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11月30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运用毛主席的哲学思想抓好典型
河南省济源县革命委员会
典型与全局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要善于运用“一般和个别相结合”的方法,“突破一点,取得经验,然后利用这种经验去指导其他单位”。过去,我们对毛主席的这一伟大教导的重要意义,学得不深,领会得不透,往往把点与面对立起来,忽视了抓典型,热衷于开会布置,听听汇报,整天忙忙碌碌,工作成效不大。后来我们学习毛主席的哲学著作,逐渐认识到点和面的关系,就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任何特殊中都包含着一般。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这是我们认识事物的过程,也是典型与全局的辩证关系。抓典型不仅不会影响全局,而且会带动全局,推动整个形势的发展。
原来,我县有些单位,领导班子不团结,形不成领导核心,直接影响了党的各项政策的落实。县革委会的几个主要领导成员,分别到几个有代表性的单位,深入了解这些领导班子的情况,取得第一手材料,发现这些单位形不成领导核心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领导成员阶级斗争观念模糊,没有看到一小撮阶级敌人利用资产阶级派性破坏党的各项政策的落实。原因找到后,就帮助他们用毛泽东思想发动群众,揪出了坏人,巩固和发展了革命的三结合,加强了无产阶级专政。这个经验在面上推广后,使存在同类问题的单位迅速改变了落后面貌,赶上了发展着的大好形势,有的还跃入了先进行列。
实践证明,只有在点上下功夫,才能在面上出成果。为了搞好全局,首先必须抓好典型。越是人少,任务多,战线长,越是需要集中力量打歼灭战,抓住典型,推动一般。
领导与群众
怎样才能抓准典型,创造出好经验呢?过去,我们在抓点的过程中,曾出现过两种倾向:一种是以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为理由,不做过细的政治思想工作,认为典型是群众创造的,领导者只需要根据群众的意见,总结归纳一下就行了。另一种是以领导亲自动手为名,不去发动和依靠群众,主观主义,包办一切,关门抓点。这两种倾向都是片面的,是违背毛主席“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一贯教导的。毛主席说:“只有领导骨干的积极性,而无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相结合,便将成为少数人的空忙。但如果只有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而无有力的领导骨干去恰当地组织群众的积极性,则群众积极性既不可能持久,也不可能走向正确的方向和提到高级的程度。”因此,前一种倾向,实质上是忽视领导亲自抓典型的必要性,或者把抓典型看作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与此相反,后一种倾向,实质上是不相信群众的力量和智慧,只靠少数几个人关门抓点,冷冷清清,缺乏群众基础,形成“经验上面造,群众不知道”。
抓好典型,取得经验的正确方法,应该是领导与群众直接见面,做到领导与群众相结合。一方面,领导者要从全局着眼,从具体入手,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善于发现典型,善于培养典型。另一方面,要充分发动和依靠广大群众,把党的方针政策交给群众,让大家出主意想办法,发挥广大群众的革命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抓住主流,抓住本质,创造和总结出来的经验,才有稳固的群众基础,强大的生命力,广泛的代表性。
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抓典型的过程,就是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过程,是用毛泽东思想和党的政策发动和武装群众的过程,也是领导成员向群众学习,进一步促进自身思想革命化,提高领导水平的过程。
总结与推广
抓住典型,取得经验之后,怎样才能在面上推广呢?过去,我们误认为只要发发通报,开开会议,号召号召,参观参观就行了。其实,光是这样做,是片面的,是不符合毛主席教导的辩证法的。
毛主席指出:“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搞好典型,取得经验,只是第一步。在面上推广这些典型经验,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这些经验,推动整个运动的全面发展,还需要经历一段实践的路程。抓典型需要进行艰苦细致的工作,推广典型经验同样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否则,你的经验再好,也是推而不动,动而不广。比如,我们曾总结过一个队突出无产阶级政治的经验,许多同志认为很好,有推广价值。但通过开会、参观、典型介绍等办法,推广了一段时间,仍有相当一部分队行动不够快。为什么会这样呢?经过深入调查了解,发现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由于阶级敌人的破坏或旧习惯势力的阻挠,使先进经验的推广受到干扰。第二,有些地方在推广中,有死搬硬套或形式主义,不讲究实效。第三,点上的经验不够全面和完善,不适应某些地区的实际情况。因此,要推广先进经验,必须继续发动群众,深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遇到干扰,立即排除,才能使典型经验在面上开花、结果;并且在推广过程中,使经验不断完善起来。
这些事实告诉我们:由典型到全局的过程,是“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的过程,是由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过程。领导者的任务,就是要做到胸中有全局,手中有典型,把握形势,因势利导,指导运动,使革命形势,前浪带后浪,后浪推前浪,汹涌澎湃,持续发展。


