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2月11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
专栏:

毛主席语录
勤俭办工厂,勤俭办商店,勤俭办一切国营事业和合作事业,勤俭办一切其他事业,什么事情都应当执行勤俭的原则。


第1版()
专栏:

坚持勤俭办学 巩固发展民校
坚持勤俭办学的方针,是关系到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培养什么人的大问题。
毛主席发出“在农村,则应由工人阶级的最可靠的同盟者——贫下中农管理学校”的最新指示以后,我们红石大队的贫下中农无不欢欣鼓舞。但在欢庆声中,求洋图阔的思想有所冒头。有的说:“毛主席发表的最新指示,给咱贫下中农撑了腰,咱们一定给毛主席争气,豁出两个钱来,把学校办得象个样子,再也不能象从前那样‘穷凑合’了。”有的教师也主张设个专门办公室,每人打一套办公桌,买两个卷柜……。正在这个时候,公社拨下来四百元补助费,教师高高兴兴地把钱领了回来。这件事在社员当中发生了争论。有的人认为,国家的补助嘛,花点是应该的,这又不是伸手要来的,主张把钱花掉。也有的人说:“按勤俭办学的精神要求,这笔钱不应该花,但是既然领回来了,就留下吧!”可是,大部分贫下中农表示坚决不要。这时,我们就以要不要这四百块钱为题,办了一期毛泽东思想学习班。
我们组织广大群众和革命师生反复学习了毛主席关于勤俭办一切事业的伟大教导,并回忆了二十年来坚持勤俭办学的斗争历史。
一九四八年,开始办学的时候,阶级敌人攻击我们:“一个个穷得叮当响,还想办学校!”当时我们确实什么也没有,有的就是无限忠于毛主席的一颗红心。大伙一个劲,拧成一股绳,决心把学校办好。没校舍,就把过去地主老财的房子给孩子们做教室;没有书,用窗户纸抄;没黑板,在墙上用烟子灰抹上一块;没有黑板擦,找个破毡垫、破鞋帮儿代替;没有粉笔,使用白土子;没有桌子、板凳,从各家借来高桌、条桌、饭桌、方凳、长凳、木墩,再不够就搭起泥台当桌子,找两块砖头作板凳。冬天搭起火炕,孩子们坐在炕上听老师讲课。虽然桌子、板凳七高八低,长短不齐,但是我们贫下中农按照毛主席教育革命路线办学的积极性一样高,心一般齐;虽然孩子们缺书少笔,但是我们贫下中农翻身学文化,掌握毛泽东思想的信心足,决心大。所以,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我们没有花钱,也把学校立起来了。
可是,大叛徒刘少奇及其在我县的代理人,利用他们手中握有的文权,以
“条件差”、“不正规”种种罪名,先后三次把我们的学校砍掉。什么是“条件”?什么是“正规”?能够学到毛泽东思想,就是我们贫下中农所要求的条件;符合毛泽东思想,就是我们贫下中农所追求的正规。我们贫下中农凭着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一颗忠心和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同贪洋求阔的修正主义办学思想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按照毛主席勤俭办学的方针,把学校重新立起来。
当一九六四年我们第四次办学的时候,集体经济发展了,有些人在办学上也产生了讲条件、比阔气的思想。他们嫌我们的学校“太穷”、“不象样子”,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好几里地远的公办学校去念书。有的在公办学校念书的学生朝着我们的孩子说俏皮话:“大学校,不简单,缺桌子,少黑板……”孩子们听到这些话以后,感到在这个学校里念书不光彩,有的也闹着要上公办学校。有些群众也到大队念叨这个事,说:“咱队上又不象开初那么困难了,出俩钱,打点桌子、板凳,好把学校巩固下来。”面对这些问题,办学委员会的几位老贫农组织广大群众重新学习了毛主席“勤俭办工厂,勤俭办商店,勤俭办一切国营事业和合作事业,勤俭办一切其他事业,什么事情都应当执行勤俭的原则”的伟大教导,认识到坚持勤俭的原则是毛主席一贯的伟大思想,在穷的时候勤俭才能办学,在比较富裕的时候更应该坚持勤俭的原则。从而,克服了讲排场、摆阔气的错误思想,发扬了艰苦奋斗、勤俭办一切事业的革命精神。那些嫌学校条件不好的社员,经过教育,又把孩子从公办学校领回来。在我们学校念书的孩子们也都更加感到硬气了。就这样,一个桌子、板凳没打,屋子没换,学生却由三十几名增加到五十多名。
二十年来,由于坚持了勤俭办学的方针,才使我们的民办小学沿着毛主席教育路线不断巩固和发展,使教师保持了劳动人民的本色,培养出来的学生真正是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是革命的可靠接班人。
在这期毛泽东思想学习班上,广大贫下中农越学习毛主席的伟大教导,心里越亮堂,办学方向越明确;越回忆我们二十年来办学的历史,越感到坚持毛主席勤俭办学方针的意义重大。大家充分认识到:要不要这四百元钱,是关系到要不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关系到执行不执行毛主席勤俭办学方针,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培养什么人的大问题。贫农社员办学老骨干王亚廷说:“我们贫下中农自力更生,勤俭办学的革命精神说什么也不能丢,无论如何不能扯国家的后腿,要让国家把这四百元钱用到更有用的地方去。”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大家统一了认识,决定把这四百元钱送回公社。
通过这期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广大群众和革命师生都受到了极大的教育,特别是对教师的教育更为深刻。他们说:“我们没有贫下中农对毛主席忠,没有贫下中农对毛泽东思想学的好、掌的牢,没有贫下中农两条路线斗争觉悟高。”并且自觉地检查了图阔求洋的思想。教师们的办公室没专门设,办公桌没打,卷柜没买,他们和大队干部在一块儿办公,四个人每人占一个抽屉;没有椅子,放学后把学生的凳子搬过来,上课时再搬过去。从这以后,教师们更加注意节省一切办公用品,不错花一个钱。贫下中农满意地说:“照这样,保证咱们的学校不会走错辙。” 辽宁省锦县大碾公社红石大队教育革命领导小组


