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毛泽东思想哺育的新式农民
——记大学生顾成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事迹
毛主席教导我们说:“从旧学校培养的学生,多数或大多数是能够同工农兵结合的,有些人并有所发明、创造,不过要在正确路线领导之下,由工农兵给他们以再教育,彻底改变旧思想。这样的知识分子,工农兵是欢迎的。”江苏省宿迁县耿车公社陆庄生产队顾成祥同志,就是一个深受贫下中农欢迎的大学生。
坚决走毛主席指引的革命道路
顾成祥在党的教育下,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自己的理想,立志当祖国第一代新式农民。他从小学到大学,始终不忘劳动,每逢寒暑假期,总要回家同贫下中农一道干活。经过长期锻炼,顾成祥学会了多种农活,培养了同贫下中农的阶级感情。
一九六三年暑假,顾成祥从江苏师范学院回家,家乡的景况使他触目惊心。当时,大叛徒、大内奸、大工贼刘少奇正通过他在江苏省、宿迁县的代理人,在附近的三树公社搞“包产到户”试点;这股歪风刮到陆庄生产队,把许多集体耕地作为自留地、“十边地”分掉了,新挖的沟渠两岸也被刨坏了,集体生产受到严重破坏。顾成祥眼看家乡的贫下中农陷入“三自一包”的灾难之中,又要吃二遍苦,心里很难受。
他回到学校以后,开始了毕业实习。同学们对于毕业分配议论纷纷。有的表示服从国家分配,有的则受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读书做官论”的毒害,不愿当农民,特别不愿意到艰苦的农村去。顾成祥见到这般情形,心里很气愤。他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毛主席著作:“我们的国家现在还是一个很穷的国家,并且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根本改变这种状态,全靠青年和全体人民在几十年时间内,团结奋斗,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一个富强的国家。”顾成祥觉得,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自己能成为大学生,是党和人民培养的结果,不能读了书忘了本,脱离广大贫下中农,应当回到农村和贫下中农一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顾成祥怀着一颗炽热的心给当时的学院写了一封信,要求到农村去,为改变家乡一穷二白的面貌贡献自己的力量。那晓得学院却把顾成祥的革命要求看成是“离经叛道”,不准他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怎么办呢?顾成祥一时拿不定主意。一天,他和一个同学来到苏州郊区的烈士陵园,凭吊死难烈士。在陈列馆里,看到一位烈士的遗书,这位年轻的烈士瞒着妈妈投奔革命队伍,为革命英勇奋斗,牺牲了自己的生命。顾成祥站在烈士遗像面前,激动得热泪盈眶,默念着毛主席的伟大教导:“成千成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他决心走毛主席指引的革命道路,回乡当一个普通农民。
自觉地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顾成祥回到陆庄生产队,第一天就剃去了“学生头”,脱去学生服,赤脚和贫下中农一道拉犁拉耙播种。可是,有的人对顾成祥的行动不理解,说:“成祥傻了,高楼大厦不住,回家当农民,没出息。”特别是旧江苏师范学院几次写信来威胁他,不回学校就开除他的团籍。对于这些压力,顾成祥早有思想准备。他重新学习了毛主席关于知识分子必须同工农相结合的伟大教导,决心用自己的行动顶住冷言邪语。
