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6月18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的意见
(一)
《农村中、小学教育大纲》(草案)为农村无产阶级教育革命提供了丰富的经验,解决了我们在教育革命中碰到的一系列政策性的问题。为了使这个《大纲》(草案)更加充实和完善,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提出几点补充意见:
一、关于总纲:我们认为,应把“抗大”的政治建校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风体现出来。同时要体现毛主席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五个条件和林副主席提出的三个标准,以林副主席为光辉榜样,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锤炼成为忠于毛主席,忠于毛泽东思想,忠于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可靠接班人。
二、关于领导问题:我们认为,在学校必须加强党的领导,成立党小组或党支部,同时要充分发挥共青团的助手作用。公社革委会没有必要单独成立教育革命委员会,但是,必须把教育工作真正列入议事日程,配备专人负责。社办中学,必须组织精干的贫下中农毛泽东思想宣传队长期进驻。
三、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应增加对师生进行家史、村史、社史教育和以“斗私,批修”为纲,深入持久开展革命大批判的内容。还要加强对师生进行革命传统和向英雄人物学习的教育。第六条要加上在中、小学实行连队建制,进行军政训练和开展“四好”、“五好”活动。第九条应加上健全红小兵组织。我们切身体会到,农村中、小学以生产队为单位建立红小兵组织,实行军事编制,经常开展活动,参加三大革命运动,是培养后一代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措施。
四、关于学校布局和学制:第十一条应加上“小学,在地区分散,居住不集中的地方,也可以由生产队办、生产队联办或自然村办,中学六、七年级(初中)由大队办或大队联办。”这样,有利于普及教育,能充分发挥群众办学的积极性,又有利于贫下中农就近管理学校。中学八、九年级(高中)由公社办或者分片设点。入学年龄,我们认为,城镇七足岁入学为宜;农村因为学校近了,五到六岁就可以入学。这样,既使儿童从小就受到毛泽东思想教育,又有利于贫下中农摆脱小孩拖累,积极出工。第十三条应增加:县、社可以办“抗大”或“五·七”学校,为农村培养各种建设人材。如:毛泽东思想通讯员、广播员、赤脚医生、教师、会计、技术员等。
五、关于教师问题:第十七条应增加抓好教师思想革命化,走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彻底改造世界观,为革命而教。第十九条加上参加管理学校的贫下中农和讲师团成员,要在三大革命运动中,带头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搞好本身的思想革命化。第二十一条,大队办的一至七年级(即小学和初中)教师的工资可以实行民办公助办法。社办的八、九年级(即高中)教师在国家工资制度没有改变之前,实行工资制。因为社办涉及到各个大队,不便记工分和参加分配。对新选的教师报酬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新选教师与原来公办教师必须同工同酬,享受民办公助(即工分加补贴)。一种认为,新选教师不实行民办公助,应保持贫下中农本色。如果新选的教师也要公助,将会扩大差别,和贫下中农增加隔阂。第二十三条,每班学生名额,可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决定,特别是山区和平原有所不同,不应统一规定。
六、关于教学工作:第二十四条,中学课程设置,我们认为第二种意见较适合农村中学的需要,但是“农业常识课”应改为“工农业基础课”。为了更好地支援世界革命,为世界大多数人民服务,中学应该开设外语课。
广西壮族自治区蒙山县革委会政治部
(二)
我们从广播里听到吉林省梨树县革命委员会的《农村中、小学教育大纲》(草案)后,立即组织贫下中牧和师生认真学习讨论。大家根据牧区的特点,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一、牧区的小学由生产队办,生产队管好。牧区一般都很分散,流动性大。我们生产队是个牧业队,全队三十七户人家,散居在南北长一百多里,东西宽五十多里的草原上,牧民们根据季节不同,随水草迁移,一年要搬几次家。我们的牧读小学,从一九六五年办起来后,就是由贫下中牧直接管理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在生产队革命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又建立了以贫下中牧为主体的,有队干部、革命师生代表参加的三结合的教育领导小组。这样做便于实行一元化领导;便于贫下中牧监督;便于对师生进行再教育;便于使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便于贫下中牧子女入学。
我们认为,公社不必要建立教育革命委员会。由公社革委会把全社教育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定期讨论研究,总结检查,委员分工负责。
二、牧读小学学制,以六年为宜。牧读小学一般都是走马巡回教学,课堂教学时间少,时间长一些可以保证教学质量。牧读小学学生入学年龄不受限制。
三、牧读小学教师可以就地选拔培养。我们牧读小学建立后,由贫下中牧选择一名本民族的回乡知识青年担任教师。这样的教师熟悉本民族的风俗习惯,熟悉牧业生产,师生、家长互相了解,便于教学。
教师的工资问题。过去,除由生产队记工分外,国家每月还补助一部分。这次讨论时,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教师要买点学习资料,有时到区、县开会、学习,要给以适当补助;另一种意见认为,社请教师应和社员一样,不予补助。
四、牧读小学要根据当地特点,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形式。我们采取的是走马教学,教师每天骑着马,身背毛主席的革命宝书,带着小黑板,跟随牧民逐水草而居。牧民们游牧到哪里,教师就骑马跟到哪里,巡回教学。
五、牧读小学一至四年级,设置政治语文、算术、劳动、革命文艺四门课。五、六年级增畜牧兽医(农业)知识课和军事体育课。
六、假期可根据农牧业生产的季节放忙假。我们牧读小学,过去一般放三十天接羔假,二十天剪毛假。
七、每班学生名额,可因地制宜。一般说来牧区(山区)人数少,居住分散,学生名额不宜硬性规定。可实行复式教学。
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红石窝生产队教育领导小组


