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5月26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紧密团结 共同对敌
——北京麻纺织厂革委会总结经验决心夺取更大胜利
据新华社二十四日讯 北京麻纺织厂革命委员会在学习党的“九大”光辉文献中,认真总结他们前一段加强革命团结的经验和体会,提高了进一步巩固和加强革命团结的自觉性。他们决心高举“九大”团结、胜利的大旗,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伟大领袖毛主席和以毛主席为首、林副主席为副的党中央周围,夺取斗、批、改的更大胜利。
在学习中,他们联系革委会成立一年来带领广大革命群众向阶级敌人进行战斗的实践,联系革委会成员实现思想革命化的情况和工作情况,肯定成绩,找出缺点,总结了经验和教训。他们认为,要搞好革委会内部和广大革命群众的革命团结,必须抓好下面三个环节:
革委会的第一、二把手要做加强革命团结的模范
在革命委员会里,第一、二把手搞好革命团结很重要。否则,就会形成“两驾马车”,结果什么工作也做不好。这个厂的革委会刚刚建立不久,阶级敌人就千方百计地进行破坏,他们最恶毒的一手就是挑拨革委会第一、二把手之间的关系,妄图分裂革命委员会。广大革命群众十分担心革命委员会内部搞不好团结,上了阶级敌人的当。许多老工人主动找到革委会主任和副主任谈心,语重心长地忠告革委会主任和副主任说:阶级敌人最害怕你们俩团结好,我们革命群众最希望你们团结得象一个人。听了革命群众的这些肺腑之言,革委会的主任和副主任深受感动。他们及时谈心,共同表示:我们俩从小当工人,在旧社会里受尽了资本家的剥削和压迫,解放后才当了干部。我们对以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为代表的一小撮阶级敌人有着不共戴天之仇。面对着阶级敌人的挑战,我们一定要以大局为重,以革命为重,在毛泽东思想的原则基础上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和全厂革命工人一起,共同对敌。从此,他们经常在一起谈心,对厂里的阶级斗争、干部状况、两派革命群众组织的情况以及斗、批、改中的一些重大问题,都及时用毛泽东思想统一认识,统一政策,统一计划,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在各项工作中,他们互相帮助,互相支持,互相谅解,给革委会其他成员作出了榜样,成为革委会内加强革命团结的带头人。革委会在他俩的带动下,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加强革命团结的教导,增强了革命团结,在清理阶级队伍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中,逐步成为团结、战斗的坚强指挥部。
新老干部互相学习革委会成员互相支持
这个厂的革命委员会刚成立时,革命群众代表还或多或少地残存着一些资产阶级派性,干部也有倾向性。这时,全体成员来到了北京市纺织工业局举办的毛泽东思想学习班。他们在学习班里开展忆苦思甜活动,对旧社会进行血泪的控诉,对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阴谋复辟资本主义的罪行进行深入的批判,大大激发了他们对伟大领袖毛主席无限热爱、无限忠诚的无产阶级感情。他们表示,一定要用毛泽东思想掌好权,用好权,绝不辜负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教导和革命群众的信任。新老干部积极主动地亮私斗私,消除资产阶级派性,全体革委会成员在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紧密地团结了起来。