顾成祥的革命行动,得到了大队党支部书记李俊章的大力支持。他亲切地对顾成祥说:“你虽然回到农村了,但是过去你是甜水里泡大的,又在学堂受了几年修正主义教育,离贫下中农远了,现在要同贫下中农结合,首先要在自己思想上闹革命。”老支书语重心长的嘱咐,深深地印在顾成祥脑子里,他抱着彻底改造自己的愿望,处处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自觉地改造世界观。他把铺盖搬进牛棚里去住,晚上点上煤油灯,同贫下中农一起学习毛主席著作,同贫下中农谈心,接受再教育。白天,拜贫下中农为师,干最重最脏的活。当大雨倾盆淹没山芋种的时候,他和贫下中农一道冒雨到田头排水,不分昼夜地同洪水搏斗,保住了山芋种。在严重干旱的日子里,他发扬连续作战的革命精神,一天挑水一百担。为了搞好集体生产,他忘掉了疲劳,每天都是从黎明干到黄昏。
由于顾成祥以贫下中农为榜样,老老实实地向贫下中农学习,做出很大成绩。社员们对他的看法也改变了,都说:“成祥真的象一个农民了。”在一片赞扬声中,老贫农顾元胜和陆裕宝到牛棚来找顾成祥。顾元胜从小给地主做长工、打短工,累伤了腰;陆裕宝因为受到“包产到户”的迫害,把嗓子急哑了。他们说:“成祥啊,你来家当农民不赖,别人越称赞你,就越要严格改造自己,千万不要有半点满足。”打那以后,顾成祥每天晚上利用休息时间挨门逐户走访贫下中农,让贫下中农给自己讲家史、村史、两条路线斗争史。在走访中,顾成祥才真正看到贫下中农对“三自一包”是切齿痛恨;一谈到走社会主义道路,改变穷队面貌,他们劲头就来了。在贫下中农的帮助下,使顾成祥大大提高了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
正当顾成祥在革命的道路上前进的时候,旧江苏师范学院派来了一个人。这个人在田头找到顾成祥,见他卷袖赤脚和社员们一块干活,对顾成祥说:“教授说你是学陶渊明隐居田园,大学生当农民,可惜了。”顾成祥理直气壮地回答说:“毛主席说知识青年在农村的广阔天地里大有作为,我当农民有什么可惜,我决不上修正主义圈套!”那个人被顶了回去。
事隔半年,旧县委组织部要调顾成祥去当干部,生产队的社员听说后,都跑来挽留。顾成祥笑着说:“你们放心,我不走,要在这里干一辈子革命。”社员们高兴地说:“这就对了。”
在革命的道路上勇敢前进
顾成祥在农村干得很好,受到广大贫下中农的欢迎,大家硬是要选他担任生产队长。顾成祥想:当了生产队长,肩膀上的担子就重了。他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毛主席著作。毛主席说:“艰苦的工作就象担子,摆在我们的面前,看我们敢不敢承担。”“担子拣重的挑,吃苦在别人前头,享受在别人后头。这样的同志就是好同志。”毛主席的教导给了顾成祥极大的信心和力量,他对大伙说:“贫下中农信任我,我一定为贫下中农好好服务,同大伙一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要和社会主义新农村一起成长。”
一天夜里,贫下中农跑到牛棚里对他说:“成祥,你又不是死心眼,咱陆庄队穷就穷在这个上。”说着,他们作了个织土布的手势。贫下中农一指点,顾成祥心里就明白了。队里有的社员不参加集体生产,整天织土布做生意,严重地影响了集体生产。怎样才能打退这股资本主义自发势力呢?最强大的武器就是伟大的毛泽东思想。于是他和广大贫下中农一起,发动全体干部、社员,掀起了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热潮,同时和大家忆苦思甜,大颂集体化道路的优越性,大诉“三自一包”的滔天罪行。社员们提高了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的觉悟,揪出了一个破坏集体生产的阶级敌人,揭发了这个家伙大搞资本主义复辟、妄图变天的严重罪行。通过对敌斗争,社员们擦亮了眼睛,提高了觉悟,改变了过去的错误思想,同时也使顾成祥受到了深刻教育。从那时起,全队社员拧成一股绳,热爱集体的好人好事不断涌现,集体生产出现了生气勃勃的兴旺景象。
为了迅速改变生产队的落后面貌,顾成祥在贫下中农支持下,又遵照毛主席“农业学大寨”的伟大教导,组织社员学习大寨贫下中农战天斗地的英雄事迹,以大寨贫下中农为榜样,走自力更生的道路。社员们鼓足干劲,五天时间就打了一眼四十多米深的机井,在抗旱斗争中发挥了很大作用。顾成祥又在贫下中农帮助下,大胆试验,精心培育,战胜了春寒的袭击,搞成二十个山芋育种的火炕和十个塑料布育种的温床,培育了大量春山芋苗。这个队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队里栽种春山芋的“老大难”问题,使粮食产量有了显著增长,突破了本队历史上粮食产量的最高纪录。 本报通讯员


