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7月29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贫下中农怎样管理学校?
去年八月,我们执行毛主席关于“贫下中农管理学校”的最新指示,进驻了学校。由于我们不明白学校里的事,又满心想要管好,所以一进学校就啥都抓。教师也有活思想,认为贫下中农进校了,怎么说就怎么干,不管大事小事都来问我们。学生打架找我们劝,缺少东西跟我们要,请假办事找我们批,教师歇工让我们代。这样,教师就不主动想事了,成了“拨拉转儿”。我们忙得“脚打后脑勺”,该管的没管好,不该管的管了不少,简直有点事务主义。我们觉得这样干不是个门道。毛主席把我们派进学校,是叫我们掌权的。掌权就要抓大方向,抓毛主席教育思想的贯彻落实,抓教师思想革命化,抓学校斗、批、改,一句话,让毛泽东思想占领学校一切阵地。
这以后,我们就改了法子,依靠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开展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举办各种类型的毛泽东思想学习班,狠抓师生思想革命化。通过忆苦思甜,谈心活动等,用毛泽东思想对教师进行再教育,贯彻落实党对知识分子政策,大胆相信和依靠教师大多数。这样就充分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教育革命越搞越好。
通过这段工作,我们深深感到: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必须相信和依靠原有教师大多数,绝不能事事都揽,包办代替。如果事事都管,教师的积极性就发挥不出来,学校越是管不好。千条万条,用毛泽东思想掌好教育大权,团结、教育、改造教师是头一条。有了革命化的教师队伍,才能认真贯彻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教育路线、方针和政策,才能把教育大权牢固地掌握在贫下中农手里,才能深入进行教学改革,改变学校面貌。
我们还感到:光靠我们这几名代表管理学校,人少力量单,是管不好的。必须把广大贫下中农都发动起来,大伙参加管理,才能管得宽,管得牢,管得好。我们几个大队,普遍建立了校外辅导组织,各队都有专人负责管理学校,教育学生。有的还实行贫下中农代表例会制,定期讨论决定学校重大问题。教师经常到生产队向贫下中农汇报学校工作,征求意见。这样,就保证了学校永远置于贫下中农监督之下。
在管理方法上,我们认为《大纲》(草案)第三条规定总的原则是合适的。我们这几个大队现在采取三种形式:
第一种是贫下中农代表长期驻在学校里,和教师同上班,同下班,一起研究学校斗、批、改问题。
第二种是贫下中农代表半月左右到学校检查一次工作(有的准备实行五、十制,在校五天,回队十天),帮助学校解决重大问题。
第三种是不进驻代表,由大队革委会(或教育革命委员会)直接抓,不定期召开贫下中农代表会讨论决定学校重大问题。
这三种办法到底哪种办法好?我们认为应该因地制宜,灵活运用。前一种方法在目前阶段,特别是在那些“老大难”单位是非常必要的,有助于抓实、抓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是贫下中农代表不能回队劳动,增加群众负担。后两种方法,便于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不增加群众负担;缺点是如不认真去抓,容易流于形式,放松领导。后两种方法一般在教师思想革命化程度较高的地方适用。
总起来说,不管采取哪种方法,当地革委会都必须加强对学校工作的领导,并发动广大贫下中农参加管理。管理学校的代表以不脱产或半脱产为原则,做到有事到校,无事归队,上下结合,保持本色。
黑龙江省庆安县
十七名贫下中农驻校代表


第2版()
专栏:

核心问题是掌握文权
河北省广宗县件只公社张尹村大队广大贫下中农,以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学说为武器,不断解决教育革命当中的新问题,使文权越掌越牢固。
张尹村大队贫下中农进驻学校后,建立了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委员会。但开始时对管什么、怎样管不清楚,有劲使不上。教师存有“怕”字,工作不主动,学校一度比较混乱。大队革委会和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委员会带着这个问题学习了毛主席的教导,体会到:教育战线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必争之地,文权是教育革命的核心,是教育战线上阶级斗争的焦点,贫下中农必须全面地掌握实权。于是,他们掌握了教师的任免权、学生的入学升级权、学校制度的规定检查权、教材的编选审定权、学校的财务开支权等,切实做到了贫下中农用毛泽东思想去占领学校。有一次,教师把编好的教材拿来征求贫下中农的意见。贫下中农代表提出三条意见:联系生产实际少;结合阶级斗争少;反映贫下中农面貌少。这个教师在贫下中农帮助下重新编写了联系三大革命的新教材,感动地说:“知识分子离开了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就会迷失方向,就会离开毛主席无产阶级教育革命路线。”贫下中农说:“贫下中农只有掌管实权,才能落实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教育革命路线。”
张尹村大队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委员会在总结前段工作时,发现抓事务多,抓根本少。他们认识到:掌握文权包括政治、思想、组织等各个方面。单从组织上掌权,不从政治、思想方面掌权,组织上的权就不巩固。所谓掌政治权,就是要管方向,管灵魂,管毛主席教育革命路线的落实;就是要用毛泽东思想改造教师队伍,武装学生的头脑。为此,他们狠抓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把革命师生放到三大革命实践中去,与贫下中农结成“一对红”,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狠抓革命大批判,肃清大叛徒刘少奇“读书做官论”等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余毒,树立为革命而教,为革命而学的思想。由于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委员会甩开了事务,狠抓了根本,学校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全校师生五百名,一百四十名被评为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委员会深有感触地说:“管校管事务,越管越糊涂;政治进学校,处处换新貌。”
张尹村大队革委会和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委员会,发现部分群众认为管理学校是少数人的事,看到个别学生在校外表现不好也不管不问。他们就组织广大贫下中农学习毛主席有关教育革命的教导,批判大叛徒刘少奇“读书做官论”的余毒,提高了广大贫下中农掌牢文权的自觉性,大队建立管理学校委员会,生产队建立管理学校小组,并且把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做到校内有人管,校外有人抓,人人关心学校,处处进行教育。
广宗县革委会、人武部


