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4月21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由贫下中农选拔中学生
赵堡公社贫下中农创办的五·七农业高级中学,废除了旧的招生考试制度,实行由贫下中农选拔学生的制度,为贫下中农子女入学大开方便之门。
河南省温县赵堡公社五·七农业高级中学,是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五·七”指示,由全社贫下中农亲手创办起来的,目的是培养农业生产的“土专家”。学生学习二年后,回本队参加劳动。
这所学校一创办,就在招生制度上为贫下中农子女大开方便之门。他们废除了大叛徒刘少奇推行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考试制度,入学的学生由贫下中农直接评选。广大贫下中农说:“评选学生的制度,突出了无产阶级政治,贯彻了党的阶级路线,只有实行这种评选办法,学校才能真正为贫下中农子女开门。”他们从五百多个报名的青年中,评选出了一百二十二名,其中成份好、思想好、劳动好的贫下中农子女占百分之八十二,大部分是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积极分子,或参加过五、六年农业生产的劳动能手。这些贫下中农的好后代,怀着对伟大领袖毛主席无限热爱的心情,迈进了五·七农业高级中学的大门,逢人就说:“贫下中农文化翻身的愿望实现了,这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
赵堡公社五·七农业高级中学,在改革招生制度的过程中,经历了一场尖锐的斗争。贫下中农要废除旧的招生考试制度,实行评选办法,一小撮阶级敌人眼看着他们妄图通过子女念书,将来“好出头”的指望破灭了,于是煽阴风,点鬼火,说什么“谁家孩子有本事就上学,孩子不伶俐,莫怪制度错!”有的知识分子,也抱怀疑态度,说:“贫下中农选拔的办法好是好,就怕选出来的学生文化程度参差不齐,还是来个小测验,到学校好编班,不然教师怎么教?”针对阶级敌人的破坏和保守思想的阻挠,公社教育革命委员会和贫下中农反复学习了毛主席关于“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的光辉指示,并把“旧学校怎么利用招生考试制度,排斥贫下中农子女”,“贫下中农怎么样掌握招生大权”等问题,带到大队革委会和社员家庭举办的毛泽东思想学习班里去讨论。
在学习班里,贫下中农大揭狠批大叛徒刘少奇及其在教育界的代理人所推行的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赵堡大队有个老贫农说:“我家孩子,在生产队里是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又是劳动能手,但考了三次中学都被旧学校的招生考试制度关在学校大门以外,那样的考试制度不废除,就没咱贫下中农上学的份。”南平皋大队老贫农阎培章气愤地说:“我们队有个罪大恶极的富农分子,在旧社会我们贫下中农受尽了他的剥削和压迫。解放后,他家竟有了两个大学生,一个中专毕业生。相反,全村二百八十户贫下中农没有一个大学生,高中毕业生也很少。我们不掌招生大权怎么得了啊!”在学习班里,贫下中农给旧学校的招生考试制度总结了四大罪状:一、不认阶级不认人,单凭分数进校门。二、使学生滋长“读书做官”的思想,整天眼看书本,心怀分数,把参加三大革命斗争丢到九霄云外。三、考上了满心喜欢,自以为“有才华”,尾巴翘到天上去;考不上垂头丧气,自以为“没出息”,情绪低落。四、学生入学情况不平衡,有的村考上一大批,有的村一个也没有。经过大揭发、大批判,广大贫下中农一致认为:旧的招生考试制度必须废除。
怎样选拔学生?公社教育革命委员会根据贫下中农建议,首先召开全社二十二个大队教育革命委员会负责人会议,进行认真讨论,经过民主协商,把学校招生名额分配到大队。大队革委会组织初中毕业的、经过一定时期劳动锻炼的青年报名,列榜公布,然后召开全村贫下中农大会(吸收一定数量的中农参加),认真评选。评选的标准是:忠于伟大领袖毛主席,忠于毛泽东思想,忠于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成份好,思想好,劳动好,学习好。评选出的学生,交大队革委会和教育革委会共同审查,最后由公社革委会审定批准。大队成立评选小组,由革委会、教育革委会、贫农代表、学生家长代表、革命教师代表几方面组成,这个小组负责召开评选会议,组织好评选工作。
六十多岁的贫农代表、土改时期的干部王井信和郭水土、马留等,都积极参加了评选大会。他们说:“评选学生是毛主席给咱的权,咱要把这个家当好,要多选咱贫下中农称心如意的好后生入学,培养咱贫下中农可靠的接班人!”评选中,各队都认真贯彻了党的阶级路线,对地富子女,认真执行了毛主席关于“既反对忽视成份、又反对唯成份论”的政策。对没有被选上的学生和他们的家长,也作了思想工作,使大家都感到满意。
用这种办法选拔学生的好处是:一、贫下中农真正掌握了教育大权。二、突出了无产阶级政治,贯彻了党的阶级路线,为贫下中农子女大开方便之门;村里青年谁个好、谁个差,贫下中农最摸底,能够推选贫下中农合意的青年入学,确实保证了学生的政治质量。三、推荐学生以政治标准第一,大破“分数第一”;学生不再为升学考试去死读书,而是促使学生积极参加三大革命斗争。四、评上了的学生,“入学证”是贫下中农发的,学习二年后回村为贫下中农服务,保证队来队去。五、学生分布平衡,各村都有,保证村村都有“土专家”。
