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1月5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在毛主席身边留个影
葛映
在毛主席坐过的地方照相
冬季的早晨,北京天安门广场呈现出一片欢腾的景象。尽管寒风刮得有些冷,但是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红卫兵小将的心比火还热,他们非常想在毛主席身边,在天安门广场上留个影。
“太阳出来啦!大伙儿快准备。”等候照相的人们多高兴呀。队伍里,两个广西红卫兵兴奋得一蹦老高。他们连忙相互帮着摆正佩戴在胸前的毛主席像章和毛主席语录章。那位个子高些的广西同学觉得在毛主席身边的地方照相必须十分精神,特意脱下了身上的棉大衣。听到摄影员一声招呼,他马上一个箭步跨过去,把红艳艳的《毛主席语录》紧贴在胸前,深情地望着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照了相。另一位广西小红卫兵刚摆好姿势,忽然想起一件事,急忙跑回来嘱咐摄影员:“我照得好不好都没关系,天安门可得照完整,我们心中的红太阳毛主席像千万要照清楚。”
笼罩在灿烂阳光中的第三座金水桥上,为什么显得格外热闹?挤进人丛看看,原来桥上有位解放军正给一群新疆同学摄影呢!年青人一个个都迎着朝阳,举着红彤彤的《毛主席语录》,站立在毛主席像下面。从一张张无比激动的笑脸上,看出他们是多么自豪,多么幸福啊!
无论是来自天山脚下的红卫兵,还是来自珠江两岸的革命青年,为什么总爱到天安门前的金水桥上留影呢?原来,国庆之夜,我们最最敬爱的领袖毛主席就在这座金水桥上席地而坐,同群众在一起观看节日焰火。第二天,喜讯一下传开啦!从此,来自各地的红卫兵就川流不息地来到毛主席坐过的金水桥上留影了。年青人说:“毛主席坐过的地方最温暖,在这儿照相最幸福!”难怪这些新疆同学照相以后还一直不愿离开金水桥呢!
在毛主席接见以后
一九六六年,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八次在天安门检阅红卫兵和革命师生。天安门的一块砖石,一撮红土,一片树叶,红卫兵小将都十分珍惜,因为这些都是毛主席身边的东西啊!每次接见以后,有多少人激动得彻夜不眠。有多少人深夜坐在金水桥上一遍遍唱着《大海航行靠舵手》,久久地凝视着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又有多少人整夜留在天安门等候第二天照一张最珍贵的相。毛主席啊,毛主席,纵有千言万语,又怎能说尽革命小将对您的无限热爱,无限崇拜!
一天清早,在天安门东观礼台下,坐着一位身着草绿色军衣的红卫兵。他的胸前飘拂着一个“上海市赴京代表”红绸条。他一见摄影员,猛地就跳起来,一把拉住摄影员兴奋地说:“同志,你知道吧,我昨天就在这个地方见到了我们最最敬爱的领袖毛主席,这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咱们的毛主席红光满面,身体可健康啦!希望你也来分享我的幸福。我要站在见过毛主席的地方照张相,你看行吗?”
这位上海青年自从昨天下午在天安门东观礼台下见到毛主席以后,直到这天早晨,还没有离开过这块地方呢!他就坐在见过毛主席的地方,面对着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含着幸福的泪花,就着天安门前的灯光,写了整整一夜信。他向他的同学和亲友报告:“毛主席的身体非常非常健康,这是中国人民和世界革命人民的最大幸福。现在,我就坐在见到毛主席的这块地方给你们写信……”
摄影员看到红卫兵小将这样热爱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他含着激动的泪花,给这位上海红卫兵照了一张最珍贵的相。
在天安门前,在毛主席身边照下的一张张无比珍贵的相,将像一盏盏明亮的红灯,指引着红卫兵小将坚决捍卫以毛主席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鼓舞着青年一代在革命的长征路上,战胜千险万难,迎来一个个更加辉煌的胜利!
做毛主席的好接待员
一天中午,摄影员老陈正在忙碌地给红卫兵小将照相。突然,一个小姑娘气喘吁吁地跑来说:“请您给照个特殊相,是几个盲人。”老陈误以为这个小姑娘自己要照相,就笑眯眯地安慰她说:“排队的同志都是忙人,谁不急着照相呢?你待会儿照吧。”小姑娘指指前边,大声说:“我是北京红卫兵,不是我要照相,是几位双目失明的同志急着要照相啊!”老陈抬头一看,果然,不远的地方,站着六个双目失明的女学生。
摄影员连忙把她们引进场。等候照相的红卫兵也都热情地喊:“让她们先照吧,我们多等一会儿不要紧。”老陈看到红卫兵小将对自己的阶级姐妹这样热情,心里十分高兴。他一遍又一遍仔细为她们安排构图,先是让六个姑娘站作一排,以后又让三个姑娘蹲着,另外三个站在她们的后面,直等到他觉得最满意了,才准备开照。谁知这些女学生还有些不放心,一再对老陈说:“我们从青岛来一趟北京可不容易啊,要不是我们最敬爱的领袖毛主席亲自发动这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我们肯定来不了北京。你一定要把天安门前的毛主席像给照好,让我们家里的同学也能见到毛主席。”
老陈亲切地对她们说:“你们是毛主席请来的客人,我们一定要把你们这张相照好。现在,你们的身后就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天安门,你们六人头上面的正中,就是我们心中最红的红太阳毛主席的像……”听到这里,几个女同学高兴得互相拥抱了起来,她们不约而同地从衣袋里拿出红光闪闪的《毛主席语录》。为了使她们完全满意,保证拍好,摄影员老陈特意连照了两张。
临走时,六个双目失明的女学生伸出手来,紧紧握着老陈的手说:“谢谢你为我们照这张最有意义的相。在最敬爱的领袖毛主席领导下,我们的祖国处处都是亲人,处处都有党的温暖。在这里,你们摄影员就是我们的亲人。”她们又一再打听摄影员的名字,老陈笑笑说:“我们也是来自五湖四海。我们是毛主席的接待员。”
(附图片)
年青人个个都迎着朝阳,举着红彤彤的《毛主席语录》,站立在毛主席像下面。……


