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6月30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在毛主席革命卫生路线指引下胜利前进
上海农村“赤脚医生”和工厂“红医班”迅速成长壮大
据新华社上海二十七日电 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革命卫生路线指引下,上海工厂的“红医班”和郊区农村的“赤脚医生”都有了很大的发展。现在,这支工人阶级和贫下中农自己的新型医生队伍正在迅速成长壮大,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不断地改变着城乡医疗卫生工作的面貌,同时有力地推动了医疗卫生战线的斗、批、改。
《红旗》杂志发表了《从“赤脚医生”的成长看医学教育革命的方向》调查报告后,上海川沙县江镇公社的广大贫下中农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和教育,使他们方向更明,决心更大了。十个月来,这个公社又培养了十七名新的“赤脚医生”,这使全公社的“赤脚医生”从原来的二十七人发展到了四十四人。在“赤脚医生”带训下的一百四十多名生产队卫生员,也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这些“赤脚医生”始终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坚持半医半农的方向,业务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现在已有不少“赤脚医生”拿起了手术刀,从简易的一般外科手术到进行比较复杂的阑尾、疝气、表皮肿瘤、静脉曲胀等除治手术,都能独立操作了。整个公社的医疗卫生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现在已经基本上控制了各种流行病的传染。
整个郊区农村“赤脚医生”的队伍,现在已经发展到近六千人,几乎占郊区农村原有专业医疗卫生队伍总人数的一半,每个生产大队都有一至三人,初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农村医疗卫生网。这支新型医疗卫生队伍,遵照毛主席关于预防为主的教导,以全新的姿态战斗在农村医疗卫生战线上。他们利用各种阵地,结合各项中心工作,广泛宣传毛主席的革命医疗卫生路线,积极发动群众大搞环境卫生和饮食饮水卫生,做好粪水管理工作。现在,有不少公社、大队,已经做到屋前屋后无积水,场头路边无杂草,人人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各种传染病显著减少。同时,“赤脚医生”还积极开展治疗工作,使不少公社已经做到小病不出大队,常见病和多发病不出公社,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奉贤县太日公社的“赤脚医生”深入大队设点,进行血吸虫病的治疗工作,一个月就完成了过去卫生院要一年多才能完成的治疗任务,有效地保护了贫下中农的健康。上海县北桥公社灯塔大队的“赤脚医生”在为贫下中农治病的过程中,处处急贫下中农所急,想贫下中农所想。他们拜老农为师,收集民间行之有效的土方,用土洋结合的方法,自制了多种药物,既治好了病,又减轻了贫下中农的负担。贫下中农称赞“赤脚医生”说:“赤脚医生”好,毛主席教导记得牢;革命生产当闯将,永远和贫下中农战斗在一道。“赤脚医生”好,防病治病肩上挑,救死扶伤为人民,医疗战线换新貌!
上钢三厂的“红医班”,经过七个多月的刻苦学习,最近即将毕业。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始终突出无产阶级政治,把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放在首位,同时把所学到的医务知识和工厂的实践结合起来,边干边学,学了就干。他们怀着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背起药箱,经常深入车间、班组进行巡回医疗,把药送到工人老师傅面前。广大工人高兴地说:我们工人阶级自己的医务人员成长起来了!现在,上钢三厂“红医班”的学员,学外科的已能做扩创缝合、开脂肪瘤、割除阑尾等手术。他们在华山医院和厂职工医院革命医务人员的配合下,还成功地对厂里一个患了十几年胃溃疡的工人进行了胃大部切除手术,病人手术后情况良好。学内科的已能进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学急诊的,学会了外伤处理、骨折处理、上石膏。“红医班”的同志还普遍学会了用新针疗法治病。
现在,上钢三厂“红医班”的经验已经在全市许多工厂开花结果。“红医班”调查报告发表后,上海许多区、局、工厂,遵照毛主席关于“走上海机床厂从工人中培养技术人员的道路”的教导,都积极开展了培训工人医生的工作。徐汇区所属的二百多家工厂,现在平均每个工厂已有二到四个工人医生,最高的一个厂有十三个工人医生。工人医生一般都能掌握四五十种药物。许多人还学会了针灸,厂里的常见病、多发病,一般都能治疗。工人医生每天还抽出一定时间在车间巡回,有病看病,没病就劳动,对革命和生产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上海针织四厂在培训工人医生之前,高温季节缺勤率高达百分之十六;有了工人医生之后,缺勤率下降到百分之五。
“赤脚医生”和“红医班”登上医疗卫生的舞台以后,有力地促进了医疗卫生战线的斗、批、改。不少公社的“赤脚医生”还参加了公社卫生院和县医院的各项防治工作。上海县辛庄“六·二六”医院有了这支新生力量后,完全打破了旧医院的一套规章制度,实行了二十四小时门诊和出诊制度,面貌为之一新,受到广大贫下中农的热烈欢迎。一些工厂有了工人医生也改变了原来工厂卫生科的落后状况,革命的医务人员从工人医生那里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一些市级和区级医院承担了培训工人医生和“赤脚医生”的任务后,也从实践中更加明确了医院斗、批、改的方向,批判了“城市老爷卫生部”的修正主义医疗卫生路线,进一步密切了和广大工农群众的联系,开始改变了过去那种脱离群众、脱离生产、脱离实际的医疗作风。


第5版()
专栏:

他又听到了毛主席的声音
人们挥动着红宝书,敲起锣,打起鼓,热情欢送亲人解放军。在欢送的人群里,前几天刚参加民兵的王四,心情格外激动。只见他热泪滚滚地拉着医助王书孟的手,心中不知有多少话要说。望着这动人的情景,人们不由得一遍又一遍地高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万岁!”
