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9月22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九周年

张营新貌
——记包头钢铁公司、第二冶金建设公司一个家属区的变化
张营是包头钢铁公司和第二冶金建设公司的一个职工家属区,住着三千多户,有一万三千多人口,这里背靠巍巍的乌拉山,面向雄伟壮观的草原钢城,是一个美好的地方。
但是,过去,中国赫鲁晓夫在这里的代理人,出于复辟资本主义的野心,大肆散布修正主义毒素,宣扬“吃好、穿好、玩好”,使不少人脱离无产阶级政治,关心的多是家务事。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一声春雷,把当地党内一小撮走资派等阶级敌人打得落花流水,毛泽东思想的阳光照亮了张营。革命的职工家属,在人民解放军支左部队的帮助下,大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大抓阶级教育,深入开展革命大批判,张营的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毛泽东思想的新天地
今天的张营,到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革命新气象。革命职工和家属,怀着无限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在屋里最明亮的地方挂着毛主席像,墙壁上贴着毛主席的语录和“忠于毛主席”的各式各样的剪纸。每天早上,他们迎着初升的朝阳,学习毛主席的最新指示,用毛主席的教导统帅一天的思想和行动;晚上,又用毛主席的教导检查一天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发扬好的,改正错的。
张营的变化,是大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的成果。
毛主席“办学习班,是个好办法,很多问题可以在学习班得到解决”的最新指示传到张营,人们闻风而动,栋房学习班,家庭学习班,红小兵学习班,还有工人、家属、学生“三结合”学习班,象万花竞春般地开放在张营的每一个角落。晚上,是毛泽东思想学习班的活动时间。这时,随便走到那里,都可以看见男女老幼聚在一起,有的在畅谈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大好形势,歌颂毛主席的英明伟大;有的在高声朗读毛主席的最新指示;有的在倾吐旧社会的苦水;有的在讲述破私立公的体会,好一派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毛泽东思想学习班,给张营的政治生活增添了最重要、最丰富的内容,使张营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这里流传着一个四年“冤家”变“亲家”的故事。职工家属明淑芹和刘玉香是邻居,四年前因为孩子争吵引起纠纷,从此两人“心里憋股气,见面就扭头”,结成了“死疙瘩”。然而,她俩热爱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感情却是一样深厚,执行毛主席的指示,谁也不愿落后。在栋房毛泽东思想学习班里,毛主席的最新指示,使她俩的心不约而同地往一处想:我们是一条藤上的两个苦瓜呵!毛主席教导说:“在工人阶级内部,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我俩都是贫农的女儿,怎能势不两立?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天大地大不如毛主席的恩情大。毛主席咋说咱就咋办,要不怎能对得起毛主席!第二天一早,明淑芹手捧革命宝书,来到刘玉香家。红太阳照亮了她俩的心,阶级姐妹的手又紧紧地拉在一起了。她俩站在毛主席像前庄严宣誓:一辈子读毛主席的书,一辈子听毛主席的话,一辈子团结在以毛主席为首、林副主席为副的无产阶级司令部的周围!为了表达对毛主席无限热爱的深厚感情,她俩还在一起剪了一张“无限忠于毛主席”的剪纸,陈列在张营的展览室里。
毛泽东思想的灿烂光辉,照亮了张营人民群众的心,今天,张营的天地是毛泽东思想的新天地。
处处是革命大批判的战场
张营,到处是革命大批判的战场。
当以毛主席为首、林副主席为副的无产阶级司令部发出要深入持久地开展革命大批判的战斗号令后,张营的革命职工和家属们闻风而动,从一年级的小学生到年过七十的老人,都奋起投入战斗,人人口诛笔伐,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批判形式。这里有街道批判栏、栋房批判栏、家庭批判栏;有街头批判会、栋房批判会、家庭批判会。此外,还运用广播、文艺等形式进行革命的大批判。父子共上战场,男女同上战场,夫妇同上战场,革命大批判的群众运动气势磅礴。
九栋五号住着一位名叫姜淑奎的老大娘,她在旧社会受尽折磨,是毛主席把她从火海里救了出来,全家才过上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当她在病床上听说中国赫鲁晓夫鼓吹
“剥削有功”,妄想让劳动人民再过旧社会寒不得衣、饥不得食、牛马不如的生活时,老大娘气得直咬牙。她说:“毛主席最亲,社会主义最好。中国赫鲁晓夫反对毛主席,反对社会主义,我豁出这条老命也要和他拚到底!”说完,挣扎着下了床。她从来没拿过笔,但她怀着对中国赫鲁晓夫的深仇大恨,把全部的力量都用在右手上,握紧笔杆,从晚上一直画到次日凌晨四时,画出一幅批判中国赫鲁晓夫的漫画。
在张营,人们把革命的大批判看作是头等大事,开批判会的通知一下达,男女老幼都立即出动。七十三岁的宋老大娘听说要批斗一个历史反革命分子,马上拄着拐杖,由儿子扶着赶到会场。她指着这个反革命分子的鼻子,同他进行了面对面的斗争,直到把他批得狼狈不堪,低头认罪。
红小兵宣传队
每天,不管是风沙弥漫,还是阴雨绵绵,你都可以看见一队队英姿勃勃的红小兵,高举着毛主席画像,高唱着革命歌曲,迈着整齐的步伐,从张营出发,到附近的厂矿农村,宣传毛主席的最新指示,为工人和贫下中农演出革命的文艺节目。
我们访问了一支红小兵宣传队。他们自豪地说:“毛主席是我们的红司令,我们是毛主席的红小兵。我们颗颗红心永向红太阳。为了宣传毛泽东思想,就是再累,我们也不怕!”一次,他们到十五里地远的包钢初轧厂去宣传。路上,突然大雨瓢泼,衣服湿透了,全身冰凉。这时,红小兵们把毛主席像紧紧地贴在胸口,齐声朗读“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继续行进在泥泞的道路上。当他们行进到一个工棚时,工人叔叔要求他们演出,这时他们虽然是冷、累交加,但当他们想到宣传毛泽东思想是自己神圣的职责、最大的光荣时,欣然满足了工人叔叔的要求。演完,他们又冒雨继续向初轧厂进发。
张营究竟有多少支红小兵宣传队呢?负责家属区工作的同志告诉我们,象这样有组织的宣传队就有六十多,至于孩子们三个一组,五人一群,临时自动地组织起来的可就没数了!毛主席的最新指示一传下来,孩子们的热情可高啦,饭不吃,觉不睡,也要编排新节目,争先恐后去宣传。一旦俱乐部有什么集体活动,他们都竞相上台表演革命的歌舞。
红小兵们正在毛泽东思想的阳光抚育下茁壮成长。
新华社记者(本报有删节)
(附图片)
“东方红,太阳升,毛主席是我们百万农奴的大救星。”西藏翻身奴隶的儿子司久,带动全家组成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决心把毛泽东思想世代传下去。在新的一天开始的时候,司久全家衷心祝愿最敬爱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寿无疆! 新华社记者摄