第6版()
专栏:工农兵杂文选

“四个一样”赞
解放军某部 群兵
“四个一样”和一个一样
有个战斗英雄年纪大了,但他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却走在前边,学习的体会很丰富。其中有一点就是要常常以“老三篇”为武器,向“苦”字冲锋,做到“四个一样”。什么“四个一样”呢?那就是:“平时要像战时一样吃苦;当干部要像当战士一样吃苦;年老了要像年轻时一样吃苦;和平时期要像艰苦时期一样吃苦。”
这“四个一样”实在可贵,表现了老一辈革命者强烈的自觉革命、彻底革命精神,发扬了我军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
这“四个一样”,说到底,实在是一个一样,那就是一颗红心永不变,一直前进不回头。这位战斗英雄,他在思想改造上坚持“四个第一”,以苦为乐、其乐无穷,下连不特殊,战士干啥他干啥。行军时,有车不坐,有马不骑,找机会就走路,自觉吃苦闹革命。
革命者,就要敢于吃苦。害怕吃苦,红色就会褪掉。只有不怕苦、不怕死,才能保证永远奋勇前进。下决心从这里锻炼,好得很!“四个一样”是革命者的美德,是思想革命化的一个高标准。
变和不变
人的年龄总是要老的。但思想不能老。“四个一样”的可贵,就是在环境变了,职务变了,年岁变了,阶级斗争的形势变化的情况下,做到千变万变而一颗忠于毛泽东思想的红心却坚决不变。
在环境变化,职务变化,年岁变化的时候,在这四项上是“一样”还是“不一样”,是两种世界观的反映。抱有资产阶级世界观的人认为:“官”越大,越应该享受,生活越好,越应该贪图安逸,年龄越老,越应该有一个舒适的晚年。无产阶级革命者却相反,我们认为,职务变了、环境变了、年岁变了,艰苦奋斗的作风不能变,普通一兵本色不能变,劳动人民思想感情不能变,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无产阶级的革命本质不能变。
条件、情况总是不断在变的,每一个人都会遇到。怎么能做到情况变,但红心不变呢?一句话,就是要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在用字上狠下功夫,彻底地改造思想,彻底地改造世界观。
下决心做到“四个一样”,这是我们一辈子干革命,一辈子锻炼革命意志的一条好经验。


第6版()
专栏:

千万个张思德紧跟上
工人 胡隆坤轻轻揭开第一页,写着英雄张思德。眼望着书本想英雄,想起英雄心里热。遥望炭窑春常在,英雄红花开不败。学宝书,学英雄,越学宝书心越红。心儿飞过了万重山,宝书引我到延安。延安安塞有林海,青棡树苗一排排。手摸着树苗问一声,革命英雄怎长成?青棡树苗把头露,为我指点革命路。沿着大路向炭窑看,好像张思德正在烧木炭。熊熊炭火多兴旺,团团红火暖心房。山山水水火中映,一首颂歌已谱成。我听见延河高声唱,声声唱的张班长:张思德最听毛主席的话,革命路上把大步跨。掏尽红心为人民,身挑重担干革命。我看见高高的宝塔山,指着蓝天写诗篇:张思德是革命螺丝钉,拧在哪里都亮晶晶!我像看见当年战士们笑吟
吟,——在听张班长讲“革
命”:“革命就不怕牺牲,敢为人民献生命!”……豪言壮语响当当,字字印到我心坎上。含着热泪读一遍,眼前耸立一泰山。张思德屹立像青松,他的胸怀多宽广。合上书本想在心,新人的高峰怎样攀登?学习张思德好榜样,私心杂念全扫光。“完全”、“彻底”为人民,一个“公”字闪金光。金光闪闪革命的路,一辈子都读毛主席的书。革命宝书贴在心窝上,誓言写给亲爱的党:一个张思德前面走,千万个张思德紧跟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