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1月7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无产阶级交响音乐的开路先锋
——赞交响音乐《沙家浜》
萧民
交响音乐《沙家浜》,是一部属于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交响音乐,是“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交响音乐。它是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遵照我们毛主席关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的指示,进行文艺革命的光辉样板。
交响音乐《沙家浜》的成功说明,必须对资产阶级旧文艺进行改革,同时也告诉我们应当怎样去进行改革。
毛主席教导我们:“在现在世界上,一切文化或文学艺术都是属于一定的阶级,属于一定的政治路线的”。
交响音乐,原是一种外来的艺术形式。十八、十九世纪以来的外国资产阶级交响音乐作品,曾经被资产阶级老爷及其奴才们,说成是神圣的“经典”;现代修正主义者,也说它是“属于全人类”的艺术。多少年来,这种艺术形式是属于资产阶级的,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
那些交响音乐的所谓“经典”作品,它们的内容,几百年来无非是那么一套,什么神呀,鬼呀,地主老爷、贵族小姐呀,个人神圣呀,爱情至上呀,梦呀,死呀,坟墓呀等等。另有一些则是杂乱、疯狂、低级、下流的货色。一句话,统统是资产阶级颓废无聊的精神面貌的反映,统统是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和压迫,维护私有制和私有观念的艺术。
我国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可是,建国十七年来,在文化领域里,周扬、林默涵等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却把资产阶级、封建主义、修正主义的货色捧到天上。他们拚命美化那些东西,说它们是“人类文化的高峰”,资产阶级的“专家”“权威”们,每日每时地借着我们社会主义的讲堂,向青年灌输资产阶级文艺的毒素。谁怀疑这些臭货,他们就说你“愚昧无知”。谁反对这些臭货,他们就说你是“大逆不道”。当他们按照外国资产阶级交响音乐的规格,炮制出像《梁山伯祝英台》之类的坏作品之后,便疯狂地吹捧。他们究竟为什么要这样干呢?
毛主席教导我们说:“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他们那样干的目的,就是要散布剥削阶级的思想影响,就是要制造舆论,为资产阶级复辟做准备。如果让他们继续那样干下去,我们就有亡党、亡国、人头落地的危险!我们必须反对他们,打倒他们,叫他们永世不得翻身!必须彻底批判旧文艺,必须彻底改革旧文艺,必须改革一切不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交响音乐必须改革,让它表现无产阶级的政治内容,使它变成为工农兵服务的有力的武器。“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这是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
交响音乐《沙家浜》,是在江青同志的亲自指导和关怀下,粉碎了以周扬之流一小撮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的种种阻挠、破坏而创造出来的。它是无产阶级交响音乐的开路先锋。
首先,它的内容是全新的,表现的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的政治内容。
毛主席教导我们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按照毛主席的教导,交响音乐《沙家浜》以满腔热忱,歌颂了我国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成功地塑造了郭指导员、阿庆嫂、沙奶奶等光辉的革命英雄形象。因之,广大工农兵群众就懂得它,赞扬它,热爱它。
