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8月10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农业院校既要重视普及也要注意提高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洪流,冲垮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我们学校的统治,教育革命步步深入。广大革命师生批判了大叛徒刘少奇及其代理人把高等农业院校办在城市里,严重地脱离农业生产实际的修正主义教育路线,一致要求把农业大学办到农村去。与此同时,有的同志就认为,今后的农业大学只要能为农村培训些一般的技术人员就可以了。这种认识对不对?通过调查,我们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普及是群众当前的迫切需要
我们教育革命小分队从农村调查的亲身实践中深切感到,目前,农村大量的要求是“普及”。我们到过的一些生产队,贫下中农都迫切要求能尽快推广农作物的优良品种,掌握栽培、管理农作物的先进经验和合理的耕作制度,学习病虫害的防治,化肥的使用,家畜的饲养、繁殖和疾病防治等先进技术。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也要求农业大学教他们学习一些农业生产上的科学技术,帮他们搞科学实验。因此,我们在教育革命中,决不能忽视广大贫下中农在普及方面的要求。
人民要求普及,跟着就要求提高
但是,普及和提高的关系是相对的,普及本身就要求不断提高。毛主席说:“人民要求普及,跟着也就要求提高”。以小麦种子为例,在那些小麦优良品种已得到推广的地区,群众跟着就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他们说:“要再增产就得搞套种、间作,就需要有矮秆的小麦,有早熟的小麦。”显然,解决这些问题是一种提高,再推广,就是新内容的普及了。
从小麦良种被群众接受,到群众自己搞杂交育种,可以明显地看出由普及到提高的发展过程。最初是引种良种,由于种子的混杂,引进的良种可能会逐渐退化,为了保种,群众就要求能掌握良种繁育和复壮的技术。有的地方,由于引来的良种不适应当地的条件,如不能抗旱,不耐寒等,因此群众就要求学会杂交育种等技术,以便选育出适合本地区条件的优良品种。显然,如果没有良种的首先推广,群众就不会有对良种进一步改良的要求,也不会要求学习比引进良种更高级的杂交育种,生产就会停滞不前。因此,我们不能忽视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提高是为了指导普及。
人的认识过程总是要不断地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然后再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目前,农业科学理论和极其丰富的农业生产实践比较起来,还显得非常落后。那种以为高等农业院校的任务只是普及,回避理论的总结和研究的任务,显然是不对的。我们反对的是资产阶级脱离实际的理论,而绝不是不要能为无产阶级革命实践服务的理论。我们重视理论的目的,也正是为了用它来指导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为此,我们必须随时注意把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同时,对前人留下来的理论性的东西,也不能一概否定,而要用毛泽东思想去批判地吸收其中有益的东西。比如,对各派遗传学的理论,我们就应该在剔除其糟粕的同时,吸取其中的精华,把它应用到实践中去。我们必须重视在普及的基础上把丰富的实际经验提高到应有的理论高度,用理论指导实践。只有这样,科学和生产才能发展。
农业院校的任务
毛主席教导我们:“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范围内,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遵照毛主席的教导,我们办农业大学必须从目前的农业生产实际出发,同时又要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既要注意普及工作,又要注意解决提高的问题。
我们认为今后的农业大学,一方面根据贫下中农的需要,可以采用“请进来”的方法,办各种专业的训练班,也可以采用“派出去”的方法,由革命师生组成综合技术推广小分队,深入公社、生产队向贫下中农学习,同时帮助贫下中农培养技术骨干,普及科技知识。在普及的工作中,提出新课题来。
另一方面,农业大学还必须“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培养一批解决提高问题的专门人员,以适应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当然,这种专门人员在大城市的大楼里是造就不出来的,而必须同贫下中农和基层技术人员,以及生产实际紧密结合。我们教育革命小分队,在农村和贫下中农、技术人员的接触中深深体会到,能否和广大贫下中农紧密结合,为广大贫下中农服务,是能不能正确解决农业科学的普及和提高问题的一个关键。过去资产阶级学术“权威”,把自己看成是高踞于劳动人民之上的精神贵族,从不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贫下中农和基层技术人员学习,偶尔到农村,也不过是走马观花,往往是一无所获。这次,我们小分队每到一个地方,就遵照毛主席的教导,先当群众的小学生,学习他们的丰富的实践经验,贫下中农给了我们不少帮助。这是使教学和科研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可靠保证。因此,我们认为做专门工作的人,只有同贫下中农和基层技术人员紧密结合,虚心地向他们学习,同时又热情地帮助他们,才能正确解决农业科学的普及和提高的问题,农业科学才能沿着无产阶级的方向迅速发展。
北京农业大学教育革命小分队


第3版()
专栏:

