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7月11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他们逐渐成为工农兵欢迎的知识分子
江西省军区“五·七”农场解放军指战员认真帮助来场劳动锻炼的大学生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改造世界观
本报讯 在伟大领袖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指引下,江西省各大专院校毕业生一千一百多人,于去年七月来到江西省军区“五·七”农场劳动锻炼。一年来,他们在解放军的再教育下,思想感情有了变化,逐渐成为受工农兵欢迎的知识分子。
用毛泽东思想改变知识分子的
旧思想是再教育的根本任务
江西省军区“五·七”农场党委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世界观的转变是一个根本的转变”的教导,帮助来农场锻炼的知识青年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改造世界观。
大学毕业生朱培珍来场后,当上了饲养员。开始,她总觉得养猪又脏又臭,比别人矮一截。有一次,母猪临产,刚生下一头小猪,她本想伸手去接,但闻到那股腥臭味,又把手缩了回来。解放军班长在旁一眼看到了,毫不犹豫地伸出双手接过小猪。解放军同志的模范行动,使朱培珍震动很大。以后,班长抓住朱培珍的活思想,和她一块学习“老三篇”,帮助她提高认识。她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最干净的还是工人农民,尽管他们手是黑的,脚上有牛屎,还是比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都干净”的教导,认识到不是养猪工作脏,而是自己的资产阶级思想脏;不是养猪工作比别人矮一截,而是自己的思想比解放军同志矮一截。通过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她迅速树立了为革命养猪的思想。
方传锋是农学院的毕业生。开始,他认为自己很有知识。今年春耕育秧,大家推选他担任育秧组长。这时,他着急了,不知怎么育秧,想问人家,又怕别人笑话。解放军排长便组织他和大家一起学习毛主席的教导:“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引导他们狠批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革命大批判使方传锋提高了认识,放下了架子。他和同志们一起步行十多华里到附近大队,拜贫下中农为师,向贫下中农请教,终于学到了育秧技术。这件事,也深深教育了农场的其他知识青年,使他们深深认识到,毛主席关于知识分子要与工农相结合的教导,是千真万确的真理。工农兵是自己最好的老师,不与工农兵结合,就将一事无成。
把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
教育作为再教育的主课
从旧学校出来的这批大学生,一个突出的缺点是脱离无产阶级政治,脱离实际,脱离工农兵群众。因此,他们虽然大多数出身于劳动人民家庭,但对恨谁、爱谁这样一个根本问题,许多人还没有解决。农场党委遵照毛主席关于“阶级斗争,一抓就灵”的教导,从阶级和阶级斗争教育入手,经常组织知识青年忆苦思甜,参观阶级教育展览,请苦大仇深的贫下中农给他们讲家史、村史。每进行一次活动以后,都及时组织他们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进行座谈,提高认识。做到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经常讲、反复讲。这样,大大激发了知识青年的无产阶级感情,使他们逐步增强了阶级和阶级斗争观念,由嫌弃工农兵到热爱工农兵。
知识青年李金文刚来农场时,由于受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毒害,轻视劳动,感到大学生当农民“吃了亏”。开展阶级斗争教育以后,李金文回想起在旧社会祖父给地主扛长工活活累死,父亲十三岁就给地主做活的苦难家史,对比自己在毛主席的领导下的幸福生活,激动得流下了眼泪,他认识到不是大学生当农民“吃了亏”,而是自己忘了本。他和大家一块狠批了大叛徒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决心紧跟毛主席,走一辈子和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
