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8月4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驻吉林工业大学宣传队认真落实毛主席的一系列最新指示
过细地对知识分子进行再教育
帮助广大师生不断改造世界观
据新华社长春三日电 驻吉林工业大学工人、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在对知识分子进行再教育的过程中,坚持过细地做工作,用毛泽东思想积极耐心地帮助知识分子改造世界观,促进了广大革命师生的思想革命化,大大加速了斗、批、改的步伐。
过细地对知识分子进行再教育 团结广大师生一道革命
吉林工业大学过去是全省有名的“老大难”单位。工人、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这个大学以后,认真落实毛主席的一系列最新指示和党的各项无产阶级政策,很快改变了这个学校的面貌,使两派群众组织实现了革命大联合,揪出了一小撮阶级敌人,建立了革命委员会。这时,宣传队反复学习毛主席《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认识到革委会的建立,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教育战线上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斗争并没有完结。但是,应该从哪里着手,才能把文化教育阵地牢固地占领下来,用毛泽东思想把它改造过来呢?宣传队从领导斗、批、改的实际斗争中深深感到,必须狠抓知识分子世界观的改造,做过细的工作。
他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从一个教师身上受到启发的。这个教师是个革命烈士子弟。因为以前犯过严重错误,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精神委靡不振,开会总是靠边坐,从来不发言。工人同志认为,对这样的知识分子,只要抓紧教育是可以很快使他转变过来的。经过忆苦思甜的教育,表面上看来他好象受到感动,表示一定要站起来革命,积极参加斗、批、改,但他并没有行动。问题究竟在哪呢?宣传队重温了毛主席的教导:“因为一切客观事物本来是互相联系的和具有内部规律的,人们不去如实地反映这些情况,而只是片面地或表面地去看它们,不认识事物的互相联系,不认识事物的内部规律,所以这种方法是主观主义的。”根据毛主席的教导,大家重新全面地分析了这个教师的情况,认识到,对这个教师的教育,所以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关键在于没有全面分析各种因素对他的影响,没有摸准他的活思想。于是宣传队的同志又找他谈心,了解到他犯了严重错误以后,消极地接受了“多说不如少说,少说不如不说,否则还是会犯错误”的所谓教训。宣传队由此深深感到:工人阶级要用毛泽东思想把知识分子彻底改造过来,只满足于一般化的教育是不行的,细一点也是不够的,必须过细地做工作。
起初,一提到“过细”,有的人嫌麻烦。针对这种活思想,宣传队组织全体队员学习了毛主席的教导:“粗枝大叶、不求甚解的作风,……这是异常危险的现象。”大家说:“粗枝大叶不是工人阶级的作风,细致踏实才是工人阶级的本色。我们一定要听毛主席的话,把工作做细。”他们又找那个背了沉重包袱的教师谈心,做过细的教育工作,同他一道批判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终于使他觉悟过来。他说:“是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使我犯了错误,而我却抱着资产阶级的处世哲学,成天在‘我’字上打圈圈,挺不起腰板,越陷越深。是毛主席派来的工宣队,才把我挽救了过来。”
通过做这个教师的工作,宣传队深深体会到:帮助知识分子改造世界观,必须下功夫,做过细的工作。
过细地对知识分子进行再教育 提高他们的两条路线斗争觉悟
工人、解放军宣传队在对吉林工业大学的知识分子进行再教育的过程中,体会到:要过细,最主要的是抓住反映知识分子两条路线斗争觉悟不高的活思想,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帮助他们努力改造世界观,自觉地按照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办事。
