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10月22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既当“官”,又当老百姓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上海市有大批普通工人经受了阶级斗争风暴的考验和锤炼,被推选到各级革命委员会的领导岗位。他们虽然地位变了,但是工人阶级本色没有变。广大工人群众赞扬说:“我们的工人委员就是好!”“有这样的同志掌权,我们放心了!”
上海国棉三十二厂织布车间丙班二排修机工陈德义当了厂革委会委员以后,坚持不脱离生产,是一个受全厂革命群众赞扬的好委员。
陈德义是贫农出身的老工人、共产党员。他在旧社会饱受地主、资本家的残酷压迫和剥削,解放后怀着对毛主席对党的无比热爱,积极投入各项政治运动,生产上埋头苦干,处处以身作则,在群众中享有较高的威信。今年一月,厂里成立革命委员会,陈德义被选为厂革委会委员。
在庆祝厂革委会成立那一天,织布车间丙班二排的全体同志既高兴又担心:高兴的是陈德义当选为厂革委会委员,这是全小组、全车间的光荣,这样一位大家信得过的工人代表当上了委员之后,一定能把他所担负的领导工作做好;担心的是,小组里走了这么好的一位修机工,怕以后生产搞不好。可是,他们没有想到陈德义心里早已有了打算:如果自己被选为厂革委会委员,一定要按照毛主席的“既当‘官’,又当老百姓”的教导办事,决不脱离生产!
陈德义当上厂革委会委员以后,果然一直没有脱离劳动。逢到夜班,不管白天工作到什么时候,晚上总是坚持来上班;逢到早班,不管头天晚上厂革委会会议开得多迟,第二天从不迟到半分钟。这一来,却使得小组的同志又是既高兴又担心:高兴的是,老陈一直和大家在一起;担心的是老陈的身体受影响。可是,陈德义却以张思德、白求恩、老愚公为榜样,他经常说:“日子一天天过去,过去一天永远也不能再回来。我要利用这每一天的时间,多做一些对人民有利的事情。”
在参加劳动的过程中,陈德义总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同志们共同前进。
有一天,他看见挡车工吴爱凤身体不大舒服,挡四十八台车有困难,他就主动地帮助她抢开停台,使吴爱凤增加了信心,挡好了四十八台布机。
有一次,为了增产需要,布机车速由每分钟三百五十转增加到三百八十五转,挡车工一时没摸熟规律,造成坏车。这时候,陈德义便耐心地一次又一次地修复每一台坏车。有一天快下班了,他发现一排有台坏车没修好就准备交给下一班,他便一声不响地帮助一排修机工修复好,为下一班提供了方便。
又有一次,他见到杨步楼所在的工区坏车率最高,掌握有困难,就主动和杨步楼同志换一个工区工作,抢挑革命的重担。
那里有困难,陈德义就出现在那里。工作再难,他不叫一声难;工作再累,他不叫一声累。也许有人认为他是个“老好人”吧?不!他可不是毫无原则的“老好人”。有一个混进工人队伍的反革命分子,平时专以讲笑话为名,散布各种反动的言论。陈德义就提醒大家说:“讲笑话中也有阶级斗争。我们一定要提高政治嗅觉!”在他带领下,经过揭发斗争,最后终于把这个反革命分子揪了出来。
陈德义就是这样一个受革命群众赞扬的对己和、对敌狠的好工人、好党员、好委员。


第5版()
专栏:

政治思想工作做得好
上钢三厂铸钢车间的工人们提起车间里电工组的变化,都一致赞扬车间革委会副主任万竹明的政治思想工作做得好。
电工组原来是铸钢车间有名的“死角落”。这个组有部分同志由于受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影响,曾经对工作消极应付。碰上车间电气设备发生故障,工人们跑得满头大汗,请电工组同志去修,电工组有的人却说:“慢慢来,不用心急嘛!”今年八月,全车间的无产阶级革命派响应毛主席“抓革命,促生产”的伟大号召,意气风发,力争上游,把生产搞得蒸蒸日上,而电工组却拖了铸钢车间生产的后腿。
就在这时,工人出身的车间革委会副主任万竹明挺身而出,深入到这个小组去“落户”,按照毛主席“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的教导,在这个组里展开了深入细致的政治思想工作。
万竹明在同电工组工人一起劳动、一起生活、一起学习毛主席著作的过程中,发现有个工人经常主动到车间去检查设备,就立即抓住这一先进苗子,在组里及时进行表扬。谁知这一表扬却引起了一场风波:这个被表扬的同志受到组里部分人的讽刺打击,说他是“拍马屁”。万竹明听到这些流言蜚语,马上召开小组民主生活会,带领大家学习毛主席的有关教导,并引导大家讨论两个问题:一、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劳动态度?二、表扬主动到车间去检查设备的同志对不对?万竹明还谦虚地表示:如果自己表扬错了,就向大家检查,立即改正。
这个会开得很热烈。大家学习了毛主席的教导,心里都亮堂了。有的说:“我们工人阶级就是要旗帜鲜明,先进的就应该表扬,错误的就应该批评。”有的说:“我们应该主动为车间服务,下车间检查设备,事先做好检修工作,这是电工组面向车间的一个方向。”就这样,组员们一个一个谈开了。原来对被表扬的同志讽刺打击的人,在大家的启发和帮助下,也主动站起来承认错误,表示要向先进的同志学习。会后,主动下车间检查电气设备的同志不断增多。
万竹明不仅注意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还注意身教,处处拣重担子挑。有一次,电炉发生故障,需要到几百度高温的上空去检修。万竹明不顾自己的身体适应不适应,第一个冲上电炉,带动了电工组的同志。有的同志感动地说:“老万真是过得硬。他从未上过高空,但他为了人民的利益,就是敢上!”有的说:“革委会同志深入生产第一线,夜以继日地和我们一起生产劳动,我们还有什么不好的东西舍不得丢掉呢?”有的同志沉痛地检查了过去所受的无政府主义思想影响,决心改正错误,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奋勇前进。
从此,电工组的面貌大变样了。大家都把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放在首位,每天早晨,个个都背起工具包,在早班工人还未上班前,就去检查电气设备。一听见那里发生故障,他们就立即奔赴现场进行抢修。


第5版()
专栏:

把革命利益放在第一位
铁路局上海南站革委会委员、共产党员王银芝,处处为革命利益着想,那里有困难就往那里跑。工人们赞扬说:“这样的工人委员我们信得过!”
王银芝原是站里的一班调度员,被选入革委会后,始终牢记毛主席“既当‘官’,又当老百姓”的伟大教导。有的人要他脱产,但他坚持当班。他说:“我是工人群众的代表,不能脱离工人群众!”那里有困难,他就往那里跑;到了那里,就同那里的群众一起学习毛主席著作,向群众宣传毛泽东思想,同群众一起战斗。
一天早晨,南站调度员接到前方龙华站来电话说:因忙不过来,早晨八点钟的货车进不了站,要同十一点钟的列车一齐送进来。这一来,调度员可急坏了。两班货车一齐到,站里的劳动力跟不上去,等待外运的物资也受到影响,整个运输计划就会打乱,怎么办?调度员感到很着急。王银芝知道了这件事,就说:“他们忙不过来,我们自己去把列车接进来。”调度员有顾虑,说:“过去从来没有这样做过。现在开个头,以后麻烦就多了。”王银芝说:“只要对革命有利,再麻烦我们也要顶着干!”他和机车调车组的同志一谈,大家都同意这个做法。王银芝亲自带了几个同志赶到前方龙华站,带头帮助他们调车。他不怕难,不怕累,很快地把一列货车送进了南站,保证了运输任务的完成。同志们说:老王处处想着革命利益,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今年五月,王银芝被全站职工推选到北京参加全国铁路、交通会议,受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亲切接见。从北京回来以后,他更是把整个身心都放在站里的工作上,全站职工普遍赞扬说:我们的工人委员就是好!
(据新华社讯)


第5版()
专栏:

董庄子公社革委会建立经常访问贫下中农家庭的制度
革委会委员永远保持普通劳动者的本色
促进了机关革命化和干部思想革命化,推动了革命和生产不断发展
新华社石家庄二十一日电 河北省怀来县董庄子公社革命委员会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国家机关的改革,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联系群众”的伟大教导,建立经常访问贫下中农家庭的制度,积极开展同贫下中农谈心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毛主席一系列最新指示的迅速落实,推动了革命和生产的不断发展,也进一步促进了机关革命化和干部思想革命化。
这个公社革委会访问贫下中农家庭的活动,是今年二月份开始的。当时,广大贫下中农遵照毛主席“办学习班,是个好办法,很多问题可以在学习班得到解决”的指示,大办家庭毛泽东思想学习班。革委会成员到家庭学习班办得比较好的社员家庭,进行了访问。他们来到贫农社员蒋秀英家,发现这一家老小四辈,大小九口,天天坚持学习毛主席著作,天天斗私批修,大大促进了思想革命化。这个家庭学习班,有两条好经验:一条是经常开展忆苦思甜活动,激发全家人对伟大领袖毛主席无比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一条是经常召开学用结合的家庭讲用会。革委会成员又访问了其他十几户贫下中农,发现办得好的家庭学习班,也都有这两条经验。革委会推广他们的经验以后,促进了全公社家庭学习班的迅速普及和提高。
董庄子公社革委会从这一实践中,尝到了甜头。他们就把经常访问贫下中农家庭,作为一项重要制度固定下来。
从这以后,每当伟大领袖毛主席发出最新指示,革委会同志就和解放军支农部队同志一起,以最大的热情,最快的速度,连夜出动,爬山越岭,深入各村,走上社员群众门,向社员群众传达、落实毛主席的最新指示。今年春耕大忙时,陈家堡大队发生有人砍集体树的情况,影响抓革命、促生产。革委会主任胥明贵来到这个大队,到贫下中农家庭进行访问。他一面宣传毛主席的最新指示,一面和贫下中农谈心了解情况。他同贫下中农社员一起分析当地阶级斗争的新形势、新特点,了解到这是阶级敌人刮起的一股破坏抓革命、促生产的妖风。于是,通过开展革命大批判,使贫下中农提高了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觉悟,擦亮了眼睛,揪出了在幕后煽风点火的阶级敌人,保证了春耕生产的胜利完成。
在家庭访问中,革委会成员受到广大贫下中农的深刻教育,他们深深感到贫下中农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感情最深,对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学得最活,用得最好,自己必须老老实实向贫下中农学习。姚家河大队七十一岁的老贫农刘德春,人称“老来红”,他在旧社会给地主当了半辈子长工,现在他毛主席著作不离身,是怀来县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他在全队革命大批判会上发言一百多次,成为革命大批判战场上的老将。革委会副主任封正宏先后六次去刘德春家访问学习。封正宏以这位老贫农为榜样,勤勤恳恳地为人民服务,受到群众好评。
广大革命群众最爱护新生的无产阶级革命政权,对革委会成员有什么建议和批评意见,都愿意面对面地讲给革委会成员听。公社革委会成员经常访问贫下中农家庭,同贫下中农谈心,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现在,革委会每次开会,研究问题,首先研究家庭访问中群众提出的意见,认真分析,做出决定。革委会成员在访问中,常常听到群众批判旧公社党委官僚主义作风的一些话,他们也注意引以为戒。群众说:“过去干部下乡,睡觉住大队,办事凭开会。”现在他们下乡就往贫下中农家里住,办事和群众商量。群众说:“这样的干部是我们的贴心人,我们信得过。”
革委会成员通过经常的家庭访问,也进一步增强了对贫下中农的阶级感情。贫农社员、复员军人周福玉患了严重的眼病,两年来一直没有得到很好治疗,革委会成员在家庭访问时知道了,革委会主任和副主任亲自登门看望,帮助他解决烧煤、烧柴和医疗费用等困难。有一位常委到县城开会,还惦记着这事,遇到北京来的一个医生,便设法把周福玉接去治疗。在公社革委会的关怀下,周福玉的眼病治好了,重见了光明。他站在毛主席像前,激动地说:“毛主席啊,毛主席!我越看您老人家,心越宽,眼越亮,您老人家亲自培育的革命委员会,什么问题都替我们贫下中农想到了,和我们贫下中农心连心。”
董庄子公社革委会从实践中体会到,经常访问贫下中农家庭,同贫下中农谈心,主要有六条好处:一、便于及时、准确地掌握各个时期群众的活思想和阶级斗争新动向,使革委会成员胸中有数;二、便于发现新生事物和先进典型,为革委会实行以点带面的领导提供有利条件;三、便于联系年老体衰、行动不便的贫下中农,使革委会能够最大限度地征求群众意见;四、便于联系离公社较远村庄的社员群众,使革委会保持最广泛的群众基础;五、便于及时发现和纠正革委会工作中的错误和缺点;六、便于从群众中不断吸取营养,使革委会成员永远保持普通劳动者的本色,促进领导班子思想革命化。(附图片)
在吉林省集安县果树场落户的知识青年,恭恭敬敬地拜贫下中农为师,虚心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王立东 刘元顺摄