第4版()
专栏:

矿山工人心向毛主席
湖南衡阳工人 振扬
油光闪闪的风钻扛肩上,
红光灿灿的宝书揣胸怀;
我为革命下矿井,
劈山取宝志豪迈!
热血沸腾豪情激,
双脚如飞比风快;
歌声飞向天安门,
巷道连着中南海!
矿山工人心向党,
毛主席教导记心怀,
抓革命,促生产,
斗志昂扬永不衰!
毛主席指挥我上阵,
披荆斩棘把路开;
毛主席挥手我前进,
火海刀山脚不歪!
油光闪闪的风钻扛肩上,
红光灿灿的宝书揣胸怀。
千里井巷连五洲呀,
毛泽东思想普照全世界!


第4版()
专栏:

黎族人民心愈红
解放军某部黎族战士 黎见东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我们部队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就开进海南岛五指山参加“三支”“两军”工作。两年来,我们亲眼看到,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五指山上的黎族人民更加热爱毛主席,更加爱读毛主席的书,人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黎族贫下中农忠于毛主席的红心,象五指山上的山茶花,越开越红。
在五指山南麓的一个叫什边村的寨子里,住着一位六十三岁的老贫农黄德春,人人都称他是“人老心红”的老阿公。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这里办起了毛泽东思想学习班,老阿公第一个报了名。在学习班里,老阿公是一个最积极的学员。每天早晨,当公鸡还没有打鸣的时候,他就起床来到学习班,点起明亮的山竹火,掏出一条特意从六里地以外买回来的白毛巾,细心地把毛主席像框擦得干干净净,把学习班收拾得利利索索。办完这一切,就向毛主席像深深鞠一躬,然后,借着山竹火光,戴起老花眼镜,翻开那本不知翻过多少遍的《为人民服务》,一字一句认真读起来。直到公鸡叫出第一声,他才爬到山上的毛泽东思想宣传台,咚咚咚地敲响鹿皮鼓,对着寨子高喊:“太阳出山罗!到学习班集合罗!向毛主席表忠罗!”
在学习班里,他是学习毛主席著作最用功的学员之一。他常对人说:
“毛主席是咱黎家的大恩人,毛主席的书是咱贫下中农的革命宝书。上山打狼没枪不行,干革命不读毛主席的书不行!”每天早晚和饭前饭后,他都要戴上老花眼镜,学几段《为人民服务》,在那本笔记本上,画满了圈圈和道道。遇到不认识的字,他就请教解放军战士和寨上的年青人,不弄个水落石出决不罢休。每当毛主席最新指示发下来,他就用那小本本子,一笔一划地抄下来,田头做工田头学,早晚做饭灶前学,晚上挑灯学习班里学。现在,老阿公已经能熟练地背诵《为人民服务》和十多条毛主席语录了,他还教老伴背会了七条毛主席语录。寨里的人都称赞他说:“山上的扁柏越长越绿,老阿公人越老心越红,成了咱学习班最积极的老学生啦!”
大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使老阿公懂得了不少革命道理。他经常乐呵呵地说:“我老头活了几十年,如今也能进学堂,真是托毛主席他老人家的福啊!”因此,他对寨里的学习班特别关心。
有一次,生产队的水轮泵坏了,学习班的电灯不亮了,老阿公就毫不犹豫地拿出家里仅有的一斤多猪油,交给学习班点灯用。人家劝他拿回去,他生气地说:“猪油不吃可以,不学习毛主席著作怎么行!”
不久,猪油点完了,水轮泵还没修好,山沟里交通不便,一时难以买到猪油。这可急坏了老阿公。忽然,他想起五十多年前,父亲被山甲头人赶出寨子,带着他逃到一个山洞里,父亲就采摘野果子,熬油点火,抵御野兽。于是,老阿公便背上背篓,腰插砍刀,攀悬崖,登高峰,跋涉三十多里,来到这个五十多年前住过的山洞旁。他整整干了一天,满满地采了一背篓肥大的野果子。摸黑回寨后,他饭也顾不上吃,马上用饭锅熬制成油,送到学习班去。
第二天晚上,学习班的灯光又亮起来了。老阿公满意地看着通亮通亮的野果子油灯,不由得又唱起了黎族贫下中农最爱唱的山歌:
五指山哟五朵云,朵朵红云飘北京,黎家向着毛主席,世世代代不变心。哎格罗,哎格罗,世世代代不变心!


