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5月29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路线胜利万岁
——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二十五周年
无产阶级文艺的一盏红灯
——赞革命现代京剧样板戏《红灯记》
北京师范大学井冈山公社中文系联合大队《挺进报》编辑部
革命现代京剧《红灯记》是无产阶级文艺的优秀样板,是京剧舞台上一盏闪耀着毛泽东思想灿烂光辉的红灯。
《红灯记》的出现,是京剧革命的一个辉煌成果,是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路线的伟大胜利!
十七年来,在党内头号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支持下,以周扬、夏衍、林默涵、齐燕铭为代表的修正主义文艺黑线统治了文艺界,他们为封建主义、资产阶级、修正主义的文艺大开方便之门,用这些东西来破坏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为复辟资本主义鸣锣开道。
一九六三年十二月和一九六四年六月,毛主席关于文学艺术的两个批示,尖锐地指出,文艺界“许多部门至今还是‘死人’统治着”,文联各协会已经“跌到了修正主义的边缘”。旧中宣部的一些阎王们对毛主席的批示怕得要死,他们在党内头号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指使下,开黑会,搞阴谋,妄图负隅顽抗。
就在这个时候,江青同志率领一批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向文艺界的反革命修正主义集团发动了猛烈的进攻。她强调指出:“在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祖国舞台上占主要地位的不是工农兵,不是这些历史真正的创造者,不是这些国家真正的主人翁,那是不能设想的事。我们要创造保护自己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文艺。”就在江青同志亲自领导下,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首先攻破了京剧这个顽固堡垒,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京剧革命。这场京剧革命成为我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伟大开端。《红灯记》的创作和修改,就是这个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决战中的一个重要战役。
文艺战线上两个阶级、两条路线斗争的焦点,就是歌颂哪一个阶级,塑造哪一个阶级的英雄人物的问题,就是哪一个阶级的人物在作品中、舞台上居统治地位的问题。
毛主席说:“你是资产阶级文艺家,你就不歌颂无产阶级而歌颂资产阶级;你是无产阶级文艺家,你就不歌颂资产阶级而歌颂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二者必居其一。”无产阶级文艺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努力塑造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工农兵英雄人物。京剧《红灯记》之所以成为无产阶级文艺的样板,就在于它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成功地塑造了以李玉和为中心的三代人的革命英雄形象。
李玉和是一个赤胆忠心的党的地下工作者。“粥棚脱险”、“赴宴斗鸠山”、“刑场斗争”这三场戏,集中地表现了李玉和如何对待党的事业,如何对待阶级敌人,如何对待同志、亲人,从多方面塑造了一个久经锻炼的无产阶级战士的英雄形象。他具有无比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为革命不怕牺牲,英勇奋战,在斗争中机智沉着,不屈不挠。他高瞻远瞩,具有远大的革命胸怀。这是一个比较完美的无产阶级先进战士的典型。老奶奶是一个革命母亲的形象,她久经风雨,富有阶级斗争的经验,她坚毅刚强,冷静沉着,同样体现了无产阶级战士的坚强性格。李铁梅作为一个革命接班人的形象,处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中,“表叔”牺牲,爹爹被捕,奶奶痛说家史,刑场陪绑,这一系列严峻的阶级斗争的考验,以及父亲和奶奶的光辉榜样,促使这个十七岁的姑娘迅速树立了革命的人生观,成长为坚定的革命战士。
李玉和一家三代人彻底革命的世界观,他们为革命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英雄事迹,处处闪耀着毛泽东思想的光辉。
《红灯记》塑造无产阶级战士英雄形象的成功,提供了创造工农兵英雄人物的丰富经验。我们认为值得注意的是这样两点:第一,它是用毛主席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作指导,在尖锐的阶级斗争环境中来塑造人物,紧紧地把握住人物的阶级性。第二,它从毛主席的革命路线的高度来评价人物,歌颂坚定地执行了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英雄人物。