第3版()
专栏:

教师要首先学政治
《大纲》(草案)第五章里提出:“要保证教师有必要的充分的时间学习文化和研究业务,并采取在职学习和离职轮训等办法,不断提高在职教师的教学工作水平。”我们认为,这种提法有片面性,忽略了教师的政治学习。应改为:“要保证教师有必要的充分的时间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要有一定的时间学习文化和研究业务,并采取在职学习和离职轮训等办法,不断提高教师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水平和教学工作水平;努力改造教师的世界观。”政治与业务绝不是同等的。政治是统帅,是灵魂。政治与业务的关系是主从关系。学习文化、业务,可以掌握知识,但不能解决政治立场和世界观的问题,不能解决为谁服务的问题。目前,知识分子的问题,是改造世界观的问题。如果不加强政治学习,世界观是改造不好的。就是离职轮训或进修,也不应该完全为了解决文化业务问题,而要首先解决政治立场问题,世界观问题。
四川蓬溪县西华公社中、小学
贫下中农代表和教师


第3版()
专栏:

虚心接受再教育全心全意为贫下中农服务
《大纲》(草案)中特别提到了“欢迎原有教师为贫下中农服务”。这既是广大贫下中农的殷切期望,更是一切愿意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广大教师的迫切要求。
必须承认,我们这些从旧学校培养的知识分子,都不同程度地受了旧教育和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毒害。长期以来,刘少奇用“闭门修养”、“读书做官”等黑货毒害我们的灵魂,使我们严重地脱离了三大革命,世界观基本上是资产阶级的。我们虽然天天在农村,但并不了解农村,不懂得农村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不懂得社会主义的农业生产,脑子里充满了资产阶级的名利思想,对大叛徒刘少奇兜售的“智育第一”、“分数第一”、“升学第一”情趣相投,自觉或不自觉地毒害年青一代,给党的教育事业造成了损失。我们应该从教育战线上的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激烈搏斗中,吸取深刻的历史教训,下决心走同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彻底改变旧思想,做贫下中农欢迎的知识分子。然而,我却一度产生了极端错误的想法:如今贫下中农管理学校,任免权在他们手里,什么时候说用你就用你,说不用你,就得回家劳动,因此产生了消极情绪。
这种思想说明什么?大叛徒刘少奇推行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时,不但没有打“退堂鼓”的想法,而且劲头很大。为什么一转到要真正为贫下中农服务的关键时刻,却采取消极态度了呢?这难道不正是资产阶级世界观最敏感的反映吗?这更说明受过旧教育的知识分子非认真改造不可。
农村的教育大权由贫下中农掌握,贫下中农对为他们服务的教师最了解,最有发言权,任免权交给他们,既是掌权的需要,也有利于教师的思想革命化。只要你是真心实意地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有所进步,真正愿意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贫下中农就一定会按照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政策,信任你,积极发挥你的才能,怎么会随意抛弃你呢?
当然,也必须看到,历史的辩证法是无情的。在革命的紧要关头,有的人会脱离革命队伍,有的人甚至会走向反面。既然如此,农村的教师当然也会有任有免,在组织上不断地吐故纳新。
我们一定要牢记毛主席的教导,下决心走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虚心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在思想上不断地吐故纳新,更好地为广大贫下中农服务。
湖南长沙县洞井公社“五·七”中学教员 刘先杰


第3版()
专栏:

扎扎实实发展和提高农村业余教育
——从对一个生产队的文化情况调查说起
我是一个下放劳动锻炼的中学教师,对于实现无产阶级教育革命这一光荣、伟大的事业有一份责任,也思考过这一问题。来到这里,又和许多贫下中农谈过这个问题,也作了一点调查研究。因此,当我读到《大纲》(草案)时,感到非常兴奋。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议论,都觉得这是一个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的《大纲》;是一个概括了文化大革命中群众的许多创造的《大纲》。同时,也感到还有一些问题没有写上去。在这里提出讨论。
先从我对本生产队文化情况的调查说起。
这里是个山区,共有二十五户,其中二十三户是贫下中农。共有一百三十人,其中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八人。居住比较集中,但离大队、公社较远。经济、生活水平不算高,但大有潜力可挖。文化情况是:
全队有男劳动力二十五人(知识青年除外),文盲半文盲十五人,有文化的十人(初中程度一人,小学三人,夜校六人)。女劳动力二十人,文盲半文盲十六人,有文化的四人(小学和夜学水平)。
生产队干部九人,有文化的六人,一人是复员军人,五人是在夜学读的。
七岁至十六岁的青少年共二十三人,文盲半文盲十五人,只有八人在大队小学学习。这十五个青少年没有上学的原因是:
①家中需要辅助劳动力,寻猪草,带小孩或出工。
②有的因为缴不起学费(每期三元,现已降为一元)。
③有的认为“没咋个读场”,读了几年还是一不会写(指应用文),二不会算(指珠算、会计)。
上述情况不仅本生产队如此,附近各大队大体皆然。
这一调查告诉了我们几个问题,也是我要提出来探讨的。
一、普及小学教育、扫除文盲的任务
还很艰巨,必须彻底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
级教育路线。
上述调查中,文盲半文盲的数字是惊人的。作为一个教师,我开始不信,继而惭愧、痛心,最后认识到这是大叛徒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恶果之一。过去教育行政领导部门、资产阶级教育“专家”和许多教师是多么喜欢“正规化”,侈谈“高质量”呵!但结果却是大批贫下中农子女被排斥在学校之外!这就告诉我们:只有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教育路线,才是使贫下中农在文化上彻底翻身的唯一道路。
《大纲》中对于贯彻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教育路线作了许多很好的规定。“小学由大队办”是其中之一。但我觉得还不够明确彻底。“大队如何办?”还值得探讨。我认为,可进一步提出:“在地域较大的大队(小学),可在学生较多的生产队或中心屋场设班,实行‘多头复式,半天学习’(必要时辅以夜读)”的办法。这样做有一些困难,师资要求较高,教学较难。然而好处很多。半日学习似乎少了,但农村因为路远等,一般上课迟,散学早,全日学习实际也不过半天。春雨夏热,秋霜冬雪,儿童往返,家长和教师都担许多心,还不如在本队(或邻近队)抓紧学半天,剩下半天还可以带小孩,寻猪草或自学。另外再加上成年人的夜学,就可以做到个个入学,人人读书,改变目前这种多数不读、少数远路走读的冷冷清清的局面。学习空气一浓,家长和家长之间,家长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互相促进,互相帮助,其效果比单靠教师督促将不知高出多少倍!而且这种分散设班,日夜结合的办法,有利于打破学校和社会隔绝关门教学之弊,有利于把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者真正结合起来(过去的所谓结合,就是少数的家庭访问和几次家长座谈会,实际上是空的),有利于执行毛主席的“五·七”指示。
有条件这样做么?现在已有。基层干部很多已有较高的文化水平,而成千上万的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又可以大显身手。这正是执行毛主席历来教导的群众路线的好条件。
二、发展和提高业余教育,把正规教
育和业余教育统一起来。
我们这个队,有文化的十个男劳力中,有六个是读夜校出身的;有文化的六个队干部中,读夜校出身的占了五个。这种情况,我问了附近几个队也大体如此。现在生产队的骨干,三十岁到四十岁的人,文化上大多是得益于夜校,打下一点基础以后,在工作中学习提高的。这一情况,发人深省。毛主席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说:“农村里地主势力一倒,农民的文化运动便开始了。试看农民一向痛恶学校,如今却在努力办夜学。……他们非常热心开办这种学校,认为这样的学校才是他们自己的。”人们还清楚地记得:土改后,以及合作化和公社化后,农民那股读夜学,教师那股教夜学的劲头!风雪严寒夜,一盏小提灯,田头也识字。真是“不若知识阶级和所谓‘教育家’者流,空唤‘普及教育’,唤来唤去还是一句废话。”但是,由于大叛徒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干扰,这种夜学却是“命运多舛”,数起数落,没能得到发展和提高。所以,发展和提高业余教育,把正规学校和业余学校统一起来,不仅是儿童求学的办法之一,更是成年人提高文化的最好途径。这是我们普及教育,提高全体人民的文化水平的关键。
它的学生多是成年人,实行能者为师,识者为师,互教互学。因此,它是打倒“精神贵族”,把知识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手中解放出来的锐利武器;是教育、改造知识分子,密切知识分子和工农兵的联系的重要方法。
它是带着问题教学,与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紧密联系。因此,可以预计这里将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既有实际,又有理论,能文能武,又红又专的共产主义战士。
夜校要和日校一样认真办好,要纳入国家整个教育计划,也要有初级的、中级的、高级的,要把它和同级的日校合为一校,实行“一个学校二副担,一个教师二个点”。日校教师同时也是夜校教师,或助教,或组织者,同时也是学生。这样才能改变过去“业余,业余,可有可无”的附属地位;才能改变过去那种“数起数落,半死半活”的状态;也只有这样,新型的教育体系才算完备。
湖南省茶陵县火田公社新华大队第八生产队下放教师 刘亦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