前些时候,校革委会派出一个小组到工厂搞教育革命调查。进厂初期,革命师生劳动和调查研究都很积极,但过了一段时间有些人就变了。有一天,工人师傅看到一个学生从学校抱回一堆专业书闷头抠开了。不久,又发现两个学生向带队的教师要求离开调查组搞实习。在教改试点班里,讨论汽车使用中的前轮摆头问题很热烈,研究教改方案不积极。这些重业务学习、轻视教育革命的现象,说明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余毒还没有肃清。宣传队遵照毛主席关于“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一个路线,一种观点,要经常讲,反复讲。只给少数人讲不行,要使广大革命群众都知道”的教导,紧紧抓住这个问题,组织下厂师生和厂里的工人一起,开展对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大批判,进一步对革命师生进行两条路线斗争教育。在批判会上,工厂的老工人说:“为什么而学和走什么道路的问题不解决,汽车前轮摆头问题也可能解决,但是,汽车不摆头了,人要摆起头来,问题就更大了”。通过批判,使革命师生们认识到,教育革命试点工作中存在着两条路线斗争,必须大破资产阶级宣扬的“业务第一”、“技术至上”的反动思想,大立突出无产阶级政治的思想。他们说,如果我们在教改试点中,重技术,轻政治,就会迷失方向,背离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我们一定要沿着毛主席指引的革命路线不断前进,夺取新的胜利。
宣传队在实践中体会到,以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为纲,在改造知识分子的世界观上过细地做工作,帮助他们破私破在要害处,立公立在根本上,才能把知识分子教育、改造成为受工农兵欢迎的人。
对知识分子进行再教育要细到底
工人、解放军宣传队对知识分子做过细的再教育,很快取得了显著成效。这时,有的宣传队员便产生了“差不多”的思想。究竟是“差不多”还是“差得多”?是“细一时”还是“细到底”?宣传队针对一个知识分子在政治和业务的关系上思想上出现的反复,组织大家反复学习毛主席的教导:“知识分子的改造,特别是他们的世界观的改变,要有一个长时期的过程。我们的同志一定要懂得,思想改造的工作是长期的、耐心的、细致的工作,不能企图上几次课,开几次会,就把人家在几十年生活中间形成的思想意识改变过来。”使大家进一步认识到,虽然知识分子的大多数人能够接受工农兵再教育,愿意改造自己,但是他们的资产阶级世界观不可能经过几次批判、教育就彻底转变过来。大家遵照毛主席的教导,狠斗了“差不多”的思想,决心在对知识分子进行再教育的工作上要细到底,用毛泽东思想帮助他们努力改造世界观。
认识提高后,宣传队员狠抓知识分子的活思想,特别是当他们思想出现反复的时候,立即及时地过细地做工作,使他们在思想革命化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最近,工人、解放军宣传队在总结对知识分子进行再教育的工作时,大家深有体会地说:“只有我们思想过硬,再教育工作才能过细;只有让毛泽东思想占领我们的头脑,无产阶级才能牢固地占领文化教育阵地。”


第2版()
专栏:

湖北省广济县余川公社革委会做深入细致的工作
一个一个学校地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
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并把消极因素转变为积极因素,使农村教育革命蓬勃开展
据新华社武汉三日电 湖北省广济县余川公社革命委员会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做深入、细致的工作,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毛主席的知识分子政策,团结、教育、改造农村教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并把消极因素转变为积极因素,使农村教育革命蓬勃开展。
这个公社原有公办小学的教师人数不少,情况比较复杂,不少人出身于剥削阶级家庭,有的有政治历史问题,有的犯有严重错误。公办小学下放到大队来办以后,不少基层干部和贫下中农说:这些教师祖辈几代人都没有脱过鞋,下过田,让他们教我们的孩子,我们信不过。有的认为毛主席的知识分子政策在城市好落实,农村情况特殊,不好落实。
针对这种活思想,公社革委会从公社到大队层层举办了以落实毛主席的知识分子政策为中心内容的毛泽东思想学习班,组织基层干部和广大贫下中农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的伟大教导和有关知识分子政策等论述,学习林副主席的政治报告,大讲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政策的伟大意义,组织基层干部和贫下中农开展“在农村要不要落实毛主席的知识分子政策”的大讨论。通过学习和讨论,大家认识到:“对于知识分子的正确的政策,是革命胜利的重要条件之一。”落实知识分子政策,不能强调农村特殊。
认识提高后,公社革委会深入、细致地进行工作,引导大家一个一个学校,一个一个人,一个一个问题地落实毛主席的知识分子政策。他们首先抓好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把能拉过来的人都拉过来。有个教师有政治历史问题,参加革命工作后,又犯过错误。革命群众认为他的问题的性质属于敌我矛盾,主张放到生产队监督劳动。公社革委会成员深入到这个教师住的大队,同贫下中农一起,反复学习党的政策,引导大家对这个教师进行具体分析。通过具体分析,大家认为,这个教师的问题是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应该教育和使用。后来,这个教师被派到一个偏僻的山区去担任教学工作,能吃苦耐劳,有了进步。