还是在一个多月前,医助王书孟跟随部队到内蒙古某地执行任务。来到这个村里后,部队刚住下,他就想:“这儿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一定有不少贫下中农病人需要医治。”他顾不得长途行军的疲劳,就背起药箱,挨门挨户去巡诊。
刚走了几家,一个老贫农就迎了上来,见了亲人高兴地说:“解放军同志,可盼到你们啦!”说着就把王书孟拉到他的家中。这个老贫农姓王,四儿子王四,十二年前得了一场重病,由于山沟里缺医少药,未能及时治疗,耳朵聋了。事后,王大爷送儿子到过好多大医院,但都被冷然回绝,说是没治了。回到家中,王大爷年复一年地盼啊,望啊,坚信有一天,毛主席会派人来为贫下中农治病。今天,毛主席派来的亲人解放军背着药箱,送医上门来了。王大爷觉得嗓门里不知有多少话要往外抖落。他无比激动地说:“同志,我们家过去世代当牛做马,靠了毛主席才有今天!现在我们爷儿几个都参加了民兵,每天都听北京的声音,每天都练枪法,随时准备打击苏修的战争挑衅,保卫毛主席他老人家!可就是这四儿子,……”王大爷扑簌簌地掉下了眼泪,难过得说不下去了。贫农老大爷无限忠于毛主席的深厚无产阶级感情,使王书孟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是什么造成了这个贫农的儿子听不到毛主席的声音?是大叛徒刘少奇!是他推行了一整套资产阶级医疗卫生路线,只为“城市老爷”服务,不管贫下中农死活。
王书孟打开了红宝书,和王大爷一家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光辉指示,狠批了大叛徒刘少奇的资产阶级医疗卫生路线。接着,王书孟掏出了银针,给这个贫农的儿子扎了第一针。
但治了几次以后,仍不见好转。王四急得直抓心,王大爷更是坐立不安。这天,王书孟第五次来到这里,刚迈进门槛,王大爷就问:
“同志,这孩子是不是真的没治了?”
“不!大爷,你放心吧!毛主席派我们来为贫下中农治病,我们一定治好他!”
王书孟坚定地回答。
回来后,他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反问自己:“难道就不能使这个贫农的儿子听到毛主席的声音,扛起枪来,打击苏修的战争挑衅,保卫祖国北大门吗?”“能,一定能!”夜深了,他还在灯下反复学习着毛主席的教导:“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毛主席的教导,给了王书孟无穷的力量。他在自己身上反复试扎,探讨着新的治疗方案,并住到了王大爷家中。
经过十几天的精心治疗后,一天中午,突然王四兴冲冲地找来了:“解放军同志,我能听到毛主席的最新指示了!我能拿枪去打击苏修的战争挑衅!”王四象天真烂漫的小孩,高兴得又蹦又跳,说完,就一溜烟地跑去找民兵营长去了。
望着飞跑过去的背影,王书孟同志十分激动,禁不住在心底里高呼:“毛主席的医疗卫生路线万岁!”
很快,王四就加入了民兵。王大爷一家个个欣喜万分,热泪盈眶地向毛主席宣誓:
“毛主席啊,毛主席!千里草原连着天,您对我们贫下中农的恩情大无边!我们一定永远忠于您,世世代代干革命!”
