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4月4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八里堡街是怎样试办劳动后备讲习所的
中共长春市二道河子区委工作组
为什么要建立劳动后备讲习所
八里堡是长春市二道河子区的一个街道。一九六四年初,我们对城市青少年的管理教育工作没有及时跟上,阶级敌人趁机而入,同我们展开了争夺青少年的激烈的斗争。有些青少年受到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和腐蚀,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面对这种情况,迫切需要通过一定的形式把这些青少年组织起来。一九六四年五月,根据省、市委关于加强青少年教育的指示,在区委的直接领导下,八里堡街开始把没有上学的少年组织起来,成立了一个少年学习班。八月份,又成立了一个辅导员班,学员有九十四人,她们一面进行学习,一面做儿童辅导工作。不久,又把青年也组织起来,成立了学习、劳动大队。到一九六五年二月,大家感到还是办劳动后备讲习所好,所以把少年班、辅导员班、劳动大队合并,成立了劳动后备讲习所。
一年多来,劳动后备讲习所逐步得到了发展和提高。先后共组织城市青年四百八十多人(包括一九六五年没有升学就业的毕业生),少年四十四人参加了学习,其中有二百五十五名青年陆续出所参加了工农业生产。现在在所学习、劳动的青年还有二百四十九人,少年二十一人。
为有计划地安置劳
动就业创造条件
劳动后备讲习所不仅在团结教育青少年走劳动化、革命化道路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为有计划地安置就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并且协助街道做了不少工作。
经过讲习所的教育和劳动锻炼,提高了青少年阶级觉悟,抵制了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使大多数青少年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变化。许多青少年在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革命精神大为振作,出现了不少落后变先进的生动事例。十八岁的青年白国生,从小就染有不良习惯。入所后经过教育和劳动锻炼,他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进步,悔悟了过去的错误。在一次学习会上,他痛哭流涕地说:“多亏党救了我,今后一定听党的话,做毛主席的好孩子。”从此,他不仅热心学习,积极劳动,还为集体做了不少好事。他在所内得到的劳动报酬,从不乱花,全部交给了家长。一九六四年十月,经过民主评议,介绍他到工厂当了学徒工,至今一直表现很好。二十三岁的宫玉喜,来所前好吃懒做、讲吃讲穿。到讲习所以后,经过教育,特别是通过《为人民服务》和《纪念白求恩》两篇文章的学习,他主动检查了自己的坏思想、坏作风。他说:“我要认真地改正错误,要象毛主席说的那样,做一个真正的人,高尚的人,纯粹的人。”后来他被分配到工厂当了学徒工,表现很好。现在全所有三十六人被评为“五好学员”,有一百八十人申请入团,已有四十三人入了团。这些青少年的转变和进步,在社会上造成了良好的政治影响,广大群众和家长都称赞劳动后备讲习所办的好,说这是党和政府对青年的关怀。白国生转变以后,他的父亲十分感动,逢人就说:“是共产党、毛主席救了我的孩子。”
劳动后备讲习所,为有计划地安排就业、特别是安排青年下乡创造了条件。过去在街道上常常是一面招工,一面动员青年下乡,结果两方面工作都很被动。劳动后备讲习所成立之后,上山下乡和劳动力调配,都由劳动后备讲习所统筹安排。在学员分配上,按着工农业生产建设的需要,采取民主评议,组织批准的办法,根据青年的思想、劳动表现和身体条件以及家庭状况,进行全面衡量,做出合理安排。这样就把安排青年就业和工农业生产建设的需要密切结合起来。劳动后备讲习所已先后输送一批人到工农业战线上去。在下乡的青年中,绝大多数都安心在农村劳动,有一部分人还担任了大队团支部副书记、保管员、统计员、耕读小学教师等工作。
劳动后备讲习所的建立,推动了街道工作的开展。把青少年组织起来,成为街道上的一支积极力量。街道的儿童活动站,就是劳动后备讲习所的辅导员班举办的。目前参加街道儿童活动站的学龄前儿童已达八百多人。还有部分青年做了居民学习毛主席著作的辅导员。街道上的各项工作,如普选、拥军优属、卫生等工作,都有劳动后备讲习所的学员参加。这些青年还配合政治运动为街道居民演出各种文娱节目,活跃了街道居民的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
管理教育城市青年的一种好形式
怎样办劳动后备讲习所?在开始的时候思想是不够明确的。通过实践,不断总结,摸到了一些门路。现在看来,劳动后备讲习所是管理教育城市青年,培养劳动后备力量的较好的形式之一。八里堡街的主要作法是:
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了毛泽东思想挂帅,以阶级斗争为纲,教育青年提高阶级觉悟,增强抵制资产阶级思想侵蚀的能力,促使他们上山下乡,服从国家需要,走革命化、劳动化的道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是:一、把组织青年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作为主要的经常的政治教育课程。学习时,主要是带着问题学。当对青年进行阶级教育的时候,就组织他们深入地学习《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在动员青年上山下乡的时候,就组织他们学习《青年运动的方向》;在动员青年自己动手修筑劳动后备讲习所用房的时候,就组织他们学习《愚公移山》。许多青年从毛主席著作中吸取了智慧和力量,思想变好了,政治方向明确了。二、通过各种形式进行阶级教育。一九六五年初,劳动后备讲习所刚办起来的时候,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集中地对青年进行了阶级和阶级斗争的教育。以后,针对他们的怕脏、怕累、怕苦的好逸恶劳思想和阶级观点模糊等问题,又先后组织青年阅读和讨论了二十多篇有关阶级教育的典型材料,请“五老”(老工人、老贫农、老干部、老红军、老模范)做家史、童工史、革命斗争史的报告,还组织青年参观阶级教育展览馆等。三、针对一些青少年不守纪律、不爱护公物、不讲礼貌等问题,进行了品德教育。四、组织青年学习先进人物,树立自己的样板,进行活的思想教育。还组织他们学习雷锋、王杰和下乡知识青年的先进事迹,抓住所内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树立样板,进行宣传和表扬,使很多青年加强了自我改造的信心,推动了大家共同进步。五、开展以思想品德好、学习好、劳动好、团结互助好、集体活动好为内容的“五好学员”评比活动。一九六五年两次总评,每次都有百分之十五左右的人被评为“五好学员”,这对鼓励和推动青年的进步也起了很大作用。
组织青少年参加体力劳动,进行劳动教育。他们参加劳动,有的是有收益的,有的是参加社会公益劳动。通过劳动,不但培养了青少年的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学会了一些生产技能,而且也使学员个人得到一定的收入。
为了培养青少年的社会工作能力,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还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工作,进行实际锻炼。
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劳动教育的同时,根据青年将来就业的需要,还开设了一部分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文化课主要是讲授语文和数学;专业基础课主要是讲授农村会计和农业基础知识。
根据青年的特点,结合学习、劳动,开展文体活动。
自力更生,勤俭办所
劳动后备讲习所成立初期,全部活动都是在露天和临时借用的俱乐部进行的。后来,参加劳动后备讲习所的青年越来越多,加上所内已有了一定的积累,于是,在各单位的帮助下,发动全体师生自己动手,用一个多月盖起了简易房十七间,设立了固定活动场所,基本满足了集中活动的需要。劳动后备讲习所只有两名专职教师,其余的教师都是用兼职、代职或者是从学员中选拔的。劳动后备讲习所的设备,凡是师生能自己动手解决的就不买,有旧的就不买新的,一定要用的也本着勤俭节约的精神,尽量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到目前为止,由师生自己动手打了简易桌凳七十二套,购置图书一千五百余册,大小生产工具三十余件。
八里堡街试办劳动后备讲习所还不到两年,由于这是一项新的工作,缺少经验,工作中还有不少缺点,特别是面向农村的思想教育不够,区委正在进一步加强领导,改进劳动后备讲习所的工作。(附图片)
下乡集体落户的知识青年郭凤霞(左)和徐素珍在为同伴们缝补衣服  长春日报供稿


第3版()
专栏:

“集体户”,是知识青年下乡集体插队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可以使下乡知识青年生活、学习、劳动在一起,有利于克服生活上的困难,有利于从事科学文化活动,有利于党、团组织和贫下中农对他们加强领导和教育。
集体户
——城市知识青年下乡集体插队的一种形式——
从一九六二年七月起,长春市第二中学先后有二十七名初、高中毕业生,组成集体户,到吉林省农安县黄金公社裴家屯生产队安家落户。三年多来,在毛泽东思想的哺育下,他们在农村三大革命运动中经受了锻炼和考验,做出了显著成绩。下乡后,有一人入了党,八人入了团,十一人担任了生产大队、小队的干部,他们是县和省的先进集体。
集体户是下乡知识青年的家
下乡的青年过去长期生活在城市,不熟悉农村,所以,用集体户这种形式组织青年下乡,他们生活、学习、劳动在一起,热热闹闹,正适合他们的愿望。同时,依靠集体,便于克服生活上的困难,帮助知识青年更快地适应农村的环境,度过生活“关”。