第2版()
专栏:

跟班学习,深入实际,提高教学质量
前一时期,临漳县章里集大队小学有的班级对学习抓得不紧。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委员会认为:“教学质量问题,必须用毛泽东思想去解决。如果抓了政治,不能提高教学质量,说明政治抓得不扎实,等于浇树湿了地皮没浇到根上。”于是,他们深入教学班跟班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他们主要采取两种方法:一种是当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研究学什么,改什么,教师怎么教,学生如何学等问题。一种是参加教学领导,和教师一块活动,发现问题后,组织师生共同研究改进。
他们在五年级一个班,发现教师教课不大胆,念得多,辅导得少。学生说:“进度太快了,顾上了吹笛顾不上捏眼,吃得多,消化得慢。”他们便及时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效果。
在跟班学习中,他们发现有的教师底子薄,没经验,教学很吃力,就组织教师互相帮助,定期研究,试讲,及时评教,帮助教师备课和熟悉教材,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
他们还发现有的学生听课注意力不集中,“水过地皮干,下课忘个完”;做作业“照猫画虎”,“猫”没有了,“虎”也画不出来了。管委会的同志便和师生一起分析这种思想,学习毛主席的指示,批判大叛徒刘少奇“读书做官论”的余毒,使学生树立了为革命而学的思想,端正了学习态度。
河北临漳县革委会通讯组


第2版()
专栏:

贫下中农代表脱产不脱产?
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我们很同意《大纲》(草案)规定贫下中农代表“在一般情况下,以不脱产为宜”。但也要从具体情况出发,防止“一风吹”、“一刀切”。
我们公社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大致有三种情况:第一种,好的,能够用毛泽东思想挂帅,掌好权,用好权。第二种,比较好的,贫下中农能够掌权,基本上实现了对学校的政治领导,但经验不多。第三种,较差,权掌得不牢,用得不好,学校面貌改变不大。根据这三种情况,我们提出解决办法:对第一种情况,继续巩固,贫下中农代表不脱产;对第二种情况注意提高,暂时让贫下中农代表住在学校,继续总结经验,过一阶段,根据实际情况再实行不脱产;对第三种情况,加强领导,调整、充实贫下中农管理学校的代表,并让他们脱产在学校住下来,改变学校的政治面貌。这样做对于巩固和发展教育革命是有利的。因此我们主张:贫下中农代表脱产不脱产,要按具体情况决定。 辽宁建平县罗卜沟公社革委会


第2版()
专栏:

农村中学怎样布局比较合理?
从实际情况出发
《大纲》(草案)发表后,我们就中学设置问题,到大寨、周过等大队召开了各种座谈会,进行广泛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农村中学设置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
中学集中到公社办,学生上学太远,不便走读。队队办中学,多数队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暂时做不到。大寨大队革委会主任说:“俺队不到一千口人,每年高小毕业生很少,怎么单独办中学呢?”周过大队贫下中农管校委员会主任说:“我们大队不仅学生少,老师也难找。”
有的教师说:“几年的毕业生凑起来办一个班,文化程度悬殊,要求不同,课很不好上。”
我们认为:在中学设置问题上,必须狠批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坚决反对重城镇、轻乡村,把学校集中在城镇的做法。同时,也不赞成过于分散,超越可能条件队队都办中学。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全面布局,分片设点。我们的具体意见是:
小学毕业要求升入中学的学生,凡有三十人至五十人的,可办一个班级,附设在就近的小学内,实行小学“戴帽”。我们全公社二十个大队,今年在八所小学里设了十个初中班,比文化大革命前增加七个班。其中有大队单办的,也有两个队、三个队、四个队甚至五个队联办的,也有一个队的学生分开到各个初中班去上学的。
这样做的结果,广大贫下中农、革命干部和革命师生都很满意,说这是个好办法。它的好处是:(一)能保证贫下中农子女就近入学。在家食宿,在队劳动,在校学习,都不受影响。(二)学生集中,不要大量增加教师,可以保证教学质量。(三)可以抽调一部分教师离职参加轮训,有利于普及和提高中、小学教育。(四)可以减少国家和社、队的负担。
河南宜阳县盐镇公社教育革命领导小组
大队联办比较好
农村小学下放到大队来办以后,我们公社的中学也下放到各大队办。我们公社是半山区,大队规模都比较小,曾出现学生名额不足、师资不够的问题。
我们遵照毛主席“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是一切共产党员所必须牢牢记住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的伟大教导,决定由五个大队共同建立一所由贫下中农直接管理的“五七”农业中学。半年来的实践证明,大队联办中学是一种好形式,与大队单办相比有如下两点好处:
(一)可以减轻贫下中农和国家的负担。我们五个大队共有七年级学生七十名。如果大队单办中学得开设五个班,要十个教师和五个教室,增添五套教学设备。联办后,开设了两个班,只要四个教师、两个教室和两套教学设备就够了。
(二)大队单办中学,每个班只能配备一名教师,影响教学质量。联办后,教师之间可以协作,为提高教学质量创造了有利条件。
对大队联合办中学中的一些具体问题,我们的做法和想法是:
(一)学校领导班子可以以主办大队为主,吸收其他大队代表组成。(二)在发扬互助友爱精神的原则下,根据各大队学生多少和师资情况协商选派教师。教师工资和学校经费实行民办公助。
河北遵化县建明公社金山寺联办中学
根据我们这里的情况,每个大队都办一所中学是有实际困难的。就拿我们这个大队来说,不仅学生不多,而且教师中只有两三个人能勉强担任中学课程,教学工作不好安排。所以我们认为:农村中学还是由大队联办为好。这样,可以解决一个大队单办中学存在的师资、校舍、教学设备等实际困难。
河南浚县新镇公社东郭村贫管会


第2版()
专栏:

业余学校还是要办
发展农村业余教育问题,在《大纲》(草案)中没有提到。我们认为,业余教育是无产阶级教育革命的一项重要内容,应当列入《大纲》。
我们这个耕作区有六十五户人家,四百多口人。三十岁以上的成年人中,有百分之七十以上是文盲。解放后,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统治学校,许多贫下中农子女被排斥在校门外。全区十八岁以下的青少年一百一十三人中,高小毕业的才两名,读了高小没毕业就回家的四名,初小读书的十四名,其余都是没进过学校门和初小也没毕业就回家的。
造成这种状况的具体原因是:一、分数关、年龄关、留级关等清规戒律,迫使许多贫下中农子女只读一二年书就被赶出校门。二、家庭负担重,交不起学费;并且需要搞家务、带弟妹、牧牛或出工。三、学校布局不合理,读高小要走十里路,家长不放心。
贫下中农为了解决子女入学问题,就自己动手办起了夜校,招收从初小退学回家的少年儿童和不能到全日制学校读书的青少年入学,按年龄和文化程度,编成不同年级。他们还专门成立了贫下中农管理夜校委员会。几年来坚持办学,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今年三月,遵照毛主席的指示,贫下中农管理了学校,大队办起了完小,耕作区办起了初小,学生增加近三倍,十岁以下的儿童基本上入了学。但是,还有一些十岁以上可以作为辅助劳力的少年,仍然因为家里吃口多,弟妹多,不能进学校。这样的人占十八岁以下全部青少年的百分之四十左右。因此,我们这个夜校还是要办下去。
我们这个夜校,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十八岁以下的青少年夜校,着重学文化,分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学习毛主席语录、乡土教材、普通学校课本。青少年夜校附设在日校,教师由日校教师兼任。每天晚上上两节课,相当于一个半日班。学生和日校同天休息,同时放假,使教师有一定的休息时间和假期。
另一种是成年人的政治夜校,学员是成年人中的文盲或半文盲,学习课程,以毛主席语录、选读文章为主,结合学文化。教师由生产队的毛泽东思想辅导员兼任。
这样日夜办学,既普及了教育,又宣传了毛泽东思想。
过去,由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干扰,业余教育成为可有可无的附属品。据我们了解,许多地方,原来为扫除文盲、普及教育而开办的民校,大多都停办了。现在,有些地方也没有把发展业余教育提到议事日程上来。这是不利于贫下中农掌握文权的。因此,我们建议,发展业余教育要列入《大纲》,要和日校一样办好。应当把全日制学校和业余教育结合起来,认真搞好。这样新型的无产阶级教育体系才算完备。浙江丽水县丽阳公社天宁寺大队
贫管组副组长、老贫农 梅德元
天宁寺和尚岗小学教师、下乡知识青年 秦品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