第5版()
专栏:

湖南安徽甘肃山西大批大中学校毕业生遵循毛主席的教导
满怀革命豪情走上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
新华社长沙二十一日电 湖南省大专院校一九六七年毕业生三千多人最近纷纷奔赴农村和工厂,当普通农民和普通工人,余下部分绝大多数到县以下基层单位,边工作,边劳动,接受工农兵的再教育。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建立了功勋的广大革命小将,热烈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走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离校前,他们在驻校解放军和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领导下,举办各种类型的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反复学习毛主席的一系列最新指示,狠批中国赫鲁晓夫的修正主义教育路线。许多学生在学习班里愤怒控诉了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对自己的毒害。驻校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还组织毕业生参观毛主席从事革命活动的纪念地,学习革命传统;请老工人讲家史,提高毕业生的无产阶级觉悟,从而更加激发了大家对中国赫鲁晓夫修正主义路线的无比仇恨和对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无限忠诚。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知识分子要“由工农兵给他们以再教育”的最新指示发表后,毕业生们受到极大的鼓舞和教育。他们说,毛主席的最新指示又一次给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们一定要听毛主席的话,走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到工农兵中去接受再教育,在革命大风大浪的锻炼中,把自己培养成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可靠接班人。
据新华社合肥二十一日电 在毛主席“五·七”指示和一系列最新指示的光辉指引下,安徽省有七千多名一九六六年和一九六七年大专院校毕业生,已在最近奔赴农村、边疆、工矿和基层单位,走上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接受工农兵的再教育。
这批毕业生下去之前,都通过举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反复学习了毛主席的“五·七”指示和一系列最新指示,深入地开展了革命的大批判。在学习班上,毕业生们以斗私批修为纲,开展忆苦思甜活动,狠批了中国赫鲁晓夫及其在本单位代理人推行的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和毕业生分配路线,狠挖了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对自己的毒害,大大提高了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觉悟。他们说,毛主席要我们走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这是毛主席对我们的最大关怀,最大信任,最大鼓舞!
据新华社兰州二十一日电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入伟大的斗、批、改高潮的大好形势下,甘肃省近万名中等学校毕业生和四千名大专院校毕业生,遵循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教导,满怀革命豪情,陆续走上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他们决心到工农兵中去,接受工农兵的再教育,把自己培养成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可靠接班人。
据新华社太原电 在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对知识分子进行再教育的最新指示的鼓舞下,山西省大批大、中专学校毕业生满怀革命的豪情壮志,坚决走毛主席指引的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工矿去,到基层去,当工人、农民,在劳动中接受工农兵群众的再教育。
现在,全省一九六六年和一九六七年的五千多名大专院校毕业生和一万四千多名中专学校毕业生,绝大部分已经根据国家需要,踏上了新的革命征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