第4版()
专栏:

在毛主席最新指示鼓舞下前进的会宁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
毛主席的最新指示,迅速飞越万水千山,传到了甘肃省会宁县。从盘龙山下,到祖历河畔,到处一片欢腾,三十一万革命人民完全沉浸在无比幸福和欢乐之中。人们一次又一次地收听毛主席的最新指示和《人民日报》重要编者按,以及会宁县部分城镇居民纷纷到农村安家落户的报道。人们千遍万遍地热烈欢呼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千遍万遍地衷心祝愿我们心中最红的红太阳毛主席万寿无疆!万寿无疆!城区革命人民,敲锣打鼓,鸣放鞭炮,拥向红军会师楼下,向伟大领袖毛主席表决心:毛主席啊,毛主席!我们一定以最快的速度全面落实您的最新指示,进一步做好知识青年和城镇居民下乡上山安家落户的工作,以更大的成绩,报答您的伟大关怀!
在这大喜日子里,会宁城有多少人彻夜不眠,激动地捧着毛主席最新指示,穿街走巷,奔走相告,让毛主席的声音深入人心;有多少人家老少几代在毛主席像前,畅谈毛主席最新指示的伟大意义,表示下乡上山安家落户的决心。在镇革委会里,报名上山下乡的人一个接着一个,递交上来的决心书一份接着一份。第一居民委员会革命领导小组组长张玉花,学习了毛主席的最新指示,以“只争朝夕”的革命精神,做好了全家到农村安家落户的准备。当她带领全家同其他知识青年一道到达落户的郭城公社小羊营生产队时,广大贫下中农高举红旗,敲锣打鼓,从远处赶来,热情欢迎新来的社员。生产队长双手捧着毛主席像,把张玉花一家引进了新居。
毛主席的声音传到了会宁一中,广大革命师生通宵达旦地学习、讨论,全校一百五十多名应届高中、初中毕业生,全部报名,决心到农村去!家在县城的学生,带着毛主席的最新指示,赶回家去,说服自己的爹妈,下乡上山安家落户;有些革命家长,也带着毛主席的最新指示赶到学校,动员自己的子女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毛主席的最新指示,极大地鼓舞了会宁县的广大革命干部。许多干部说服爱人,动员子女,以“只争朝夕”的革命精神,做好一切准备,奔赴农业生产第一线。河畔公社邮电所干部郭吉原先动员自己的家属到农村去安家落户,家里人总是说,现在天寒地冻,等明年开春天气暖了再说。在毛主席的最新指示发表当晚,他带领全家学习了毛主席的最新指示,决定马上下乡,他连夜请示公社革委会,要求给他分配地点,争取早日实现在农村安家落户的心愿。
会宁县革委会在最新指示发表的当晚,连夜进行了学习、讨论,并作出决定,立即在全县掀起大学习、大宣传、迅速落实毛主席最新指示的高潮。他们说,我们会宁县三十一万革命人民,遵照毛主席“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教导,决心发扬成绩,克服缺点,继续把城镇居民和知识青年下乡上山的工作做得更好,我们要永远沿着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据新华社兰州电)


第4版()
专栏:

贫下中农一封来信
——记本溪市十三中易莉莉到农村落户
本溪市十三中学初三毕业生易莉莉,在毕业典礼会上,第一个表示要到农村安家落户。不久,便被批准了。但真的要离开生活了十几年的城市,莉莉却有点留恋。心想:爸爸、妈妈上班,我在家里做饭,也是为人民服务嘛,算不得在城市里吃闲饭!就这样,一批批下乡的同学都走了,莉莉却依然呆在家里。
莉莉的爸爸、妈妈都是老干部。在炮火连天的战斗岁月里,似乎没有把孩子放在心上;但进城以后,生活条件好了,薪水多了,对孩子也娇惯起来。加上旧学校对孩子进行修正主义教育,孩子越来越娇了、越懒了,老一辈的革命传统在孩子身上看到的少了。莉莉的爸爸和妈妈听说女儿分配到农村,心里很高兴。可是再一想,从小在身边长大的女儿一个人到农村去,还总有点不大放心。
毛主席最近教导说:“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正在易莉莉思想有反复,父母有顾虑的时候,突然接到一封来信。这封信地点生疏,落款是集体联名;文字不长,却情深似海。信中装有三件宝:第一件是金光闪闪的毛主席像章;第二件是红彤彤的“老五篇”;第三件是装满五谷的小布袋。
原来,易莉莉分配到朝阳县一个边远的生产队,贫下中农闻讯后,准备热烈欢迎。把房间、床位都准备好了,象盼望自己的孩子一样,盼望莉莉赶快来落户。当他们发现莉莉掉了队,都很担心,他们说:“根是好根,苗是好苗,就靠咱贫下中农来栽培啦!”贫下中农研究决定,集体写一封联名信,热情欢迎易莉莉归队。他们寄一枚毛主席像章,希望莉莉一颗红心向太阳,永远跟着毛主席干革命;寄一本“老五篇”,希望莉莉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寄一包五谷,希望莉莉到农村广阔的天地里锻炼成长。
贫下中农的一席话,解开了莉莉的爸爸、妈妈心上的疙瘩。他们说:“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河深海深不如阶级友爱深,天下贫下中农都是我们最可靠的亲友,把孩子交给贫下中农,我们就一百个放心啦!”
贫下中农的信,也使莉莉受到一次深刻的教育,她说:“贫下中农对我的期望,是对我最大的鞭策,这些没见面的老师,已经给我上了最生动的第一课。我一定听毛主席的话,到农村去安家落户!”
当天晚上,易莉莉戴上金光闪闪的毛主席像章,怀揣宝书,英姿焕发地奔向农村广阔的天地。 (红革兵 溪军通)


