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10月12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在光辉的航道上
柳河“五·七”干校散记
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一面鲜艳的红旗凌空飘扬。迎着毛泽东思想的阳光,黑龙江省柳河“五·七”干校,阔步走在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引的光辉航道上。
来自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和旧省委、省人委的下放劳动干部们,更加焕发出无产阶级革命者的青春。
欢腾
彩霞满天飘,人声鼎沸歌如潮。十月四日深夜,红色电波带着毛主席的最新指示:“广大干部下放劳动,这对干部是一种重新学习的极好机会,除老弱病残者外都应这样做。在职干部也应分批下放劳动。”划破夜空,从祖国首都传到小兴安岭下、柳河之滨的“五·七”干校。全校顿时沸腾起来,人们潮水般地涌到毛主席像前,含着激动的泪花,一千遍一万遍地欢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万岁!犯有错误的老干部们说:“毛主席他老人家最了解我们,最爱护我们!”年青干部和革命造反派的同志们说:“毛主席说出了我们‘五·七’战士的心里话,毛主席的最新指示,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最大的鼓舞。”
热血沸腾心潮涌,千言万语说不尽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无限热爱。“五·七”干校的战士们衷心祝愿毛主席万寿无疆!一位参加革命二十一年的原省政研室副主任薛琳,虽已年近半百,仍和年青的姑娘们一起跳起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的舞蹈来。此时此刻的心情使她总也不能平静:过去长期住在高楼大厦的办公室里,肩不能担担,手不能提篮,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怎么能为人民服务?今天奋战在小兴安岭下,整天满身泥巴,经过五个多月的磨炼,才使她明白了毛主席“既当‘官’,又当老百姓”的教导的深远意义。从当“官”到为民,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这是一个多么巨大的变化呀!
起点
在柳河两岸的黄草坪上,有一位头发花白,满面红光,腿扎黄绑腿,农民打扮的牧羊老人,在红太阳的光辉照耀下,迎着清风,站在山坡的最高处,喜爱地望着雪白的羊群吃草。他间或同过路的老农热情地打着招呼,亲切地交谈着。有谁知这个朴实的“农民”老人,就是往日穿着毛料子服,出门坐轿车的原黑龙江省总工会副主任温溶洗呀。
有人问他:“老温,你在咱农村不觉得苦吗?”
“不!如果和那时发号施令,过着饭来张口,茶来伸手的老爷式的生活相比,表面上是苦,可是,我却从中尝到了怎么更好地跟咱毛主席干好革命的甜头。”他发自内心的回答,感染得对方不禁脱口而出:
“老温可从感情上和咱贫下中农靠近了!”
“那里,我这不过才迈出了第一步。”
这个参加革命已经三十多年的老干部,革命前是一个放羊娃,受尽了地主和资本家的压迫。是毛主席他老人家从火坑里把他救出来,使他参加了革命工作。革命胜利后,他地位变了。在中国赫鲁晓夫的修正主义干部路线毒害下,他高官厚禄,养尊处优,忘记了毛主席的谆谆教导,在糖弹面前打了败仗。吃点,喝点,玩点,他认为是功有应得。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使他猛醒过来。在毛主席一系列最新指示的教育下,在革命造反派的帮助下,他清算了自己所犯的错误,打起背包,走进了“五·七”干校。
在“五·七”干校里,他又重新拿起扔掉了三十年的放羊鞭子。在一次讲用会上,他无限感慨地说:“每当我放羊时,就想起天下有多少放羊娃还没解放,我怎么就不想革命了呢?我今天拿起来的不是一支小小的牧羊鞭子,它使我把丢掉了的革命传统又拣了回来。要不是毛主席他老人家又一次挽救了我,真不知道我要走到什么样的危险道路上去。毛主席早就教导我们:‘我们共产党人不是要做官,而是要革命’,今后,我要紧跟毛主席干好后半辈子的革命。”
定向
干校的学员们自己亲手种植的水稻散发出诱人的清香。在水稻地里的一侧田埂上,坐满了收割稻子的“五·七”干校战士们。
口号声、学习毛主席语录声响成一片。
“凡是错误的思想,凡是毒草,凡是牛鬼蛇神,都应该进行批判,决不能让它们自由泛滥。”
“人民靠我们去组织。中国的反动分子,靠我们组织起人民去把他打倒。凡是反动的东西,你不打,他就不倒。”
“彻底批判中国赫鲁晓夫的修正主义干部路线!”