在落实毛主席的知识分子政策的过程中,有些社员群众对那些出身于剥削阶级家庭或犯了错误,觉悟较低,思想有反复的教师,有“宁挂勿用”的思想。公社革委会成员针对这种活思想,就组织大家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我国绝大部分的知识分子是愿意进步的,愿意改造的,是可以改造的”和“思想改造的工作是长期的、耐心的、细致的工作,不能企图上几次课,开几次会,就把人家在几十年生活中间形成的思想意识改变过来。要人家服,只能说服,不能压服”的教导,使大家认识到:有些知识分子由于受剥削阶级家庭影响和大叛徒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毒害较深,这就决定了对知识分子团结、教育、改造工作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我们应该遵照毛主席的教导,对他们进行耐心的、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不能因为他们一时想不通,就把他们挂起来,搁在一边不管。
公社革委会成员分别深入各生产队,同贫下中农一道,对思想不通的教师过细地做思想教育工作。他们和这些教师一起学习毛主席著作,严肃批评这些教师的错误,热情帮助他们用无产阶级思想战胜资产阶级思想,主动到贫下中农中去接受再教育,倾听群众意见。
团结和使用了绝大多数教师以后,又出现了新的矛盾。部分教师特别是出身于剥削阶级家庭或犯过错误的教师,思想顾虑多,“怕”字当头,工作中抱着临时观点,不求有功,只求无过,缺乏创新精神。这时,公社革委会又组织贫下中农和基层干部学习毛主席关于对知识分子进行“再教育”的伟大教导,使大家认识到:对这些教师不仅要大胆使用,更重要的是要在使用中经常做过细的思想教育工作,使他们不断用毛泽东思想改造自己。于是,公社革委会成员和贫下中农针对这些教师的思想实际,帮助他们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组织他们开展革命大批判,参加农村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对他们进行阶级教育,教育他们虚心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有一个从旧学校培养出来的老教师,原来犯过错误。当他刚回到他所在的大队学校任教时,思想包袱重,工作缩手缩脚。老贫农邢家裕就耐心帮助他提高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觉悟。同时,在工作上相信他,这样,使这个教师放下了思想包袱,发挥了积极性,在工作中取得了成绩。


第2版()
专栏:

干革命不怕吃苦,为人民不怕牺牲
——记华南水运公司航道局打捞队
在南海之滨,有一支革命精神旺盛,战斗意志高昂的红色打捞队——华南水运公司航道局打捞队。这支以在旧社会苦大仇深的老工人为骨干的由二百多人组成的打捞队伍,担负着华南沿海的海难救助打捞、协助修建水下工程和桥梁安装等任务。十多年来,他们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彻底革命精神,与天斗、与海斗、与阶级敌人斗,胜利地完成了一项又一项艰巨的任务,成为广东省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先进集体。
一九六七年五月,打捞队接受了一项打捞任务。一年前,一艘外国货轮撞在担杆岛上,把船头和船底撞烂了。经过多方打捞,结果把货船打捞成两节,连船和打捞设备一起沉入了海底。
一年过去了,这艘货轮依然留在海底。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锻炼的打捞工人,以征服大海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下定决心,一定要捞起沉在海里的货船。他们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的教导,怀揣革命宝书,乘坐着打捞工作船,雄赳赳地起锚出航,来到了打捞作业区。
施工刚开始,强风就不断袭来,风大,浪急,整个工地波浪滔天。雨不停地下着,波浪把工作船抛得左右摇晃,但是,天大的困难也压不倒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打捞工人。他们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条船捞起来。潜水员在海底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在坚硬的岩石上,凿穿了四个大洞,穿进八条大钢绳,布置了两对浮筒,终于使这条被弄成两段的货轮,按照打捞工人的意志浮起来了。