第4版()
专栏:知识青年在农村

新生活的第一课
天已经很晚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六盘山下的什字公社刘沟大队贫下中农,为迎接杭州市六十七名插队落户的知识青年忙碌了一天以后,还在不住地问:“缺什么?少什么?”这些刚刚离开学校的青年想了想,不约而同地说:“我们最缺少的是阶级教育,我们迫切需要贫下中农给我们讲一讲村史和家史。”贫下中农满意地答应了他们的要求。
第二天,大队革命领导小组副组长孔祥栋和老贫农孔几库领着新社员往村外走。到半山坡,孔祥栋拔起一棵苦苦菜,问大家:“你们知道这是啥?”新社员摇摇头:“不知道”。孔祥栋说:“这叫苦苦菜。”这些在西湖畔长大的新社员,今天第一次看到苦苦菜,都觉得很新鲜,每个人拔起一棵放到嘴里嚼起来。顿时,一股苦汁从嘴边流到心头。孔祥栋望望大家,严肃地说:“别看这苦苦菜从叶苦到根,可它在旧社会救过咱贫下中农的命!”接着,他悲痛地讲起了刘沟贫下中农的苦难史:“一九二九年,刘沟和其他村子一样,遭受了旱灾。狠心的地主、富农,趁机在贫下中农骨头里榨油。借一斗粮,过一个月就得还三斗。狗腿子收款要租,逼得贫下中农走投无路。有的卖儿卖女,有的外出逃荒,许多人饿死在路上。靠着这苦苦菜,才救下了一部分贫下中农的命。”最后,他语重心长地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刘沟大队的贫下中农,翻身不忘毛主席。现在过上了好日子,我们每年还是要吃几次苦苦菜,世世代代不忘本,永远紧跟毛主席!”
新社员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为了象刘沟贫下中农一样,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无比热爱新社会,无限忠于毛主席,他们每人拔了一把苦苦菜,吃了第一顿“忆苦饭”。


第4版()
专栏:

陕西渭北工农兵煤矿中学的知识青年,在工人的帮助下,进一步落实毛主席的最新指示,坚决走同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革命道路。图为在金锁公社落户的知识青年和老贫农一起学习毛主席语录。
新华社记者摄


第4版()
专栏:知识青年在农村

灵魂深处闹革命
有一天,从杭州市到宁夏回族自治区六盘山下的什字公社刘沟大队插队落户的知识青年孔毅和贫下中农一起去牛圈起粪。干了一会儿热起来。社员们把衣服脱了随便放在牛槽上。孔毅也脱了衣服,想往墙上挂,墙上没处挂,想往地上撂,又没块干净的地方。一个贫农社员看到这种情况,马上从他手里把衣服接过来,放在自己的衣服上。这个无声的动作象一股电流,猛烈地触动了孔毅的灵魂。
当天夜里,孔毅怎么也睡不着。联系白天发生的事情,他又重温了毛主席的教导:“最干净的还是工人农民,尽管他们手是黑的,脚上有牛屎,还是比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都干净”。这段话,孔毅早已读过许多次,可是今天感到分外亲切,好象字字句句都是对自己说的。他深刻认识到:衣服上沾了牛屎,洗一洗就掉了;思想上沾了灰尘,可不容易擦掉。自己所以怕脏,就是因为受了大叛徒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毒害,长期脱离工农,脱离劳动。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在贫下中农的帮助下,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彻底改变旧思想。从这以后,孔毅改造思想的自觉性更高了。他时时处处注意找和贫下中农的差距,发现缺点错误就学毛主席的有关教导,坚决改正。(据新华社银川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