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2月13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把思想工作做到学生落户社队去
驻蚌埠铁路中学工人、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热情协助贫下中农做好对下乡知识青年再教育的工作,使在农村落户的八百多名学生茁壮成长
新华社合肥电 驻蚌埠铁路中学的工人、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帮助校革委会和革命教师克服“学生送下乡,就万事大吉”的思想,把政治思想工作做到学生落户的社队去,反复对学生宣传毛主席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伟大意义,使他们自觉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收到很好效果。
这个学校的毕业生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纷纷奔赴农业第一线之后,学校革委会中少数成员和教师曾产生了“学生送下乡,工作就做到家,责任就尽到了”的活思想。驻校工人、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认为这是单纯任务观点的反映,是没有充分认识到动员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执行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大事。于是,他们就帮助校革委会举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认真学习毛主席的最新指示,展开了“把学生送下乡,工作是否做到家,责任是否尽到顶”的大讨论。通过学习和讨论,大家认识到,学校把学生送下乡,只是尽到了责任的一半。只有让每个学生都在农村扎下根,自觉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红色接班人,才是真正尽到责任。有的教师说:“我们的责任不仅是把学生送下乡,安下身,管他们一阵子,而是要让他们在农村扎下根,安下心,负责到底,管他们一辈子。”
提高认识以后,工人、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带领革命教师,深入学生落户的社队,一方面听取贫下中农的反映,一方面找本校下乡插队的同学谈心。他们了解到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听毛主席的话,自觉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积极参加农村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生产劳动,受到贫下中农的欢迎和赞扬。但也发现有少数同学身在农村,心在城市,不愿意到条件艰苦的社队去安家落户。到凤阳县东方红公社小猪场生产队插队落户的七位同学,有的到了这个村一看四面都是山,全村只有七、八户人家,没有一个识字的,心里就凉了半截,他们想:“一辈子蹲在这个穷山沟里能干出啥名堂?”工人、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同志和革命教师来到这里后,就主动配合贫下中农组织同学们学习毛主席的“老三篇”和毛主席的最新指示,请苦大仇深的老贫农讲家史,忆村史。通过学习,加深了同学们对贫下中农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提高了政治思想觉悟。有的同学狠斗了自己怕苦的思想,决心听毛主席的话,在山沟里干一辈子革命,把山沟建设成红彤彤的毛泽东思想大学校。现在,这七位同学白天积极参加公社水库工地的劳动,晚上热情地辅导贫下中农学习毛主席著作,全村的贫下中农对他们夸不绝口,同学们也和贫下中农建立了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从心眼里爱上了这个小山沟。
宣传队的同志和革命教师还把了解到的学生的活思想反映给贫下中农,并协助贫下中农开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组织下乡插队知识青年,以毛泽东思想为武器,狠批刘少奇的“读书做官”、“下乡镀金”等反革命修正主义黑货,提高学生两条路线斗争的觉悟。学生们在批判会上说:在农村干“一阵子”还是干“一辈子”,一字之差,却反映了两条路线的斗争,干“一阵子”的思想,就是中了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思想的毒。在农村安心干一辈子,才是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他们表示要在农村干一辈子,一辈子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工人、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积极地协助贫下中农做好对下乡知识青年再教育的工作,使全校已经在农村落户的八百多名学生,都身在农村,心在农村,沿着毛主席指引的革命大道,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红色接班人。


第4版()
专栏:

用毛泽东思想教育上山下乡的子女
革命老干部黄家文,知道下乡的儿子想回城里过春节,就写信劝他留在农村和贫下中农一起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要儿子——听毛主席的话,认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一天晚饭后,插队到辽宁省新金县双塔公社赵东生产队的下乡知识青年黄德光,打开了他爸爸黄家文的一封来信。信中说:“看了你的信,感到很高兴,知道你下乡才几个月,在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下,已经迈出了与贫下中农相结合的可喜的第一步。但是,千万不要忘记‘黑豆子’的故事……”。小黄看着,看着,一下子被“黑豆子”几个字吸引住了。
小黄的爸爸十六岁参加了红军,跟着伟大领袖毛主席爬雪山,过草地,南征北战。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他和同志们常常只靠兜里的一点黑豆子充饥。但大家牢记毛主席“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的教导,夺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全国解放后,小黄的爸爸为了把革命传统传下去,他把小黄的大哥起名叫“大黑豆子”,把小黄叫“二黑豆子”,希望他们在任何情况下都坚决紧跟伟大领袖毛主席。
凡是小黄思想上有了解不开的疙瘩,小黄的爸爸总是把“黑豆子”的故事讲给他听。今天,他爸爸为什么又提起“黑豆子”的事呢?