《红灯记》取材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写的是侵略与反侵略的民族矛盾和民族斗争。但是,正如毛主席所说:“民族斗争,说到底,是一个阶级斗争问题。”《红灯记》在处理戏剧冲突和刻划人物时,都体现了毛主席的这一光辉思想。
“赴宴斗鸠山”一场是李玉和与鸠山第一次正面冲突,一个普通的中国工人和日本侵略者展开了一场面对面的斗争。剧中很明确地把这场斗争表现为两个阶级、两种世界观的斗争,紧紧把握住这场冲突的阶级斗争的实质。
“刑场斗争”一场是全剧的高潮,也是最后完成李玉和形象的关键性的一场。剧中发挥京剧的特点,运用大段的唱腔,集中表现了一个共产主义者的博大胸怀。他身在囹圄,胸怀祖国,眼观胜利的未来;他死难临头,心里想的却全是革命的事业。他不仅看到“抗日的烽火已燎原”,日本侵略者必然失败,而且坚信新中国将“似朝阳光照人间”,“全中国红旗插遍”。一个共产党员对于党的事业的高度责任感,一个无产阶级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在这里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李玉和一家三代人的关系也突出地表现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感情。他们是不同姓的三家人,在严酷的阶级斗争中,为了共同的阶级事业,他们同心协力,前赴后继地为革命献身。李玉和说得好:“人说道,世间只有骨肉的情义重,依我看,阶级的情义重泰山。”
在这个问题上,江青同志和革命的文艺工作者曾经与一小撮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和资产阶级反动“权威”作过尖锐的斗争。那些“权威”们千方百计地抽掉剧中人物的阶级性。他们用种种借口要把李玉和写成“酒鬼”,他们要在三代人的关系中塞进很多“人情味”的生活细节,他们还极力渲染斗争的残酷性。在这里,是阶级论,还是“人性论”;是塑造无产阶级的英雄形象,还是把它歪曲、丑化成修正主义的庸人懦夫;是创造无产阶级的新文艺,还是允许资产阶级的毒草泛滥,这就是两条路线斗争的焦点。李玉和一家三代人的光辉形象的树立,就是毛泽东思想战胜资产阶级“人性论”的结果。
《红灯记》塑造李玉和的形象,就是为党的地下工作者立传。这里有一个正确反映党的地下工作的问题。自我标榜为“白区工作模范”的党内头号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实际上在白区工作中长期贩卖机会主义路线,鼓吹叛徒哲学,活命哲学。《红灯记》中,李玉和的地下工作是与这种错误路线绝缘的。他对城区地下工作与根据地的武装斗争的关系,地下工作与群众的关系,都作了正确的处理。
毛主席教导我们:“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题。”“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地位,就没有人民的地位,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没有革命的胜利。”京剧《红灯记》,把毛主席这个光辉的思想贯注在人物性格之中,充分体现了毛主席的革命路线。
“粥棚脱险”一场不仅正面表现了李玉和的地下工作活动,描写了他作为一个地下工作者所必须具备的机警、勇敢和沉着,同时,也描写了李玉和认识到只有依靠武装斗争才能求得人民解放的思想。他明确地意识到:自己的工作是配合北山游击队,为武装斗争服务的。
李玉和是一个响当当的革命硬骨头。在残暴的敌人面前,他威武不屈,“要我低头难上难”;在走向刑场的时候,他面不改色心不跳。他以共产党员的革命气节,痛斥了叛徒王连举,痛斥了党内头号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所鼓吹的叛徒哲学、活命哲学。
《红灯记》演出了我们时代无产阶级革命派的壮志豪情。看“红灯”,学“红灯”,在我们的心头挂起了毛泽东思想的红灯。这盏红灯,指引我们向旧世界冲锋陷阵,大造帝国主义的反,大造修正主义的反,大造党内最大的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反,把革命进行到底!
《红灯记》创作和演出的成功,是对党内头号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沉重打击,是一发射向反革命修正主义文艺黑线的强有力的炮弹。
《红灯记》创作和演出的成功,大大地鼓舞革命的文艺工作者,树雄心,立壮志,标社会主义之新,立无产阶级之异,披荆斩棘,奋勇向前,为创造崭新的无产阶级文艺而斗争。
《红灯记》创作和演出的成功,大大地增强了我们对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信心,只要我们牢牢地掌握毛泽东思想,任何堡垒都能攻克,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红灯记》是京剧革命的一盏红灯,它与其他革命样板戏一起,开创了我国无产阶级文艺的新纪元!