这个厂的革命委员会遵照毛主席关于“我们党如果没有广大的新干部同老干部一致合作,我们的事业就会中断”的教导,新老干部之间和革委会所有成员之间互相帮助,互相支持,互相谅解。他们在各项工作中都主动地互相“补台”,而不是互相拆台。新干部看到老干部工作不大胆,有“怕”字,就鼓励他们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坚决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大胆地干,干错了就改。他们还教育群众,大力支持老干部的工作。新干部经验少,在工作中老干部第一不包办代替,放手让新干部到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第一线去锻炼;第二认真做好新干部的后盾,给新干部出主意,想办法,出了问题积极帮助解决,不挫伤新干部的积极性。在工作中,新老干部互相学习对方的长处,克服自己的短处。这样,新老干部互相虚心学习,遇事共同商量,使革委会的各项工作都能步调一致,保证了毛主席的各项最新指示的落实。
革委会要正确对待原来两派组织的群众
这个厂的革命委员会成员深深地体会到,革委会能否团结广大群众战胜敌人的一个重要关键,在于革委会成员能否正确对待原来两派群众组织的群众。他们认真学习八三四一部队正确对待两派群众组织的经验,坚持对原来两派的群众“一碗水端平”,即不论原来是那一派群众组织的群众,凡是符合毛泽东思想的言行,都坚决支持;凡是不符合毛泽东思想的,都帮助改正;凡是反对毛主席和毛泽东思想的,都要批判、斗争。特别是革委会中的革命群众代表,平时要多接近原来同自己对立的一派群众组织的群众,同他们多谈心,多听取他们的意见,同他们建立革命感情。有了问题,则要主动到原来自己这一派组织的群众中去做工作,坚持做加强革命团结的好样子。他们通过激烈的阶级斗争,把全厂革命群众紧紧地团结在革命委员会的周围。例如在清理阶级队伍的斗争中,根据掌握的材料,开始先挖了混入原来一派群众组织里的坏人。这一派的群众有的就来革命委员会问一个过去同自己观点相同的革命群众代表:“为什么光揪咱们这派的,不揪他们那派的?”这个委员就告诉这些同志:“坏人不是咱这派的,也不是他那派的,坏人都是蒋介石、刘少奇一派的,咱们革命群众都是无产阶级革命派,应该团结起来,共同对敌。”这个革委会成员还同这些同志一起研究了坏人的情况,主动到原来自己这一派组织群众多的车间去揭发批判坏人的罪行,消除了少数群众的资产阶级派性。不久,混进对方组织的坏人乘机破坏,煽动群众。原来倾向这一派的革委会委员就一齐到群众中说明情况,警告大家不要上阶级敌人的当,结果大家团结起来,终于把阶级敌人揪了出来。革委会在清理阶级队伍中,始终坚持组织广大革命群众共同对敌的原则,不断消除资产阶级派性的影响,这对团结广大群众搞好清理阶级队伍起了很好的作用。在革委会领导下,革命群众挖出了隐藏多年的一小撮阶级敌人,使全厂出现了空前团结的大好局面。全厂革命工人积极响应毛主席关于“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的伟大号召,去年和今年以来都月月超额完成了生产计划。


第2版()
专栏:

增强革命团结 更加朝气蓬勃
湄潭县革委会正确处理内部关系,带领全县人民胜利前进
据新华社贵阳二十四日电 贵州省湄潭县革委会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只有经过共产党的团结,才能达到全阶级和全民族的团结,只有经过全阶级全民族的团结,才能战胜敌人,完成民族和民主革命的任务”的教导,认真加强革委会成员的革命团结,正确地处理了“班长”与委员的关系,新干部与老干部的关系,民主与集中的关系,革委会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战斗力,朝气蓬勃地带领全县革命人民坚定不移地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前进,夺得了革命和生产的伟大胜利。
湄潭县革委会成立以后,领导成员就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的教导,提高增强革委会内部团结的自觉性。他们从实践中体会到:在一个县的范围内,搞好团结的关键在于县革委会领导班子。如果领导班子动作不整齐,就休想带领好千百万人去完成以毛主席为首、林副主席为副的中央委员会提出的各项战斗任务。因此,县革委会每次会议都一再强调要搞好革命的团结,提高每个成员认真搞好团结的自觉性。在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县革命委员会的革命干部的代表、军队的代表、革命群众的代表,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帮助;新干部和老干部互教互学,取长补短,并肩前进。