小黄继续看着爸爸的来信:“我参加革命离家三十八年,没回家觉得也没啥。多少革命先辈为了全人类的解放,连命都舍得。你到农村才那么点时间,就想回……”小黄看到这里,想起了上次给爸爸的信中提到春节想回城里的事,不由得脸上一红,越想越觉得对不起伟大领袖毛主席。在灯光下,小黄手捧红宝书,站在毛主席的像前庄严宣誓,决心继承光荣革命传统,把自己锻炼成红色接班人。
老工人骆恩印看到下乡女儿想挑个好地方安家落户,就和女儿在伟大领袖毛主席像前谈心,教育她——到艰苦的地方锤炼忠于毛主席的红心
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最新指示一发表,喜坏了老工人骆恩印。他下班后赶紧回家,准备给即将奔赴农村的女儿再好好讲一讲毛主席的伟大教导。可一进家门,看女儿的脸色不对头。细一问,原来骆师傅的女儿骆秀华初中毕业后,准备到盘锦去安家落户,忽然事情变了,分配她到连山关去插队落户。秀华想:盘锦是个垦区,那里土肥水好,又是农场;可连山关,山连山,打心眼里别扭,不愿去。骆师傅想:越是艰苦的地方,咱工人阶级的后代就越要去!于是,父女俩就在伟大领袖毛主席像前谈起心来。
在旧社会里熬煎了半辈子的骆师傅,最知道怎样把子女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上领。骆师傅望着墙上的毛主席像,把女儿叫到身边,一字一句地说:“秀华呀,忘了旧社会的苦,就是在蜜罐里也觉不出甜来。在旧社会,你爷爷、你爹给狗地主扛活,穷得连裤子都没有穿的,只好穿洋灰袋子。毛主席救了咱全家,又把你培养成有文化的人,你可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啊!”骆师傅的一席话,使秀华深深地感到自己的想法太脏了。她对父亲说:“我想挑个好地方,不愿到艰苦的地方去,结果挑来挑去,离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远了;挑来挑去,挑了个满脑子私。”骆师傅说:“‘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这是毛主席给你们指出的光明大道,咱工人阶级的后代就要沿着这条光明大道坚定不移地走到底。”他把自己心爱的《毛泽东选集》拿出来送给女儿。秀华激动地接过红光闪闪的革命宝书说:“爸爸放心吧!我一定到艰苦的地方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锤炼忠于毛主席的红心!”
