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6月25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来自革命群众的代表
广东省革委会副主任、广州部队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黄育英,是从资产阶级反动路线迫害下冲杀出来的革命小将。这个二十多岁的贫农的女儿,早在一九六六年七月就贴出大字报,向中国赫鲁晓夫的黑《修养》猛烈开火。在两年来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她在毛泽东思想的哺育下不断成长。这里发表的几个小故事,是她担任省革委会副主任以后,工作、生活中的几个片断。决不许阶级敌人翻案
黄育英同志参加广东省革命委员会的工作以后,收到了许多封群众来信。这些来信,大多数是无产阶级革命派战友和解放军战士们对她热情洋溢的鼓励。但是,也有些来信,字里行间充满了资产阶级庸俗的捧场;有些坏人竟在“革命”词句的掩盖下,装出一副“受害者”的样子,要求黄育英“支持”他们,给他们“平反”,公然提出要翻历次政治运动的案。黄育英牢记毛主席“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教导,保持了高度的阶级警惕性。从这些来信里,她嗅到了阶级斗争的“火药味”。她敏锐地觉察到,右倾翻案风同样也刮到农村来了。有关这方面的来信,她都转给各级革命委员会和有关部门参考处理;对于一小撮阶级敌人明目张胆的翻案活动,她坚决予以反击。
有一天,黄育英家里来了两个不速之客。一个是四清时被清查出来的富农分子,另一个是蜕化变质分子。他们一露面,黄育英心里就明白了几分。这两个家伙一进门,就点头哈腰地恭维了一番。见黄育英不吭声,那个富农分子就转弯抹角地说:“育英啊!听说你前年受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迫害,我心里难过极了!现在好啦,党给你平了反,掌了大权啦,我们心里着实高兴!咳,这回我们这些受资产阶级反动路线迫害的人该有人支持啦!”听到这里,黄育英再也忍耐不住了,她严肃地斥责这两个家伙说:“中国赫鲁晓夫为首的党内一小撮走资派顽固推行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围剿’革命派,把革命群众打成‘反革命’,这个反一定要平。可是,一小撮地、富、反、坏、右分子妄想借机翻案,搞资本主义复辟,那永远也办不到。你们只有服从群众管制,好好改造,才是唯一的出路。”黄育英的话象一连串的炮弹,使这两个家伙十分狼狈,赶紧灰溜溜地跑了。是好干部就要支持
桂岭公社有个领导干部,在文化大革命运动初期,执行过资产阶级反动路线,把黄育英同志打成“反革命”。黄育英平反以后,曾经多次贴出大字报,认为这个干部是公社的党内走资派,要坚决打倒。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时,这个干部对自己的错误检查得比较深刻,群众也比较满意。当公社酝酿成立革委会的时候,有的革命群众认为他还可以参加“三结合”。
黄育英对这个曾经打击过自己的干部如何看待呢?是坚持过去的看法呢?还是按照毛主席的干部政策办事,历史地全面地衡量和考察这个干部呢?黄育英牢记毛主席“还要善于团结那些反对过自己并且已被实践证明是犯了错误的人”的教导,从党性原则出发,坚决贯彻执行毛主席的干部政策,正确对待这个干部。她从县革筹小组里了解了这个干部的全部历史;全面听取了广大革命群众的意见,然后得出了一个新的结论:这个干部的大节基本上是好的,虽然犯了一些错误,正如毛主席教导的:“犯错误是难免的,只要认真改了,就好了。”于是,黄育英几次去找这个干部谈心,帮助他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她到专区去开会时,还写信和打电报回来,表示支持这个干部参加公社“三结合”的领导班子,鼓励他要坚决走群众路线,凡事多和群众商量,大胆站出来工作。在黄育英和广大革命群众的热情帮助下,这个干部终于站了出来,担任了公社革委会主任。一时一刻不脱离群众
黄育英参加省里召开的会议,住在招待所里。休息时间,她要上街买点东西,一位同志怕她不认得路,叫她坐小汽车出去。她误认为这个同志有公事外出,就顺便搭着小汽车上街去了。直到她买了东西回来,才知道不是搭车而是专为她派的车。回到招待所,一位服务员半开玩笑地说:“首长乘小汽车上街回来啦!”听了这句话,黄育英的脸刷地红了起来。她马上意识到:这是群众对自己的批评。
当天晚上,黄育英请来了服务员同志,和他们一起学习了毛主席语录:“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接着,她对自己为私事乘小汽车上街的事作了认真的自我批评。她诚恳地表示:生活上的特殊化,就是脱离群众的开始,发展下去,就会变成高踞于群众之上,做官当老爷,甚至舒舒服服地向修正主义演变过去。今后自己一定牢记毛主席的教导:“不要有一时一刻脱离群众”,永远做一个人民的勤务员。
黄育英同志这种勇于自我批评,严格要求自己的革命精神,使在座的服务员同志很受感动。
黄育英同志回到村里,始终坚持和贫下中农一起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共同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一起斗私批修,开展革命大批判,时时刻刻保持和群众的密切联系。大伙说:“育英是我们贫下中农的好苗子,这样的革命接班人我们信得过。”
(广东汕头军分区报道组、《南方日报》记者、《汕头日报》记者)


