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6月25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对知识青年加强两条路线斗争史的教育
德安县彭山林场革委会教育知识青年走毛主席指引的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据新华社南昌二十四日电 江西省德安县彭山林场革委会,遵循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一个路线,一种观点,要经常讲,反复讲。只给少数人讲不行,要使广大革命群众都知道”的教导,对到林场落户的知识青年,经常地进行党内两条路线斗争史的教育,使知识青年不断提高两条路线斗争的觉悟,树立全心全意为贫下中农服务的思想,一辈子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认真学习两条路线斗争史,提高接受“再教育”的自觉性
去年,一批高中和初中毕业的城市知识青年来到彭山林场落户。这些知识青年过去在旧学校里受大叛徒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毒害,来到林场后,一度不安心林场工作,缺乏长期在农村扎根的思想,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自觉性不高。面对这种情况,场革委会首先组织领导成员和林场贫下中农举办了毛泽东思想学习班,重温了毛主席关于“从旧学校培养的学生,多数或大多数是能够同工农兵结合的”等教导,认识到教育知识青年是毛主席交给自己的光荣任务,必须以最高的政治热情去做好“再教育”的工作。大家还认识到,从旧学校培养出来的知识青年,来到农村,表现出动摇性,是不足为怪的,他们的根本问题是两条路线斗争的觉悟不高,因此首先要认真帮助他们学习党内两条路线斗争的历史,彻底肃清大叛徒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流毒,让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在他们头脑中扎根。
认识统一以后,场革委会就组织知识青年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看一个青年是不是革命的,拿什么做标准呢?拿什么去辨别他呢?只有一个标准,这就是看他愿意不愿意、并且实行不实行和广大的工农群众结合在一块”的教导,狠批大叛徒刘少奇的“读书做官论”等反革命修正主义黑货,座谈自己对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体会。这样一学、一批、一对照,许多知识青年认识到坚持不坚持走同贫下中农相结合的道路,是愿意不愿意跟毛主席干革命的大问题,是执行不执行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大问题。高中毕业生徐恒富过去觉得自己读了十多年书,现在来到山沟里“没出息”。通过学习两条路线斗争史和参加革命大批判,他认识到这种“没出息”的思想,正是刘少奇“读书做官论”的流毒在自己头脑中的反映;大叛徒刘少奇推行这一黑货,就是要把青年一代培养成修正主义的接班人。伟大领袖毛主席号召知识青年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是为了把青年一代培养成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是毛主席对青年的最大关怀、最大爱护。此后,徐恒富放下架子,虚心向贫下中农学习,脏活、重活抢着干,受到贫下中农的赞扬。