第4版()
专栏:

两个小画家
培忠兵 继月柱
夜,已经很深了。哈尔滨滨江航校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老工人栾德欣和李传仁还没有睡,他们轻轻地走过长廊,看同学们休息了没有。栾德欣忽然发现六七○三班教室的门缝里透出一道道光亮,就知道两个“小画家”又在连夜奋战。他走到门边,只见两个“小画家”正以无比仇恨的心情合画《中国赫鲁晓夫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罪行录》。这已经是第五个昼夜了。虽然两人的脸上都略挂一丝疲劳的神色,可当看到这画好的一百一十多张批判中国赫鲁晓夫的漫画时,互相发出会心的微笑,两只手再一次紧紧握在一起。栾德欣看到这般动人的情景,又高兴,又心疼,急忙推门进去,两位“画家”见了栾德欣,一起迎了上去。
这两个“画家”一个叫徐立,一个叫周庆余。文化大革命以前,两人一同进校,分到一个班级,一个宿舍,真比亲兄弟还亲。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由于中国赫鲁晓夫推行的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和社会上的不良影响,使这对亲如手足的阶级弟兄,参加了班上的两个组织。徐立参加了“硬骨头”战斗队,周庆余参加了“反到底”战斗队。在资产阶级派性的影响下,两个组织成天打“内战”。徐立给“反到底”画个“驴头”,周庆余给“硬骨头”画块“烂骨头”,还拣块烂骨头挂在上面。这样越画打得越凶,越画资产阶级派性越强,成了全校的“老大难”问题。
前不久,校革委会在驻校军训队的帮助下,遵照毛主席关于“实现无产阶级教育革命,必须有工人阶级领导,必须有工人群众参加”的伟大教导,组织了以工人为主体的,有解放军战士参加的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深入班级,解决“老大难”的问题。
老工人栾德欣来到了六七○三班。他一到班上,“反到底”画的“烂骨头”,“硬骨头”画的“驴头”,引起了他的严重注意。他想:画画也是开展革命大批判、向中国赫鲁晓夫等党内一小撮走资派进攻的锐利武器,画就要画出对中国赫鲁晓夫的仇恨。小小的画笔也有
“纲”上“线”上的问题呀!栾德欣通过调查,知道这两个孩子都是出身贫农家庭,是一根藤上的苦瓜。于是组织他们认真学习毛主席的一系列最新指示,并对他们进行忆苦思甜教育,使他们两人消除了隔阂。随后,他们两人画起老工人的家史来了,越画对旧社会越恨,对新社会越亲。
徐立和周庆余在老工人栾德欣的帮助下,怀着对伟大领袖毛主席无比深厚的阶级感情,越画对伟大领袖毛主席越爱,对中国赫鲁晓夫越恨,越画彼此感情越亲切。“反到底”战斗队的周庆余说:“过去我这支笔整天为资产阶级派性效劳,弄得班上两个组织整天打‘内战’,联合不起来,真不应该。”“硬骨头”战斗队的徐立说:“过去我这支笔也是为资产阶级派性服务,现在一定要为革命服务。”看法一致了,两人决定画《中国赫鲁晓夫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罪行录》的漫画,以此引导大家肃清中国赫鲁晓夫的流毒。
徐立和周庆余团结合画的消息,如春风吹遍了整个滨江校园。大家都为宣传队善于解决“老大难”的问题拍手叫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