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5月12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毛泽东思想哺育当代“愚公”
——记在两条路线激烈搏斗中诞生的“引沁济蟒”渠
“愚公”家乡的英雄人民,敢于革命,敢于胜利,在太行、王屋两座大山之间修建了一条“引沁济蟒”渠。
“引沁济蟒”渠是在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激烈搏斗中诞生的。回顾斗争的历史,我们将更加懂得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正确,更加懂得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更加懂得毛主席的伟大。
世代的愿望
河南省济源县是个山区。太行山、王屋山三面环绕,山地占了全县面积的百分之八十五;没有山的地方,也是丘岭起伏,黄土漠漠。在这里,虽然西有蟒河,东有沁水,但是河水却从山脚下滚滚南去,一泻入黄河,从来不浇半亩土地。由于缺水,亩产往往只有百把斤、几十斤。干旱严重地威胁着这里的人民,一首世代流传的歌谣诉说了旧社会劳动人民的悲愁:“山岭和尚头,沟里没水流,季季种庄稼,年年没有收,四处去逃荒,苦楚没尽头。”劳动人民是多么渴望水啊!但是在剥削阶级统治的旧社会,人们只能把愿望化成神话,幻想着有朝一日“沁龙上山”。
一唱雄鸡天下白。伟大的祖国解放了,山区人民盼星星,盼月亮,盼来了救星红太阳。毛主席和共产党领导贫下中农翻了身,走上了合作化道路,为实现祖祖辈辈的心愿——大办水利创造了条件。
这里办水利是先从治理蟒河开始的。人们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兴修小水库蓄水,控制洪水泛滥。一九五七年,又从“蓄水”发展到“引水”,在半山腰修筑了一条八里长的渠道,引出蟒河水,使一部分干裂的砂砾地变成了水浇园田。
这八里渠道,今天看来已是微不足道了。但这却是当年济源人民向大自然开战所迈出的一大步。这一步,使人们进一步认识了自然,增强了改造自然的信心,人们开始想:西边的蟒河能引上山,东边的沁水为什么不能引上山?蟒河水小,把长流不断的沁水引来补济蟒河,那该多好!
贫下中农要求引沁上山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了。每当县里的干部到山区去,贫下中农总是拉着他们的手说:“咱过去一块儿放羊、抬水、打鬼子,你们进了城,可不能把老区的人民忘了啊!俺没别的要求,就要求把沁河水给引过来。”太行山脚下济源煤矿里的一个退休矿工崔老汉,抗日战争时期一直在这一带打游击,他深知山区人民缺水的痛苦,也深知山里每一条沟,每一条岭的来龙去脉。这时,他一趟一趟往县里跑,找书记,找委员,一见面就紧紧握住人家两只手,千叮万嘱:“要改变济源山区面貌,就得引沁!”人们问崔老汉:“你哪来那么大的劲?”老汉说:“引沁,是俺贫下中农世世代代的愿望。我代表群众,气就壮,谁都敢找。俺们‘愚公’的后代,就是要北开太行,南开王屋,引沁济蟒!”
北开太行,南开王屋,引沁济蟒!群众的呼声反映到旧县委里,出现了两种完全对立的观点:
一种是:不相信群众中蕴藏着极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不注意群众生产,群众利益,群众经验,群众情绪;当群众迫切要求征服大自然的时候,他们还没挪步就被大自然征服了,说什么:“劈山凿洞,谈何容易!这么大的工程,农民咋干得了!”
一种是:相信“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相信“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当着群众要求前进的时候,敢于前进,敢于革命。他们说:“一年不行,就干三年五年;三年五年不行,就干十年八年。只要上靠毛泽东思想,下靠人民群众,就一定能把沁水引上太行山。”
两种观点,实际上是两条路线。前一种观点以资产阶级老爷态度压制群众的革命要求,它代表了修正主义路线;后一种观点符合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自从群众提出“引沁济蟒”的宏伟设想,这两条路线就开始了尖锐的斗争。
跃马上阵
一九五八年,在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的光辉照耀下,济源县广大贫下中农决心把理想变为现实,大张旗鼓地提出“引沁济蟒”的规划。
一些老贫农社员来到山里,站在盘古寺顶上,北望太行,太行高;南看王屋,王屋低;北高南低,中!可以北水南调。大伙就凭这些土办法,测量渠线。还是那个崔老汉,在党代会上大声疾呼;引沁的提案没有被列入议程,他就把土法测量的渠线画成地图,贴出大字报。代表们纷纷在大字报上签名,强烈地表达了广大群众的要求。
要求传到上面以后,专署来了几个人,说是来勘测沁河。他们坐着汽车到盘古寺逛了一趟,连沁河是个啥样都没有看见就回去了,从此没有下文。
群众再也等不及了,大家磨拳擦掌嚷嚷开来:“老愚公一家老小能移山,咱人民公社还怕不能移山?毛主席教导咱‘愚公移山’,咱就听他老人家的话,自己动手,干!”一九五九年冬天,克井公社和城关公社两千多名社员,自带粮食,自带工具,浩浩荡荡上了太行山。许多社员全家搬了去,连五六十岁的老大娘都上了工地。山里群众一听引沁民工进山,立即传过话来:“要房有房,要人有人,要树有树!”十冬腊月,民工们破冰下水,修路、搭便桥、测量渠线。并且齐斩斩地打好了一百个炮眼,专等开工典礼那一天,放它一百响劈山礼炮。
群众中蕴藏着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无穷无尽地发挥出来了,他们跃马扬鞭,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
群众是这么搞的,领导又是怎么搞的呢?