在搞好革委会的团结的过程中,湄潭县的经验表明:正确处理“班长”与委员间的关系,是搞好整个革委会领导班子团结的关键。被群众称为“好班长”的革委会主任,遵照毛主席关于党委书记要善于当“班长”的教导,积极依靠、充分发挥委员的作用。在解决重大问题时,他发动委员充分发表意见,然后把大家的智慧集中起来,作出正确的决定。如果多数委员不同意自己的意见,就少数服从多数。有一次在生产大忙期间,这个主任提出在县城办一个全县性的学习班,集中农村基层干部参加学习。当时,多数委员认为在生产大忙期间,应把学习班搬到基层去办。革委会主任便接受了多数委员的意见,改变了原定计划,集中了一部分机关干部下乡,到生产第一线去办学习班,边学习边劳动,效果很好。
随着阶级斗争的深入,个别委员一度放松了毛主席著作的学习,私心杂念滋长,“怕”字当头,影响团结,削弱了战斗力。这时,革委会主任没有单纯地责怪委员,而是在革委会的会议上带头亮私,狠批“怕”字,扫除怕担子重,怕犯错误等错误思想,对大家很有启发。“班长”带头上,全班人跟着冲。他们把“怕”字换成“敢”字,把“私”字换成“公”字,全班人团结一致,争挑重担,革委会出现了一派团结战斗的新局面。
湄潭县革委会的成员认为,搞好团结绝不意味着放弃斗争,放弃革命原则;相反地,必须坚持革命,坚持原则,在斗争中求团结,反对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鼓吹的“党内和平论”。他们拿起了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锐利武器,从团结的愿望出发,在革委会内部积极进行思想斗争。有个委员为本单位的小团体利益着想,私自批准买了两辆自行车,革命群众批评这是违反毛主席关于“要节约闹革命”的指示。革委会的成员马上帮助这个委员斗私批修,进行了批评。这个委员也公开作了自我批评,受到深刻教育,进一步增进了革命的团结。
为了增强革委会领导班子的团结,湄潭县革委会还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小整风,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使革委会成员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有一个委员有一段时间讲吃讲穿,脱离群众。当时有人认为这是生活小事。革委会的委员却认为这种作风不符合毛主席关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教导,对他进行了批评和帮助,后来这个同志认识到自己忘了本,检查了错误思想,感谢同志们的关怀,增进了团结。
县革委会领导班子的团结,促进了全县各级革委会的团结和全县革命人民的团结,出现了革命和生产的新高潮。全县斗、批、改的步伐不断加快;春耕生产,粮食作物的播种、插秧,进度比去年同期快,质量好。现在,全县军民正满怀信心,团结一致地为完成党的“九大”提出的各项战斗任务,夺取更大的胜利而奋斗!


第2版()
专栏:

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哈尔滨电机厂贯彻“九大”精神侧记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发生了天翻地覆变化的哈尔滨电机厂,最近,又兴起了一个以学习“九大”文献为中心内容的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群众运动的新高潮。下面就是他们在活学活用中落实政策,加强团结,改变作风的几个小故事。
从不会同意,到首先同意
五月十四日下午,一车间的群众大会正在进行。车间革委会委员王法芝向大家汇报自己学习“九大”文献的心得体会。他发言中的“郭殿祥应该解放”这句话,震动了全车间。在解放原车间党支部书记郭殿祥的问题上,王法芝开了第一腔,这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文化大革命初期,郭殿祥执行资产阶级反动路线,把王法芝和一些革命群众打成“反革命”,再加上郭殿祥还有其它严重错误,因而王法芝一直坚持要把郭殿祥定为“死不改悔的走资派”。“九大”胜利闭幕后,王法芝参加了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学习“九大”文献。临进学习班前夕,有人还特意嘱咐他:“你可要坚持真理啊!”王法芝心领神会地说:“你放心,我不会同意解放郭殿祥的。”
