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9月13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我们是怎样培养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的
解放军某部英雄四连党支部
伟大领袖毛主席最近教导我们说:“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毛主席一贯倡导的无产阶级彻底革命精神,是我党我军的光荣革命传统。在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新时期,我们连狠抓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的教育,使全连干部、战士在继续革命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从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要培养和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必须以斗私批修为纲,大抓活思想,按照毛主席的教导过细地做工作,尤其要用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理论武装全连同志的头脑,破私立公,改造世界观,不断提高继续革命的觉悟。
去掉盲目性 增强自觉性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是自然地形成的,还是用毛泽东思想培养出来的?我们连多数同志认为是后者。但少数同志却认为,自己出身于苦大仇深的工人、贫下中农和革命军人家庭,在家又种过地、做过工、吃过苦、造过走资派的反,“根正梢正”,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不成问题了。有的说:“我就是平时不培养,不锻炼,遇到董存瑞、黄继光、王杰那种情况,也能舍身炸碉堡,堵枪口,扑炸点。”因此,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放松了思想改造,不注意培养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
毛主席告诫我们:“有许多的东西,只要我们对它们陷入盲目性,缺乏自觉性,就可能成为我们的包袱,成为我们的负担。”我们认为家庭出身和本人历史好,固然是培养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革命精神的一个很好的条件,但不是决定因素,不能因此成为我们思想改造的包袱和负担。只有朴素的无产阶级感情,还不能真正自觉地为捍卫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而战斗,而献身。决定的因素是自觉地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不断破私立公,自觉地改造世界观。
为了使大家去掉盲目性,增强自觉性,扫除培养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革命精神的思想障碍,我们就举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组织大家认真学习毛主席的光辉著作和“人人需要改造”的伟大教导;大讲革命英雄人物如何刻苦地培养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革命精神的生动事迹,批判资产阶级的“唯成份论”和“血统论”。
通过学习和讨论,大家认识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不是自然地平安地产生的,更不是头脑里固有的,也不是个人的出身历史好所决定的,而是认真地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自觉地培养和锻炼出来的。如果背上出身、历史好的包袱,放松或放弃思想改造,就会被资产阶级思想侵蚀,逐渐走上修正主义的邪路。
战士孙志学,原来认为自己出身在苦大仇深的贫农家庭,当过社员和工人,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老本”。后来,部队在滴水成冰的冬季和烈日当头的夏天劈山生产,他却嫌苦;在乱石欲坠、炮声隆隆的隧道里施工,他却怕危险。一次投掷手榴弹,他手打哆嗦,半天也没拉出拉环来。为了帮助孙志学同志进步,我们和他一起忆苦思甜,一起学习“老三篇”,一起斗私批修。他逐步认识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是要在自觉地改造思想的基础上逐步培养起来的。盲目的“优越感”,不过是“私”字的防空洞,是阻碍自己思想革命化的绊脚石。认识提高了,他就刻苦地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自觉地主动地培养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
在国防施工中,有一次他一下子就扛了六根木料,因为用力过猛,山高坡陡,右腿摔坏了,住了医院。在医院里,他刚能下床,就一瘸一拐地拄着拐杖给病友擦澡、倒痰盂和大小便盆。出院后,他经常拖着还没有痊愈的伤腿,抢着干活。一次,他拉浆车,因为是上坡路,拉起来很吃力,一用劲,腿就疼,他就俯下身子,手扒着地拚命地往上拉,绳子拉断了,再换一根。他说:“革命就不能怕苦怕死,就要永远拉紧上坡套,一时一刻不能松。”一次战斗演习,他主动要求担任爆破手任务,抱起炸药包,越过重重障碍,向“敌堡”扑去。他把导火索引着了就往回跑,刚刚跑了几步,回头一看,炸药包歪倒一边。眼看导火索快要着完了,回去重新放好,危险性很大;不放好,“敌堡”就不能彻底报销。他毫不犹豫,立刻转身回去放好炸药包,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我们体会到:培养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主要靠自觉;因此,必须不断地用毛泽东思想帮助大家去掉盲目性,增强破私立公,培养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革命精神的自觉性。
要经受大风大浪 就要重视一点一滴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到哪里去培养?有的同志说:要培养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非干轰轰烈烈的“大工作”不可。因此,他们不愿意干所谓“平凡细小”的工作。