第1版()
专栏:

从张岭公社勤俭办学看贫下中农管理学校
江西省都昌县张岭公社的贫下中农,遵循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农村,则应由工人阶级的最可靠的同盟者——贫下中农管理学校”的教导,于去年九、十月,在全社创办了一百一十三所学校,实现了一村一校。他们坚持毛主席的勤俭办学方针,同学校师生一起艰苦奋斗,为农村教育革命闯出了一条崭新的途径。
永葆艰苦朴素本色
张岭公社贫下中农创办这些学校,在是否勤俭办学的问题上经过一番尖锐斗争。阶级敌人污蔑说:
“学堂不象学堂,真土气!”一些有旧思想的人也摇头,等待国家拨款办“正规化”学校,再送子女读书。贫下中农坚定地回答:“土气是贫下中农的本色,毛主席他老人家把教育大权交给我们,我们就要走毛主席指引的路。”他们遵照毛主席“什么事情都应当执行勤俭的原则”的教导,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愤怒控诉了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罪恶。他们气愤地说:“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办的学校大而洋,学杂费名目繁多,实行什么‘统一膳宿’,‘统一作业本’,
‘统一交费’。贫下中农子女没有钱,‘统一’不了,每年就有十多人被赶出校门。这种学校不是为我们贫下中农开的!我们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就要坚持勤俭办学,这不单是个经济问题,而是关系到学校为谁服务的重大政治问题。”贫下中农进一步指出:旧学校每年耗费国家许多钱,可是推行的是刘少奇那条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培养学生“政治生活不过问,读书为的离农村”,轻视劳动,结果“建的洋学堂,学的洋腔腔,机器他不懂,种田用不上,见了爹和娘,还要打官腔”,严重摧残了贫下中农子女,使他们丧失艰苦朴素、热爱劳动的本色。只有勤俭办学,才能使贫下中农的子女永远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成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可靠接班人。
走“抗大”勤俭
办学道路
张岭公社的贫下中农创办学校,一无教室,二无桌凳,三无教师,四无经费,遇到困难不少。他们遵循毛主席的教导:“只要这些人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又有一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路线,不是回避问题,而是用积极的态度去解决问题,任何人间的困难总是可以解决的。”坚决走“抗大”勤俭办校的道路,一切困难自己解决,尽量不向国家要钱,不增加集体负担。没有校舍,他们把集体仓库和过去搞封建迷信活动的祠堂腾出来;再不够用,就腾出自己多余的住房作教室。洞门大队的贫下中农,共办十二所学校,四所学校是在祠堂里办的,五所学校是在贫下中农家里办的。学校没有桌凳,贫下中农就让子女把家里的带去;不少贫下中农还利用农闲为学校制做桌凳。学校没有黑板,他们就把祠堂的匾拆下,涂上黑,或用教室里的板壁抹黑代替。没有教师,他们就推选出一百零二名贫下中农出身的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优秀记工员、保管员和经过较长时期劳动锻炼表现好的回乡知识青年作教员,建立了一支全心全意为贫下中农办学,不脱离集体生产劳动的新型教师队伍。为了解决教学费用问题,有些学校建立了生产劳动基地,开展种粮、种菜、砍柴等勤工俭学活动。公社“五·七”中专学校从去年十一月建立以来,仅向公社要了十多元经费,其他费用都是通过勤工俭学活动解决的。加强勤俭办学的教育
张岭公社的贫下中农,把贯彻执行毛主席的勤俭办学方针,作为管理学校的重要政治内容,经常对教师进行吃苦耐劳、勤俭办学的教育。有个时期,有的教师因为学生要帮生产队放牛、打猪草,到校时间有早有晚,每天都要开早班、午班和晚班,因而怕苦不想干。贫下中农就同教师一起反复学习毛主席著作,用现在的学校是为谁开门和办什么样学校的问题,教育教师兢兢业业地工作。他们说:
“贫下中农的教师,就要有贫下中农的感情,学会吃苦耐劳。”东风大队个别教师原在公办学校大手大脚惯了,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后,他们仍贪大求洋,提出要买上下课敲的大铜钟。老贫农杜德财知道后,就对这个教师说:“贫下中农祖祖辈辈种田,也没有时钟,贫下中农上工、下工,就是最好的时钟。艰苦是我们的本色,学校要为贫下中农服务,就不能脱离贫下中农。”后来他买了个哨子送给学校。广大教师在贫下中农的教育下,工作埋头苦干,吃苦耐劳。许多教师使用的笔记本,正面用完了,反过来再用,大大发扬了勤俭办学的革命精神。
贫下中农还经常注意对学生做思想政治工作。蔡愕大队五十多岁的老贫农、共产党员胡振律,发现有的学生厌恶生产劳动,浪费纸张,便反复向学生进行革命传统和劳动创造世界的教育,启发他们珍惜劳动成果。由于贫下中农的教育,逐渐培养了学生们热爱社会主义劳动,勤俭节约的共产主义美德。为贫下中农子女入学
大开方便之门
张岭公社民办学校坚持勤俭办学,不收学费;同时,教师一心一意为贫下中农服务,开办了早班、晚班、半日班、全天班,学生入学不受年龄、时间限制,随到随教,也可以带弟妹上学。由于采取了这些革命措施,大大方便了贫下中农子女入学。全社学生的入学率由去年九月改为民办以前的百分之四十三,迅速上升到现在的百分之九十七。许多大队的壮年社员、妇女和老人也坚持每天晚上上季学。贫下中农高兴地说:“勤俭办学就是好,多年愿望实现了!学校由我管,老师由我选,读书不花钱,上学真方便!”
本报通讯员