在学习班里,王法芝同大家一起联系本厂、本车间和个人的思想实际,认真学习“九大”文献,研究如何进一步落实毛主席的各项无产阶级政策。文献的精神对王法芝教育启发很大,他越想越觉得自己的思想不对头。他想:什么是真理?凡是符合毛泽东思想的就是真理。林副主席在报告中说:“对于犯走资派错误的好人,在他们提高了觉悟,并得到群众的谅解以后,应当及时解放他们”。郭殿祥并不是死不改悔的,而自己以及和自己曾经是同一组织的一些人,一定要把郭殿祥定成“死不改悔的走资派”,这不是“私”字作怪吗?王法芝经过这番激烈的思想斗争以后,在十四日下午车间群众会上,首先提出解放郭殿祥。
随后,王法芝一再找郭殿祥谈话,帮助他提高觉悟,同时,还同革命群众一起学习毛主席的干部政策,帮助他们提高了政策水平。不久,郭殿祥作了比较深刻的检查,绝大多数群众一致同意解放他。
从“一对崩”,到“一对红”
一天下午快下班的时候,十一车间钳工班副班长宋永贵走到于金昌面前,笑了笑说:“小于,晚上有事吗?我想找你谈谈。”小于说了一声“没时间!”扭头就走了。
于金昌对宋永贵为什么采取这样的态度?原来,小于和老宋在文化大革命初期,分别参加了厂里不同的群众组织,两人经常闹对立。厂和车间成立革委会后,小于由二车间调到十一车间,跟宋永贵一个班。以后,宋永贵被大家选为副班长。小于在宋永贵的领导下工作感到很不舒服,曾多次向车间革委会提出调动工作。车间革委会不仅没同意,还让小于跟老宋组成“一帮一”、“一对红”。宋永贵想找小于谈心,但又怕碰钉子。这天,老宋鼓起勇气,去约小于谈心,果然碰了“钉子”。
党的“九大”胜利闭幕以后,老宋和小于都参加了车间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小于越学越觉得自己做得不对。毛主席教导说无产阶级可以而且必须把绝大多数的人团结在自己的周围,自己跟宋师傅是阶级兄弟,为什么还不能搞好团结?还不是自己的“私”心太重?小于越想越觉得自己离毛主席的教导太远,决定去找老宋谈谈。
小于刚要去找老宋,老宋就来了。这使小于更是感动。老宋笑着说:“今天我是来跟你谈学习体会的,请你帮助我提高认识。”说着,他们就一起学习林副主席报告中“全党、全国人民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这一节。两人一字一句地学。小于明白老宋的来意,说:“你的体会我知道,你先听我的体会吧。”小于便把几天来的思想斗争原原本本地跟老宋讲了。老宋越听越激动,不等小于说完,就说:“小于,你真是个好同志。”在工人阶级内部,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毛主席他老人家说得真对呀!咱们一定要听毛主席的话,互相帮助,互相学习……”还没等老宋说完,小于抢着说:“对,从现在起咱俩就结成‘一帮一’、‘一对红’,一起抓革命,促生产!”
从躲开走,到蹲下来
九车间十班里,入厂不久的知识青年多,纪律松懈,学习抓不紧,生产上不去。是个“老大难”单位。
车间革委会很久就考虑着解决十班的问题。有的革委会委员去十班几次,都被几个小青年的风凉话顶回来了。从此以后,车间革委会成员们都不大愿意到十班去了,革委会主任栾景业碰到十班的同志也躲开走。
“九大”胜利闭幕后,栾景业参加了厂里办的毛泽东思想学习班,认真地学习了“九大”文献,对照检查了自己的思想和工作。林副主席在报告中说:“我们要按照毛主席的指示,一个一个工厂,一个一个学校,一个一个公社,一个一个单位,深入细致地、踏踏实实地、合理地完成这些任务。”他想自己碰到问题不是深入细致地、踏踏实实地去一个一个地解决,而是要不就简单生硬,要不就听之任之,这怎能解决问题呢?自己的思想和工作离毛主席的要求差得多远啊!
从学习班回到车间里,栾景业同志就跟十班的同志一道工作,一道学习。经过几天的调查研究,发现十班“老大难”就难在没有很好地学习毛泽东思想。他就组织十班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认真地学习“九大”文献。在学习班上,栾景业向大家作了检讨,说明十班的问题,责任应由车间领导来负。在他的带动下,有许多小青年也起来斗私批修,表示一定虚心接受工人阶级的再教育,把自己锻炼成真正的工人阶级的一分子。从此,十班的革命和生产出现了新局面。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