交响音乐《沙家浜》满怀着革命的激情,描写了人民群众英勇不屈的斗争,歌颂了人民群众的丰功伟绩。例如:郭指导员带领着伤病员同志与敌人斗争,眼望着祖国的大好河山,身在沙家浜,心在战场的那一段音乐和歌唱,深刻地表现了我军指战员心怀祖国,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的崇高思想。郭指导员听到敌人的枪声,识破了敌人的诡计,决心突破敌人的围困和封锁的那一段音乐和歌唱,强烈地表现出了我军指战员“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沙奶奶的歌唱和音乐,正义凛然,她老人家为革命利益“粉身碎骨也心甘”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像一座高山,矗立在敌人面前!使那最狡诈的敌人,最凶残的刽子手,都无计可施,走投无路。阿庆嫂在十分危难的环境中,勇敢机智地与敌人斗争,终于粉碎了敌人的阴谋和迫害,取得胜利。阿庆嫂的歌唱,高昂而镇定,乐观而有信心。交响音乐的描写,使阿庆嫂的革命风格,显得无比高尚。他们都是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另外,反面人物的音乐,刻划出了敌人的愚蠢、残暴、狡猾、狠毒的面目,表现了敌人日暮途穷必然灭亡的本质。交响音乐《沙家浜》,对人民热情地歌颂,对敌人无情地暴露,确实发挥了“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作用。它教育我们,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要一心为公,要用毛泽东思想改造灵魂,改造世界观。这是交响音乐《沙家浜》的巨大成就。
交响音乐《沙家浜》在艺术形式上也有很大的革新。
旧的交响音乐形式早已僵死了,按照那些洋教条,音乐如何写法,什么地方必须要什么样的旋律,什么地方必须是什么样的织体……,这些框框比起八股文来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样的东西,怎么能表现无产阶级革命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斗争呢?怎么能为工农兵服务呢?根本不能!必须革命,必须按照毛主席的教导:推陈出新,洋为中用。必须破除那一套束缚人的思想,捆住人的手脚的洋框框,必须使形式服从革命政治内容的需要。交响音乐《沙家浜》将交响音乐的旧框框打了个稀烂!什么地方用乐队描写急风暴雨般的战斗,什么地方用合唱表现人民群众的革命气概,用什么手法来揭示革命英雄们的崇高的思想感情,这一切都是根据革命政治内容的需要来决定的。革命斗争如此尖锐复杂,革命英雄人物的思想感情如此高尚,只要你恰当地表现出来了,那么,就必定是无比的丰富,无比的生动。这是一切剥削阶级的艺术所做不到的。毛主席教导我们:“处于没落时期的一切剥削阶级的文艺的共同特点,就是其反动的政治内容和其艺术的形式之间所存在的矛盾。”只有我们无产阶级的新文艺,才能达到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交响音乐《沙家浜》在彻底破除了资产阶级交响音乐的框框之后,真正达到了这样的统一。
交响音乐《沙家浜》的音乐语言,是在京剧音乐的基础上加以改革创新的,它具有鲜明的特色。传统京剧音乐的气质,难以表达革命英雄人物的思想感情,传统京剧音乐的规模,也难以表现革命斗争的巨大声势,要古为今用,就必须批判地继承,给以改造才行。在这方面,交响音乐《沙家浜》也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它把原来京剧音乐唱腔中那些装腔做势、脱离生活、脱离群众、脱离政治内容的俗套子,加以改造,经过创造和发展,使它获得了新的生命。交响音乐《沙家浜》的序曲,融合了京戏的各类板腔,高度概括地展示了《沙家浜》内容的全貌,并以合唱与它相呼应。描写战斗气氛的交响乐段,扣人心弦,给人以强烈的鼓舞。用音乐、朗诵、独唱、合唱、对唱等各种手法刻划英雄人物,引人入胜,发人深思。在表现革命的政治内容的前提之下,将京剧音乐与外来交响乐形式结合起来,使整个作品,既有交响乐大合唱的庞大声势,又显示了京剧音乐的特色,大大地扩展了交响音乐的表现能力。深刻的革命思想,磅礴的革命精神,表现得如此形象,如此通俗,这是真正的高水平,是任何资产阶级交响音乐无法与之相比拟的。如何运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改革旧的文艺形式,交响音乐《沙家浜》给我们做了示范。这是它的又一个巨大成就。
广大的人民群众热烈欢迎交响音乐《沙家浜》,世界上革命的人民给予它极高的评价。它真正是无产阶级新交响音乐的开路先锋,是对世界革命文艺的新贡献!我们欢呼它的辉煌成就!我们要向创作和演出交响音乐《沙家浜》的革命同志们学习!我们要学习他们为工农兵服务,敢想、敢干、敢闯、敢革命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我们要坚决贯彻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把无产阶级文化革命进行到底,我们要坚决贯彻毛主席的文艺路线,为创造无产阶级新的文艺而奋斗。我们要进一步地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以“老三篇”为座右铭,破私立公,在灵魂深处闹革命,彻底改造世界观,永远为全国人民,为世界人民服务!


