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8月7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小山沟里的“大医院”
——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济南部队后勤部某部门诊室
在泰山南麓的灵山脚下,有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先进集体,这就是济南部队后勤部某部的门诊室。这个只有两间房屋的小门诊室,共有三个人:两名军医,一名卫生员,他们都是在部队里土生土长的医务人员。在毛主席无产阶级医疗卫生路线的光辉照耀下,他们胸怀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的大事,攀登前人没有攀登过的高峰,闯出一条治疗某些慢性病的路子。
两年来,这个小小的门诊室,除完成所在部队指战员和家属的治疗和预防工作外,还为数千名工人、贫下中农治好了病,广大革命群众把这个小小的门诊室誉为小山沟里的“大医院”。
老爷医院不治的病我们治
在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医疗卫生路线的迫害下,广大农民一缺医,二少药,偏僻的山区更为严重。贫下中农有病得不到及时治疗,有的人小病拖成大病;得了大病,只得等死。一些常见病、慢性病严重地影响着部分社员在抓革命、促生产的斗争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以前,门诊室的同志也曾分头查找内科资料,给一些慢性病人打针服药,但是始终没有找到治疗慢性病的有效方法。
一九六三年的一天夜里,贫农社员张伯仁老大爷的胃病发作,腹部剧痛,呕吐不止,被抬来门诊室求治。张大爷得病四年多了,每月发作一两次,每次六、七天。他曾到过几个大医院求治,有些大医院的医生对他说:“这样的慢性病,不用来看了,看也没有什么好办法。”这次张大爷来到门诊室,家属眼里滚着泪珠说:“俺知道解放军是毛主席教育出来的好队伍,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才半夜三更跑到这里来。”
贫农的一席话,使门诊室的同志很受感动。但是,面对着疼痛难忍的张大爷,他们也是束手无策,只好说了一些安慰病人的话,给了几片止痛药,让张大爷回去了。
这件事象一块沉重的石头,一直压在门诊室同志们的心上。
伟大领袖毛主席发出“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伟大号召,极大地鼓舞了门诊室的同志们。他们反复学习了这一光辉指示,认识到刘少奇所推行的反革命修正主义医疗卫生路线的流毒和恶果十分严重。这条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多年来专搞大医院、洋专家,一味追求所谓高、难、深的“尖端”。对于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工作不管不问,使得一些患病的贫下中农,常常是小病拖,大病倒,没有钱治不了,花了钱治不好。门诊室的同志们又联想到张伯仁老大爷的疾病和痛苦,心里有说不出的难过。“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毛主席的伟大教导,使他们认识到,过去对于“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没有很好解决。他们说:“过去我们对张伯仁老大爷没有做到全心全意,没有为他积极想办法解除痛苦,是两条路线斗争觉悟不高的表现。”他们一致表示:我们是人民的军队,是捍卫毛主席无产阶级医疗卫生路线的革命战士,必须“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为大多数人服务。由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的医院不给贫下中农治病,我们一定要治,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不感兴趣的常见病、多发病,我们一定要下苦功夫研究。
资产阶级“权威”不用的方法我们用
为什么人治病的问题,是两条路线的斗争。同样,用什么方法治病的问题,也是两条路线的斗争。门诊室的同志认识到: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治病单靠技术,靠药物;我们无产阶级的医生治病,不光靠药物、技术,更重要的是靠毛泽东思想。但是,过去由于受修正主义医疗卫生路线的毒害,对慢性胃炎和胃溃疡等慢性疾病,没有人把它放在眼里,因此,患这种病的贫下中农得不到应有的治疗。过去经常用的治疗方法,除了健胃剂还是健胃剂。等到这种病发展到严重地步时,只好动大手术。