“打倒中国赫鲁晓夫!”
这是一连的战士们,利用歇气时间进行的又一次田头批判会开始了。发言的同志一个接一个,愤怒地批判中国赫鲁晓夫反对干部参加劳动的滔天罪行。
坐在人群中间的农民出身的《黑龙江日报》农村版编辑李贵同志,再也抑制不住心头怒火,他几步跨到前面进行控诉:“中国赫鲁晓夫这个坏蛋,可把我害苦了。我原是一个扛过十二年大活的庄稼汉,旧社会全家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正在全家挣扎在死亡线上的时候,一声春雷震天响,毛主席他老人家把我从火坑里救出来了。我参加了斗地主、分田地的土改工作队。我出于对毛主席的无限热爱,进夜校学文化、写颂扬毛主席的稿件。党为了培养我,送我到工农干校学习。可是,中国赫鲁晓夫散布的‘成名’‘成家’的黑货,使我受了很深的毒害,把我引上了邪路。我拚命啃书本,学理化、学三角,想捞点干货,‘成名’‘成家’,出人头地。那曾想到,捞来捞去,捞到了一副近视眼镜,一身神经衰弱症,我还不知寒酸地摆起架子,本是工农出身的人,却不愿接近工农群众了。这都是中国赫鲁晓夫给造成的。”他惭愧地接着又说:“毛主席发出‘精兵简政’的伟大号召,省革委会紧跟毛主席的伟大战略部署,办起了‘五·七’干校。当时,我虽然也报名了,但心里还有不愿下放劳动锻炼的错误想法。多亏解放军代表引导我学习了毛主席一系列最新指示,才从根本上认识到:工农出身的干部也要到劳动中去接受再教育。在干校锻炼虽然只有短短的五个月,比过去上五、六年工农干校强上百倍、千倍。在这所劳动大学里,使我明确了一个革命者应该保持的大方向,那就是不忘无产阶级本色,永远置身于群众之中。”
革命大批判,使破坏“五·七”干校的阶级敌人闻风丧胆。
革命大批判,使原来在“五·七”干校坚持不下去的人,爱上了干校,决心要在柳河两岸生根开花。
革命大批判,使“五·七”干校的战士们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爱得更深了。
前几天,他们把自己辛勤劳动收获的大米,经过一粒一粒认真挑选,送到了北京,敬献给他们日夜想念的伟大领袖毛主席。
前进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在毛泽东思想的哺育下,“五·七”干校的战士们,经过艰苦创业,取得了农副业生产的大丰收。可是他们的思想上的胜利果实,却结得更丰硕、更鲜红。
最近几天,全国各地多少双眼睛看着柳河“五·七”干校,赞扬他们为机关革命化作出了榜样。
八月的一天,干校一个有毒性的大油桶需要清洗,下去的人随时都有中毒的危险。在动手清洗前,引起了一场争论:
农工们说:“这是危险的事,我们先下。”
干部们说:“正因为危险,还是我们下去,我们是来革命的,不担风险那能锻炼得好!”