第6版()
专栏:

社会主义的芭蕾舞剧
李聪 彭尔立 孙桂珍
毛主席教导我们:“对于过去时代的文艺形式,我们也并不拒绝利用,但这些旧形式到了我们手里,给了改造,加进了新内容,也就变成革命的为人民服务的东西了。”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在执行毛主席这一指示方面,给我们树立了光辉榜样。
几百年来,芭蕾舞剧作为一种宫廷艺术,是专门供剥削阶级老爷太太们欣赏消遣,为了填补他们腐朽空虚的灵魂的。旧芭蕾舞剧的内容非常腐朽,什么《天鹅湖》《吉赛尔》《睡美人》《罗密欧与朱丽叶》等等,都是通过公主王子,神仙鬼魅的所谓爱情纠葛、善恶斗争来美化封建贵族和资产阶级,丑化劳动人民,给劳动人民制造精神枷锁的。旧芭蕾舞剧与所有旧的文学艺术一样,都是为私有制服务的,都是为巩固或者复辟资本主义制度服务的。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批判地继承芭蕾舞剧这种形式,作到了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它们把那些王子公主,仙女鬼神统统踢下了舞台,把“由老爷太太少爷小姐们统治着舞台,这种历史的颠倒”“再颠倒过来,恢复了历史的面目”,为无产阶级的芭蕾舞艺术开辟了新道路。它的高昂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鼓舞着革命人民向剥削制度冲击。
这两个革命芭蕾舞剧,不但大写阶级斗争,大写无产阶级拿起枪杆子造反的主题,打破了所谓芭蕾舞剧不能反映现实斗争的洋框框,而且完全突破了旧的艺术形式,向资产阶级的所谓“艺术规律”开战。旧芭蕾舞剧单纯展现足尖舞的场面被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服从作品内容,从革命斗争生活出发的富有战斗性和革命激情的舞蹈。如《红色娘子军》第四场,娘子军战士进行射击练习的舞蹈即是一例。每个旧芭蕾舞剧的第三场,往往是许多舞拼凑起来的,如《天鹅湖》第三场就是意大利舞,西班牙舞,波兰舞,匈牙利舞等等的杂拌,完全中断剧情,单纯起调节口味的作用。《红色娘子军》破掉了这些旧框框。如第三场的黎族女子舞蹈,由于生动地表现了黎族人民受压迫受剥削的痛苦生活,成为对反动的剥削阶级的控诉,也为后来清华因南霸天残酷地欺压人民,忍无可忍而开枪的行为做了铺垫,这就有助于剧情的发展和人物性格的刻划。又如双人舞在旧芭蕾舞剧中,是用来表现爱情的,因而有许多托举、扶转的动作。但是,在《红色娘子军》中,却用来表现阶级斗争。第一场清华从南府逃出来之后,被狗腿子老四碰上,二人展开了一场格斗。这一段双人舞不再是表现柔情蜜意之类的托举、扶转了,而是赋予新的内容,新的性格的双人舞。清华虽然也被举起,但已不是轻飘的舞姿,而是你死我活的厮杀搏斗。三人舞也不再是托举技巧的卖弄,而是阶级敌人对清华惨无人道的摧残和清华不屈不挠的反抗。独舞,在旧芭蕾舞剧中,原来是你来一段,我来一段,完全是从技巧出发,脱离剧情表现个人的,如果得到观众欢迎,演员可以不顾中断剧情立即向观众谢幕。《红色娘子军》中的独舞是为揭示英雄人物的思想境界服务的,是为作品的革命主题服务的。毛主席说:“我们的要求则是政治和艺术的统一,内容和形式的统一,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红色娘子军》芭蕾舞剧很好地达到了这一点。清华不是空虚无聊的贵族小姐,而是怀着阶级的深仇大恨,要彻底埋葬地主资产阶级和旧世界的革命者。她瞪大眼睛,挺起胸膛,火辣辣的性格里充满了蔑视旧世界和摧毁旧世界的革命豪情。
这两个革命芭蕾舞剧,以无产阶级革命精神,扫除了表演技巧上的洋框框,埋葬了资产阶级的所谓“艺术规律”。
