劳动第一?这是两种思想、两条路线的斗争。有的同志认为,顾名思义,劳动学校就是搞劳动的学校,“五·七”干校就是干活的学校。有的人甚至搬出了毛主席早在古田会议决议中批判过的单纯军事观点的错误思想,说什么“劳动就是政治”,“生产好就是政治好”等等。事实证明,劳动不能代替政治,劳动好,更不能说思想一定好。如我们刚下放时,就有少数同志,在响应毛主席伟大号召的背后,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私心杂念。有的公开说:“多干活,少说话,免得再出岔。”有的说:“劳动劳动,领导管说我管动。”象这样,能说劳动好思想一定好吗?显然不能。针对这种只突出劳动的情况,我们就狠抓突出无产阶级政治,反复活学活用毛主席关于政治是统帅,是灵魂,“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和“抓革命,促生产”等教导,反复学习毛主席光辉的《五·七指示》,开讲用会,进行革命大批判,真正把战天斗地的现场,变成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课堂。通过反复学习,使大家认识到,干部下放劳动,就是要通过劳动“重新学习”,通过劳动改造思想。同志们说:我们来到“五·七”劳动学校,走光辉的“五·七”道路,不能只顾劳动而丢了《五·七指示》,而是要通过劳动实践,全面落实毛主席的《五·七指示》。思想觉悟一提高,劳动就更加积极主动自觉了。同志们说得好:“前进有方向,心明眼又亮,重担争着挑,困难抢着上,改天换地有力量。”就拿拾粪来说,以前有的同志总想休息休息,现在有点时间就去拾粪;原来见粪躲着走的人,现在到处找粪拾。他们体会到:“拾起的不仅是一堆粪,更主要的是,通过拾粪,培养了劳动人民的感情,这就是重新学习。”这些变化证明,狠抓突出无产阶级政治这个根本,就会变消极为积极,变被动为主动。如果离开突出无产阶级政治去搞什么单纯的劳动,根本不可能调动学员劳动的积极性。
靠什么战斗?
在“五·七”劳动学校,由于农活季节性强,经常摆在我们面前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能不能坚持把政治放在第一位?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就是靠什么去战斗?这也是两条路线的斗争。只有任何时候都不忘记突出无产阶级政治,不忘记用毛泽东思想武装人的头脑,才能最大限度地把人的智慧和勇敢发挥出来。有了这一条,没有打过仗的人也能打胜仗,没有种过田的人也能种好田。
今年四月,平整水田的任务既繁重又艰巨,当时气温经常在零度以下,一百多亩直播田要在下种季节前平整完。我们计算了一下人数、时间和速度,就是起早贪黑地干也很难完成任务。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有的主张继续加班,昼夜突击劳动。领导上根据林副主席关于“越是在困难的情况下,越要发挥政治思想工作的威力”的指示,认为越是在这种时候,越是要突出无产阶级政治,越是要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如果要说加班,就要首先加突出无产阶级政治的班,也就是要针对学员的活思想,加强政治思想工作。于是针对当时苏修侵犯我珍宝岛的形势,组织了政治野营。同志们带着对苏修武装侵犯我珍宝岛的无比愤怒,学习了毛主席的有关教导,大家表示一定要学习珍宝岛英雄战士为革命为人民牺牲也心甘的革命精神,打好平整土地这一仗。接着大家又认真地总结了前一段平整土地的经验教训,结果大大地加快了平整土地的速度,最后终于提前完成了平地和播种任务。同志们很有感触地说:“突出政治好,思想大开窍,精神变物质,效率猛提高。”
看什么成果?
在坚持突出无产阶级政治的过程中,我们还遇到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看待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的问题,是看待精神成果为主,还是一切着眼于物质成果?我们认为既要看精神成果,又要看物质成果,主要地要看精神成果。但是有的同志对怎样看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不大明确。今年六月,地里泛盐碱泛得厉害,稻田里的秧苗有一部分已经枯黄。这时,有的同志认为这下全完了,有的甚至产生了松劲情绪。怎样看待这些问题?我们学习了毛主席的教导:“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经过学习讨论,大家提高了认识。同志们说:“我们的情绪不能随着稻苗变,稻苗可以发黄,但我们的思想要越变越红。”认识到仅仅用稻苗生长的好坏来衡量我们战天斗地的成绩,实际上是单纯军事观点,是“生产第一”谬论的流毒。这次学习讨论,不仅使大家看到了我们半年来战天斗地所取得的物质成果,更重要的是使大家看到了精神成果,看到了自己思想革命化的收获。同时,我们采取积极措施,终于使稻苗转青。事后同志们说:象我们这些从来没种过水田,生产斗争知识非常缺乏的人,能够在从来没有种过庄稼的盐碱地种出庄稼,这是革命精神产生的革命成果,这是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我们决心坚定地走突出政治的道路,把我们“五·七”劳动学校,办成一所用《五·七指示》的精神培养锻炼干部的毛泽东思想大学校。
通信兵某部 “五·七”劳动学校