一九六七年,打捞队参加建设广州人民大桥。这是我国使用先进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桥梁工程。工程筹建部门把吊装大桥的几十根大梁的任务交给了打捞队。这是全部建桥工程中最艰巨的一项任务。要把几十根四十米长、一百三十多吨重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大梁吊到七、八层楼那么高,又在江面上施工,困难多,危险大。当时,一些资产阶级技术“权威”提出了一个“机械化”施工方案。这个方案投资大、时间长,而且有些设备要依靠进口。面对着重重困难,打捞工人用毛主席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伟大思想武装头脑。他们发出钢铁誓言:“我们不靠洋专家、不用洋设备,全凭毛泽东思想,一定要在浩浩珠江上架起一座反帝反修的胜利桥!”打捞队队长郭细佬广泛收集群众的意见,集中了大家的智慧,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土法吊大梁”的方案。
要吊装大梁,首先就得解决大型预应力梁的搬移问题,要把这个又长又重、上重下轻的庞然大物,从几百米外的预制场搬到江边,这是安装工程的“拦路虎”。在打这场硬仗的过程中,一场因循守旧和敢于闯新的两种思想的尖锐斗争展开了。有人死搬洋教条,说什么非要铺设正规铁路,特制安装有火车轮的运输车架不可,否则大梁就会震裂、翻倒。照这样干,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装配运输设备。英雄的打捞工人根本不睬他那一套。老工人梁大牛、梁根和六组的同志,以毛主席的光辉著作作指路明灯,把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凭着过去丰富的实践经验,用“土”办法自制一副简易滑板,安上一道简便路轨,终于积累总结出一套固定牵拉大梁的新工艺,多快好省地完成了预应力梁的搬移任务,攻下了安装工程的第一道难关。
但是,更大的困难是将几十根大型预应力梁起吊安装在江面上的桥墩上,这是全部工程的关键。要吊装大梁,需要几条大梢木做成大型人字起重吊杆。有人主张采用进口的大梢木。外国资本家听说中国需要大梢木,就把大梢木的价格提高了几倍,企图对我国进行经济讹诈。打捞工人听到这个消息,万分气愤,他们说,外国资本家梦想卡我们的脖子,这办不到。我们不用一根进口的大梢木,也要把大梁抬上桥墩!于是,工地上召开了一个又一个献计献策会议。老工人梁蚊、何大声带领着组里的工人,起早贪黑,不顾疲劳,连日奋战,用小梢木一条一条地绑扎成两副有八层楼高的大型人字架。没有大起重船,大家就把四艘方驳船组合成两条起重船。为了确保施工安全,他们反复进行试验,不断总结经验,使吊装工程建立在更科学的基础上。这些从未担负过建筑大型桥梁工程的打捞工人,就这样,靠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和用“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彻底革命精神,成功地把一根根一百多吨重的巨型大梁,从珠江面上起吊安装在离水面七、八层楼高的桥墩上,吊装效率比原计划提高了四倍多,大大加快了大桥的建设进程。
今年三月,打捞队第三生产组接受了维修两只打捞浮筒的任务。这两只钢质密封的打捞浮筒,每只浮力五百吨,长十八米,高七点二米。这是海上打捞工程的重要设备,海上施工离不开它,需要迅速修理好。
修理工作开始后,第一件工作就是要排除浮筒舱内的积水。工人黄坤为了给抽水作好准备,主动下舱检查积水情况。突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黄坤一下舱,就晕倒在舱里的积水中。在场的一个工人见黄坤晕倒了,一面喊着黄坤晕倒了,一面下舱抢救。另一个工人也毫不犹豫跟着下舱抢救。刚下去的两人也同时晕倒了。这时,正在附近驳船上工作的老工人梁洪等听到呼救声,也立刻赶到浮筒舱口。五十多岁的老工人梁洪,凭着多年的实践经验,马上意识到是舱内严重缺氧。他想:“为了抢救阶级兄弟,别说严重缺氧,就是刀山火海也要闯!”他迈开大步跨进舱内,但不久也晕倒了。
正在开会的打捞队革命领导小组成员听到呼救声,立即赶到现场。三组组长林培一个箭步跑在前头,看到阶级兄弟的生命遭受严重威胁,立刻冲进舱内。林培没走多远,由于缺氧,身子左右摇晃起来,他的脚步虚浮了,神志也不大清醒了。但他默念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以坚强的毅力,继续往前走。林培,这个饱尝旧社会苦难的打捞工人,一直战斗到失去知觉为止。
时间就是生命。在这危急关头,队革命领导小组成员在现场沉着地指挥着抢救阶级兄弟的战斗。
这时,青年工人黄景从别的船上找来了一条氧气管,工人胡龙立刻用铁板把管头的风割器砸断,将氧气管插在裤头上,高喊一声:“我下去!”说着一头冲进舱里,他立刻把晕倒在积水里的老工人梁洪抢救上来。
不久,几条氧气管送进舱内,一部空气压缩机启动起来了。浮筒舱内严重缺氧的情况消失了。经过一场紧张的战斗,终于把晕倒在舱内的阶级兄弟全部抢救出来了。
现在,打捞工人用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学说武装自己,以更加高昂的革命斗志,继续着新的战斗。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本报有删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