面对着水利战线上热火朝天的群众运动,济源旧县委里两条路线的斗争正激烈地进行着。一小撮走资派学着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腔调说:“水利办多了,简直是劳民伤财。”一批革命干部坚决站在人民一边,站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一边,奋起回击:“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大办水利正是为农民谋长远利益;不修水利,让国家拨粮救灾,才是劳民伤财。水利不是办多了,而是办少了。”
争论相持不下,坚持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干部到新乡地委去争取支持。哪知谈了整整一天一夜,刘少奇在旧地委内的代理人就是不批准。他们推行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喋喋不休地说:“困难时期,国家不能投资”;“农民没有技术,干不成事”;“工程大,没有几年功夫勘测设计是不行的”……。一句话,就是勒令下马。
当着群众起来的时候,刘少奇及其代理人就是这样大泼冷水。勒令下马的黑指示一到济源,旧县委内一小撮走资派赶紧捏着鸡毛当令箭,亲自去公社发号施令。于是,一场争论又在旧县委内一小撮走资派同广大公社干部之间展开了:
“下马!修渠引水只是少数人的要求。”
“不,修渠引水是广大群众的迫切需要。群众已经跃马上阵了,这马绝对不能下!”
“你们要看到大局。现在全县、全国的大局是天灾人祸,困难重重。”
“不,全县、全国的大局是形势大好,人民公社力量大,总路线放光芒。我们大办水利,正是从大局出发!”
一小撮走资派理屈辞穷,最后竟倚仗权势,使出了杀手锏:
“不下马也得下马。公社干部必须以党籍作保证,把民工统统动员下来,谁不动员,就开除谁的党籍!”
看!刘少奇及其代理人推行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是多么疯狂,镇压人民群众是多么残酷。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那个时候,一部分党政大权被他们把持着,这道勒令下马的黑指示终于在开工典礼前夕,下达到了工地。民工们义愤填膺,上自白发苍苍的老汉,下至十几岁的娃娃,同声谴责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罪恶。两千多名民工咬住仇,咬住恨,挥泪下了太行山。
一百声劈山礼炮没有响,但是千仇万恨却汇集成大海的怒涛。在那大海的怒涛中,刘少奇及其代理人反对革命群众的嘴脸暴露得清清楚楚,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两个阶级、两条路线,也区别得清清楚楚。
反复的阶级较量
人下山,心没有下山;工程下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没有下马。“愚公”家乡的英雄儿女牢牢记住,只要“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两座大山都能挖掉,何愁劈不开太行、王屋?斩不断蟒河、沁水?
“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一九六○年,济源大旱,越旱,群众对兴修水利的要求越迫切,“引沁济蟒”的计划又重新提出来了。这时,刘少奇及其代理人又重弹起右倾机会主义的老调:“连年灾荒,群众没有家底,不能干;国家没有投资,不能干;技术没有办法,不能干。”
广大群众严厉批驳了这种修正主义论调。一小撮走资派又施出了一条缓兵之计。他们宣扬说:“群众左要求,右要求,无非是要水浇地,那何必开山修渠?搞个排灌站就行了。”
旧县委内再次展开争论。一个身经百战,在炮火纷飞中就和山区群众结下阶级深情的革命干部,拍案而起,痛斥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机器抽水上高山,水量太小,根本不能满足群众的要求!机器抽水上高山,是拿油换水,贫下中农咋浇得起地?”