第二天,秀华高高兴兴地背起背包,手捧红宝书,到连山关去插队落户了。
机关干部赵炳玉在家庭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和老伴一起学习了毛主席的最新指示,解开了老伴的思想疙瘩。老两口送女儿下乡时,鼓励她——要照毛主席指引的革命道路走到底
济南市红卫区公安机关干部赵炳玉的大女儿佩清,去年四月已带头上山下乡。十六岁的二女儿佩红,现在也初中毕业了,还让不让佩红到农村去呢?赵炳玉和他的老伴在想:大女儿走了,三女、四女还小,我们老两口子都有工作,家里打水做饭,缝缝补补全靠佩红这孩子,不能再让她下农村了。
就在这个时候,毛主席的最新指示发表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毛主席的最新指示照亮了赵炳玉的心,他狠斗了自己拖孩子后腿的私心杂念,决心支持女儿下乡,走毛主席指引的光明大道。
学校批准佩红上山下乡了,父女俩乐得合不上嘴。可是,佩红妈的心里却结了个疙瘩。老赵和佩红看在眼里,决定举办家庭毛泽东思想学习班。
一天晚上,等佩红妈下了班,家庭学习班开办了。他们学习了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最新指示,学习了毛主席的光辉著作“老三篇”。赵炳玉介绍了自己斗私批修,支持女儿下乡的思想斗争过程;佩红也讲了自己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坚定决心。佩红妈在老伴和闺女的启发下,也进行了斗私批修。她说:“我没有好好听毛主席的话,我对不起救命恩人毛主席。毛主席号召孩子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是为了我国千秋万代不变修,我也支持佩红下乡。”她还拉着女儿的手说:“佩红,你做得对,妈妈要向你学习。”这时赵炳玉把红光闪闪的毛主席著作送到佩红手里,说:“孩子,带上毛主席的宝书,永远走毛主席指引的光明大道。”
去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清晨,赵炳玉把佩红送上了车。临行前,他拉着女儿的手说:“佩红,要按毛主席指引的革命道路走到底。” (据新华社讯)


第4版()
专栏:

广阔天地炼红心
从北京来到内蒙古农、牧区安家落户的知识青年,遵照毛主席的伟大教导,虚心向贫下中农学习,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在广阔天地里努力锤炼无限忠于毛主席的红心。
罗汉山下献忠心
去年十一月八日,在凉城县多纳苏公社向阳大队车路沟生产队落户的北京知识青年耿素芬、耿素林姐妹俩在公社卫生院看完病,天已黑了。公社离车路沟生产队二十余里,中间还隔着罗汉山的三道梁两道沟,同志们劝她俩第二天清早再回去,并为她们安排了住处。
晚间,公社革委会副主任侯兆元来看她们。一进门,不见耿素芬姐妹俩,床上放着一个纸条,上面写着“抓革命,促生产”。他一看,全明白了。赶忙走出门,只见天空黑沉沉的,眼看就要下大雪。
“大雪封山,连当地熟人也常常迷路,她俩来这里才一个多月,可怎么办?”侯兆元马上用电话把这件事情通知给罗汉山附近的贫下中农。
原来,耿素芬姐妹俩从卫生院出来,看见天气发生变化,想起了生产队的粮食还晒在场上,她们耳边立刻响起了毛主席的伟大教导:“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她们忘记了自己身上的病,给公社留下一张纸条就出发了。走到罗汉山脚下时,大雪盖住了山路,眼前只是一片白。当她们翻过第二道梁时,就迷路了,顺着风走进了双鸭汉。要出双鸭汉,必攀罗汉山。这座山坡陡,狼牙石特别多,姐妹俩高举着红彤彤的《毛主席语录》,喊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向罗汉山奋勇前进。
当地流传着这样两句民谣:“双鸭汉,大风口,刮风下雪没法走。”耿素林吃力地走着走着,忽然一个飞起的雪团迎面打来,脚下的巨石一滑,她滑倒了,顺着陡坡滚了下来。耿素林迅速用左手把《毛主席语录》贴在心窝上,右手紧紧抓住毛主席像章。她的头部被磕破了。当她醒来时,第一件事就是看胸前毛主席像章。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光辉形象,给小耿增添了无穷无尽的力量。她站了起来,用尽平生的力量,和姐姐一齐喊出了“毛主席万岁!”
“毛主席万岁!”这世界上的最强音,飞过了罗汉山。正在沟外寻找亲人的贫农社员李根河,听到这振奋人心的声音,高兴地跳了起来。他连连高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万岁!”这洪钟似的声音,震得三山五岳齐回音。在三梁西沟附近的贫下中农社员听到后,喜出望外,高呼“毛主席万岁!”