第1版()
专栏:

尽量利用现有条件办学
我们学校是一九六四年在毛主席教育革命路线的光辉照耀下,由四个大队合办的。学校从创办到现在,一直由四个大队的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大权始终掌握在贫下中农的手里,教师都是贫下中农从本地选拔的经过两年以上劳动锻炼表现比较好的知识青年。学校在贫下中农管理下办得很好,文化大革命期间还新建了十间校舍。
我们学校位于四个大队的中间,学生离校最远的不超过四里路。在这次教育革命中,我们几个大队都准备自己办学。这样,现有的校舍就要空余,而其他三个大队没有校舍,就要另建新校舍;同时还会产生师资不够,学额不足的问题。我认为,这样做会大大增加贫下中农的负担,不符合毛主席勤俭办学的原则。象我们这样的情况,各个大队不一定都要自己另办学校,应当尽量利用现有条件,继续由几个大队合办较为适宜。这样做,不会造成浪费,教师也不必增加,贫下中农的负担也可以减轻,这是符合毛主席勤俭办学的原则的。江苏省丹阳县蒋市公社塘西农中教师汤锁住


第1版()
专栏:

农村学校学生增多后,原有校舍不够怎么办?
自己动手 勤俭建校
随着教育革命的深入发展,贫下中农子女的入学率急剧增长,一个新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校舍不够用,怎么办?
在如何解决校舍的问题上,反映出两种不同的思想。一种是按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教导,因陋就简,更合理地安排了原有的校舍。在原有校舍确实不够用的情况下,学校师生发扬“抗大”的光荣革命传统,自己动手,修建校舍,给生产队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另一种思想,认为贫下中农现在掌握了农村教育大权,学校是新型的学校,校舍也应建新的。他们在建校时大手大脚,摆阔气,讲排场,甚至不顾生产,抽调大量人力物力,重建新校舍,并且还要建成象城市学校那样的“新式”大楼。
两种不同的建校方针,反映着两种不同的办学思想。我们贫下中农决不可等闲视之。过去,刘少奇推行的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就是整天把学生关在舒适的“洋楼”里死读书,向学生灌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和“读书做官论”等封、资、修黑货,砍断和劳动人民的联系,最后把学生培养成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精神贵族。现在,我们贫下中农彻底批倒批臭了刘少奇所推行的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把农村的教育大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在建校方面,决不能大手大脚,摆阔气,讲排场。学生们最好的课堂是风吹日晒的田野。在这广阔的天地里,学生们可以学习生产劳动的实践经验,学习贫下中农深厚的阶级感情,学习伟大的毛泽东思想。这样才能把我们贫下中农的后代培养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如果校舍确实不够用,需要新建,那么,学校就应该把勤俭建校作为一门重要课程,自己动手,艰苦创业。通过建校劳动,可以培养广大师生艰苦朴素、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河南省偃师县山化公社蔺怀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