河南省温县革委会、人武部通讯组


第4版()
专栏:

教育学生为革命升学
——关于农村学校选拔初中班学生的几点经验
(一)
山西临汾县城关公社贾庄大队育红小学,有十个班,三百四十一名学生。其中除贫下中农子女外,还有工人、干部子女及城市居民的子女。毛主席关于“在农村,则应由工人阶级的最可靠的同盟者——贫下中农管理学校”的指示发表后,贫下中农管理了这所学校,决定附设初中班,解决一九六六、一九六七、一九六八三届八十八名小学毕业生的升学问题。
小学校附设初中班,反映了贫下中农的愿望。但是,围绕着初中班的招生问题,却发生了一场争论。
有的说,三届毕业生都是带着红领巾长大的,又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锻炼,应当一个不漏地进初中班。有的反对说,十个指头不一般齐,应当把德、智、体好的学生留下,差劲的学生趁早退学处理。但多数人认为:这批学生还需要举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由贫下中农给他们进行一次毕业前的政治补课教育,待他们的思想毕业后,再把德、智、体三方面较好的学生推荐选拔进初中班。
(二)
毛泽东思想学习班抓什么?
(一)阶级教育是一门主课。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小组亲自给学生讲村史,请苦大仇深的老贫农到学校讲家史,教育学生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当好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通过活生生的阶级教育,使学生带着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把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放在首位。有二十二个学生,整理了自己的家史,激发了学生对毛主席的无限热爱,对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无比憎恨。
(二)以毛泽东思想为武器,开展革命大批判,狠批“读书做官论”。在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小组的启发下,学生们自觉地联系思想实际,肃清流毒。贫农儿子王文发,入学前拾粪、放羊啥都干,念了几年书以后,一心要离开农村,想到城里找工作。通过批判反动的“读书做官论”,提高了他的阶级觉悟,他说:“读书做官论”是一张黑梯子,爬得越高,离贫下中农越远。他表示今后要做个合格的贫农好后代。革命大批判的烈火,烧掉了师生头脑里的“官”字经,确立了为革命升学的思想。
三)让学生走出课堂,广泛参加社会实践。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小组带领学生深入工厂做工,下田间学农活。过去,有些学生碰见拉粪的车子就捂鼻子,现在顶风冒雪去拾粪,“见了粪,比金子还亲”。一位学生家长感慨地说:“这些娃儿都在变呀!洋气少了,土气浓了。这劲头象咱贫下中农的人了。”
(四)召开讲用会、讲评会。启发学生把参加三大革命运动得来的材料,汇集整理,同时运用毛泽东思想进行分析研究,写出心得体会。人人都要汇报讲用,由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小组进行讲评,好的提出表扬;发现问题,由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小组帮助学生从灵魂深处找原因,从毛主席著作中找答案。
这期学习班共办了三十六天。学生们反映:学习班为初中班搞思想革命化闯开了路子。他们手捧红彤彤的宝书,在毛主席像前庄严地表示:进了初中班,要为革命学习;进不了初中班,要为革命种田。
(三)
学习班结束以后,立即展开评选工作。方法是:把学生的平时表现,在学习班的表现,在校外的表现加以综合考察。师生共同推荐,贫下中农选拔录取。
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小组在推荐选拔学生中,首先向贫下中农子女敞开大门。文化大革命前,贾庄生产队的贫下中农子女,没有一个上中学的。这次选拔,十名贫下中农子女全部进了初中班。老贫农安松山的儿子安文发,一九六五年转学到了育红小学。他一面上学,一面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向社员宣传毛泽东思想,办了不少好事。可是安文发在学校考试时成绩不好,是所谓“劣等生”,被迫退了学。在这次评选中,不少教师提出了安文发退学的事,并沉痛地控诉了大叛徒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罪行,他们登门把安文发请到初中班。
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小组还批判了“老子反动,儿子也反动”的错误思想,正确对待剥削阶级家庭出身的子女和“可以教育好的青少年子女”,认真落实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政策。有个“可以教育好的青少年子女”,学习成绩并不很好,通过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他的政治觉悟有了提高,能够同反动家庭划清界限,站在贫下中农一边。贫下中农和革命师生一致推荐他到初中班学习。
