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7月11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充分显示中阿两国人民和革命青年的战斗团结和革命友谊
地拉那盛会热烈欢迎中国红卫兵代表团
梅罗同志说不管出现什么风暴阿尔巴尼亚青年将忠于同中国战友的战斗友谊姚文元同志说中国人民在反对帝修反斗争中永远同阿尔巴尼亚人民并肩战斗
新华社地拉那九日电 阿尔巴尼亚首都地拉那各界青年为中国红卫兵代表团访问阿尔巴尼亚,八日下午在地拉那文化宫大厅举行了盛大集会。大会充分显示了中阿两国人民和革命青年的战斗团结和革命友谊。这次大会是由阿尔巴尼亚劳动青年联盟中央、阿中友好协会和阿尔巴尼亚劳动青年联盟地拉那区委员会联合组织的。出席大会的有阿尔巴尼亚劳动青年联盟中央第一书记梅罗,阿中友好协会主席凯莱齐,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地拉那区委员会书记帕奇拉米和阿尔巴尼亚劳动青年联盟地拉那区委第一书记莫纳里等。
中国驻阿尔巴尼亚大使刘晓也应邀出席了大会。
主席台上高悬中阿两国人民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和恩维尔·霍查同志的巨幅画像以及中阿两国国旗。天幕上挂着巨幅标语,上面写着:“阿中两国人民的战斗友谊万岁!”
阿尔巴尼亚劳动青年联盟中央第一书记梅罗和中国红卫兵代表团团长姚文元先后在会上讲话。
梅罗同志在讲话中说,中国红卫兵代表团对我国的访问,他们对我国人民、党和敬爱的领袖恩维尔·霍查同志充满着革命友情的话语,是对我国青年巨大的鼓舞和激励。代表团的访问更加加强了牢不可破的、兄弟般的阿中友谊。在这些日子里,我国各地青年热情地接待了他们最亲密的同志和战友——中国红卫兵的代表,表现了我国人民和青年对兄弟的中国人民和青年,对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伟大的敬爱的领袖、阿尔巴尼亚人民伟大的朋友、杰出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毛泽东同志的友谊和无限热爱。
梅罗说,我国青年欢呼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领导下顺利开展的中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我们感到高兴的是,中国红卫兵成了这一革命的突击队,他们在生活革命化、保卫无产阶级专政、摧毁一切资产阶级的思想和发展无产阶级的思想和道德的过程中正起着巨大的作用。中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胜利,毛泽东同志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胜利不仅对中国,而且对全世界的社会主义和革命的命运,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我国青年祝中国红卫兵和全中国青年按照毛泽东同志确定的道路,把中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彻底胜利。
梅罗在讲话中谈到光荣的越南人民和青年的抗美救国斗争时说,正象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青年一样,我国劳动党、我国人民和青年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将支持和声援光荣的越南人民和青年的斗争。
梅罗说,我国青年象阿尔巴尼亚全国人民一样,为兄弟的中国、中国人民和中国青年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同志领导下正在取得的胜利感到十分高兴。你们的成就是对我们的巨大鼓舞。我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我国青年按照党和霍查同志的教导,将不断加强同中国人民和青年的兄弟般的战斗友谊。这一友谊是由我们两党以及霍查同志和毛泽东同志缔造起来的。它将永远燃烧在我们的心中,世代长青。我们向我们最亲密的中国同志和战友保证,不管出现什么风暴,不管在任何时刻,我国青年都不会辜负这一友谊。
梅罗最后高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阿尔巴尼亚人民的伟大朋友毛泽东同志万岁!牢不可破的兄弟般的阿中友谊万岁!毛泽东主席的忠实战士——中国红卫兵万岁!
接着,姚文元同志在热烈的掌声中开始讲话。