农场党委经常组织知识青年开展革命大批判,提高两条路线斗争觉悟。知识青年杨士提初来时不太安心,希望早点离开农场,后来他和同学们狠批了刘少奇散布的“读书做官论”、“下乡镀金论”等黑货,认识到想离开农场,就是想离开工农兵、离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从此以后,他积极参加劳动,决心坚定不移地走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
搞好自身思想革命化是实施
再教育的关键
担负对知识青年进行再教育的解放军干部、战士,狠抓自身思想革命化。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工人阶级也应当在斗争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的教导,他们深深体会到,对知识分子进行再教育,就是用毛泽东思想改造他们的世界观;这就要求教育者首先要学好用好毛泽东思想。因而,他们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思想革命化,行动带头化”。
今年一月,农场附近的锦江突然涨水,眼看部队堆放在河边的木材就要被洪水冲走,连长叶祥金发现这一情况,就立即跑回连队,率领全连赶到河边,他第一个跳进冰冷刺骨的河水中,抢救国家财产。在解放军的带动下,知识青年人人争先恐后,在河水中奋战了六个多小时,终于把一百多立方米木材打捞上岸。
平时,指战员们处处按毛泽东思想办事,不仅言教,还特别注重身教,以自己的行动来影响知识青年。有一次,五连的知识青年撒牛粪,开始,他们都用锄头耙,这样,工效低,又撒不匀。解放军的一个班长看了就挽起袖子,用手撒,撒得又匀又好。知识青年看了班长的行动,也都用手撒。现在知识青年对脏活重活都抢着干,较好地克服了怕脏怕累的思想,逐渐地有了工农兵的思想感情。(附图片)
来自各地的一批大专院校毕业生,遵循毛主席的伟大教导,在解放军某部白荇生产基地,接受工农兵的再教育。半年多来,他们在解放军的热情帮助下,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觉悟不断提高。这是学生一连放牛班的成员一边放牛,一边学习。 
罗声金摄(新华社稿)


第5版()
专栏:

同家长一起做好下乡知识青年的工作
五里河子公社革委会采取建立“家长联络员”办法,主动取得革命家长的配合,共同对下乡知识青年进行思想教育,取得很好的效果
本报讯 吉林省永吉县五里河子公社,主动取得革命家长的配合,认真做好对下乡知识青年的再教育工作。
去年九月以来,这个公社先后接受了七百四十多名城镇下乡知识青年。这些下乡知识青年中大多数是积极响应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伟大号召,怀着一辈子在农村扎根的雄心壮志,来到这里安家落户的。但也有少数下乡知识青年,由于受大叛徒刘少奇“读书做官论”、“下乡镀金论”的影响,抱着“镀金”的思想来到农村,没有在农村干一辈子的思想准备,遇到困难就产生动摇。
为了做好对下乡知识青年的再教育工作,广大贫下中农遵照毛主席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各个部门都要负责任”的教导,认真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共同做好下乡知识青年的工作。他们从实践中发现,下乡知识青年在各个时期的思想变化,与家庭影响有一定的关系。于是主动取得革命家长的配合,共同做好下乡知识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
今年春节,大部分生产队的下乡知识青年都在农村过革命化春节,而王家大队第一生产队的知识青年却全部进城回了家。知识青年赵树来刚到家,他的父亲、吉林市麻袋厂工人赵玉昆感到不大对头,就走访了其他几个知识青年,发现了自己的孩子思想有问题。于是,他举办了家庭学习班,学习毛主席的教导,忆苦思甜,全家人都做赵树来的思想工作,使他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并表示要坚决扎根农村。赵玉昆还动员其他家长加强对自己下乡子女的教育。然后,他亲自带领这些知识青年来到生产队,向当地贫下中农介绍了他们的思想情况和家庭状况,反映了家长的希望和要求。贫下中农就针对下乡知识青年的思想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耐心的思想教育工作。不久,这个生产队的下乡知识青年一跃而成了全社的先进集体。