革命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以磅礴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出现在我国社会主义文艺舞台上,受到了全国广大工农兵和革命群众热烈欢迎,得到了全世界革命同志和朋友们的热情赞扬。它为我国社会主义新文艺开辟了更加广阔的新天地,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并为世界无产阶级文艺指出了革命方向。这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胜利,这是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


第6版()
专栏:

在革命样板戏的鼓舞下
战士杂技团 毛寒非
杂技艺术长期以来被资产阶级反动“权威”称为“超阶级的技巧艺术”。我们有些同志在过去也糊涂地把杂技看成是纯粹娱乐性的东西,说什么:“杂技一不说话,二无情节,不能反映生活,不能直接为政治服务”,“只能供人一笑,无法对人民起教育作用”等等。似乎杂技根本无法改革,而且还千方百计地证明它不需要改革。倘若有人大胆破一下“格”,略为改革一下,马上就会遭到资产阶级“权威”的讥笑和反对。
京剧《沙家浜》、《红灯记》的出现,像一支火炬,照亮了文艺界,震动了一切古老的艺术,也触动了我们杂技工作者的灵魂。当我们杂技工作者看到京剧的改革,不仅充分利用了原有的表演形式和唱腔,而且又大量借鉴和吸收了其他剧种和民间艺术的精华,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的时候,我们不能不向自己提出这样的问题:“最顽固的封建文化堡垒——京剧,都改革了,杂技为什么不能改革?”“京剧的水袖等都扔掉了,我们有些节目为什么就不能扔掉?”
要改革,就有斗争。
首先碰到的困难,就是思想上的阻力。在旧社会,杂技界有这么一句话:“不怕千招会,只怕一招绝”,“有一手绝招,就能走南闯北混饭吃”。因此,一个演员常常是一辈子就练一个节目。但杂技一改革,演员就要统一安排,“群活儿”大大增加。于是有人就觉得这样影响了自己练“绝招”,担心破了旧的,新的出不来,结果闹个鸡飞蛋打。这归根到底是一个私字和公字的矛盾。这是两条道路,两种世界观的斗争。根据这种情况,我们首先抓毛主席著作的学习,反复学习“老三篇”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改造思想,破私立公,狠抓人的思想革命化。
两种思想的斗争,还反映在对杂技艺术形式的争论上。有人说:“杂技是民族化的艺术”。但他们所说的民族化,不过是追求“越古越好”的复古主义罢了。靴子上要有大云卷,服装要有小坎肩,布景要古色古香的宫灯、大红柱子等等。我们没理睬那一套,而是按照毛主席的教导: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我们冲破了资产阶级反动“权威”的框框,根据内容需要,该唱就唱,该说就说,就是在《空伞造型》的节目里,也加进了伴唱。这样一来,我们先后创作了《毛泽东颂》、《英雄大战南海湾》、《活捉美伪军》、《南海前哨钢八连》等反映现实生活,宣传毛泽东思想的节目。受到国内外观众的好评。
京剧改革,促进了我们的杂技革命,我们在大闹杂技革命的实践中,又更加深刻地感到这是一场激烈的阶级斗争。我们一定要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突出无产阶级政治,坚决贯彻以毛主席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彻底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坚决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在军委、总政和江青同志的领导下,努力创造社会主义的新杂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