第4版()
专栏:

坚持用革命统帅生产
我们黄湖“五·七”学校,今年四月创办以后,在促进干部思想革命化方面所以能取得一些成绩,很重要的一点是坚持突出了无产阶级政治。
建校初期,我们首先遇到的是一种埋头劳动不问政治的倾向。有这种思想的同志认为“劳动多,就是突出政治;劳动好,就是政治好。”有的甚至说:“劳动好,劳动好,睡得香,吃得饱,不操心,不费脑,身体健康是非少,优哉游哉美极了。”这种“称赞”劳动的思想倾向,并不表明他们热爱劳动,相反,反映了一些人对下放劳动的消极情绪,反映了刘少奇的“入党做官”“劳动镀金”等反动谬论的余毒。遵照毛主席关于政治是统帅,是灵魂的教导,我们及时批判和纠正了这种错误倾向。使大家认识到,脱离无产阶级政治,单纯进行劳动,不仅不能促进自己的思想革命化,还会使资产阶级思想泛滥起来,妨碍自己的思想革命化。
在夏收夏种刚刚开始的大忙季节,部分学员中又出现了强调学习,忽视突击夏收夏种的思想倾向。他们说:劳动占的时间太多了,影响了突出政治,必须减少劳动时间,否则就是“以生产压革命”,是“能不能坚持突出政治的方向问题”。这种议论表面上似乎很突出政治,实质上是从另一个角度否定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革命意义。林副主席说:“军事训练时间可以多一些,政治工作时间少一些,但是政治工作是基础,要抓得更紧一些。”我们在大忙季节,加强了政治动员,要求大家把生产仗当政治仗来打,针对学员中的活思想,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把革命大批判的战场摆在秧田里,把政治鼓动工作做到地头上,这样就抓了革命,鼓了干劲,促了生产。时间用得不太多,但是“抓得更紧一些”了,效果很好。
黄湖“五·七”学校


第4版()
专栏:问题与建议

摆正革命和生产的位置
“五·七”干校应当怎么办?我们认为,既要反对旧党校“修养、休养、滋养”那一套闭门修养,越养越修的修正主义路线,又要反对旧农场“产量第一、技术第一、专家第一”的修正主义路线,摆正革命和生产的位置,永远以革命统帅一切,带动一切。
从我们建校以来,在突出什么的问题上,是始终存在着斗争的,绝大部分同志经过文化大革命的锻炼,突出无产阶级政治的观念比较明确,都自觉地把每一项工作和改造世界观、实现人的思想革命化联系起来,但在部分同志中,“劳动轻松论”、“劳动养身论”还有市场,他们埋头生产,不问政治;有些同志把生产看作硬任务,把运动看作软任务,抓生产限时限刻,抓革命松松垮垮。我们认为,这是关系到把“五·七”干校办成干革命的新型学校,还是办成干农活的旧农场的大是大非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五·七”干校就会走到邪路上去。
江苏省苏州专区机关“五·七”干校学员
管显良 包锡荣 潘仁苏


第4版()
专栏:思想短评

破“三论”
目前,在“五·七”干校的一些学员中,对下放劳动问题,存在着种种不正确的议论,应该认识到,这是在新的环境里,两条路线斗争的反映。
一曰“三能论”。
有的学员吃得多了,睡得好了,劳动得习惯了,就以“能吃、能睡、能劳动”的“三能”干部而自居,而自满了。
从不劳动到能劳动,这是一个进步,但这还远远不够,千万不能自满,不能止步。
“五·七”干校固然能炼身体,但它的根本任务是炼思想。因此,每个干部在“能吃、能睡、能劳动”的“三能”之外,还要有万万不可少的“一能”,就是能继续革命,要是缺少这“一能”的话,就把能干革命的干部变成仅仅能干农活的劳动力了。
二曰“轻松论”。
有的学员进了干校,用体力劳动代替了脑力劳动,觉得:不操心,不费神,无官一身轻。
“劳动轻松论”,实质上是“入党做官论”的变种。在这些人看来,官做不成,能一身轻也好,因而不想负责,不求上进了。
干部进干校,是要在劳动中求改造,决不是要在劳动中图轻松。而思想改造需要“经过长期的甚至是痛苦的磨练”。要改造就不能轻松,图轻松就很难改造。干部要继续干革命就不能避重就轻,而应该抓住“重新学习的极好机会”,经过艰苦的斗争,努力改造自己。如果只图眼前轻松,一旦革命需要自己走上工作岗位,由于思想跟不上形势,对工作不能胜任,就一点也不轻松了。
三曰“自然改造论”。
有的学员满怀改造自己的热忱进了干校,以为只要在干校好好劳动,就会自然而然地得到改造。
果真如此吗?否!
毛主席教导我们:“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思想改造的内因是什么?是自觉革命。要是缺乏自觉,皮肤晒黑了,心未见得能炼红;劳动过硬了,思想未见得能过硬。
思想意识领域没有真空,无产阶级不去占领,资产阶级必然要去占领。谁要信奉“自然改造论”,其结果,有可能不是“自然”地被无产阶级改造了过来,而是“自然”地被资产阶级改造了过去。
毛主席教导我们:“现在也有一些人到工厂农村去,结果是有的有收获,有的就没有收获。这中间有一个立场问题或者态度问题”。“三能论”也好,“轻松论”也好,“自然改造论”也好,实质上都是不突出无产阶级政治、不继续革命的谬论;都反映了一些人进“五·七”干校的立场有问题或者态度有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有的人很可能原样子进去,又原样子出来,不会真正有什么收获的。