四六六三部队 雁红兵


第5版()
专栏:

认真落实毛主席对卫生工作的伟大指示 积极增产疗效高价格低的农村常用药品
今年头五个月,东北制药总厂生产的农村常用药品,比历史上产量最高的同时期增长百分之五十以上,并试制成六种适合农村需要的新药品
本报讯 东北制药总厂革委会组织和带领全厂革命工人和革命知识分子,积极落实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伟大号召,大量增产农村常用药品。今年头五个月,这个厂生产的农村常用药品,比历史上产量最高的同时期增长了百分之五十以上,并且先后试制成功六种主要面向农村的新药品,其中四种已成批投入生产。这些药品疗效高,成本低,服用方便,受到了贫下中农热烈欢迎。
东北制药总厂有三千多名工人,解放二十年来,在办什么样的药厂和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上,一直存在着尖锐激烈的两条路线斗争。文化大革命以前,厂内走资派长期封锁毛主席对医疗卫生工作的历次重要指示,大肆推行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医疗卫生路线,多年来,他们拚命搞什么“名贵药”,而对广大工农兵,特别是农村需要的药品,则消极敷衍。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去年八月,厂革委会成立后,在支左人员帮助下,从车间到班组,从工厂到宿舍,在全厂范围内摆开了革命大批判的战场。广大革命工人、革命干部、革命知识分子、革命家属,以毛主席“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伟大指示为武器,狠批大叛徒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医疗卫生路线。老工人们愤怒地说:大工贼刘少奇一个劲叫药厂生产那些“营养药”、“保命药”,不许咱们工人阶级为农村多制药,他的黑心就是想从健康上迫害农民弟兄,破坏工农联盟,为他复辟资本主义服务,真是罪该万死!大家越批,对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越痛恨;越批,对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卫生路线越理解;越批,为五亿农民服务的方向越明确。
为了更好地适应广大农村用药需要,去年冬季制订今年生产计划前,在老工人的倡议下,革委会派出了一批有革命工人、革命干部和革命知识分子参加的调查组。他们冒着风雪严寒,深入农村调查了解农村常见病、地方病情况,和农民对药品的需要。每到一处,都受到贫下中农的热烈欢迎。有一次,一位贫农老大娘拉着调查组同志的手说:“过去,农村没医没药,买两片止痛片也得跑十几里地,有时候还白跑。刘少奇这个老反革命,可把咱贫下中农坑苦啦!现在,医生、医疗队下乡来了,合作医疗制度建立起来了,你们药厂也想办法给咱们农村多生产药,这都是毛主席他老人家对咱们贫下中农的关心哪!”贫下中农对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强烈控诉,对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热情赞颂,使调查组深受教育。他们更加理解了毛主席早在二十多年前就讲过的“所谓国民卫生,离开了三亿六千万农民,岂非大半成了空话?”的伟大教导,更加坚定了为五亿农民服务的决心,迅速摸清了农村常用那些药,缺少那些药,农民对药品价格和包装等方面的要求。根据调查结果,确定今年多增产广大农民用的药,并把抗炎、镇痛、咳喘、胃病等农村常用药,作为今后长期的生产重点。工人们根据这个计划,狠抓革命,猛促生产。他们千方百计地从加强人的思想革命化,搞好斗、批、改,采用新技术,革新旧工艺,全面检修设备等方面,努力提高“收率”(投入原料与收得药品的百分比),增加产量。为了提高一种磺胺类抗炎药品的产量,三车间和试化车间的十三个老工人和革命知识分子,组成了技术革新突击小组。他们在“三九”寒天,冒着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寒,昼夜奋战了两个月,终于使这项过去反动技术“权威”搞了五年都没有搞成的新工艺获得成功,一下子就把这种药品的“收率”比老工艺提高百分之二十以上。
在为农村增产药品的战斗中,这个厂的广大革命群众,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做农民所需。只要是农村需要的药品,不管有多大困难,他们都毫不犹豫地承担。不久前,这个厂接受了一项新产品的试制任务,一无经验,二无设备,困难很大。支左人员就组织大家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教导。工人们决心发扬无产阶级的“穷棒子”精神,坚决挑起这副重担子。他们没有钢材,就到废料堆里一点点地找;没有反应罐,就把废罐、旧缸修补起来再用;没有“专家”,大家都是“土专家”,干部、工人、技术人员组成“三结合”小组,摸索着干。许多老工人几天几夜不下火线,不少知识分子成天和工人们滚在一起,研究攻克技术难关,只用二十二天时间,就完成了过去按洋办法至少要两年才能搞完的全部安装、试车任务。
遵照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思想,这个厂的广大革命工人在厂革委会领导下,以“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努力堵塞浪费的漏洞,多方设法降低成本,减轻贫下中农的负担。工人们说:我们一定要让农民兄弟吃到又好又便宜的药,为巩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添砖添瓦!


