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8月18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
专栏:

  毛主席语录
广大干部下放劳动,这对干部是一种重新学习的极好机会,除老弱病残者外都应这样做。在职干部也应分批下放劳动。


第1版()
专栏:

  坚持以《五·七指示》为办校的根本方针
  编者按:一九六八年十月五日,本报发表了黑龙江省柳河“五·七”干校的报道,并在编者按中传达了毛主席关于“广大干部下放劳动,这对干部是一种重新学习的极好机会”的伟大指示。接着,全国各级领导机关和人民解放军中普遍办起了“五·七”干校。毛主席光辉的《五·七指示》正在变成广大干部和革命群众的实践。这对促进干部的思想革命化,实现机关革命化,推动各单位的斗、批、改运动,都起了巨大的作用。
  “五·七”干校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新事物,它正在发展,广大干部和革命群众在实践中已经创造了不少经验,同时也还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交流经验,推动工作,本报从今天起展开《关于如何办好“五·七”干校的讨论》。我们热烈欢迎全国各种类型的“五·七”干校的领导干部、学员以及广大革命干部和革命群众,积极参加这一讨论,并且根据不同类型“五·七”干校的具体情况,进行生动的具体分析。
我们柳河“五·七”干校从办校时起,就遇到了坚持什么方向,走什么道路,办什么学校,培养什么人的办校方针问题。
伟大领袖毛主席光辉的《五·七指示》,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划时代的新发展,是建设共产主义的宏伟蓝图,是培养共产主义新人的伟大纲领。我们的“五·七”干校,始终坚持以光辉的《五·七指示》为办校的根本方针,始终坚持按照《五·七指示》培养造就无产阶级的干部队伍。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对我们的干部队伍是一次最严格的检验。我们的干部大多数是好的和比较好的。但是,从运动中暴露出的问题来看,只有认真改变干部的思想现状,实现干部思想革命化,才能适应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需要,才能保证无产阶级政权不变颜色。一年多的实践证明,以《五·七指示》为指针创办的“五·七”干校,能够担负起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重新教育干部的使命。那种脱离群众、脱离实际、脱离劳动的旧党校,旧干校,必须彻底改革,它们执行的那套反革命修正主义干部教育路线的黑货必须彻底批判。
为了重新教育广大干部,柳河“五·七”干校,先后吸收了一千一百多名学员,除一部分省革命委员会的在职干部,都是从原省直机关干部中选送来的。其中既有老干部,也有新干部和技术干部;既有革命领导干部,也有一般干部;既有好的和比较好的干部,也有犯过严重错误但已有改悔表现的干部。我们根据毛主席关于“学校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转变学生的思想”的教导,充分利用三大革命斗争第一线的有利环境,狠抓学员的思想革命化,大大提高了学员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觉悟。我校已先后输送出三百三十余名学员,其中有些充实到各级革命委员会,有的担任了领导职务,有些参加了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经过文化大革命的洗礼,又经过“五·七”干校这座革命熔炉的锻炼,他们以崭新的姿态活跃在新的岗位上,因而深受群众的欢迎。
毛主席教导我们:“正确的政治的和军事的路线,不是自然地平安地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而是从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柳河“五·七”干校创办以来,围绕着“五·七”干校究竟是培养造就无产阶级干部队伍的基地,还是仅仅作为安置或处理干部的场所这个问题,始终进行着尖锐的两条路线、两种思想的斗争。有的单位把“五·七”干校当成“甩包袱”的地方,如果按照他们的意图来办,“五·七”干校就不可能成为培养造就无产阶级干部队伍的学校,就必然变成仅仅是安置或处理干部的场所(当然,也不能绝对化,不能认为“五·七”干校就不应当担负任何安置干部的任务)。由于我们在省革命委员会的领导和支持下,坚决抵制了这种错误倾向,才保证了学员的质量,坚持了按照《五·七指示》办校的方针。
最近,省革命委员会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办好‘五·七’干校的决定”。指出以《五·七指示》为指针,以“抗大”为榜样创办的“五·七”干校,是培养和造就无产阶级干部队伍的一种好形式,是教育提高干部的毛泽东思想大学校,是干部教育路线的一场大革命。规定各级革命委员会的“五·七”干校,要采取长期和短期两种方式,分期分批轮训干部。这就更加明确了“五·七”干校的办校方针,学员质量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根据省革命委员会的决定,我校既要承担省革命委员会的在职干部分批下放劳动的长期轮训任务,又要承担对各地、市、特区、县、中央直属工厂、大专院校革命委员会的常委,省直属各公司(站)革命委员会委员,省、地两级革命委员会工作人员和农村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主任的短期轮训任务,我们完全有决心和信心,沿着毛主席《五·七指示》和“广大干部下放劳动”的指示的方向,进一步办好“五·七”干校,完成党交给我们的战斗任务。
黑龙江省柳河“五·七”干校革命委员会


第1版()
专栏:

  把帮助干部重新学习作为“五·七”干校的任务
去年十月,天津市的广大干部在毛主席关于“广大干部下放劳动,这对干部是一种重新学习的极好机会”的伟大指示的鼓舞下,在很短时间内,就办起了二十一所“五·七”干校,有一万一千余名干部在干校重新学习。
由于多数干校坚决按照毛主席《五·七指示》的精神来办,以搞农业为主,兼搞工业、副业,特别是进行了伟大的斗、批、改运动,也就是批判资产阶级的运动,因此,这样的“五·七”干校正是毛主席的光辉的《五·七指示》的实践。经过“五·七”干校的三大革命斗争的锻炼,绝大多数干部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思想革命化的道路上迈进了一大步。很多干部经过一个时期的锻炼,由于工作需要,又走上了工作岗位,成为抓革命促生产的骨干力量。实践充分证明,毛主席的《五·七指示》指引的道路是培养、锻炼、改造、提高干部的正确道路,而“五·七”干校又是引导广大干部实践《五·七指示》的很好的组织形式。
但是,最近一个时期,在办“五·七”干校这个问题上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情况:由于大批干部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干校的学员越来越少了;有的干校的领导干部被抽走了;有的区的干校领导成员提出自己不办干校上交市里统一来办的建议了;有的干部在议论干校是否可以“收摊”了,等等。
为什么会出现以上这些现象呢?毛主席教导我们:“我们看事情必须要看它的实质,而把它的现象只看作入门的向导,一进了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什么学员越来越少,什么“上交”,什么“收摊”,这些都是现象,其实质就在于有些干部对毛主席的《五·七指示》还不理解。他们不把“五·七”干校看成是锻炼所有干部的革命熔炉,而看成仅仅是教育甚至安置那些不在职干部的地方。一旦这些不在职的干部陆续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一旦出现了干校的学员越来越少的情况,就对“五·七”干校要不要继续办好,甚至要不要继续办发生了动摇。在这个问题上的坚定还是动摇,说到底就是在培养干部问题上两条路线斗争的反映。我们认为,学员少,这是现象,有些干部毛泽东思想少这才是它的实质。毛主席的《五·七指示》讲得十分明确,毛主席关于“在职干部也应分批下放劳动”的指示也讲得同样十分明确,天津市目前在职干部就有十余万,如果坚决贯彻执行毛主席的这些指示,学员怎么会少呢?汉沽区的“五·七”干校就是活生生的例证。这个干校以《五·七指示》为指针,以柳河“五·七”干校为榜样,不是把“五·七”干校仅仅看成是处理不在职干部的“仓库”,而是把干校看成是锻炼所有干部的熔炉,在这里重新学习的有不在职干部,也有在职干部;有犯了错误的干部,也有并没有犯错误的干部;有老干部,也有新干部;有行政机关的干部,也有教员、医生和工程技术人员。有些干部经过一个时期的锻炼,根据工作需要出校了,有些干部离开了工作岗位又进校了。因此,这个干校的路子不是越走越窄,而是越走越宽,学员不是越来越少,而是越来越多。这个干校开始办的时候,只有二百多学员,现在已增加到三百多学员了。
我们认为,办“五·七”干校,走《五·七指示》的光辉道路,不断帮助干部重新学习,决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培养、锻炼、改造、提高干部的百年大计,千年大计。由于初步精简机构,不在职的干部应该到“五·七”干校去锻炼,在职的干部同样也要分批到“五·七”干校去锻炼。那种把“五·七”干校仅仅当成锻炼不在职干部的地方,当成处理一些有问题的和犯错误的干部的地方的观点,是刘少奇的“劳动惩罚论”的余毒没有肃清的反映,必须彻底批判。那种在“五·七”干校中锻炼了一个时期还没有分配工作就不安心的思想,是刘少奇的“劳动镀金论”和“入党做官论”的余毒没有肃清的反映,也必须彻底批判。总之,一切不把“五·七”干校当作光辉的道路来走,而是把“五·七”干校当作“找出路”的地方,当作“过路”的地方,统统是“刘毒”在作怪,统统应当彻底批判。
要办好“五·七”干校,在解决了走《五·七指示》的道路这个大方向以后,必须解决干校的培养对象问题。我们认为,干校的培养对象除现有学员外,从长远的观点看,今后的学员应该包括:各级革委会的在职干部,特别是从事领导工作的干部;准备培养提拔的新干部;学校的教员;医院的医务人员;以及各个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等等。这样,干校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锻炼干部的革命大熔炉,把我们的所有干部都逐步培养成能上能下,能“官”能民,亦工亦农,亦文亦武的共产主义新人。
天津市革委会干部下放劳动办公室
温光国 岳纪伟


第1版()
专栏:问题和建议

  他们不愿去干校有没有道理?
最近,我们东城区机关在职干部讨论第二批下放劳动时,对到不到“五·七”干校去展开了争论。有的同志不愿到干校去,他们认为,我们是城区,不管农业。“五·七”干校是以农为主,和我们的关系不大,干校又是干部成堆,与其到干校,还不如到工厂,既可联系群众,又能接受工人阶级的再教育。我认为,“五·七”干校是按照毛主席的《五·七指示》的精神创办的,是培养锻炼干部的好地方。城市党政机关的在职干部到工厂参加劳动是必要的,但绝不能代替到“五·七”干校去锻炼。我这个意见不知是否正确,请讨论。
北京市东城区“五·七”干校 李岭


第1版()
专栏:问题和建议

工业部门办柳河式干校对吗?
我们煤炭工业部,于去年十月在黑龙江省创建了一所以农业为主的柳河式的“五·七”干校。先后三批共有一千余名工作人员下放到这个干校重新学习。其中百分之五十九是工程技术人员,有人怕把技术荒废了,就说:柳河道路是党政干部走的,技术干部应走上海机床厂的道路,我们办这样的干校,大方向错了。我认为,这个意见未见得正确,报纸有必要展开讨论。
煤炭工业部干部下放办公室 赵连生


第1版()
专栏:问题和建议

  要不要担负部分安置任务?
我们甘肃省的“五·七”干校,绝大多数担负着锻炼干部的任务,同时,也适当地承担一部分安置干部的任务。我们觉得这样是可以的,但也有些人不同意这样做,认为“五·七”干校担负一部分安置任务,不适宜,那样会影响学员的质量,影响“五·七”干校的性质。究竟如何办才好,希望讨论。
甘肃省革委会干部下放办公室 况新德 张介 赵莲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