姚文元说,我们中国红卫兵代表团,参加了你们劳动青年联盟第五次代表大会,满载着阿尔巴尼亚人民和青年的深情厚谊,就要结束我们第一次出国访问了!
姚文元说,我们访问了许多工厂、农村和学校。我们深深感到,阿尔巴尼亚人民是伟大的人民,阿尔巴尼亚青年是英雄的青年。你们在以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恩维尔·霍查同志为首的阿尔巴尼亚劳动党的坚强领导下,发扬了“一手拿镐、一手拿枪”的革命精神,正在祖国的大地上绣出最美丽的花朵。我们亲眼看到,到处沸腾着冲天的社会主义劳动热情,山坡上布满梯田,漫山遍野是进行义务劳动的革命青年。到处都在讨论如何贯彻劳动党第五次代表大会的决议,如何进一步加强思想革命化,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让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红旗永远在阿尔巴尼亚上空飘扬。
他指出,在阿尔巴尼亚劳动党领导下的阿尔巴尼亚人民和青年,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大旗,站在反对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和以苏共叛徒集团为中心的现代修正主义的最前列。
姚文元说,我们的坚强的牢不可破的革命团结,是由毛泽东同志和恩维尔·霍查同志缔造起来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基础上的,是在反帝、反修的急风暴雨中经历过无数次考验的。在今后反对美帝国主义、苏联现代修正主义和各国反动派的伟大斗争中,我们永远同你们并肩作战,不管世界上发生什么事情,我们永远同你们团结在一起,战斗在一起,胜利在一起!
姚文元说,在这些日子里,我们还亲身感受到毛泽东思想正在全世界发挥出无比巨大的革命威力。毛泽东思想是照耀全世界革命人民走向胜利的灯塔。各国许多马克思列宁主义青年组织谈到他们如何把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斗争的指路明灯,谈到他们如何把毛泽东思想运用于本国的具体革命实践。这对我们也是很大的教育。毛泽东思想是在帝国主义走向全面崩溃,社会主义走向全世界胜利的时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正在成为全世界被压迫人民争取彻底解放的最锐利的精神武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会在全世界取得胜利!
姚文元说,当前,世界革命是一片大好形势,人民革命的浪潮风起云涌,一浪高一浪;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人民的武装斗争如火如荼,蓬勃发展,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恐慌万状,就掀起一股反华、反阿、反马克思列宁主义、反毛泽东思想、反革命的逆流。但是,逆流终究只是逆流,它阻止不了世界人民革命这股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我们深信,中阿两党、两国人民的坚强团结,全世界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的坚强团结,全世界革命人民的坚强团结,必将粉碎这股反革命逆流,取得世界人民解放事业伟大的新胜利!
姚文元同志和梅罗同志的讲话不断为暴风雨般的掌声和口号声所打断。全场起立几十次。人们不断高呼“毛泽东同志万岁!”“霍查同志万岁!”“恩维尔—毛泽东!”“阿中友谊万岁!”等口号。
姚文元同志讲话以后,同凯莱齐、梅罗等同志紧紧拥抱,手拉着手,同全场群众一起欢呼“恩维尔—毛泽东!”“友谊就是保证!”
莫纳里同志代表阿尔巴尼亚劳动青年联盟地拉那区委员会把一面锦旗送给中国红卫兵代表团。接着地拉那陶瓷厂和斯大林纺织联合工厂等五个厂的劳动青年联盟组织和职工代表向代表团赠送了霍查同志的半身塑像等礼品。
中国代表团也向大会赠送了毛主席和霍查同志的织锦像、毛主席的半身塑像、毛主席戴着红卫兵袖章的织锦像等礼品。
同一天晚上,阿尔巴尼亚劳动青年联盟中央为代表团举行了宴会。阿尔巴尼亚劳动青年联盟中央第一书记梅罗,阿中友好协会主席凯莱齐和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中央委员帕奇拉米等出席了宴会。
中国驻阿尔巴尼亚大使刘晓也应邀出席了宴会。
宴会充满了十分亲切友好的气氛,宾主频频举杯,共祝两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和霍查同志万寿无疆!祝中阿两国人民和青年的战斗友谊万古长青!