第5版()
专栏:

办学习班要讲究实效
北京铁路分局北京站区 红站兵
“毛泽东思想学习班”是广大革命群众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一个创造。对于这一新生事物,毛主席给了极高的评价:“办学习班,是个好办法,很多问题可以在学习班得到解决。”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新高潮出现的时候,我们应当把学习班办得更好,更能收到实效。
讲究实效,就是说办好学习班,要带着问题,有的放矢地学习毛泽东思想。什么是问题?问题就是矛盾。我们平时的工作是很多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毛主席教导我们:“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又说:“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在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面前,我们必须抓住主要矛盾,举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在学习班里,又把工作重点放在矛盾的主要方面,这样,问题就可以顺利地解决。我们在抓团结问题时,曾举办了几期学习班,都没有切实解决问题。后来我们学习了毛主席关于抓主要矛盾的教导,认识到群众中的不团结,根子在领导班子不团结。我们狠抓了领导班子的不团结问题,专门举办了学习班,收效较大。
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找到以后,还必须掌握参加学习班的人有什么活思想,这些活思想应如何解决。这是学习班能不能办好的一个重要条件。这好比一个医生给病人开处方,要先摸脉搏,问病情,找到根源,才能对症下药。因此,在举办每期学习班之前,领导同志应该迈开双脚,走到群众中去,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摸清问题的症结,然后带着这些问题举办学习班,有目的地学习毛泽东思想,解决活思想,才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如果心中无数,对问题摸得不深不透,任凭自己灵机一动,脑子一热,就着手去办,这就是无的放矢。这样即便是办起了学习班,还是抓不到点上,问题没有解决好,学习班一结束,依然是老样子。
我们站区原党委书记有严重的错误,过去有些同志把他看成是“死不改悔的走资派”。但是,按照毛主席的干部政策,只要他能够深刻检查,真正有了觉悟,是应该解放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革委会先摸了群众的活思想,了解到有的群众怕打击报复;有的担心否定自己的大方向。这个干部本身也觉得自己出身好,参加革命较早,没有功劳有苦劳,没有苦劳有疲劳,总和群众顶牛。于是,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举办了学习班,认真学习毛主席有关干部政策的教导,狠批刘少奇的“入党做官论”“群众落后论”,忆苦思甜,大大提高了广大群众以及这个干部的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觉悟,这个干部主动做了触及灵魂的检查,很快得到群众的谅解,解放了他。
实践证明,办学习班是群众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一种好方法。但是,一定要认真办,办就要办好。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是不是讲究实效,切切实实解决问题,也是一个能否用毛泽东思想统帅一切,是否认真贯彻执行毛主席倡导的工作方法的问题。


第5版()
专栏:

“没关系”还是大有关系?
解放军战士 张存志 杨喜顺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毛主席历来提倡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工作方法,被越来越多的新老干部所掌握,大大地提高了领导水平。但是,还有少数同志对注意工作方法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我们就听到这样一种议论:“有了革命热情和干劲就能做好工作,工作方法差点没关系。”这种说法显然是不对的。
革命热情和干劲,对我们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来说,是非常可贵的,是我们干好革命工作的极为重要的条件。那么,有了这种革命精神,是不是可以不讲究工作方法了呢?不是。毛主席教导我们:“无产阶级的最尖锐最有效的武器只有一个,那就是严肃的战斗的科学态度。”我们一定要把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同严肃的战斗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在革命深入发展,阶级斗争尖锐复杂的情况下,我们要有更大的革命热情和冲天干劲,也越要注意科学的工作方法。毛主席教导我们,工作方法的问题是“桥和船的问题”。没有桥和船,就不能过河。不注意工作方法,就不能落实毛主席的各项无产阶级政策,实现毛主席、党中央提出的各项战斗任务,甚至会把事情搞错,给革命带来损失。历史上不是有过一些忽视战略策略,因而导致失败的鲁莽“将军”吗?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学会运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就可以使革命热情和冲天干劲真正用到点子上,把各项工作做得精益求精,好上加好。
一些同志所以不重视工作方法,还因为他们只强调动机,而不注意效果。这也是不对的。我们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动机和效果的统一论者。我们不但要求有革命的动机,而且要问社会实践和革命的效果。那些轻视工作方法的同志总认为只要自己的心是好的,主观愿望是要为人民服务的,也有了革命热情和干劲,就以为满可以了。怎么不想一想:如果不注意工作方法,粗枝大叶,把事情搞错了,这能说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吗?
毛主席说:“现在要问:效果问题是不是立场问题?一个人做事只凭动机,不问效果,等于一个医生只顾开药方,病人吃死了多少他是不管的。”一个人做工作不注意工作方法,不讲究效果,等于医生只顾自己开药方,不管能不能把病人治好。可见,注意工作方法,讲究效果,决不是“没关系”,而是大有关系。