还是到下边去改好
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的教导,我们去年九月进驻东北林学院后,立即将学校搬到了伊春林区,领导革命师生到三大革命运动的实践中去,在接受工农兵再教育中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提高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觉悟,彻底改变旧思想,彻底批判刘少奇的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同工农兵一起解决社会主义的林学院应当如何办的问题。实践使我们体会到:
只有走下去,才能更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在教育革命中的领导作用。工人阶级的领导,就是靠毛泽东思想去领导。三大革命运动实践,是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大课堂。革命师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学好用好毛主席著作。我们宣传队进学校,是一名队员帮助几十名师生;我们领导师生走出学校到工人中去,是几十名工人帮助一名师生。现在伊春林区的广大工农群众,都直接参加了对知识分子的再教育,参加了林业大学的教育革命,充分发挥了工人阶级的领导作用。
只有走下去,才能使知识分子彻底改变旧思想,彻底批判修正主义教育路线,从根本上抛弃“三脱离”的老路。旧思想不改变,就搞不出教育革命的新方案。事实正是这样。下去前,学校师生中的资产阶级派性、无政府主义思潮严重干扰了教育革命的进程,广大革命师生三番五次地进行教育革命,结果都半途而废。我们宣传队进校前,一些学生在资产阶级学术“权威”煽动下,曾掀起了一股“砸(专业)风”。他们把林学院的林学系、采运系全取消了,最后就留个机械系,要弃林学工。这不是呆在大楼里越改越“三脱离”吗?现在,师生们在三大革命运动的大熔炉中,在工农兵的汪洋大海中改造旧思想,有了很大转变,消极情绪逐步得到克服,决心把无产阶级教育革命进行到底的积极分子不断涌现,为搞好无产阶级教育革命创造了良好基础。东北林学院一直办在城里,师生在口头上也承认“三脱离”,但批判时谈不出实质来。下到实践中之后,他们就亲自体会到“三脱离”的危害,从而推动了革命大批判的深入发展。
只有走下去,才能搞好教育革命,才能找到社会主义大学怎么办的答案。工农兵最痛恨为剥削阶级服务的旧教育制度,最关心无产阶级教育革命,林区工人对林业大学的教育革命最有发言权。广大师生走下去后,亲自听到了工农兵对搞好教育革命的许多好意见,革命师生还进行了教育革命探索,创办了“林业抗大”。短短的几个月,林学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师生们深有体会地说:“过去想不到的问题在这里想到了,过去学不懂的东西在这里学懂了,过去解决不了的问题在这里解决了”。
驻东北林学院工宣队、军宣队


第3版()
专栏:

农业大学要到农村去办
我们认为社会主义的农业大学必须办在农村,请“工人阶级的最可靠的同盟者——贫下中农”参加管理学校。
新型的农业大学“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到学校学几年以后,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要请苦大仇深,有农业生产实践经验的贫下中农讲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课,打破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独霸讲台的局面。同时,依靠决心把无产阶级教育革命进行到底的革命教师担任教学工作。为了帮助革命教师改造世界观,必须分期分批地组织他们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现有农学院多半是一省一所。为了便于理论联系实际,适应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农业院校搬到农村去以后,可以根据农业分区(如平原、丘陵、山区)的不同,改为一省办几所农学院。要根据生产需要,改革专业设置。旧农学院的专业设置,照搬资本主义、修正主义的农业教育体系,分工过细,不能适应复杂的农业生产条件,今后,必须合并、调整,并创办一些为社会主义农业所需要的新专业。
学制要缩短,按各专业不同,一般学习二到三年;也可根据农业生产的需要,举办一些短期培训班,为农村解决急需的技术力量。
毛主席著作是今后农业院校最根本的课程。农业技术理论课,要根据农业生产和农业科学发展的需要开设,课程内容要精简。
农学院要建立生产基地,实行边教边学边耕,同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使教学、科学研究和生产紧密结合起来。
驻华中农学院工宣队指挥部


第3版()
专栏:

对改革农业院校体制的几点想法
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有关教导,我们于去年十一月,分期分批地组织全院革命师生分赴农村三大革命运动第一线,在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中,协助当地各级革命委员会办“五·七”农校,进行教育革命的探索。我们深切地感到:高等农业院校的体制必须彻底革命。
农业大学的教育革命,是同农业战线上的革命紧密相联的,因此农业大学体制的改革,必须从整个农业战线上的斗、批、改任务通盘考虑。我们认为,今后农业教育体制的改革,应该做到一个“一元化”,三个“三结合”和三个“系统网”的要求。
关于一个“一元化”
一元化,就是各级农业院校、农业部门和科学研究单位,都要在同级革命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工作。革命委员会要派出负责人和上述三方面的有关人员组成统一的领导机构,把教育、生产、科学实验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也保证了“无产阶级在上层建筑其中包括在各个文化领域的专政”。例如,我们在邹平县,由于县革委会加强了一元化的领导,通过县办“五·七”工农大学、社办焦桥“五
·七”农校的典型示范和全县教育革命的经验交流,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农业教育革命的大普及。全县十八个公社和一些大队都相继创办了“五·七”农校,建立起了一个新的农业教育体系。由于农业教育的大普及,推动了全县科学实验活动的迅速开展,也促进了全县农业生产的大发展。由此,我们深刻体会到,无产阶级的政权,是推动农业教育革命的根本保证。
关于三个“三结合”和三个“系统网”
三个“三结合”,就是学校、农业部门、科学研究单位三结合;教学、生产、科学研究任务三结合;省、县、社(队)办学三结合,即普及和提高相结合。实现了这三个“三结合”,就必然会形成三个“系统网”:即农业教育网,生产指导网,科学实验网。这是农业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我们认为,新的体制有以下几个好处:
第一,有利于促进农业教育的大普及、大发展。可以迅速形成贫下中农自己的技术队伍,保证科学技术大权牢牢地掌握在贫下中农手中。
第二,可以把各部门的人力、物力统一调配使用,及时解决生产上的疑难问题。
第三,可以把培养人材、指导生产、开展科学实验三项任务结合起来。使教学能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并能及时以群众的先进生产经验和科学研究的新成就,丰富教学内容。
第四,教师和技术人员通过轮流参加教学、生产、科学研究工作,可以迅速提高政治觉悟和业务水平。
我们在实践中,由于某些条件的限制,虽然没有完全做到三个“三结合”,但是从已经做的情况来看,效果是良好的。如博兴县城郊公社,去年冬季创办了“五·七”农校,在公社革委会的一元化领导下,由革命领导干部、贫下中农代表、“土专家”、农技站干部等组成了学校的领导小组,由“土专家”、农业技术员担任教师。学校根据生产和科学实验所提出的要求,确定教学任务和内容。公社农技站通过学校推广先进农业技术,指导农业生产,普及科学种田。学校的教师既担负教学任务,又指导农业生产;农技站的技术员既指导生产,又担负教学任务。学校的学生是农业技术推广员、科学实验员,也是生产战斗员和普及农业教育的辅导员。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学校为各生产大队培养了种子、植保、林果、兽医、农机等专业的技术人员四百四十一人。学员回队后,积极成立科学实验队,开展科学实验,促进科学种田。假如全省都这样结合起来,队、社、县、省各级又都挂起钩来,就会形成广泛的三个“三结合”和三个“系统网”,就会更有力地促进全省教育、生产、科学实验的全面发展。
驻山东农学院工宣队
山东农学院革委会


第3版()
专栏:

我们对农业三结合基地的安排
我们西北农学院的广大革命师生,在深入揭发批判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和教育制度的基础上,在驻院工人、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领导下,在陕西关中农村试办了“五·七”试验班,着重探索建立教学、生产、科学研究三结合基地(下称三结合基地)的问题。
把试验班办到农村去,并且在农村建立三结合基地,我们认为,这是农业大学的办学方向问题,是认真落实毛主席指示的重要步骤。今后,农业院校的广大革命师生都必须从楼房里走到农村去,都必须在农村建立三结合基地,使革命师生在接受再教育过程中,同贫下中农结合起来,从事教学、生产和科学研究,参加三大革命实践。
我们认为,三结合基地,应当建立在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突出无产阶级政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大寨式的生产大队。选择时还应考虑到农业生产的地区代表性的问题。这样,学生既能接受再教育,学到政治工作经验,又能学到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因此,我们选定了八个生产大队,作为“五·七”试验班的三结合基地。这些基地有的在丘陵地带,有的是旱原,有的靠渭河,基本上代表了关中地区不同的农业生产特点。
如何充分发挥这些基地的作用呢?我们认为:第一,每个基地都要组织三结合领导小组,有大队革委会负责人、贫下中农、革命师生代表参加,由大队负责人担任组长,在毛泽东思想统帅下,统一认识,统一政策,统一计划,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充分体现贫下中农管理农业大学的作用。第二,这些基地应该是学校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应根据基地生产情况,有计划地安排教学、科学研究任务。第三,学校在三结合基地上选聘兼职教员,担负一定的教学任务和科学研究任务。第四,学校轮换派出一定数量的专职教员固定在基地上,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与兼职教员和贫下中农一起,进行科学实验,学习和总结先进经验,开展技术推广工作,担负一定的教学任务。第五,让学生机动灵活地在三结合基地上学习和从事三大革命运动的实践,做到既是学生又是社员。第六,学校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三结合基地工作会议,总结和交流经验。
我校原有的学校农场,作为师生从事校内教学、生产、科学研究的三结合基地。实行学校农场基地和社队基地相结合,以社队基地为主,农场基地为辅。教学任务主要是在社队三结合基地上进行。但学校农场基地也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有些科学研究任务难免会有物力损失,不适合在社队基地上进行,而必须在学校基地上进行。
把农业大学办到农村并在农村建立三结合基地,这就打破了资产阶级的教育制度和修正主义的教学体系,真正体现了贫下中农管理农业大学,使学校领导大权牢牢地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培养无产阶级的农业技术人员。把农业大学办到农村,有利于知识分子的改造,有利于农业科学技术的迅速普及和提高,有利于先进农业技术的推广;能促使学校、科学研究和生产单位三结合,便于实行一元化的领导。
西北农学院革命委员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