毛主席教导说:“我们看事情必须要看它的实质,而把它的现象只看作入门的向导”。为什么会产生这些活思想呢?战士刘忠林的事例给了我们启发。共产党员刘忠林,一九六五年入伍,在施工中,别人一个班挑四十一担浆,他能挑七十四担,被树为连里的标兵。后来,让他当饲养员,去喂猪、养鸭子,他就不乐意干,他认为:在排里干活“痛快”,能大干一场,受表扬。干饲养员这个活,既不起眼,又一天到晚没个完。小刘的认识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主要是对“大风大浪”和“平凡细小”、“轰轰烈烈”和“一点一滴”的关系认识不清。不了解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地培养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才能在大风大浪里看得清、过得硬;一点一滴地培养是因,关键时刻过得硬是果。不愿意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磨练自己,实际上还是一种怕苦思想的表现。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反复组织大家学习毛主席的有关教导,学习“老三篇”,狠批刘少奇的“公私溶化论”和“活命哲学”;并以“平凡细小的工作能不能培养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为题进行了讨论。大家认识到:培养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关键不在于地点,而在于出发点;不在于干什么工作,而在于有没有一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红心。
从此,小刘就认真地用毛泽东思想统帅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他把挑一次猪食,扫一次猪粪,看作是培养不怕苦的革命精神的极好机会。猪下崽时,气温在零下十几度,他怕把小猪冻坏,就一连几天几夜守在猪圈里,给猪生火取暖,给小猪喂粥。有的小猪体弱经不住火烤,他就干脆抱到自己怀里取暖。小刘的眼熬红了,身上脏了,但心里却乐滋滋的。他说:“树立为革命养猪的思想,去掉‘私’字,装上‘公’字,干啥都痛快。”一天,他去打猪饲料,发现一个同志掉进四五人深的河里,他又不大会水,怎么办?这时毛主席关于“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和“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的伟大声音响在耳边,他想:共产党员决不能“钟爱自己”,“钟爱自己”就不配作一个共产党员。他马上纵身跳进水里。他一连喝了好几口水,呛得头昏眼花。但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宁可自己死,也让同志生!他用尽平生力气,坚持,坚持,再坚持,终于把这个同志拖到岸边。他深有体会地说:“只有平时不怕苦,关键时刻才能不怕死,只有在平凡细小的工作中,一点一滴地培养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在危急时刻才能刀山敢上,火海敢闯。”
我们宣传了刘忠林的事迹,大大促进了全连同志从大处着眼,从点滴着手培养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革命精神的自觉性。
我们体会到:要经受住大风大浪的锻炼考验,就要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不放过一点一滴的细小工作,扎扎实实地经常培养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
革命一辈子 就要锻炼、改造一辈子
培养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有没有尽头?我们连少数同志在取得了一些明显的成绩和进步之后,认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培养得“差不多”了,怕苦、怕死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因此,革命干劲不持久,忽高忽低,对连队常年不是施工就是生产,任务繁重,工作艰苦,感到“絮烦”。
毛主席告诫我们:“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差不多”的思想,就是这种情绪的反映,归根到底,是世界观改造得不彻底,继续革命觉悟不高的表现。于是,我们就举办学习班,组织大家认真学习毛主席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和最新指示:“我们已经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但是,失败的阶级还要挣扎。这些人还在,这个阶级还在。所以,我们不能说最后的胜利。几十年都不能说这个话。”大讲国内外阶级斗争的新形势、新动向、新特点,狠批刘少奇的“阶级斗争熄灭论”,使大家认识阶级斗争的长期性、艰苦性,认识新的斗争形势给自己提出的更高的要求,提高阶级斗争和继续革命的觉悟。并以“艰苦奋斗一阵子,还是艰苦奋斗一辈子?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是树立得差不多了,还是差得多?”为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认识到:已经取得的进步和成绩,同党的基本纲领和最终目的相比,不过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要把革命进行到底,就要牢记毛主席两个“务必”的教导,永远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就要不断培养和锻炼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阶级斗争存在一天,破私立公就要继续一天,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就要培养和发扬一天,世界观的改造不能有劳有逸或一劳永逸。
老连长刘芝霞同志身体不大好,他入伍十几年来,一直遵照毛主席的教导办事,时时事事处处以身作则,带头改造世界观,刻苦地培养和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坚决执行和捍卫毛主席的军事路线。在生产中,他带领大家坚决执行毛主席《五·七指示》。一次,山水把河坝冲开,当时北风呼啸,又下着雨,刘芝霞同志带领大家迎着狂风,向八里外的河坝跑去。他第一个跳进激流,在水里奋战了大半天,终于堵好了河坝。在国防施工中,哪里危险他就到哪里去。有一次,他一连拉了许多天痢疾,还始终坚持参加施工。
刘芝霞同志的模范事迹,有力地带动了全连同志的思想革命化和各项任务的完成。原来那些认为“差不多”的同志,也都自觉地以老连长为榜样,认真用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理论武装头脑,指导行动,不间断、不松劲地培养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
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差不多”思想是继续革命、彻底革命的大敌,是培养和树立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彻底革命精神的“拦路虎”。只有教育干部战士永远绷紧阶级斗争这根弦,不断提高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的觉悟,抓紧改造世界观这个“总开关”,不断培养和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才能粉碎国内外阶级敌人的各种阴谋诡计,使我们的军队永远成为无产阶级专政的中流砥柱,永远为毛主席的革命路线站好岗,放好哨,打好仗。