第3版()
专栏:

热情欢迎这样的批评
天津市麻纺织厂老工人于子田,给厂革命委员会贴了一张大字报,批评革委会把办公室由小房子搬到大办公室是少爷作风。这张大字报刚一贴出,就吸引了不少人,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我们工人最爱护新生的革命委员会,于师傅批评得对!”也有的说:“没嘛了不起的大事!”
老于对革委会的批评,引起了革委会副主任周国良的思想斗争。他找到支左的解放军,亮了自己的活思想,他说:“革命委员会已经有了一整套人马,不能再象过去那样游击式的办公了,从原来的小房子搬到厂部办公室,这是工作的需要,怎么能说是少爷作风,脱离群众呢?”
解放军同志意味深长地对周国良说:“咱们革命委员会就是上靠毛泽东思想,下靠群众。老于的批评是对革委会的爱护,是让革委会在群众里扎根,永远和群众在一起。我们应该热情欢迎这样的批评。”在解放军同志的启发下,周国良又认真学习了毛主席的教导:“我们共产党人不是要做官,而是要革命,我们人人要有彻底的革命精神,我们不要有一时一刻脱离群众。只要我们不脱离群众,我们就一定会胜利。”毛主席的话象一盏明灯,把周国良的心照得通亮。他想起了前些时候发生的一件事。有一次,天津市召开了一次大会,周国良被请到主席台上。为了这次上主席台,他特意买了一身新衣服。开会回来,他穿着这身新衣服想到车间看看,路上正巧碰上了于子田。老于一看小周这一身打扮,根本不象到车间劳动的样子,心里就有些别扭。老于提起小周的衣角,严肃地说:“小周呀,你可不要上了主席台,忘掉了工作服啊!”说罢,就将自己的一件露了棉花的旧棉袄给小周穿上,又和小周一起回忆了旧社会受地主、资本家残酷压迫和剥削的悲惨历史。
周国良越来越觉得于子田是打心眼里关心新生的革命委员会的成长。于是,他贴了一张大字报向全厂工人同志检讨自己的缺点。特别为老于关心新生革命委员会的革命精神叫好。
支左的解放军同志,抓住这个问题,和全体革委会的委员一起进行了学习。他们学习了毛主席《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为人民服务》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五个条件。边学习,边对照,边检查。革委会主任冯俊晓说:“最近,在我们革委会成员身上,开始出现了一些不好的苗头,坐办公室的多了,深入群众的少了;到车间转转看看的多了,参加生产劳动的少了;穿干干净净衣服的多了,穿工作服的少了。虽然这些脱离群众、脱离劳动的现象刚露头,这可是一个大问题,如果我们不及时地堵住这个思想上的窟窿,资产阶级思想就会钻到我们头脑里来。”通过学习,大家体会到:新生的革命委员会,决不能掌了印把子,丢了锤把子,如果丢掉了锤把子,就意味着脱离了自己的阶级队伍,印把子就要被阶级敌人抢走。
第二天清晨,灿烂的阳光把革委会的一间小房子照得格外明亮。门前牌子上“革命委员会”五个大字,在阳光下鲜红耀眼。革委会的办公室,又从厂部办公室搬回到原来革命造反总部的那间小房子里来了。工人们出出进进,屋里屋外挤满了人。这间小房子,又成了全厂工人的活动中心。
(北空新)


