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8月4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他是怎样培养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的?
沈阳部队某部五连战士吴志安,入伍前是一个高中学生。在人民解放军这所毛泽东思想大学校里,他以来自工厂、农村的战士为榜样,不断找自己的差距;以“老三篇”为武器,不断狠触自己的灵魂;以继续革命的先锋战士为标准,不断接受再教育,在培养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上迈出了一大步。
找差距
去年三月,吴志安怀着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的决心,应征入伍了。来到部队后,他被分配到机枪一班。机枪一班是连续四年的四好班,班长和几个老同志都是共产党员、五好战士。他想:在这个班里当战士,一定能够学到很多东西。于是,他注意了解老战士的情况,找自己的差距。他看到老战士开会发言讲不了几句就没词了。一打听,原来他们都生在山沟,长在山沟,几个人学文化的时间加在一块,还没有他读书的时间长。他们入伍后,不是在山上施工,就是在地里生产,几个人到过的地方加在一块也没有他多。而他在文化大革命中,徒步串连四千里,到过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参观过延安,登过井冈山……。他越想越觉得,老战士懂得的事情,自己也懂,老战士没有见过的“世面”,自己见过。这样一比,不但没找到自己的差距,反而找到了老战士的差距,觉得工农战士身上没有什么可学的。
一天,离他们驻地三十多里的山上失火了。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全连立刻往火场猛跑。跑了一阵子,吴志安觉得气不够使,劲不够用,跑不动了。班长让他休息,没等班长的话说完,他就一屁股坐在地上了。等他爬到山顶,同志们已经把火扑灭得差不多了。这一次,他和老战士一比较,找到了差距。但是他想:这主要是自己没有练过爬山,只要以后锻炼锻炼,再有这样的事就能跟上趟。
不久,他跟班长一块去点炮。班长点七炮,让他点一炮,还说:“小吴,你是第一次点炮,要沉着,不要怕。”当时他有点不服气,心想:“你能点七炮,我还点不了一炮?”班长给他点着引火索,说:“开始点炮!”吴志安看见班长点着一炮又一炮,急忙把引火索往导火索上一触,就出来了。一分钟后,炮开始响了。一炮、两炮、三炮……响了七炮就再也不响了。进去一看,恰恰是吴志安点的那一炮没有响。
这天晚上,他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想到点炮,又想到救火,越想越觉得自己和工农战士相比,差距太大了。第二天,班长找他谈心说:“锻炼,最主要的不是锻炼体力和技术,而是锻炼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没有学过放炮,也能放;没有练过爬山,也能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是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克服一切困难,战胜一切敌人的精神原子弹。”吴志安听着班长的话,联想自己的实际,深刻地感到,正是由于自己缺少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所以在艰苦面前停了下来,在危险面前退了下来;而王杰、刘英俊、李文忠等无产阶级先锋战士,正是由于他们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所以在关键时刻冲了上去。第三次找差距,他找到了要害问题。他感到自己与工农战士相比,千差万差,就差在缺少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自己由学校到部队,要学习的东西很多,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锻炼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
触灵魂
吴志安有了向工农战士学习的强烈愿望,决心在斗争实践中缩短自己和工农战士的差距。于是,他处处以工农战士为榜样,同志们打锤他打锤,同志们背沙他背沙,心想:只要这样下狠劲硬干,就不愁练不出不怕苦、不怕死的硬骨头来。
去年六月,吴志安和同志们到离驻地十里远的深山沟里去打干柴。回来时正是晌午,烈日晒得皮肤象针扎一样疼。他扛着一百多斤重的干柴捆,口里干渴得象着火一样难受。快爬到山顶时,突然觉得天旋地转,眼前一黑就晕倒了,大干柴捆滚出老远。十几分钟后他醒过来了。头脑里闪出一个怕累出病来的念头,想把干柴捆扔掉。这时候,老同志过来帮他把干柴扛回了连队。
不久,党支部号召全连向硬骨头战士孙顺宝同志学习。孙顺宝同志是一个由农村入伍的战士。他刻苦学习毛泽东思想,改造世界观。一次,全连向山上背沙子,他已经拉了好几天痢,连里再三要他去住院,他硬是不去,坚持和同志们一样地干。上山时,他背着七、八十斤重的沙袋子,背诵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拄着棍子一步一步地前进。晚上,他还对照毛主席的教导,认真检查一天的思想。
吴志安用孙顺宝的事迹对照自己,觉察到自己头脑里的“活命哲学”的余毒没有肃清;没有很好地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在改造世界观上下苦功。并且进一步认识到,学习工农战士,他们干啥自己也干啥,和他们干的一样还不行;只有他们想啥自己也想啥,和他们想的一样才行。锻炼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最根本的、最首要的是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在改造世界观上狠下功夫。
从此,他刻苦地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不管施工多么紧张,始终坚持劳动前学,劳动中用,劳动后检查的制度,抓住自己的“苦”字、“私”字一闪念,狠批猛斗。
一次,他和一个同志跟汽车往山上拉沙子。新修的公路又弯又窄,路基松软,坡度又陡,汽车爬到半山腰一个拐弯的地方,再也爬不上去了。这时,司机向后倒车,准备继续往上冲。突然,汽车的前左轮滑下了路基,压在路边一块大石头上。大石头不断下滑,汽车随时都有翻进山沟的危险。就在这危急关头,吴志安跳下路基,用肩膀死死地顶住了下滑的大石头。强大的压力,使他浑身痠麻,眼冒金花,憋得喘不上气来。司机高喊:“快闪开!”可他心里明白,自己稍一松劲,汽车就要掉进百米深的山沟。一定要拚命顶住大石头,就是被压死了,也要保护汽车和战友的安全。这时,另一个同志也跑过来帮他顶车。他说:“不要管我,快去喊人!”山上的同志们听到喊声,一齐跑来,顶的顶,拉的拉,终于使汽车脱了险。
斗争的实践使他深深体会到:无私才能无畏。要培养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必须象工农战士那样,以最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努力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自觉地用毛泽东思想狠触灵魂,彻底改造世界观。胸中有了“革命”二字,才能在困难面前勇于吃苦,在危急关头勇于献身。
再教育
吴志安向工农战士学习,有了些进步,领导上鼓励,同志们赞扬,被评为五好战士和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同志们说:“吴志安入伍一年来,进步真不小,现在和工农出身的战士一个样了。”他听了这些话,心里感到甜滋滋的,看看自己皮肤晒黑了,胳膊练粗了,劲也比以前大了。越想越感到自己接受再教育差不多了。
“差不多”思想一出现,就要走下坡路。有一次,部队遵照毛主席光辉的“五·七”指示,改造沙滩,向沙滩要粮。连续干几天以后,吴志安的肩膀压肿了,抬一趟沙子就要换几次肩。有一天上工,和他抬一个筐的二班长陈美令刚到工地,就急急忙忙抓过来一个大筐,笑着对他说:“今天我们总算抢了一个大筐。”听了二班长的话,看着他手里的那个大筐,摸摸自己的肩膀,小吴心里有些打怵。下工后,吴志安就反复琢磨:二班长的肩膀和我一样压得红肿,为什么他还乐呵呵地抢大筐,而自己却没有这个勇气呢?毛主席说:“艰苦的工作就象担子,摆在我们的面前,看我们敢不敢承担。担子有轻有重。有的人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拣轻的挑。这就不是好的态度。”学习了毛主席的这一教导,想到对待大筐的两种态度,他认识到:二班长拣大筐,挑重担,这是工农战士以苦为乐的高贵品质,是彻底革命精神的表现;自己在大筐面前退缩,正是灵魂深处怕苦怕累思想的抬头,是知识分子革命不彻底的表现。
事实使他深刻地认识到:资产阶级思想,不是三下两下就能克服掉的,需要反复斗争,反复较量;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起来的,需要不断革命,不断努力。要在思想革命化的道路上继续前进,攀登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这个无产阶级思想境界的高峰,只有不断用毛泽东思想改造自己,不断地接受工农的再教育。以后,他以工农战士为榜样,赞扬声中找不足,成绩面前找差距,努力克服“差不多”的思想,把自己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作为自己继续前进的新起点。
红石山