最大的恩人是毛主席!最亲的亲人是毛主席!五个生产队的一百一十七个贫下中农,高举《毛主席语录》,拥向双鸭汉。耿素芬、耿素林姐妹俩看着一张张亲人的笑脸,激动得热泪盈眶,从内心发出誓言:“永远忠于毛主席!海枯石烂心不变!”耿素芬勇敢地攀上罗汉山,在陡坡的一块长石板上,写下了:“毛主席万岁!”五个金光闪闪的大字。
饲养室就是家
知识青年孙柱柱被分配当饲养员,心里嘀咕起来,
“当饲养员,这是贫下中农对自己的信任,可是没有一点经验,把牲口喂坏了怎么交待!?”他带着这个活思想来找贫农生产队长王生富谈心。老王听了,没说别的,就马上和小孙一起学习毛主席“什么叫工作,工作就是斗争”的教导和《愚公移山》这篇光辉著作。毛主席的伟大教导和老愚公的光辉形象,使小孙得到了鼓舞。他坚决表示:我一定要在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下,把集体的牲口喂好!
小孙说到做到,从队长家回来,就拿着红色宝书,扛着行李卷,兴高采烈地来到了饲养室。饲养室又脏又小,老饲养员范万良怕小孙住不惯,劝他还是住在家里,小孙连忙说:“饲养室就是我的家。”他边说边把自己的行李和范万良铺在一起,随后便抢着给牲口担水去了。范大爷看到这种情景,心里乐滋滋的,连声说:“真是好后生。”
第一天晚上,小孙就闹了个笑话。事情是这样的:老饲养员范万良回家吃饭了,小孙忙着给牲口添草,可是草添了多半槽,牲口却用鼻子闻来闻去不愿吃。这时,范大爷来了,一看,原来是没有添料。这件小事使小孙很受教育,他深有感触地说:“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但必须老老实实当小学生,扎扎实实从小事做起啊!”第二天,他就在自己的铺头上贴了毛主席语录:“我们必须向一切内行的人们(不管什么人)学经济工作。拜他们做老师,恭恭敬敬地学,老老实实地学。不懂就是不懂,不要装懂。”小孙遵照毛主席的教导,老老实实地在饲养室里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给牲口添草、加料、饮水等细活,他都认真学;切草、担水、起粪等重活,他都抢着干。每天晚上,他总是守在槽前亲眼看着牲口吃草,一直把牲口喂饱、饮好,才肯休息。牲口有了病,他就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想方设法给牲口治病。贫下中农称赞他说:“小孙,人虽小,但革命事业心强,把牲口交给他喂,俺一百个放心。”
好 羊 倌
在大草原上的一个牧业队,传诵着上山下乡知识青年魏宁跳进冰窟救羊群的故事。
那是去年初冬的一个傍晚,小魏参加过军民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讲用会回来,已是饮羊的时候,他高高兴兴地扛着破冰的工具,赶着羊群到浩特(村)附近的水塘处给羊饮水。这时,老羊倌早把饮羊的一个冰窟打好。小魏本想再打几个冰窟,把羊群多分几处去饮,那晓得,不听话的羊群却往一个冰窟处涌去。初冬的薄冰被过重的羊群压破,最前面的羊一下都掉进了冰窟里。怎么办?“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小魏一边高声朗读毛主席语录,一边甩掉脚上的毡靴,朝落水羊群奔去,老羊倌急忙阻拦小魏:“你没经验,我来捞!”
“不,我来捞!”小魏抢先跳进了刺骨的冰水里。
新老羊倌勇敢抢救羊群的战斗开始了。小魏打着赤脚,趟着冰水。抱着落水的羊往岸上跑,脚下象针扎似的疼。双腿被冰划破了一道道口,两脚被冰粘去一块块皮。小魏真有点坚持不住了。但他想起了毛主席的教导:“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看到了眼前的老羊倌,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冷,紧张救羊的高大形象,顿时浑身增添了力量。他鼓足勇气,跳进冰水最深的地方去救羊。当把最后一只羊救到岸上,小魏虽然被冻得说不出话来,但心里却有说不出的高兴。
本报通讯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