第4版()
专栏:来稿摘编

有助于工业战线斗批改
象我们这些长期在城市生活,在工厂里工作的人,到以农为主的“五·七”干校去锻炼,很有必要,这是我们在劳动锻炼中的深切体会。
一年来,经过与污泥、大粪、酷热、严寒打交道,大家才体会到所吃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到老虎灶劳动的同志,有时一天要挑一百多担水,才真正体会到“冷水要人挑,热水要人烧”。劳动的确能磨练人的意志,改造人的思想。而且,只有到农村去,才能对“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方针有深刻的认识。在生产实践中,还会看到我们过去生产的许多工业产品,特别是农机具,不论在数量、质量、品种方面多么不适应农村的需要!这非常有利于我们搞好工业战线的斗、批、改。
苏州专区“五·七”
干校 工交连工业手工组全体战士


第4版()
专栏:来稿摘编

巩固工农联盟的需要
我国是一个有六亿农民的国家。从政治上讲,广大贫下中农是工人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是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巨大力量。从经济上讲,农副业产品是很多工业生产的重要原料。广大农村是工业品的销售市场,很多工业都是直接或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工程技术人员走出城市工厂,走进以农为主的“五·七”干校,手拿锄头,立足田头,经风雨,见世面,进行劳动锻炼,就能了解农村和贫下中农,加深对贫下中农的阶级感情,这对于支援农业生产,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加强无产阶级专政,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
湖南省绥宁县革委会
刘学农


第4版()
专栏:来稿摘编

改变了单纯技术观点
我们认为,工业部门也应该办柳河式的“五·七”干校。我们干校在办校初期也有些技术人员认为,自己是搞技术的,应该下放到本单位的队、组劳动,到“五·七”干校参加农业劳动岂不荒废了技术?来到干校以后,经过一个时期的锻炼,他们的思想感情变了,观点也变了,他们说:我们工程技术人员现在最缺的不是技术,而是毛泽东思想。政治思想好了,一切才能好;政治思想荒废了,一切都要废。没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技术再好也没什么用处。所以工程技术人员到“五·七”干校来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丹东市基本建设系统
“五·七”干校二连一排


第4版()
专栏:来稿摘编

有利于思想改造
最近,我们就如何办好“五·七”干校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在谈到工业部门应不应该办以农为主的干校时,多数同志的意见是肯定的。
首先,它有利于工业部门人员的思想改造。从目前我国社会的现状来看,一般地说,城市的生活水平高于农村。就生活条件来说,譬如住宿、交通、市场供应等,城市要比农村好。如果工业部门的人员从机关到工厂,过去住大楼,现在还是住大楼;过去出门就坐车,现在同样是出门就坐车,下放前后的生活变化不大,对人们的思想灵魂的触及也不会大。
有的同志说:“工业部门办以农业为主的干校固然好,同样,走上海机床厂的道路不更好吗?”我觉得这种看法是片面的。什么是上海机床厂的道路?毛主席说:“大学还是要办的,我这里主要说的是理工科大学还要办,但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走上海机床厂从工人中培养技术人员的道路。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到学校学几年以后,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毛主席在这里指的,是对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而说的,是指怎样把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培养成为技术人员。如果说走上海机床厂的道路,是指到工厂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的话,那么也还需要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到以农为主的“五·七”干校去锻炼一个时期,对改造思想是很有好处的。
其次,它有利于工业部门人员的全面发展。根据毛主席光辉的《五·七指示》,工人也要以工为主,兼学别样。因此,工业部门的人员还要学点农业,这样,就应当到以农为主的干校去。
煤炭工业部“五·七”干校学员 刘怀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