第4版()
专栏:

斗掉“半截子革命”思想
革委会副主任 翟兆顺
毛主席深刻地指出:“我们已经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但是,失败的阶级还要挣扎。这些人还在,这个阶级还在。所以,我们不能说最后的胜利。几十年都不能说这个话。不能丧失警惕。”毛主席的这一指示是我们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永葆革命朝气的精神原子弹。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我们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征途中的一次大战役。这次战役虽然给了资产阶级以致命的打击,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但失败的阶级还在,国际上的帝、修、反还要进行垂死的挣扎,我们在新的长征途中还会遇到很多的艰难险阻。新的斗争形势要求每个共产党员永远保持朝气蓬勃的革命精神。
对于一个老干部说来,能不能斗掉“半截子革命”的思想,是能不能永葆革命朝气的大问题,也是关系到能不能跟着毛主席继续革命到底的大问题。我刚入党的时候,私心杂念比较少,只知道一个心眼跟着毛主席干革命。在党和毛主席的培养下,我当了干部。开始,革命劲头还很足,保持了旺盛的革命斗志。后来,随着职位高了,“官”做大了,官架子也摆起来了,在思想上和工作上,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革命朝气逐渐消失。文化大革命一开始,就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批判。这时,我又产生了再也不当干部的想法。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在广大革命群众的热情帮助下,使我提高了两条路线斗争的觉悟,对自己的错误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在革委会成立时,群众又把我选为革委会副主任。以后,随着形势的发展,工作的变化,那种不愿当干部的思想又抬头。我们革委会主任被调走以后,革委会的日常工作由我负责,很多问题要我处理,整天辛辛苦苦,忙忙碌碌,群众还有不少意见。这时,就又产生了“撂挑子”的思想。支左的解放军同志发现这种情况后,及时帮助我学习了毛主席《将革命进行到底》这篇光辉著作和毛主席有关共产党员一定要有革命朝气的论述,并且帮助我深挖“撂挑子”的思想根源,引导我回顾了自己参加革命以来的斗争实践,使我进一步认识到:在困难面前,产生退坡思想,不愿再担重担,就是资产阶级“私”字作怪,就是“半截子革命”的思想。有了这种思想,就会站不高,看不远,被一时的困难所吓倒,丧失革命的朝气。打这以后,我坚持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每当这种思想一露头,我就坚决地和它斗。我深深体会到:一个革命干部要想紧跟毛主席革命到底,就必须坚决听毛主席的话,狠斗“半截子革命”的思想,树立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永远朝气蓬勃。