第4版()
专栏:

陈毅副总理接见坦桑客人
新华社九日讯 国务院副总理陈毅,今天下午接见了由卡什米里中校率领的坦桑尼亚军事代表团全体成员,同他们进行了热情友好的谈话。
接见时在座的有彭绍辉、唐天际、潘振武等。
坦桑尼亚驻中国大使姆瓦卢科也在座。


第4版()
专栏:

陈毅副总理接见马里客人
新华社十日讯 陈毅副总理今天上午接见了正在我国访问的马里最高法院总检察官阿里乌·德迈以及由他率领的马里司法代表团全体成员,同他们进行了友好的谈话。接见时,马里驻中国大使吉塞也在座。
马里司法代表团是在七月四日到达北京的。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谭冠三曾举行宴会欢迎他们。


第4版()
专栏:

苏联社会已经蜕化变质
——一个英国少年的亲身见闻
十五岁的英国少年麦克尔是北京外国语学院一位英籍教员的儿子。他在中国居留了不到一年的时间,曾经同外语学院师生一起下乡,跟中国师生同吃、同住、同劳动,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中国期间,麦克尔深受中国人民革命精神的鼓舞和感染,对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表示无限的热爱和敬仰。
不久前,麦克尔从中国回到英国。在途经莫斯科的时候,他亲眼看到了在苏修领导集团统治下的苏联资本主义复辟的丑恶现象。最近他给中国同学来信,谈到了他在莫斯科的见闻和亲身感受。下面是他的来信摘要:
回到英国,我有一种错综复杂的感情。我很高兴回到了自己家里,但是离开了中国和我在北京的同志们,我又感到十分惋惜和难受。
我们是乘火车回国的。我们抵达苏联后,买不到去柏林的火车票,被故意安置在一个奢华的旅馆里。我跟父母在那儿过一宵就得付相当于七十五元的代价。可是住在这家旅馆里,实在是令人作呕,里边挤满了形形色色的苏联新资产阶级分子。
每晚,可以看到这些新资产阶级分子在大吃大喝,大跳其舞。这跟英国资产阶级不是一模一样吗!妇女们的头发象螺丝般地卷起来,穿上貂皮大衣。可是我没见过任何一个苏联劳动者穿什么貂皮大衣。列宁和斯大林的故乡、世界上第一个工人阶级的国家,曾击溃过希特勒的伟大红军的祖国,今天竟然变成这样了,完全蜕化变质了!
年青人留着满头长发,竭力去模仿西方的服装式样。你可以听到最新流行的黄色音乐。当我们沿街漫步时,一个陌生人过来问我们是否愿意卖给他一点美元,或者英镑,甚至于西德的马克也行!!
苏联社会已经完全堕落了。它不再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而是一个被新兴的资产阶级分子篡夺了政权的国家。
尽管苏联领导已全然背叛,但是广大人民绝不会忘记他们的光荣的革命传统。成千成万的苏联劳动人民,每天还是排着长队去拜谒列宁墓。他们冒着严寒,在深夜里,甚至在大雪纷飞时也还在那儿排着长队。苏联人民怀念着伟大的列宁。    麦克尔


第4版()
专栏:

编者按:在赫鲁晓夫修正主义集团篡夺了苏联的政权以后,社会主义的苏联就已经蜕化变质了。今天统治着苏联的,是苏修集团所代表的新旧资产阶级。他们把苏联的国营企业和集体农庄变为资本主义企业,肆无忌惮地压榨苏联广大劳动人民。这一伙叛徒不但破坏和瓦解原来是社会主义的苏联经济,而且毒害苏联人民的思想,在苏联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大肆散布资本主义的臭气。
苏修头目用种种诡辩来否认并且竭力掩盖苏联资本主义复辟的事实,这是白费力气。本报今天刊登的几则对苏联的观感,从一些来自两种立场的不同反映,说明了今日之苏联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社会。英国进步少年看到苏联新的资产阶级分子而感到作呕;反动的资产阶级报刊,则兴高采烈地认为苏联的社会生活同他们自己的国家一样。
苏修领导集团已经把列宁亲手缔造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践踏得不成样子了。苏联国内资本主义的泛滥,苏联社会的蜕化变质,使革命者看了痛心,反革命看了喝采。有着伟大十月革命传统的苏联人民,决不会长期忍受苏修叛徒集团强加在他们身上的阶级压迫和奇耻大辱。他们一定会按照列宁、斯大林的教导,团结起来大闹革命,把苏修集团的资产阶级统治彻底推翻,把被苏修集团篡夺了的十月革命的果实重新夺回来!
“俄国的新资产阶级越来越肥了”
美国《纽约时报杂志》刊载艾伯特·帕里写的一篇文章,题为《俄国的新资产阶级越来越肥了》,副题为《党的热心者问:这就是我们奋斗以求的吗?》作者在文章中写道:
苏联领导人的正式说法当然是否认今天在苏联存在着上层的“新阶级”,或者存在着西方所知道的中层阶级。然而,我们清楚地看到,俄国已经创造了这两个阶级,上层的和中层的。我的猜测是,这些官僚、技术人员、厂长、艺术家和其它专家同他们的家属加在一起,至少占苏联人口的百分之十,也就是说,约占两千三百万。
不仅从拥有财物和享有社会上的威望来看,而且更加重要的是从对待拥有这些东西的态度上来看,这些新的名流确实是资产阶级,因为他们的态度是,拥有财物和享受财物就是目的本身,而不只是他们飞黄腾达的结果。
在今天的苏俄,新的中产阶级人士既不是商人也不是农民,而是农民和工人的后代——工程师。工程师挣足够的钱,可以拥有他们自己的公寓或房子,并可以买种类较多、质量较好的物品。
其它专家——科学家、高级厂长、高级军人、作家、戏剧家——是更加著名和更加幸福的,但是他们并不象工程师那样多,并且在日常接触中同下层的人也不那么接近。
小说越来越多地描写工程师,而对那些过去年代中的苏联英雄、农民和工人却描写得越来越少了。
更尖锐的是中产阶级的人如饥似渴地要求自己拥有土地。国家允许苏联公民使用郊区土地作为果园和夏季休息地方,每个城市的周围都是无数的这种“使用地段”。
集体农庄的土地时常被非法地分成一些自留地。伏尔加格勒建筑托辣斯的经理,同一个郊区国营农场场长进行接洽。农场场长给了托辣斯经理一个树木繁茂的花园以换取建筑自己的新房子所需要的木料。这位托辣斯经理马上按他的人员等级分了下去:把十三棵树分给了一位副场长,八棵给了一个工程师,其他人有的七棵,有的六棵。一位《消息报》记者抱怨说:“利用相互行贿,实际上是买卖国家的土地。”
一些党的领导人为共产主义的理想和资产阶级的现实之间的矛盾进行狡辩。他们说,奠基这个国家的同志们实际上从来没有反对过个人的财产,他们所禁止的是私有的财产。新的资产阶级以胜利的姿态说,噢,财产么,我将继续积累它,而且将由我——而不是你们,同志们——来决定“个人的”到什么地方为止,而“私有的”从什么地方开始。