走资派的主张一传开,广大贫下中农吃了一惊。他们算了一笔账,在这么高的山上用机器排灌,浇一亩地要花三块钱的柴油,哪里比得上修渠?山上的石头,身上的劲,修成水渠,一分钱不花就能长年使上清凌凌的沁河水。
两样人走的是两条路。广大群众和革命干部遵照毛主席的教导,要土法上马,大搞群众运动;一小撮走资派秉承大叛徒刘少奇的旨意,要洋法上马,专家治水。
排灌站还是在修正主义路线控制下搞起来了。克井公社花了十三万元,买了柴油机、胶皮管,盖了机房,安装上机器,三辆马车成天来回从县里往山上拉油。整整搞了近一年,这个公社把全副家当都赔在排灌站上,结果是:滔滔沁河水,点滴未上山。原来扬程太高,两级提水都无济于事。洋法上马宣告失败了,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自己打了自己一记响亮的耳光。
缓兵之计没有把兵缓住,倒是从反面激励了军心。群众以痛苦的代价换来了经验教训:甩掉洋玩意,还要咱那个“土法上马”。
一九六三年、一九六四年,广大群众又经常在一起商量修渠引沁的事了。克井公社的革命干部去找崔老汉,老汉说:“你若打定主意,我就去发动煤矿工人。”他们一同来到煤矿,煤矿工人爽朗地说:“挖了半辈子坑道,难道还凿不开山洞?放心吧,技术我们包了。我们下班不休息,一定自带工具来修渠。”公社干部带着工人阶级的支持回到公社,贫下中农意气风发,跃跃欲试。大伙齐声说:“没有炮,没有锤,我们用钻筒一天打两寸,也要劈开大山,引上沁水来!”
“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直至灭亡——这就是帝国主义和世界上一切反动派对待人民事业的逻辑,他们决不会违背这个逻辑的。……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再斗争,直至胜利——这就是人民的逻辑,他们也是决不会违背这个逻辑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英明论述,深刻地揭示了“引沁济蟒”水利工程上反复的阶级较量。
斗争,再斗争,直至胜利
一九六五年隆冬,揭开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序幕,“愚公”家乡的贫下中农把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群众运动推向了一个新阶段,从而也把征服自然的群众运动推向了一个新阶段。他们在党代会和贫下中农代表会上豪迈地宣布:“大搞‘引沁济蟒’,重新安排河山!毛主席早就号召我们要这样干,我们就是要革命,要建设社会主义。”
刘少奇及其代理人再也压不住人民群众的革命烈火了,党代会一致决议:上山!开工!干!
一批革命领导干部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带领六千民工,挺进太行山。引沁大军走到哪里,哪里锣鼓喧天,红旗如画,如同欢送贫下中农子弟光荣参军一样。引沁大军驻到哪里,哪里欢天喜地,腾房子、送茶水,如同当年欢迎“老八路”进村一样。
许多社员一家几口人争着报名,不叫谁去都不行。一些地势高于渠线,不能受益的社、队,也都踊跃派人参加。他们说:“渠水浇不到我们社、队的土地,但浇的总是人民公社的土地。建设社会主义人人有份,为修渠出一把力,是我们的光荣责任。”
引沁大军来到工地,第一件大事就是大学“老三篇”。几千名民工手捧宝书,脚踏高山,以无限忠于毛主席的一片红心,发出铿锵的誓言:“胸怀朝阳战太行,石头是铁人是钢,引不来沁水不还乡”。
开工了,盼望了多少年的劈山“礼炮”冲天而起,直上九霄。人们以气吞山河之势,开山凿洞,跨沟筑桥,摆开了与天奋斗,与地奋斗的战场。
太行山上的隆隆炮声,惊破了刘少奇及其代理人的黄粱美梦。旧新乡地委内一小撮走资派拚命往济源发电报,打电话,甚至亲自来到工地,叫嚷:“盲目瞎干,迅速下马!”
“又要下马?”正在山上顶风冒雪,指挥大军奋战的革命领导干部,学习了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这里看来只有一字之差,一个要下马,一个要上马,却是表现了两条路线的分歧”的谆谆教导,心明眼亮。他们眼望坚持上马的革命群众,面对勒令下马的“上级”,迅速地选择了自己的道路:在伟大的建设社会主义的群众运动面前,必须站在群众的前头领导他们,绝不能站在群众的后头指手画脚地批评他们,更不能站在群众的对面反对他们。
“又要下马?”正在第一线上战斗的克井公社的一个干部,千言万语,诉不完对修正主义路线的满腔仇恨,他愤怒地说:“我在克井公社工作多年,克井还是那么干旱。群众天天盼水,年年盼水,修渠工程好容易上了马,为什么又要下马?为什么有些人总是不让我们为人民办件好事?——我不走,就是受处分我也不走,我跟群众在一起干定了!”
“又要下马?”在连夜召开的排长会上,几个排长霍地站起来,脸都气白了。他们斩钉截铁地说:“我们自己干,要处分就处分我们,我们大队干部不怕处分!”