我们要走自己的路。只上过几年小学、在解放军这所毛泽东思想大学校里成长起来的土医生李忠喜,反复学习了毛主席关于“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的教导,他认为:祖国医学是劳动人民创造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我们应该按照毛主席“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的教导,吸收祖国医学的精华,为广大贫下中农服务。于是,他和门诊室的其他同志一起,迈开双脚到群众中去,向群众请教,搜集民间验方、偏方,挖掘祖国医学宝藏。有一次,他们听见群众介绍了一种非常简单,不用花钱,能治某些常见病、多发病的方法。他们根据群众提供的线索和资料,进行了调查研究。原来,这种方法是我国劳动人民与疾病长期作斗争创造出来的有效方法。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鄙视祖国医学,早就把这种方法抛弃了。但是,我们有的同志听到这种疗法很简单,也有点怀疑。他们说:“无怪人家大医院不用这种方法。这么简单的方法能治好病吗?”通过辩论,大家一致认为:大医院、洋医院用的方法不一定是最好的方法,他们抛弃的方法说不定倒是极好的方法。我们就是要用简便、省钱、有效的方法给贫下中农治病。认识统一了,门诊室的同志们,在广大指战员的支持帮助下,认真分析研究了这种方法,决定进行试验。
先在谁身上进行试验呢?他们牢记毛主席“向人民负责”的教导,首先在自己身上进行试验。每试验一次,就认真总结一次,每总结一次,就提高一步。他们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不断丰富和完善了这种疗法。经过多次试验,终于获得了成功,证明这种疗法,不仅疗效很高,而且容易掌握。他们根据毛主席关于“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的教导,决定把长期患慢性胃病的老贫农张伯仁老大爷请回来,用这种疗法给他治病。正巧,张大爷的胃病又发作了,腹痛剧烈。李忠喜就用这种疗法给张大爷治疗,张大爷剧烈的腹痛很快消失,并逐渐恢复了健康,能够参加生产劳动。三年的时间已经过去,张大爷身体越来越壮实,慢性胃病再也没有复发。
不久,驻地湖村大队贫农社员曹传喜找来求治。曹传喜在十年前得了胃溃疡,吃了不少药,打了不少针,都没有见效。用这种疗法治疗后,也很快痊愈。
“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门诊室的同志根据毛主席的这一伟大教导,利用这种疗法对其他几种常见病、多发病进行治疗,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贫农女社员张提英患严重的颈、腋淋巴结核,达十九年之久,长期不能参加劳动,到过许多大医院都没有治好,这次被门诊室的同志治好了,恢复了健康。张提英激动地逢人便说:“这是毛主席他老人家的恩情。要不是解放军治好了俺的病,俺这罪还不知遭到哪一天!”现在张提英积极学习毛主席著作,经常参加劳动。她常叮嘱她的孩子要紧跟毛主席,一生一世忠于毛主席。
“完全”“彻底”为工农兵服务
门诊室用简便的疗法治好了一些慢性病,深受贫下中农的欢迎,名声越来越大了。有些群众觉得能把他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老病治好,就是个了不起的大医院。这样一来,更多的病人满怀希望,从各地赶来求治。
求治的病人骤然增加,给门诊室增加了很大的压力。这时,他们又反复学习了“老三篇”和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学说,进一步懂得了,为贫下中农开方便之门,并不是简单地多看几个病人,更重要的是宣传毛泽东思想,宣传毛主席最新指示,捍卫毛主席的无产阶级医疗卫生路线。去年年底,从大城市的大医院来了个医生,他抱着怀疑的态度领着几个病人来到了门诊室。这里的环境和设备使他大失所望。他对来看病的人说:“就这么几个土医生,两间破房子,能治好病吗?这很难使人置信。”