认真学习两条路线斗争史,树立和贫下中农结合一辈子的思想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知识分子在其未和群众的革命斗争打成一片,在其未下决心为群众利益服务并与群众相结合的时候,往往带有主观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倾向,他们的思想往往是空虚的,他们的行动往往是动摇的。……知识分子的这种缺点,只有在长期的群众斗争中才能克服。”彭山林场革委会和贫下中农在对知识青年进行再教育的过程中,发现有的知识青年遇到困难,常常发生思想反复,做出了一些成绩,受到表扬,又容易产生骄傲自满情绪,甚至以为自己“改造得差不多了”。针对这种思想,场革委会就组织贫下中农和知识青年一起,认真学习两条路线斗争史,深入批判刘少奇的“下乡镀金论”,并组织和贫下中农结合得好的知识青年介绍自己的体会,从而帮助知识青年树立和贫下中农结合一辈子的思想。
一九六三年从南昌来到彭山林场落户的初中毕业生陈玉元,过去曾一度存在着下乡一个时期、和贫下中农结合“一阵子”就算了的思想,后来老贫农和他一起忆苦思甜,又和他一起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知识分子如果不和工农民众相结合,则将一事无成”的教导,使他坚定了和贫下中农结合一辈子的决心。这几年来,他用劳动的汗水冲刷了旧教育制度在自己思想上的流毒,用坚强的战斗磨练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受到贫下中农的欢迎和爱戴,去年被贫下中农推选为一个林区的革委会主任。场革委会就在全场知识青年中,树立陈玉元这个典型,组织他给全场知识青年介绍自己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与贫下中农相结合的体会,使那些原来只打算在林场干“一阵子”的知识青年受到很大的教育。
场革委会还带领知识青年在三大革命的实践中,联系活思想,进行两条路线斗争史的学习。知识青年张大配在挖山条垦时,手上磨起了血泡,感到腰酸背痛。是坚持下去还是退下来呢?正当他思想斗争激烈的时候,贫下中农同他一起学习毛主席关于“你要和群众打成一片,就得下决心,经过长期的甚至是痛苦的磨练”的教导,批判大叛徒刘少奇的“活命哲学”,热情地鼓励他坚持下去。张大配受到很大鼓舞,下定决心,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坚持锻炼,在海拔二千多米的高山上,战天斗地,终于战胜了困难。
认真学习两条路线斗争史,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茁壮成长
彭山林场革委会还引导知识青年发扬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革命学风,把反复学习党内两条路线斗争史和本单位斗、批、改密切结合起来,不断提高两条路线斗争觉悟,更好地完成本单位的斗、批、改任务,使知识青年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茁壮成长。
在开展对敌斗争中,场革委会发现有的知识青年错误地认为阶级斗争有革委会和贫下中农去抓,与自己关系不大,因此对这个运动不够关心。场革委会认为,知识青年的这种活思想是阶级斗争觉悟不高的表现,便及时抓住场内阶级敌人进行破坏活动的活生生的事例,组织知识青年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在社会主义这个历史阶段中,还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的教导,狠批大叛徒刘少奇的“阶级斗争熄灭论”、“党内和平论”,使大家深深认识到,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要紧跟毛主席干革命,就要念念不忘阶级斗争,如果只顾埋头劳动,就会有眼分不清敌我友。知识青年增强了阶级斗争观念,积极参加对敌斗争,既打击了阶级敌人,加快了林场清理阶级队伍的步伐,又使自己经受了锻炼。
在彭山林场落户的知识青年,通过党内两条路线斗争史的反复学,经常讲,大大地提高了两条路线斗争觉悟,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在同贫下中农相结合的道路上,做出了很好的成绩,受到了贫下中农的欢迎。