第8版()
专栏:

京剧革命的一声春雷
——评革命现代京剧样板戏《沙家浜》
中国人民大学三红文学兵团
京剧革命一声春雷,带来了无产阶级文艺百花盛开的季节。在毛泽东思想的阳光雨露的培育下,在江青同志的直接领导下,一批优秀的革命现代京剧样板戏出现在社会主义的舞台上。《沙家浜》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个。《沙家浜》的成功,是毛主席革命文艺路线的伟大胜利!
毛主席说:“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这是无产阶级文艺的根本方向。要使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最重要、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体现、宣传毛泽东思想。是不是体现、宣传毛泽东思想,这是区别社会主义文艺还是修正主义文艺的分水岭。《沙家浜》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它用京剧的形式,成功地塑造了工农兵英雄形象,生动地、形象地、正确地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热情地宣传了毛泽东思想。这是一曲毛泽东思想的伟大颂歌。
《沙家浜》写的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一个片断,它通过沙家浜地区军民对日、伪军的斗争的描写,满腔热情地歌颂了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它突出了武装斗争,正确地处理了武装斗争和非武装斗争的关系,军民关系,革命斗争的艰苦性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的关系,深刻地体现了毛主席的人民战争的光辉思想。
毛主席教导我们:“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题。”“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地位,就没有人民的地位,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没有革命的胜利。”《沙家浜》出色地体现了毛主席这一光辉思想。
武装斗争是《沙家浜》矛盾冲突的主线。无论是日伪的《勾结》,胡传葵、刁德一的搜捕,还是阿庆嫂的《智斗》,陈书记的《授计》,沙奶奶的《斥敌》,都是为了服务于这根主线,突出这根主线,突出人民武装力量的重要性。全剧从正面歌颂了新四军战士、特别是指导员郭建光,充分突出了武装斗争的决定性作用。
郭建光是新四军的连队指导员,在《沙家浜》中,他是被作为人民子弟兵的代表来着力表现、歌颂的。他是一个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优秀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他一“亮相”,就显示了崇高的精神境界。“朝霞映在阳澄湖上,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环视大好的锦绣河山,联想到人民的深重灾难,他抒发出了“祖国河山寸土不让,岂容日寇逞凶狂”的激情。他虽然有伤在身,但日夜想念着在前方英勇杀敌的战友和首长,记挂着反“扫荡”的斗争形势,渴望着早日伤愈重返战场“奋臂挥刀斩豺狼”。歌声中,一个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一心为革命,一切为人民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战士的高大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
在芦苇荡坚持斗争中,郭建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在粮尽药缺、浪激水淹和敌人包围封锁、情况不明的困难情况下,他相信党,相信群众,相信坚持斗争就是胜利。他处处突出毛泽东思想,用毛泽东思想来统一战士的思想。他用红军的革命传统来教育战士,用“困难吓不倒英雄汉”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来鼓舞战士。他果断、坚定,在困难、复杂的情况下,主动掌握、判断敌情,有条不紊,指挥若定。他体谅战士们“慷慨激昂”“要杀敌人”的心情,但作为政治工作者,他又马上考虑到“要防止焦躁的情绪蔓延滋长”,于是下定决心,“要鼓励战士,察全局,等指示,坚守待命,紧握手中枪,要沉着冷静坚守在芦荡”。他坚信,只要“团结在一起心向党,就能够坚如磐石,百炼成钢”。在郭建光的带领下,在党的关怀和群众的支持下,新四军伤病员冲破了重重困难,表现了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和主动进攻的英勇战斗精神。