第4版()
专栏:看苏修怎样在国内复辟资本主义

西德记者说
苏修新贵们抛弃了列宁的装束
西德《世界报》刊登了记者海因茨·舍韦写的一篇题为《红旗,银灰色的领带》的文章。记者在文章中写道:
勃列日涅夫这个赫鲁晓夫的继承者,系着银灰色的领带,穿着无懈可击的、精工巧制的黑色西服,他穿戴这样考究,对列宁的装束根本连想都不想了。
当列宁一九一七年在彼得堡的斯莫尔尼宫闹革命的时候,他戴的是无产者的球形帽,并且有时工作一来,他就连该换的衬衣也忘记换了。
而在布尔什维克掌权后,仅仅半个世纪的今天,谁要是参加莫斯科的较高级官员的集会,而要想找到当年巷战战士外表,谁就只能是白费力气。列宁的“继承者”今天都系着领带,戴着礼帽,穿着笔挺的裤子。在莫斯科,某些资产阶级东西的出现是无法否认的。
勃列日涅夫这种奇特的嗜好和别致也许还不算是典型。但是,现今党的首脑的雅致的风采,似乎已经暗示着将来发展的方向。从接近克里姆林宫的观察家的眼光来看,莫斯科的这些变化显然不仅仅是外表上的变化。共产主义的支柱,诸如“计划经济”和“生产资料国有化”这些戒规已受到破坏。苏联经济中的深刻变化是无法否认的。


第4版()
专栏:

同在资本主义国家一样
日本《每日新闻》社论委员新井宝雄不久前发表一篇文章,谈到了他的访苏观感。他写道:
在苏联“乌利奇号”船餐厅用餐时,船上不停地放送俄罗斯音乐,好象是在哪里听到过的音乐。原来是日本歌曲《你好!小宝贝》。后来又演奏起“黄昏来临,惆怅无限……”的曲子。这分明是“自由”国家的情调啊!
在从纳霍德卡去哈巴罗夫斯克的火车上,又播送了男女爱情的曲调,使我马上陷入了象在日本本国似的错觉。
在参观莫斯科国民经济成就展览会时,我正在观望风景的时候,一个青年人急急忙忙地过来,用英语问我:“我是来向您买美元的”。我不由得吃惊地盯住这个青年的面孔说:“啊!买美元?”“对啦!要多少钱给多少钱。……按公开牌价的两倍怎么样”!我感到,我原来认定社会主义国家不会有这样人的假定,一下子就推翻了。


第4版()
专栏:

完全是个资本主义社会
加拿大《多伦多电讯报》刊登了记者查尔斯·林奇写的一篇报道。这个记者写道:
俄国看来日益象是个资本主义社会。在塔斯社,有人向我谈到要开办赚钱的新业务,包括编发“通俗”新闻,而俄国人过去一向是蔑视颓废的外国报纸上刊登琐事的。
塔斯社解释说,苏联报纸正在公开竞争销路,《真理报》被说成是富有的报纸。目前人们谈论的主题是房屋、汽车、衣服和空闲时怎样玩。俄国似乎把自己当作是西方世界的一部分,我觉得好象是在国内一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