“又要下马?”消息象一阵风似地传遍工地,已经睡下的千百名民工都披衣而起。老贫农石德安把个拳头捏得出水,说:“谁要是怕处分谁就走。我是除非他们用绳子把我捆下山,除非他们把我饿死在山上,除了这两条,我说什么也要坚持修渠。”
其实,有谁怕受处分呢?有谁离开工地呢?没有,没有,一个没有。从县、公社到大队的各级革命干部,同广大群众心连心,一条心,红心永向毛主席,掏尽红心为革命!
民工们回到工棚,小小煤油灯下,你挤我,我挤你,一齐趴在山石上给毛主席他老人家写信。毛主席啊,毛主席!解放了,我们人民翻了身,土地还没有翻身。年年风沙年年旱,年年想引沁河水,几次上马都下马,千仇万恨说不完。为什么有人总不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毛主席啊,毛主席!您最体贴俺山区贫下中农的心,您老人家替我们作主,我们一定给您老人家争气!
勤劳勇敢的贫下中农,一颗红心两只手,战天斗地逞英雄,他们以实际行动狠狠回击了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
“引沁济蟒”渠大部分是在山腰里劈山凿洞修建起来的。上面是层峦叠嶂,下面是激流深潭,工程十分艰险。民工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排除万难,勇敢奋战,修筑了渠首闸,凿通了群英洞,征服了吓魂潭,出现了千百名英雄好汉。他们腰系大绳,凌空作战,在悬崖峭壁上打钎、放炮、除险;他们豪迈地说:“一天三次上下工,大路就是一条绳,无限忠于毛主席,胆不寒来心不惊。”在这里,一锤一錾,都显示出“愚公”后代的英雄本色;一桥一洞,都闪烁着毛泽东思想的灿烂光辉。
修建“引沁济蟒”渠的过程,是用毛泽东思想指挥战斗的过程。民工们不靠“专家”,不靠“权威”,土法上马,自己动手,在干中学,在学中干,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涌现出一批又一批贫下中农自己的能工、巧匠、土专家。一些青年技术员和贫下中农子弟,组成一支测量队,担负了工程的勘察、测绘和设计任务。他们请老贫农作参谋,同民工们一起施工。在工农群众的智慧面前,许多洋专家无能为力的技术问题都迎刃而解。
刘少奇及其代理人从政治上卡不住群众的脖子,又妄图从经济上卡群众的脖子。他们扣住粮食、物资、款项,一点不给。但是,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当代愚公是压不垮,卡不住,吓不倒的。不给炸药自己造,没有钢锤打铁锤,他们自己动手办起了炸药厂、水泥厂、石灰厂、工具修配厂……;济源各厂矿的工人把安全帽、手套、胶靴等用品送到工地;公社社员把自己准备造新房的木料送到工地;各地的解放军把宝书、汇款寄到工地;县委一个革命干部把自己工作二十几年来的全部积蓄,加上下一个月的工资,送到工地;整个“引沁济蟒”工程,国家补助只占全部费用的百分之十八。广大群众满怀激情地说:“遵照毛主席的教导,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我们就能战胜一切困难,我们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熊熊烈火之中,济源县大办水利的群众运动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人们冲决一切罗网,向社会主义的道路迅跑。“革命就是解放生产力,革命就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引沁济蟒”工程势如破竹地节节前进。原来计划三年完成的第一期工程,七个月就完成了。七个月,滚滚沁河水,就被牵上了太行山,沿着新建的盘山渠道,畅流欢唱,奔到了蟒河口。
在伟大的毛泽东时代,千百年的神话变成了现实,“沁龙”真的上山了。
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用毛泽东思想哺育出来的当代“愚公”苦战三冬三夏,筑起了一条一百四十余里的“人工天河”——“引沁济蟒”渠。这条“天河”绕过三百多个山头,跨越二百多条河谷,闯过八十多处险崖,穿凿三十多个隧洞,横渡二百多座桥闸,盘旋在太行、王屋两座大山之间,蜿蜒起伏,一直从济源伸向孟县。它把蟒河流域的二十多条渠道,六十多座水库,近万个塘窖,串连起来,使“满天星”连成了“葡萄串”,补济了蟒河水量的不足,灌溉了三十多万亩土地,彻底改变了太行、王屋山区世代苦旱的面貌。
“引沁济蟒”渠在一九六八年年底胜利通水了!这是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是毛主席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太行巍巍,沁水滔滔,山在欢呼水在笑,红旗如海歌如潮。在凯歌声中,“愚公”故乡的四十万英雄人民,千遍万遍地纵情高呼:“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岁!万岁!万万岁!”济源县革委会、人武部通讯组新华社记者本报记者
(附图片)
河南省济源县广大贫下中农以“老三篇”武装头脑,“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沿着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路线奋勇前进,图为广大民工正在修建“引沁济蟒”渠的工地上再一次学习《愚公移山》这篇光辉著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