在《奔袭》、《突破》、《聚歼》这最后三场戏中,郭建光更是气宇轩昂,神采奕奕。通过演唱和武打,大大地提高了郭建光的英雄形象,充分表现了我人民子弟兵机智、勇敢、顽强善战的英雄本色,显示了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人民军队的锐不可挡、必置敌人于死地的无穷威力。
《沙家浜》中武装斗争和地下斗争这两条线是交织在一起的,而后者总是为前者服务的。毛主席说:“在中国,主要的斗争形式是战争,而主要的组织形式是军队。其他一切,例如民众的组织和民众的斗争等等,都是非常重要的,都是一定不可少,一定不可忽视,但都是为着战争的。”这就明确地规定了武装斗争和其他一切形式的斗争(包括地下斗争)的主从关系。旧北京市委一小撮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为了把这个戏引向歧途,曾经企图颠倒剧中的武装斗争和地下斗争的关系。经过江青同志和北京京剧一团无产阶级革命派的坚决斗争,他们的阴谋遭到了彻底的破产。
《沙家浜》,集中力量突出了郭建光的形象,突出了武装斗争的作用,但并没有抹煞地下斗争的作用,也没有减损地下联络员阿庆嫂的形象,而是处理得更合理,更完整,更符合革命斗争历史的真实。
阿庆嫂是我党的地下工作者。她忠于党,忠于人民。她机智勇敢,善于掌握毛主席的策略思想,利用矛盾,分化敌人,很好地配合了新四军对日、伪的斗争。由于她有武装力量作后盾,有广大革命群众的支持,她的活动就有了可靠的基础和明确的意义,她的英雄形象也就给人们留下了更为深刻的印象。
《沙家浜》在正确体现武装斗争和地下斗争关系的同时,热情地歌颂了军民关系。新四军和革命群众的息息相关、生死与共、亲如家人的关系,在《沙家浜》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第二场《转移》,新四军指导员郭建光和革命群众代表沙奶奶有一段连唱。郭建光用“提意见”的方式,夸沙奶奶:“你待同志亲如一家,经心调理总不差……”。沙奶奶则爱抚地不肯让伤病员离开她的家,要把他们养得“一个个象座黑铁塔,到那时,身强力壮跨战马……”,下一句则由郭建光唱出:“驰骋江南把敌杀……”,并满怀激情地说:“等到云开日出,家家把那红旗挂,再来探望你这个革命的老妈妈。”这一段风趣活泼的连唱,加上郭建光在沙奶奶面前那种无拘无束的带孩子气的表演,以及军民互相帮助,互相体贴,互相鼓励的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军爱民,民拥军,军民一家,亲密无间的骨肉关系和深厚的阶级感情。人民群众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来掩护新四军的伤病员,冒着生命危险给新四军送粮食,送情报,更是感人肺腑。特别是人民群众的代表沙奶奶,她对党、对人民军队无限拥戴,对敌人无比仇恨。她不畏强暴,视死如归。“且喜亲人已脱险,粉身碎骨也心甘。”这两句唱词充分表现了她的高贵品质。她敢于在敌人面前满怀激情地歌颂共产党、新四军,满腔怒火地痛斥日寇、伪军、汉奸卖国贼,真是怒发冲冠,气壮山河!我们的军队有这样的革命群众的支持,就能无敌于天下。这是革命的武装斗争必然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新四军在沙家浜的斗争是非常艰苦的。但是《沙家浜》并没有去渲染战争的“恐怖”和“苦难”,而是正确地处理了革命斗争的艰苦性和革命的乐观主义、革命的英雄主义的关系,在表现了新四军指战员艰苦奋斗、英勇牺牲精神的同时,更加突出地表现了他们的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那艰苦的日子里,他们充满必胜的信心,“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挺然屹立傲苍穹。八千里风暴吹不倒,九千个雷霆也难轰。”越是艰苦,越是“蓬勃旺盛,倔强峥嵘”。他们个个英姿勃发,斗志昂扬。这是何等宏伟的气魄,何等顽强的斗志!这就充分地体现了人民军队“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的英雄气概!这才是毛主席亲手缔造的人民军队的英雄群象。这是对鼓吹“离经叛道”论和渲染战争“恐怖”的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的沉重打击!
《沙家浜》和其他革命样板戏的出现,象滚滚春雷震动大地。它宣告了被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死人洋人、牛鬼蛇神所盘踞的舞台,已为创造历史的主人——工农兵的英雄人物所占领,宣告了反革命修正主义文艺黑线的破产,宣告了无产阶级文艺新纪元的开始。
京剧舞台历史的颠倒已由我们无产阶级革命派再颠倒过来了!这是江青同志所领导的京剧革命的伟大胜利,是毛主席的革命文艺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伟大胜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