通过这件事,贫下中农和公社革委会认识到,主动取得革命家长的配合,对搞好下乡知识青年的再教育工作很有必要。因此,革委会成员和贫下中农常常利用进城开会的机会,或专程访问等方法,主动与知识青年的家长取得联系,把对知识青年的再教育工作深入了一步。但是,七百多名下乡知识青年的家庭,都派人走访有困难,把家长都请来也办不到。怎么办呢?公社革委会带着这个问题到赵玉昆家召开了王家一队下乡知识青年的全体家长会议,共同研究了解决办法。家长们说:“我们选一名家长联络员,你们有事找他,我们有事也找他,互相沟通情况,那就方便了。”大家当场选赵玉昆为“家长联络员”。公社革委会把王家大队的经验推广到全社各个队,采取由下乡知识青年家长推选、贫下中农聘请相结合的办法,基本上做到队队都有“家长联络员”。为了有组织、有领导地开展“家长联络员”活动,他们又设立了“家长联络站”,由五人(公社一人、学校一人、革命家长三人)组成了领导小组,狠抓下乡知识青年的“后方”工作。每月召开一次领导小组或“家长联络员”会议,每季召开一次下乡知识青年家长会议,汇报工作,沟通情况,总结交流经验,做好家长的思想政治工作。
半年来的实践证明,开展“家长联络员”活动,好处很多,作用很大。首先,增强了家长对自己下乡子女教育的自觉性和责任感。过去有些家长把子女动员到农村后,就产生了“交鞭”不管的思想,认为把子女交给贫下中农,家长就没有责任了。自从开展“家长联络员”活动后,家长们提高了认识,主动地做好下乡子女的思想教育工作。
其次,能够及时沟通情况,使贫下中农能有的放矢地对下乡知识青年进行再教育。“家长联络员”经常用书信与贫下中农保持联系,家长们经常听到自己子女在农村锻炼成长的情况,而贫下中农又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知识青年在生产队里不易暴露的活思想,把思想教育工作做到知识青年的心坎里。
第三,密切了城乡关系,加强了工农感情。三家子大队贫农代表到本队下乡知识青年金玉镯家访问,金玉镯的父亲就领他挨家挨户走访,并带到工厂去参观,介绍工业战线的大好形势。他回队后说:“工人老大哥那样日夜为革命劳动,把自己子女交给我们贫下中农再教育,我们带不好可对不起工人老大哥啊!”
永吉县革委会调查组


第5版()
专栏:

古长城下的新凯歌
——记北京部队某团卫生队采用“炕头手术”为贫下中农服务的事迹
巍峨的古长城下,有一支活跃在丛山峻岭中的医疗宣传队,他们就是北京部队四好连队先进集体、某团卫生队派出的医疗宣传队。
半年来,这支宣传队遵循毛主席关于“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伟大教导,大破资产阶级的洋框框,战胜设备简陋、技术力量薄弱的困难,成功地把手术室搬到病人的炕头上,先后为三百多名贫下中农患者做了肿瘤切除、疝修补、剖腹产、阑尾切除、甲状腺囊肿切除、扁桃腺切除、脂肪瘤切除、外伤缝合等大中小型手术,挽救了一个又一个垂危病人的生命,闯出了一条手术治疗的新路。
一场深刻的大批判
去年十月初,宣传队来到古长城脚下的河北省兴隆县南部一百多里的深山老峪里,在跑马厂、半壁山、茅山、孤山子等四个公社进行巡回医疗,发现几百名贫下中农因患阑尾炎、疝气、甲状腺囊肿等山区常见疾病,受着痛苦,影响了生产,急需动手术。但是,每次动员病人到城里做手术,病人却摆摆手,摇摇头就走开了。他们带着这个问题召开了老贫农座谈会。老贫农说:“手术室设在城市的高楼上,俺们病人住在老远的山沟里,远水解不了近渴。”
面对着贫下中农的疾病痛苦,有的同志提出把手术室搬到病人的炕头上,既方便贫下中农,又利于抓革命、促生产,也符合战备的需要。另一些同志说:“深山沟里连个电灯也没有,设备条件太差。咱们十二个人有十个是卫生员,技术力量不足,手术室搬家,动不好会出乱子。咱们小卫生员没有金刚钻,趁早甭揽大瓷缸。”
搬,还是不搬?宣传队里引起一场争论。
队长周跃宗同志觉得这场争论反映了两条路线的斗争。手术室要搬家,先得用毛泽东思想搬掉头脑里的“私”字,搬掉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医疗卫生路线的流毒,才能提高两条路线斗争觉悟。于是,就举办战地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的伟大教导,重温了医疗卫生战线上的两条路线斗争史,斗私批修,提高认识。周跃宗同志又给大家讲了他在战火纷飞的艰苦岁月里,亲眼看见白求恩大夫在破庙和碾棚里做手术,抢救八路军伤员的感人事迹。经过学习,大家认识到:手术室搬到贫下中农病人的家,是执行毛主席无产阶级医疗卫生路线的具体表现,能够更好地为贫下中农服务。主张搬的同志更加坚定了信心。有顾虑的同志也一扫“怕”字,信心十足。