第4版()
专栏:

“上漆”先“去锈”
刘向忠
走出旧学校,来到部队农场,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解放军的好思想、好作风学到手,把自己锻炼成为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在日记本的扉页上,我还写上毛主席的诗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用以鼓励自己。平时,解放军怎么干,我就怎么干。可是,一个多月过去了,思想上的收获却很少。
问题在哪里呢?一次,我用油漆涂补一个打破了的搪瓷脸盆,我对排长说:“真奇怪,这个小疤,上了两次漆都脱,这一次非上厚一点不可。”排长笑着说:“问题不在于厚,上漆必须先去锈,只有把锈洗刷干净,上了漆才不容易脱。”接着,他还意味深长地对我说:“小刘,不破掉旧的东西,怎么能建立新的呢?”
排长的话,引起我的深思。毛主席教导我们:“不破不立。破,就是批判,就是革命。破,就要讲道理,讲道理就是立,破字当头,立也就在其中了。”我们来部队农场锻炼,接受工农兵的再教育,不就是要荡涤修正主义的流毒,洗刷自己的私心,彻底改变旧思想吗?毛主席的教导,排长的启发,使我找到了自己在接受再教育过程中的主要毛病,就在于没有正确地处理好“破”和“立”的关系。不进行革命大批判,不挖掉大叛徒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思想在自己头脑里的流毒,狠斗自己头脑里的“私”字,怎么能把解放军的好思想、好作风学到手,把自己锻炼成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呢?
从此以后,我把向解放军学习的过程,当作斗私批修、改变旧思想的过程。
我们卫生队的一位医生,参加革命二十一年,当了十五年军医,不图名,不图利,为革命转战南北。今年初,领导决定他复员回家。回家前,他到我们连队看望我们,并对我们说:“革命工作不分贵贱,耕田也是为人民服务。”这位医生的话,深深地感动了我。我决心向他学习。但是,应该怎样向他学习呢?我首先从批判自己入手,用这位医生的行动来对照自己,肃清刘少奇“读书做官论”在我身上的流毒,狠批自己考进大学以后就不愿意再回农村的臭思想。由于找到差距,破私立公,所以这次思想收获很大。
一年的斗争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要“上漆”必须先“去锈”,只有把旧的思想扫地出门,新的思想才能在头脑里安家落户。知识分子接受工农兵的再教育,必须破字当头,自觉地主动地狠斗自己的“私”字,深挖大叛徒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思想在自己头脑里的余毒。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改变旧思想,牢固地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使自己成为工农兵所欢迎的知识分子。


第4版()
专栏:

夹金山上的新“长征”
四川省宝兴县先锋公社的一个生产队,为了更好地支援社会主义建设,今年春天在离生产队二百多里的大雪山——夹金山的山腰上,办了一个饲养牦牛的畜牧场。到海拔三四千米、终年积雪的夹金山上放牦牛,这在当地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
今年年初从成都市来到先锋公社安家落户的知识青年缪培荣,听说在夹金山放牦牛是很艰苦的,就三番五次要求社队干部允许他上夹金山为革命放牦牛,到冰山雪岭去炼一颗忠于伟大领袖毛主席的红心。
缪培荣放牦牛的要求被批准了。他下定决心,踏着当年工农红军长征的足迹,在夹金山上进行新的“长征”。
这个十八岁的青年人,满怀革命豪情,唱着“红军不怕远征难,……”,和贫下中农一道,经过四天的行军,到达了“牧场”。除了放牦牛,他还经常和贫下中农一起上山伐木,修建房屋和牛棚。可是不久,缪培荣产生了畏难情绪,想打“退堂鼓”。和他一起上山的贫下中农看到他的畏难情绪,就及时给他做思想政治工作,鼓励他在困难的时候,要提高斗争的勇气;还给他讲苦难的家史、村史。贫下中农还给他讲了当年红军翻夹金山时吃树皮草根的艰苦生活的故事,领他观看了红军经过这里的革命遗迹,鼓励他一定要树立以苦为乐、以苦为荣的无产阶级世界观,把革命前辈的光荣传统,红军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彻底革命精神,接过来,传下去。
小缪的父亲也是在苦海中长大的。他父亲经常教小缪不要忘记苦难的家史。这次小缪离家时,他父亲对他说:是毛主席把我们从苦海中解救出来的,我们一定要无限忠于毛主席。你一定要听毛主席的话,扎根农村,一辈子干革命。所有这一切,促使缪培荣的灵魂深处爆发了一场革命。他痛恨万恶的旧社会,更加热爱毛主席,热爱社会主义,加深了对贫下中农的阶级感情。他决心献身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在夹金山上为革命放一辈子牦牛。从此,他勇敢地战斗在雪山上,每天拂晓,就打起绑腿,唱着革命歌曲,顶着寒风,赶着牦牛去放牧。夹金山的夏天,气候多变,时而大雾弥漫,时而冰雹铺天盖地而来,时而大雨倾盆,时而飞沙走石。缪培荣胸怀朝阳,藐视困难,自觉地锻炼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他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如今成了雪山上的一名红色放牛娃。


第4版()
专栏:

广西西林县各族贫下中农,除对插队知识青年进行再教育外,还充分发挥他们在农村的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这是贫下中农让知识青年在田头给大家读报。 本报通讯员摄


第4版()
专栏:

为革命当好“猪保姆”
万正宇,是个大学生,半年前来到人民解放军某部军垦农场劳动锻炼,接受再教育,组织上分配他当饲养员——喂猪。
最初,当党支部把养猪任务交给万正宇的时候,他认为养猪这活计又脏又累,要他养猪,是大材小用。要是谁和他开玩笑,叫他“猪保姆”,他心里很不高兴。他给家里写信也瞒着这件事。由于思想不通,憋一肚子气,所以在喂猪时,碰上小猪围着他乱擦,他就用勺子揍。
就在小万闹着思想问题的时候,指导员给大家讲了某连指导员陶兴同怀着无限忠于毛主席的红心,为革命精心养猪的先进事迹,深深地触动了小万的灵魂。他想想陶兴同,比比自己,觉得十分惭愧。他想,为什么陶指导员能把猪圈当成与帝修反斗争的战场,我自己却认为养猪低人一等,没有干头?为什么陶兴同为了救活小猪不怕脏,而我自己却嫌小猪脏,甚至还用勺子打小猪呢?为什么陶兴同为革命甘心情愿当“猪奶妈”,我自己却生怕别人叫一声“猪保姆”?
晚上,小万带着这一连串的问题,翻开了红色宝书,用毛主席的教导检查自己。毛主席说:“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来一个变化,来一番改造。没有这个变化,没有这个改造,什么事情都是做不好的,都是格格不入的。”学习毛主席的这一教导,小万豁然开朗,认识到自己与陶兴同的差距,就差在世界观上。陶兴同心怀祖国,放眼世界,一心为革命,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而自己却念念不忘个人,中大叛徒刘少奇“读书做官论”的毒很深,思想感情还没有彻底变化。他决心以陶兴同为榜样,把猪圈作为斗私批修的战场,在劳动中认真改造世界观。
从此,小万不怕脏、不怕累,一心为革命养猪,把猪圈打扫得干干净净,天气热了还给小猪洗澡。一天夜晚,大雨倾盆而下,洪水冲垮了猪圈的小土墙,不断地往猪圈里流。小万和副班长梅可良冒着雨赶挖排水沟。小万忽然发现大白猪全身发抖,他立刻脱下自己的雨衣盖在大白猪身上,而小万这两天正感冒发烧,副班长催他赶快穿上雨衣,小万却说:“不要管我,挖排水沟要紧。”排水沟挖好,排除了积水,小万又忙着去看大白猪,只见大白猪喘得更厉害了。于是,小万不顾天黑路远,立刻直奔农场场部。夜,黑得伸手不见五指;雨,不停地在下;崎岖的山路,泥泞难行。小万不断地背诵着毛主席的教导:“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滑倒了,爬起来又继续前进。他很快赶到场部,请来兽医,及时给大白猪治疗。大白猪的病好了,小万也笑逐颜开。和他一起劳动锻炼的同学们,夸奖他是位热心的“猪保姆”,他笑笑说:“我还没有达到条件呢!”
 (据新华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