结果还是干部们占了“上风”,一个接一个抢着跳了进去。
原省委宣传部办公室副秘书长高骞同志,是这次最勇敢的一个。他下去不到半分钟,就觉得头昏眼花,站立不稳,眼看就要倒下去。他意识到这是中毒的征候。但是,毛主席的教导立即出现在他的眼前:“要奋斗就会有牺牲……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他一遍又一遍地背诵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他紧咬着牙坚持下去。农工们看在眼里,疼在心上,硬是把他拉上来,然后自己跳进去干起来。这时高骞的热泪再也抑制不住了……。事后,他感慨地说:“只有同工人、农民生活、劳动在一起,才能体会到无产阶级感情;只有同劳动人民处在同样地位,才会看到落实毛主席最新指示,密切联系群众的必要性。”
在干校里,象高骞同志这样,从领导岗位放下官架子以普通劳动者出现的人何止一个!原省妇联副主任陈少剑,也是这些下放劳动锻炼的干部中平凡的一个。她来校前,下定决心,要在三大革命运动的实践中冶炼自己。为了更好地接近贫下中农,宣传、落实毛主席最新指示,她虽然已是四、五十岁的人了,但还是要求参加年青人组成的毛泽东思想文艺演出队。
一个阴雨连绵的天气,校革委会交给他(她)们一个光荣任务,要给庆安县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代表演出文艺节目。陈少剑想,这正是学习的好机会。任务很紧,演出地点距干校七十余里,下雨天车开不动,怎么办?
她于是给年青人讲起了她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学校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故事。当她讲到毛主席、林副主席当年给她讲课的情形时,宣传队的小伙子们和她一样心情十分激动,大家七嘴八舌地嚷着:“我们要继承老红军的光荣传统,发扬爬雪山、过草地的革命精神,迈开两条腿,走到庆安去!”
他们就这样顶风冒雨地上路了。走在最前面的就是当年住过抗大的老战士陈少剑。演出后的第二天,他们又踩着泥泞的道路,一路宣传,一路唱歌走了回来。事后,她深有感慨地说:抗日战争时期,每天走个百八十里路,是家常便饭;可是全国解放后,步行这么远,还是第一次哇!住大楼、坐小汽车,把人坐成四肢麻木的“病人”。这次下放劳动,走革命的路,使我又恢复了革命者的青春活力,又重新开始了革命者的战斗生活。
现在,在“五·七”干校里的许多过去很少走路的学员,每天走上几十里路,已不在话下。他们豪迈地说:
困难脚下踩,艰苦怕什么?
走在毛主席的光辉革命航道上,
我们一定要加大油门开快车;
心中怀着红太阳,
前进方向永远不脱辙!
毛泽东时代列车飞速前进!柳河“五·七”干校也在不断地前进着……
柳河“五·七”干校通讯组 龙卫东
(附图片)
柳河“五·七”干校的学员们正在兴修水利
新华社稿(传真照片)


第2版()
专栏:

拿起牧鞭闹革命
在黑龙江省嫩江地区杜尔伯特草原,牧民们一提起嫩江地区革命委员会委员、蒙族放牧员楚鲁,都说:楚鲁当了委员,蒙族牧民的革命本色没有变,是贫下中农的好后代。
楚鲁,这个在旧社会苦水里泡大的蒙族穷孩子,在他出生五个月的时候,阿爸由于给地主长年扛活,劳累成疾,活活被折磨死了。阿妈抱着他到处讨饭,流浪在荒凉的大草原……。楚鲁家乡解放以后,楚鲁和广大蒙族贫下中牧一样,满怀对伟大领袖毛主席无限热爱的深厚阶级感情,如饥似渴地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越读越爱读,越读心里越亮堂。去年三月,楚鲁被广大社员群众选为革命群众的代表,参加了嫩江地区革命委员会。
楚鲁参加嫩江地区革命委员会成立大会回来后,他立即返回牧场。老牧民们语重心长地对楚鲁说:“你当上委员了,可不能把牧鞭放下呀!”楚鲁深深懂得这是老牧民们对自己的鼓励和鞭策,放下了牧鞭,就是丢掉了蒙族牧民的劳动本色,就是辜负了毛主席他老人家的期望啊!他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反复学习了毛主席“我们共产党人不是要做官,而是要革命”的教导,使他清楚地认识到:政治地位变了,劳动人民的本色不能变,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红心不能变,拿起牧鞭闹革命的决心不能变,只有时刻不脱离群众,才能永葆革命青春。从此以后,哪里困难,他就往哪里去,哪里艰苦,就往哪里闯。