第5版()
专栏:

不断改造思想,坚持群众路线
本溪钢铁公司第二焦化厂 王凤才
前一段时间,我们厂出了质量不合格的产品,革委会让我回检验科帮助解决这一问题。当时我想,我在检验科工作十几年,是个老内行,产品出了问题,肯定是一些人责任心不强造成的。于是,我一回到检验科就指手画脚地批评了一通,要大家加强责任心,做好工作,还专门组成一个质量检查小组来把关。我满以为这样就能解决质量问题了。那知事与愿违,不仅原来的问题没解决,还出了新问题。一个老工人批评我说:
“光把技术关不把思想关,群众代表不坚持群众路线,工作一辈子也做不好。”
当时,对于这种一针见血的批评,我怎么也搞不通,觉得我十几岁就当工人,本身就是个群众,还会有不坚持群众路线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反复学习了毛主席著作。毛主席教导说:“我们历来主张革命要依靠人民群众,大家动手,反对只依靠少数人发号施令。但是在有些同志的工作中间,群众路线仍然不能贯彻,他们还是只靠少数人冷冷清清地做工作。……要解决这个问题,根本上当然要从思想上进行群众路线的教育”。毛主席的话使我认识到,能否坚持群众路线,不是一般的方法问题;也并不完全决定于出身怎样,而决定于思想改造得怎样,决定于头脑中是否树立起牢固的群众观点。
我这次到检验科,为什么没有调查研究就乱批评一顿,不发动群众就组织什么技术把关小组?原因就在于自己当了革委会成员以后,背上了“我是从群众中来的就有群众观点”的包袱,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我坐办公室多了,深入群众少了;自以为是多了,相信群众少了;发号施令多了,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少了,这样几多几少集中到一点,就是多了“官”气,少了群众观点。由于头脑里没有群众,所以也就不能坚持群众路线。
认识提高以后,我主动到群众中斗私批修,和大家一起狠批刘少奇“入党做官论”、“群众落后论”,让大家帮助我查“官”字的表现,谈“官”字的危害,挖“官”字的根源。我找老工人促膝谈心,和青年工人结成“一对红”,在大家帮助下,自觉地改造思想,在深入群众中树立起群众观点。
“世界观的转变是一个根本的转变”。由于我比较注意在深入群众中改造世界观,头脑里有了群众观点,也就能自觉地执行群众路线。在解决检验科产品质量的问题上,我改变了原来的作法,从调查研究入手,抓住问题的实质,和大家一起活学活用毛主席的最新指示,提高大家对抓革命促生产的认识。在提高思想觉悟的基础上,发动大家人人献计献策,很快解决了产品质量问题。
通过这件事,我深刻体会到:一个领导干部执行不执行群众路线,决不只是工作方法问题,而且是世界观的问题。我们只有“既当‘官’,又当老百姓”,不断斗私批修,不让资产阶级的政治灰尘沾染自己,才能永远保持普通劳动者的本色,永远执行群众路线。


第5版()
专栏:

群众代表更要向群众学习
沈阳市通用机械工业系统革委会 王兆山
我原来是个工人,担任了领导工作以后,怎样才能更好地代表群众,这对我来说,是个严峻的考验。
一次,我和军队代表一起到沈阳市链条厂去抓点。我想:我是个群众代表,是从群众中来的,联系群众不成问题,总结经验也比较容易。没想到下去的第一天,就碰到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这个厂的广大群众坚持天天读,班前还要做斗私批修的讲用。大家在发言中,个个亮私不怕丑,斗私不怕痛,讲的既具体又生动。我没有思想准备,勉强谈了几句。老师傅语重心长地说:“带头人可要在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上带好头啊!”
晚上,我躺在床上,翻来复去睡不着,老师傅的批评,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带着这个问题学习了毛主席的教导:“有些人读了一些马克思主义的书,自以为有学问了,但是并没有读进去,并没有在头脑里生根,不会应用,阶级感情还是旧的。”毛主席的话,打中了我的要害,使我认识到:自己差就差在没有象工人师傅那样学习毛主席著作,在“用”字上狠下功夫。后来,我处处注意向群众学习,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共同斗私批修。这样,就很快和群众一起总结出了这个厂的一项先进经验,并作了推广。
通过这一段工作,使我体会到:作为一个群众代表,必须更自觉地向群众学习,在群众中斗私批修,改造世界观,当好群众的小学生。这样,才能永远代表群众,为无产阶级掌好权、用好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