门诊室的医生听到这个反映后,就把这位医生请来,同来自各地的工人、贫下中农坐在一起,以毛主席关于医疗卫生工作的指示为武器,狠批了大叛徒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医疗卫生路线和“群众落后论”的谬论,使这个医生受到了很大的教育。他当场批判了自己中了反革命修正主义医疗卫生路线的毒,检查自己瞧不起工农兵,鄙视祖国医学的错误思想。事后,门诊室的同志认真地给这个医生领来的病人治了病,并耐心地把治疗方法介绍给他。这个医生非常感激地说:“我回去以后,一定象你们一样好好学习毛主席著作,认真改造旧思想,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世界观。”
门诊室的同志怀着一颗为人民服务的红心,工作起来废寝忘食,主动放弃假日休息为病人治疗。在去年医疗任务比较繁重的时候,卫生员张同良突然接到家中来的电报,说母亲病重叫他速归。张同良是一九六五年入伍的老战士,部队领导决定让他回家看看。张同良想,母亲有病需要看望,但广大贫下中农有病,更需要治疗啊!他决心以革命利益为重,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放弃探亲。他说:“自己的事再大也是小事,革命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门诊室所在部队的广大干部战士和家属,都非常关心门诊室的工作,他们为来看病的贫下中农开展了群众性的服务工作。为了便利群众候诊,他们主动腾出三间房子,冬天还生上火炉。但是还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他们就在附近生产队联系住房,妥善安排了病人住宿。
门诊室的同志,还为驻地农村培养了大批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赤脚医生”,组成了常见病、多发病治疗小组网。在灵山地区,几乎每个山村都有这样的小组。当地农村的贫下中农有了病,大部分不出村就可以治疗。外地来的病人,也可以按照划分的区域,由农村治疗小组治疗。病人随到随治,非常满意。他们回到各地,纷纷写信表示,要在不同的岗位上狠抓革命,猛促生产,创造优异成绩,报答毛主席对他们的关怀。
目前这所小山沟里的“大医院”越来越大了,整个山区就是一所“大医院”。这所“大医院”的工作人员,胸怀也越来越宽广了。他们身在山村,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决心沿着毛主席指引的航向奋勇前进,在执行、捍卫毛主席的无产阶级医疗卫生路线的斗争中作出更多的贡献。
勤向阳 本报通讯员


第4版()
专栏:

边疆雄鹰
在积雪茫茫、山高林密的祖国东北反帝反修前线,活跃着一支解放军通信连队。在这个战斗集体里,朝鲜族战士金根赞牢记毛主席关于“人民解放军永远是一个战斗队”的教导,在艰苦的斗争中自觉地培养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出色地完成了各项战备任务。
一九六五年,金根赞这个穷苦人家的孩子刚穿上军装,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到部队以后,整天钻在深山老林里,翻山越岭,架线、查线。不久,他就产生了怕苦的思想。党支部和同志们就热心帮助他学习毛主席著作,改造世界观。从毛主席的教导里,他懂得了一个道理:干革命是为了人类的幸福,这样的苦,虽苦犹甜;今天的苦,是为了明天以至永远的甜。打那以后,他刻苦地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用毛泽东思想统帅自己的一切,自觉地培养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
有一次,金根赞和两个战友一起去执行查线任务。突然气温下降到零下四十多度,七、八级寒风卷着漫天大雪,象刀子一样扎在脸上,打在身上。金根赞和战友们齐声背诵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教导:“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顶着凛冽的北风,踏着没膝的大雪,行走了十几个小时,才查到线路的故障点。这时,浑身早已被汗水浸透了,一停下脚步,棉衣立刻冻成了冰甲。金根赞不顾寒冷,抢先爬上了线杆,双手去抓电话线,可是手一下被冰冻的电话线粘住了。他用力一拽,手指、手掌连皮带肉撕掉一条子,鲜血流到手臂上又凝结成冰。同志们多次争着换他,他坚持不肯。他紧紧地抓住电话线,用牙咬住,经过半个多小时的紧张战斗,终于排除了故障。这时,金根赞的舌头、嘴唇已经被电话线粘破多处,身子也冻僵了。他好不容易解开保险带,甩掉脚扣,顺着线杆滑下来,摔在冰雪上,立刻失去了知觉。战友们扶着他在雪地里走了十多分钟,才渐渐苏醒过来。金根赞望着接通了的电话线,心里甜滋滋的,觉得自己在艰苦面前,又经受住了一次严峻的考验。他深有体会地说:“只要毛主席的声音畅通无阻,再‘苦’也是甜的。”