第4版()
专栏:

不断提高政治觉悟
共产党员、老工人 吴建章
毛主席教导我们说:“工人阶级也应当在斗争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
共产党员朝气蓬勃的革命精神从那里来呢?来自对毛主席的无限热爱,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来自解放全人类、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一句话,来自高度的政治觉悟。
没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就没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不会有旺盛的革命斗志,就会有眼看不见阶级敌人,有鼻闻不到火药气味,有耳听不到帝、修、反的磨刀声,有腿走不到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上来。就会不关心革命事业,计较个人利益,失掉无产阶级的革命朝气。
我在旧社会受尽了地主的压迫和欺凌,要不是毛主席把我救出火海,这把骨头早就成灰了。解放以后,我直起腰板,扬眉吐气,做了国家的主人,把精力都用到生产上去。由于我没有突出无产阶级政治,大叛徒刘少奇鼓吹的“物质刺激”“奖金挂帅”等毒素就不知不觉地钻进了我的头脑里。一九六四年,我学习了“老三篇”以后,用毛主席的“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教导一对照,发现自己的思想矮了一大截,越想越觉得对不起毛主席。从此以后,我就以“老三篇”为座右铭,以张思德、白求恩、老愚公为镜子,破私立公,改造思想,严格要求自己。在文化大革命中,通过学习,我的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觉悟不断提高,心里那把革命的火也越烧越旺。一九六七年,正当广大无产阶级革命派夺权的关键时刻,阶级敌人刮起了反革命经济主义妖风,妄图用破坏生产的手段扼杀文化大革命。我和同志们识破了阶级敌人的罪恶阴谋,积极起来抵制。那时,我的关节炎很严重,胳膊痛得抬不起来,仍然坚持工作,坚持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用毛泽东思想指挥战斗,以革命、生产双胜利的成绩粉碎了阶级敌人的猖狂进攻。事实证明:只有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不断提高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觉悟,坚持破私立公,才能在大风大浪里方向明,革命路上不掉队,永葆革命朝气,跟着毛主席,把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进行到底。


第4版()
专栏:

时时坚持“三不脱离”
革委会委员 赵世忠
毛主席经常谆谆教导说:“我们共产党人不是要做官,而是要革命,我们人人要有彻底的革命精神,我们不要有一时一刻脱离群众。”领导干部经常同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做到不脱离劳动,不脱离群众,不脱离实际,是永远保持无产阶级朝气蓬勃的革命精神的重要保证。如果沾染上做官当老爷的恶习,四体不勤,暮气十足,不是勤勤恳恳地当人民勤务员,而是骑在群众头上做官当老爷,就必然脱离群众,害怕群众,总有一天会被群众打倒。只有做到“三不脱离”,永远置身于群众之中,时时接受群众的监督和帮助,才能有效地克服官僚主义作风,清洗掉资产阶级思想灰尘,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
我被选进革委会后,由于革委会人少事多,被事务缠住了身子,一度放松了自己的思想改造,有一个时期很少到群众里面去。这时,有的工人同志见到我就半开玩笑地说:“赵委员来了。”听了这个称呼,我觉得不大舒服。仔细一琢磨,才认识到这正是群众对自己的批评。因为当了革委会委员以后,身上有了官气,参加劳动少了,革命的朝气减弱了,群众关系没有过去密切了,听不进群众的批评。这样下去,不是要穿新鞋走老路了吗?
认识提高了,我就把“办公室”搬到车间,和群众同学习,同劳动,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遇事同群众商量。不久,群众又象过去那样亲切地叫我“老赵”了,对我有什么意见也能嗵嗵嗵放几“炮”了。群众的帮助使我不断地克服缺点,纠正错误,去掉思想上的毛病,促进了思想革命化。
这一段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不脱离群众,浑身是朝气,脱离了群众,浑身是官气;不脱离群众,越干劲头越足,脱离了群众,越坐身子越懒;不脱离群众,就能紧跟毛主席寸步不离,脱离了群众,就要背离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要跟着毛主席革命一辈子,就要在群众中扎根一辈子。 (向阳整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