(四)
通过推荐选拔,七十二名学生进了初中班。没有被评选上的十六名学生大致分为三种情况:和剥削阶级家庭划不清界限;出身虽好,但不好好学习毛主席著作;组织性纪律性一贯很差,而且在学习班里转变不大。
对于这些落选的学生怎么办?有的教师主张叫他们早日离校,好卸“包袱”。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小组以毛主席的教导为指针,批判了这种错误想法,严肃地指出:这些人如果无产阶级不拉,就要被资产阶级抢去传宗接代。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小组决定由专人负责,继续为他们办学习班,待他们的思想有了明显的转变以后,再到初中班,或者回生产队由贫下中农进行再教育。
山西临汾县贾庄大队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小组


第4版()
专栏:

旧的招生考试制度必须改革
十二年来,我一直从事小学教育工作。文化大革命前,我每年组织小学毕业生参加中学升学考试。去年贫下中农管理育红小学后,附设了初中班,我又亲自参加了推荐选拔初中生的工作。我深深体会到:旧的招生考试制度,引诱青年走白专道路,是追逐名利的“加油站”;新的选拔学生制度,能促进学生的思想革命化。
不同的升学标准
过去,为了追求升学率,我们对小学毕业生灌输的是“分数第一”、“智育第一”的思想。对于一些能取得高分数的所谓“优等生”,就给他们“吃偏饭”,精心加以培养;对于一些升学希望不大的学生,就给他们“吃冷饭”,冷落一旁,甚至放弃对他们的教育帮助。教师认分不认人,弄得有些学生也眼盯课本,心怀分数。有的还研究如何投机取巧、“出奇制胜”。所以,分数冒了尖,思想问题也冒了尖。考上了中学的就“洋里洋气,出人头地”,考不上中学的就“怨天怨地,不愿种地”。
这次育红小学办学习班选拔初中生,贫下中农不发考卷,却是看学生的一贯的政治表现。贫农儿子乔丁柱,第一天来到学习班,看到教室里挂的毛主席像少,第二天,他就带来两张毛主席像,端端正正地挂在学习班的墙上,受到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小组的表扬。学生们说:“毛主席为我们指明方向,贫下中农把我们的眼睛擦亮。当个初中生首先要有好思想,我们要做思想红、作风硬、学习好的红小兵。”在这次选拔中,象乔丁柱这样的学生,都被选到初中班。
不同的引导方向
过去,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为了考初中,“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专攻教科书”,根本不参加劳动。教师偶尔领着学生到地里去拾麦子,事前就给学生们讲好,这是为了“体验生活”,好应付升学考试时的作文题。旧的招生考试制度,就是这样引导学生把升学考试作为向上爬的阶石。
在这次为选拔学生举办的毛泽东思想学习班里,学生学的是毛主席著作,谈的是无产阶级的家谱,很重要的课题是直接参加三大革命运动。下到工厂学做工,到田间学农业生产,和工人农民一起开批判会、斗争会、讲用会,拜工人、贫下中农做老师。
为不同的阶级服务
旧的招生考试制度,排挤打击贫下中农子女;新的推荐选拔初中生的方法,为贫下中农子女敞开大门。从学生上学的比例上可以明显地看出这一点。文化大革命前,贾庄生产队的贫下中农子女,没有一个上中学的,而现在已有十名贫下中农子女进入初中班。
过去,贫下中农子女上不了中学,难道是因为他们考不了高分数吗?不是的。我以为有以下几种原因:(一)贫下中农子女大都有劳动的习惯,这与一些地富子女为父母驱使拚命读死书的情况,是大不相同的。两相对照,贫下中农子女学习的时间较地富子女少。(二)旧学校培养出来的小学毕业生,不适合农村的需要,不受贫下中农欢迎。因而贫下中农并不热心要子女去搞什么升学考试。(三)最根本的还是一个“权”字。过去的学校推行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专了贫下中农的政,排斥刁难贫下中农子女,阻挠贫下中农从文化上彻底翻身。
伟大的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说:“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我感到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是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教育路线,摧毁大叛徒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一个重要步骤。我们还要进一步把大叛徒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一套陈规旧章彻底废除,让学校真正成为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阵地。
山西临汾县贾庄大队育红小学教员 宋月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