在牧场上,比较艰苦的工作是放夜马。夏天,蚊子咬,露水淋;冬天,顶风雪,冒严寒。但楚鲁心中有颗红太阳,他主动承担了放夜马的工作。有人说:“楚鲁当委员了,还放马?”楚鲁回答说:“我当委员和大家没有什么两样的。和大家不一样的,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更大了。在伟大的毛泽东时代,‘官’和民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都要干革命,为人民服务。”不管是烈日当头的盛夏,还是寒风刺骨的严冬,他都和往常一样,跃马扬鞭驰骋在草原上,始终保持牧民的本色。
一天夜里,牧群中有一匹怀驹的青骒马要下驹。母马有病,下驹有困难,这儿离兽医站又很远,如不及时抢救,母马和马驹有死亡的危险。这时,他想起了毛主席“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的教导,动手给母马实行人工接产,终于保证了母马的安全。又有一天夜里,雨下得很大,一阵狂风把马群刮惊了,马群跑到十几里以外的地方。他和牧民邵青两人,遵照毛主席“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教导,迎着狂风暴雨,向马群追去,一直追赶了几个小时,终于把马群赶回牧场。回来后两人衣服全湿透了,冻得说不出话来。后来大家劝他们休息时,楚鲁说:“我的任务还没完成呢!”说罢他又转身套车,把草原上的马驹拉了回来。老牧民陈良激动地说:“楚鲁当了委员,没改变蒙族牧民勤劳勇敢的本色,有这样的人掌权,我们放心。” 本报通讯员


第2版()
专栏:

当委员,也当农民
爆破英雄董存瑞烈士的父亲——董全忠被选为张家口地区、怀来县、董存瑞公社三级革命委员会委员,经常在外边工作。有一次,他回到村里,听到有人议论:“人家董大爷当大‘官’了,早晚得远走高飞!”还有人说:“人家当上专区的委员,不一样啦,那能和咱们一起摆弄土坷垃。”董全忠一听,觉得挺委屈,心想:我整天也没有闲着,当领导和当群众,工作就是不一样嘛!
部队支左的同志,摸着了董全忠的心思,就找他谈心,向他指出,当了委员,要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决不能脱离群众、脱离劳动,要不断改造自己的思想,要永远接受群众的监督和帮助。晚上,董全忠带着自己的思想问题,学习了毛主席关于“我们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的教导。毛主席的话打开了他的心窍,使他弄明白一个道理:当官和当老百姓,在旧社会是完全不一样的。那时,当官和当老百姓的关系是压迫和被压迫的关系。在今天的社会里,当“官”当老百姓都是为人民服务的。他琢磨群众的议论,主要是因为自己几个月没有和群众一起劳动了。他想起自己当了委员后,的确是因为有了个“不一样”的想法,参加劳动不象过去那样经常了。
从第二天起,董全忠就下地去劳动,用手勤、眼勤、嘴勤来要求自己,给自己规定了五条约法:地位变了,贫下中农的感情不变;职位高了,劳动人民的本色不变;生活好了,艰苦朴素的作风不变;年纪大了,忠于毛主席的红心不变;体质弱了,革命到底的意志不变。他同过去一样,劳动不问活轻活重,干活不分天气好坏,出勤不计报酬多少,同贫下中农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有一次锄地,同志们劝他说:“董大爷,您年纪大啦,给俺们出个点子就满好了。”为了照顾他的身体,还给他找轻活干。他说:“你们能干,我照样能干,要说特殊点,那你们给我找点重活才对。”他仍然同社员们一起照样地干活。他还和贫下中农一起积极投入对中国赫鲁晓夫的大批判运动,在田头开批判大会,同一小撮阶级敌人展开面对面的斗争。
群众赞扬董全忠说:“董大爷当了委员,有和以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和我们一起劳动,当我们的贴心人;有和以前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革命大批判他是带头人,参加劳动是勤劳人,是贫下中农的好勤务员。” 龚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