第5版()
专栏:在广阔的天地里成长

以艰苦劳动为荣
——记河北省平山县王家庄大队回乡知识青年王习联
八年前,知识青年王习联怀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回到家乡,决心走同贫下中农相结合的道路。但这条道路不是平坦的,她有过动摇,经过斗争,终于在农村扎下根来。
刚回农村乍一劳动,累得腰痛腿酸,两手磨起了血泡。她开始动摇了,觉得读了几年书,回到农村劳动太没有出息。老贫农王顺吉发现了她的活思想,语重心长地对她说:“习联呀!你可是咱贫下中农的后代啊!咱穷人能有今天的幸福,全靠毛主席和共产党,咱可得听毛主席的话,跟着党走,不能念了几年书就忘本啊!”听了老贫农的话,王习联心潮起伏。她想起旧社会,祖祖辈辈受剥削,长年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解放后才有读书的机会,由一个穷孩子变成了知识青年。毛主席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自己却认为在农村又苦又累没出息,这不是忘本是什么?在贫下中农的热情帮助下,王习联立志扎根在农村。
贫下中农需要,我就当个养猪员
一九六六年秋天,生产队要她养猪,王习联心里又犯了掂算。心想,一个姑娘家,整天和猪打交道,活又脏又臭,多不好意思。贫下中农又抓住王习联这个活思想,亲切地对她说:“习联呀!猪可是咱贫下中农一桩宝,积肥增产离不了,你有文化要把咱队里的猪养好啊!”她再次打开“老三篇”,反复学习。她认识到,脏和净,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看法,资产阶级以艰苦劳动为耻,无产阶级则以艰苦劳动为荣。脏与净,主要看自己的思想,只要自己的思想不脏就不会嫌工作脏。于是,她向贫下中农坚决表示:需要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需要我喂猪,我就当个养猪员。
情愿当这样的傻闺女
王习联在广大贫下中农的关怀和帮助下,一心拴在养猪事业上,不怕脏不怕苦,日夜操劳。天冷了她给猪弄些柴草取暖,天热了她给猪搭起凉棚、泼些凉水降温。在喂养中,她仔细观察每个猪的饮食变化,经过一段时间,她摸索出一套“少喂勤喂”“分圈喂养”等喂猪经验。在每变换一种饲料时,她都自己亲口尝一尝是甜是酸。有人说:“王习联傻,没见过人尝猪食。”她说,为革命不能怕人说东道西,有人说我傻,我就情愿当这样的傻闺女。
今年农历正月初一,她喂的母猪要下小猪了。这天社员们一个个都穿戴上新衣新帽,愉快的过节,而王习联却蹲在猪窝里守着老母猪下小猪。天太冷,虽然猪窝里放了不少柴草,老母猪仍然冻得发抖,已生下的两个小猪更是冻得吱吱叫。王习联看着很心疼,她想脱下自己的棉大衣给猪盖上,可是看到满身泥、屎的老母猪和满身胎水的小猪娃,把伸出脱衣的手又缩了回来。但是,她立即意识到这是自己的私字又露了头。她毅然脱下了自己的棉大衣盖在了母猪身上,把小猪一个一个放在大衣下,终于使十四个小猪娃安全成活。贫下中农都夸王习联是个一心为公的好姑娘。
敢于斗争,敢顶风浪
近两年来,在王习联同志的带动下,王家庄大队的养猪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一小撮阶级敌人却千方百计想搞垮它。今年春季,正当猪饲料青黄不接的时候,他们就煽动群众,妄图拆散集体养猪场。王习联立即意识到这是阶级敌人耍的阴谋,坚决要顶住这股阴风。没有饲料,她就昼夜给猪打树叶、割青草,保住集体养猪场。阶级敌人一计不成又施一计,他们造谣污蔑说,喂猪的没人娶,还给王习联贴了大字报。王习联的父母和爷爷不让她再去猪场。王习联晚上就组织全家办起了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学习毛主席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教导,终于用毛泽东思想统一了全家的思想。王习联对饲养工作更加专心了,并学会了给猪治病的技术。
几年来,王习联在毛泽东思想的阳光照耀下,茁壮成长,在文化大革命中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被评为县、专、省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