金根赞和他的战友维护的线路,与祖国心脏北京相连。金根赞深深懂得维护好这条线路的重大意义。他和战友们把这条红色线路与自己的生命紧紧联系在一起,精心地护理它。
去年夏季的一天晚上,金根赞同他的战友查了一天线路,刚刚回到住处,突然接到连部打来电话说:连部和二班中断了联系,要他们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作风,立即接通线路。
他们班和二班相距六十多里,要翻过四座大山,越过十几条深谷。这时,天黑得伸手不见掌,狂风呼啸,暴雨倾盆,严峻的考验摆在金根赞和全班同志面前。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革命战士是无所畏惧的。金根赞默诵着“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的教导,立即带着三个战友一起出发了。他们顶着狂风暴雨,踏着崎岖泥泞的羊肠小道,翻过了七、八十度坡的大山,穿过层层密林,来到“鬼门关”。“鬼门关”是个陡立在峭壁间的峡谷,要从这个峭壁下去,翻过另一个峭壁才能通过。金根赞按着摔伤的腰部,在前头带路。爬到另一个峭壁半腰时,他一脚登空滚下山坡,摔昏过去。苏醒过来以后,他咬紧牙关顽强地站了起来,继续战斗。就这样,他们攻克艰险,排除万难,终于修好了线路,胜利地完成了任务。
在解放军这所大学校里,金根赞这个在旧社会被万恶的地主夺去了两个亲人生命的朝鲜族战士,对毛主席有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有一次施工,正是酷暑盛夏,烈日灼人,热得象蒸笼。金根赞带病坚持和战友们一起往山上送杆子。山高路陡,送上一根杆子就要出一身汗。每到傍晚,蚊子、小虫又叮又咬,满脸起包,难受极了。艰苦的环境,极度的劳累,使他的病更严重了,腿和脸都肿了起来,腰部经常疼得两眼直冒金花。但是,金根赞以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鼓舞自己。他咬着牙,按着腰,一刻不停地坚持战斗。病重得不能扛杆、挖坑、放线,他就到炊事班帮助炊事员给同志们往山上送水送饭。一百多天的苦战,四百六十多里的行程,金根赞一天没有耽误,一步没有拉下,直到胜利地完成了任务。同志们都说他是“干革命不顾‘命’的人”。
纪军 吉笃思


第4版()
专栏:

汪洋大海来源于一点一滴
“站长,上次咱把嗓子都喊哑了,他还是听不见,我看就算了吧!少他一个人也毫不影响反修斗争的胜利。”
“这可不对。毛主席教导我们:‘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
反修前哨某四好边防站的同志,正在讨论去一个村子宣传毛泽东思想的问题。这个村子离边防站四十多里,那里的广大群众经过宣传,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觉悟迅速提高,唯有渔民李金生是个聋子,又不识字,战士刘仁山一遍又一遍地帮他学习毛主席语录,他始终听不清。因此,这一次下去,战士们对于要不要帮助李金生学习毛泽东思想,展开了一场讨论。
站长杨胜良细心地听着大家的讨论,心想,过去我们依靠群众取得了胜利,今天,要在反修前哨筑起打不烂摧不毁的钢铁长城,更要组织千千万万的民众,调动浩浩荡荡的革命军,这是最大的战备。想到这,他双手捧起红宝书,领着大家一字字地学起来:“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接着,他向大家说:“同志们,汪洋大海是从那里来的呀?没有一点一滴就没有汪洋大海,没有汪洋大海怎么能埋葬敌人?”“汪洋大海来源于一点一滴,铜墙铁壁来源于一砖一瓦,多一个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人,就给反修斗争增加一分力量。”用毛泽东思想统一了大家的认识。
第二天,站长杨胜良带领战士来到李金生家。他们和李金生一起到江里打鱼,逐渐地熟悉了他的生活,并找出了向他宣传毛泽东思想的办法。他听不见,就作手势,画图给他看,并且和他一起看画报。经过一个时期的耐心工作,终于使李金生提高了政治觉悟。有一次,李金生和另一个渔民在江上打鱼,发现了苏修炮艇的挑衅,他怒火万丈,让另一个渔民监视苏修的活动,自己跑了十八里路向边防站报告。
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边疆军民,筑起一道反修防修的钢铁长城,造成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苏修胆敢来犯,定叫它有来无回,彻底灭亡!
卫北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