第3版()
专栏:

张老会搬家
一天早晨,河北省隆尧县革委会副主任张老会,突然把自己的住处从原站长办公室又搬回了自己原来住的小屋里。张老会为什么又搬家?
事情是这样的:张老会是县拖拉机站看油库的老工人,多年以来,一直住在自己用碎砖烂板垒起的一间小屋里。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张老会带领革命群众大造党内一小撮走资派的反。成立革命委员会时,大家选他当了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为了工作方便,革命群众组织的负责人多次劝他搬家,他都拒绝了。后来,大家趁他到邢台地区革委会开会的机会,给他搬进了原站长办公室。老会从邢台回来,就想搬回去,可是又一想,成天找自己谈工作的人很多,住个大屋倒也方便。于是就住了下来。
一天晚上,老会参加常委会回来,想起了自己是贫农出身,是在旧社会的苦水里长大的,是毛主席他老人家把自己从火坑里救了出来,参加了革命,入了党。现在革命群众把自己从一个普通工人,选为邢台地区革委会委员、县革委会副主任。毛主席教导说:“我们共产党人不是要做官,而是要革命”。我当了副主任没几天,就搬进了全站最好的房屋,这不是脱离了群众吗?脱离群众可是个大问题。毛主席教导说:“国家机关的改革,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联系群众。”他越想,越觉得搬房子有问题。这时,搬房子前前后后的情景一幕一幕地浮在他的眼前:自搬进原站长办公室以来,自己在屋里的时间多了,接触群众少了。这不仅仅是搬房问题,这是思想搬家问题。地位变了思想不能变坏,否则脱离了群众,就会“舒舒服服”地变“修”。张老会经过了一番思想斗争,终于又搬回到自己原来的小屋里。
(邢军记、隆革通)


第3版()
专栏:

为人民立新功
黑龙江省望奎县革命委员会常委
望奎县红旗人民公社二西大队社员 刘长玉
革命群众的代表,参加“三结合”的革命委员会以后,如何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朝气蓬勃地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为人民立新功?这是摆在我面前的一个严肃问题。
我是贫农的女儿。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革命群众把我们这些“小人物”推选到领导岗位,参加了县革命委员会。环境、地位变化这么大,肩上挑的担子这么重,革命形势发展迅速,情况在不断变化,每天要抓的工作千头万绪,自己感到跟不上发展的新形势,一度产生畏难情绪,后来又变成依赖思想。心想,反正有革命的领导干部,人家经验多,情况熟,我就当个“扒拉角”吧,免得出差错。因此,原来那种敢想、敢说、敢干、敢闯、敢革命的精神逐渐地减少了,旺盛的斗志逐渐地减弱了。在毛泽东思想学习班里,革命的领导干部用自己犯错误的教训开导我,解放军同志个别地帮助我。我针对这些问题学习毛主席的教导,越学越觉得自己对不起毛主席,有负于无产阶级革命派和革命群众的委托。我痛下决心,坚决放下包袱,开动机器,为人民立新功,永远紧跟毛主席闹革命。
进行一次斗私批修,对毛主席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就增加一分忠诚,为人民立功劳的思想觉悟就提高一步。有一次,我们常委会议讨论几所学校的领导班子,我觉得讨论中有对新生力量考虑不够的倾向,提出来还是不提出来?我犹豫不定。这时,我想起了毛主席的教导:“使前辈人不脱离群众,使青年人得到锻炼。”我果断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同志们热情地支持我。我体会到革命群众代表要永远按照毛主席的教导,保持敢想、敢说、敢干的革命精神,这样才能给新生的革命委员会增添青春活力和生气。
要不断为人民立新功,还必须一刻也不脱离群众。我到革委会来以后,有人说“你是常委了,应该有个样子。”什么样子?!我是革命斗争中的一个新兵,来自老百姓,就应该保持工农劳动群众的本色,和战友们生活在一起,战斗在一起。一次到灯塔人民公社的生产队工作,社员送粪我装车,社员搞革命大批判我参加。他们都叫我“小刘”,我感到非常亲切。自己地位变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能变,说啥也不能有半点特殊。毛主席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贯的有益于广大群众,……”我的年纪还很轻,革命的道路还很长,只有更刻苦地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不断地改造自己的世界观,才能在革命斗争中不断为人民立新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