第3版()
专栏:

会宁县刘寨公社广大贫下中农遵照毛主席的伟大教导
热情帮助知识青年健康成长
本报讯 甘肃省会宁县刘寨公社广大贫下中农,认真落实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的最新指示,不断地对知识青年进行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好学风,使他们在三大革命运动中锻炼成长。
教育知识青年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好学风
知识青年刚到农村时,决心很大,热情很高,表示要在农村干一辈子革命。可是,在艰苦的劳动面前,有的知识青年发生了动摇。贫下中农看到这种情况,主动用毛主席的光辉著作“老三篇”武装他们的头脑,教育他们要言行一致,鼓励他们坚决听毛主席的话,向张思德学习,克服动摇性,真正做到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一次,李寨大队下川生产队知识青年王素云和贫下中农一起修水平梯田时,突然刮起大风,尘土飞扬,她就独自回家了。她回到家里,躺在炕上,展开了激烈的思想斗争,翻来复去地想:我嘴上也说要不怕苦,不怕累,要挑重担子,可为什么重担子摆在自己的面前,却不敢去挑呢?在贫下中农的帮助下,她带着这个问题学习了“老三篇”,内心感到很惭愧,于是立即奔赴工地,又投入了战斗。事后,队长不但没有批评她,而且耐心启发她,热情帮助她。从此,她努力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在劳动中改造世界观,进步很快。
教育知识青年懂得阶级和阶级斗争
知识青年到农村后,有些人曾片面地认为下来接受再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劳动,劳动好就是接受再教育好。因此,大部分人只埋头劳动,忽视了向贫下中农学习,忽视了提高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觉悟。贫下中农认为,知识青年到农村安家落户,不是增加几个劳动力,而是要把他们教育、培养成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这是毛主席交给贫下中农的光荣任务。他们遵照毛主席关于“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伟大教导,坚持不懈地对知识青年进行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教育。在陈庄大队稍沟生产队落户的一批知识青年,刚下来时,劳动比较努力,但缺乏阶级斗争观念。共产党员、老贫农王海元用亲身经历对他们进行了忆苦思甜教育,并领着知识青年参观了他解放前住过的破窑和现在住的新瓦房,在现场和知识青年一起狠批了刘少奇鼓吹的“阶级斗争熄灭论”、“读书做官论”、“下乡镀金论”等反革命修正主义黑货。通过革命大批判,使知识青年认识到:只有虚心向贫下中农学习,才能更好地接受再教育。从此,他们在田间、地头和贫下中农一起坚持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并经常结合实际开展革命大批判,政治思想觉悟有了很大提高。
教育知识青年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世界观的转变是一个根本的转变”。来到刘寨公社插队落户的知识青年,开始,有些人怕苦、怕累、怕脏,对住土窑洞、点煤油灯不习惯,贫下中农就狠抓对他们的世界观的改造。知识青年余超微看到社员翻大粪,就跑得远远的。队长发现后,就和他一起学习毛主席著作,教育他要听毛主席的话,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并有意识地分配他去验收肥料,使他的思想感情逐渐得到改变。
刘寨公社地处甘肃中部,终年降雨量只有三百多毫米,这里人畜饮水全靠窖蓄,水窖口小、底深、中间大,窖址选择不好,技术过不了关,就会发生塌方的危险。因此,在这里挖窖成为一项艰巨繁重的劳动。李寨大队贫下中农为了培养知识青年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分配三名知识青年和一个技术熟练的贫下中农一起去挖窖,这三名知识青年勇敢地承担了这项任务,但当挖到二丈多深时,他们就产生了怕塌方发生危险的思想。生产队除采取了必要的安全措施外,着重领着他们学习“老三篇”,用张思德、白求恩、老愚公的光辉形象武装他们的头脑,帮助他们提高了思想觉悟,他们终于坚持战斗,不下火线,顺利地完成了挖窖任务。


第3版()
专栏:

辽宁省黑山县西下湾子大队贫下中农,用毛泽东思想对知识青年进行再教育,使他们树立扎根农村一辈子的思想。这是老贫农和知识青年在一起谈心。
本报通讯员摄


第3版()
专栏:

革命群众代表和群众心连心
——记桂林市棉纺厂革委会委员蔡柏盛关心群众生活二、三事
铺路
蔡柏盛同志被选上厂革委会委员之后,工作虽然很忙,但是,工人们的生活问题,他总是惦记在心里,认真解决。
一天,刚刚下过大雨,蔡柏盛发现上班的工人满脚都是泥巴,于是就想到:工人宿舍前面的路,是用黄泥土垫成的,地面低凹,一下雨,路全部被淹没,水和泥拌在一起,成了泥浆路。工人们上下班经过那里,总是提着鞋,赤着脚,走路又费时间,又费力气,非常不便。他觉得应当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夜很深了,蔡柏盛同志在明亮的灯光下,打开了金光闪闪的毛主席著作。毛主席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指出:“如果我们单单动员人民进行战争,一点别的工作也不做,能不能达到战胜敌人的目的呢?当然不能。”蔡柏盛想:当前厂里掀起了抓革命、促生产的新高潮,广大革命工人干劲冲天地投入了紧张的战斗,越是在这个时候,革委会越要关心群众生活。蔡柏盛同志一边读着毛主席的教导,一边想着那条给人许多不便的泥浆路,他越学越觉得应当立即把路修好。
第二天中午一下班,蔡柏盛就推着一辆小平车,到二里外的地方拉来一车又一车的煤渣垫路。烈日当空,汗水浸透了他的衣服,但是,毛主席的教导鼓舞着他,使他越干越有劲。他感到:每垫一车煤渣,多修好一段路,群众脚上就少沾一点泥巴。在蔡柏盛同志的带动下,许多工人也投入了修路的战斗。就这样,他们牺牲了半个多月的中午休息时间,铺平了五六条道路。当工人群众踏着这一条条新铺的路上下班时,赞扬说:“老蔡处处为咱们工人着想,他和我们真是心连心。”
安装水管
一个星期天,蔡柏盛同志象往常一样,又到工人的宿舍和同志们研究厂里斗、批、改的问题去了。当他刚到宿舍区,遇到一个老大娘背着一个小孩,吃力地挑着一担水。他放慢了脚步,就和老大娘谈起来了。
原来,这个宿舍住着五百多工人家属,但楼外面只有四个水龙头供水,用水很不方便。本来,这件事情早就应该解决,可是,因为缺水管,就把事情搁下来了。蔡柏盛同志想起了毛主席的教导:“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假如我们对这些问题注意了,解决了,满足了群众的需要,我们就真正成了群众生活的组织者,群众就会真正围绕在我们的周围,热烈地拥护我们。”感到应解决群众用水的困难。他把自己的想法向革委会作了汇报,大家一致同意他的意见。但是没有水管怎么办呢?蔡柏盛同志就利用休息时间,到本厂和附近的一些地方找来废水管加工修理使用,并和兄弟厂联系,把“水表”移动位置,又节余出一部分水管来。经过一个多星期的紧张工作,家属宿舍的楼上楼下,都安上了水龙头。从此,工人和家属们用水方便多了。
办好食堂
一个月前,厂里食堂每天只是按时开三餐饭。但工人们按三班制上班,第二班的工人赶不上吃饭便上了班。因此,工人们提出了食堂应该增卖食品的意见,可是,这条意见食堂没有接受。蔡柏盛同志听到以后,立即注意起来。他想:工人们提的这条意见是合理的,对工人身体健康和生产都有利。但为什么这条合理的意见食堂没有采纳呢?他到食堂进行了解。原来食堂的个别同志认为,一天三餐饭就完成了任务,如果再增卖食品是份外的事情,可干可不干。蔡柏盛同志听到这种反应后,想起了毛主席关于“只有领导骨干的积极性,而无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相结合,便将成为少数人的空忙”的教导。他想:过去自己虽然注意了群众的生活问题,但没有抓好管理生活的部门,没有帮助他们也注意关心群众生活。这样,就不能很好解决群众的生活问题。于是,他和食堂的同志一起学习毛主席关于“关心群众生活”的教导。通过学习,食堂的同志斗掉了单纯任务观点,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了满足工人的需要,食堂立即办起了小饮食部。
桂支左


第3版()
专栏:

他是群众中的普通一员
一天,淮南煤矿新庄孜煤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吴友文去理发,一进理发室,发现里面排着许多人等候理发。这时,理发员小杨热情地向他打招呼:“大吴,昨晚你带领大家宣传‘九大’公报,快来理发吧,理完好早点回家休息。”吴友文听后,不由得向前跨了一步,准备去理发。但他很快就意识到这样做不对,这是把自己摆在群众之上,是特殊化的表现。他想,我们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必须把自己放在普通一员的位置上,绝不能方便了自己,损害了群众。为什么人家理发要排队,自己却不能排队?想到这里,他立即把步子退了回来,按次序地排到群众的后面。
他刚坐下,排在前面的工人张师傅就点了点头说:“来,大吴,你现在是革委会主任,工作很忙,那有时间和我们一起排队,咱俩换一换,你先理吧。”吴友文回答说:“毛主席教导我们:‘我们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我当主任和大家没有什么两样的,要说有两样,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更大了。在伟大的毛泽东时代,‘官’和民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都是干革命的。”他婉言谢绝了张师傅给自己的照顾。
吴友文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不脱离群众,受到群众的赞扬,工人们说:“象吴友文这样的好勤务员,我们就是信得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