一条崭新的道路
宣传队要在炕头上做手术的消息象插了翅膀一样,从这村飞到那庄。贫下中农高兴得奔走相告:“手术室搬到俺家炕头上,毛主席的恩情暖在俺的心窝里。”贫下中农的支持,坚定了宣传队闯出手术治疗新路的决心。
山区贫下中农居住分散,东山一家,西沟一户。需要做手术的病人,近的相隔十几里,远的距离几十里。宣传队的同志高举毛主席画像,背着手术器械,不畏艰险,爬大山,越沟壑,披星戴月,风雨无阻,每天跑几十里甚至上百里山路,坚持到病人家里做手术。
今年三月的一天,大雪封了山。卫生员李文祥、张建华等同志,为了给离跑马厂公社三十多里远的两个社员做疝修补手术,背着手术器械,冒着严寒出发了。半山腰一尺多宽被冰雪覆盖着的小路,又陡又滑,象涂了油一样,走一步晃三晃,一不小心就会掉进深渊里。前进还是后退?他们高声朗读毛主席关于“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伟大教导,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揪住路旁的荆棘,一步一步向前挪动,终于翻过了艰险的高山。
宣传队长周跃宗同志是一九三九年入伍的老共产党员,年龄大,受过伤,但他和青年战士一样,背器械,抬病人,爬山涉水,挨家挨户地为贫下中农治病。孤山子公社一位贫农老大娘患脑溢血,昏迷不醒,饮食不进,四肢瘫痪,处于死亡的边缘。老大娘的儿女已给她准备好后事。“为捍卫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不能放过一线希望!”周跃宗同志带着卫生员赶到病人家里,进行紧急抢救,使病人转危为安。入伍不到半年的卫生员王敏学、王效伟在老大娘身边守了七天七夜,给老大娘喂水喂饭,端屎端尿。他们的眼熬红了,心也炼得更红了。
这是一条手术治疗的崭新道路。宣传队的同志们因陋就简,把病人的炕作为“手术台”,用乳酸消毒代替了紫外线,用手电筒、戛斯灯代替了无影灯。他们群策群力,共同研究,不畏艰险,终于闯过重重难关,战胜种种险情,创造了许多资产阶级
“权威”连想也不敢想的奇迹。
一曲胜利的凯歌
十年前,六十七岁的贫农张大娘,腹中长了一个肿瘤,东求医,西找药,吃尽了苦头。一九六五年,被天津某大医院来这里搞所谓巡回医疗的资产阶级“教授”宣判了“死刑”。今年五月宣传队到张大娘家里,经过多次检查,推翻了那个资产阶级“教授”的荒谬结论,认为张大娘的肿瘤是良性的,并根据手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发动群众想措施,出主意,制定了多种手术方案。经过紧张的战斗,完整地从张大娘腹中取出了十四斤重的大肿瘤,手术后的第四天,张大娘就能下地走路了。她望着毛主席画像,无限深情地说:“毛主席他老人家又给了俺一条命啊!”
山区贫下中农劳动强度大,青壮年社员得疝气的特别多,影响了生产。有些得疝气的病人,常常因为不能及时到医院动手术,引起小肠坏死,出现死亡现象。在“炕头手术”中,宣传队为五十多名得疝气的病人做了手术,为他们解除了疾病折磨的痛苦,愉快地投入到抓革命、促生产的高潮中去。他们高兴地说:“过去俺们让疾病缠住了身,有劲使不上。今后,俺们要紧跟毛主席干革命,多打粮食,支援社会主义建设。”
“炕头手术”的医疗效果非常好。凡做过手术的病人,刀口全是一期愈合,无一感染,病人很快就投入了生产。
“炕头手术”方便了贫下中农。过去在医院需要五十元到三百元才能做的大中型手术,现在平均只用八元钱,一般小手术仅用一、二元,甚至几角钱就够了。经济困难的社员,宣传队给他们免费做了手术。
“炕头手术”为偏僻地区培养了“赤脚医生”。宣传队让大队的“赤脚医生”参加手术的整个过程,帮助他们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斗私批修,改造世界观,树立为贫下中农服务一辈子的思想。在实践中,手把手地教给他们医疗技术。现在四个公社的几十名“赤脚医生”都掌握了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大部分能处理外伤,能做小型手术,从而大大改变了山区贫下中农有病无医的状况。
“炕头手术”挽救了危重病人的生命,给贫下中农带来红太阳的温暖。
燕山新 红长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