下乡以后,他们不会做饭,不会料理家务,生产队长的老伴,就教他们做饭,帮助料理家务。有的社员还送来了盐酱。在生产队的帮助下,他们逐渐地加强了生活管理,成立了“户委会”,选出了正副户长和劳动、学习、生活、财务、文体委员。建立了劳动、学习、生活和财务等各项制度。每月召开一次“家庭”会议,研究生活问题,互相交换意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集体户的钱、粮、物都有专人保管,按月公布账目。家务劳动,分工负担。每天都可以按时吃到热饭热菜,劳动之余,还能挤出时间学习,参加社会工作和文体活动。
在这个集体里,充满着团结友爱精神。女青年做饭时,男青年跑去挑水;男青年衣服破了,脏了,女青年就悄悄地拿去缝好、洗干净。有些累活,男青年抢着干。哪个人有个头痛脑热,大家都围在身边,这个端汤,那个送药。
集体户是下乡知识青年的家,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有的人结婚,出去单独生活,有的人应征入伍。先来的人走了,新人又不断地进来,一批接一批。在阶级斗争生产斗争中成长
下乡知识青年生活在集体里,能够更好地组织学习毛主席著作,有健全的民主生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促进每个成员在政治上、思想上不断成长。同时,更便于党、团组织和贫下中农对他们加强领导和教育。
他们刚下乡时,正赶上放秋垄,三伏末尾,高粱地里又闷又热,别说干活,在里面站着也闷的慌。劳动一天,累得腰酸腿疼,青年们思想里展开了斗争:是坚持到底,还是半途而废?团员郭凤霞看出了大家的心思,她向同伴们说:“我们都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来的,不能见着困难就退,应该坚持到底。”在老社员和大家互相帮助下,勤学苦练,逐渐地学会了打场、打草、割柴等农活,攻下了劳动“关”。
第二年春天,裴家屯遇到了少有的旱象。集体户的青年和社员一起,担水抢种。一个困难刚刚过去,又一个困难迎面而来。正当谷子秀穗,高粱拔节的时候,裴家屯又遭遇了几十年未有的大水灾。就在这个时候,集体户组织大家学习了《为人民服务》,明确认识到“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公社党委书记也来到集体户,对他们说:“受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灾害面前低头。”他勉励青年坚定信心,战胜困难。毛主席的教导,党委的鼓励,使青年们心里亮堂了,干劲足了。他们卷起裤腿,扛起铁锹,和社员一起投入紧张的排涝斗争中去。他们奋战了半个多月,挖了三条排水沟,从灾害中,夺回四万多斤粮食,减轻了灾情。由于受灾,生活上出现了一些困难。他们召开了“家庭”会议,研究勤俭过日子,战胜灾荒的办法。他们说:“地涝了,我们的思想不能涝。在党的领导下,我们要看到成绩,不要被困难吓倒,要积蓄精力,迎接更新更大的战斗任务。”
他们过着健全的民主生活。在日常生活中,他们注意抓活思想,及时发现伙伴中的思想苗头,通过个别工作,帮助提高认识,改正缺点。
当地的党、团组织和贫下中农,关心这些年轻人政治上的成长,帮助他们扎正根子。在集体户下乡的当年冬天,就组织他们参加阶级斗争,参观阶级教育展览馆,老贫农向他们讲家史,使他们受到了深刻的阶级教育。他们和贫下中农建立了深厚的阶级感情。他们把贫下中农当成自己的亲人,贫下中农更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子女一样看待。
知识青年在农村大有作为
知识青年下乡以后,生活在一起,既是科学研究组,又是文化活动站,能够更好地发挥知识青年的特长,在农村三大革命运动中贡献力量。
裴家屯是个有名的涝洼地,土质含碱很大。群众说这个地方“旱了刀枪不入,涝了滴水不漏”。一九六四年春天,集体户青年响应党的大搞科学实验的号召,同干部、老农结合,组成了水稻、混种、土豆、种子田和园林五个科学试验小组,在十二垧地上,进行了八项科学实验,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九六四年四月,他们用陆床育了一池子稻苗,插秧不久就出现了干旱现象,他们从大坑里挑水抗旱,坑挑干了,小苗也没救过来。这次试验失败了。这时,有人情绪低落,对继续试验失去了信心。集体户针对这种思想,组织大家学习《实践论》。毛主席说:“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毛主席的这段话,给他们指出了前进的方向,解开了思想疙瘩。他们按照毛主席的指示,认真总结了经验教训,在贫下中农的支持下,他们开始了新的试验。在打小池埂子的时候,又发生了问题:试验旱打,放水后,水一冲就垮。又改水打,可是没有打够高度,水就来了。这时,他们就向老农请教。采取了垒半截,停一停,渗渗水,再加高的办法,果然成功了。这件事对他们教育很大,使他们进一步懂得了搞科学实验和干任何一项工作一样,必须处处依靠群众,才能获得成功。他们说:“刚下来的时候,感到屈材,干起来后,感到缺才了。”在搞试验的同时,青年们开始深入研究水稻栽培学。他们先后学习了五十多本有关书籍和资料,还参观访问了许多地方,吸取了各地的经验,终于破天荒地在碱性很大的涝洼地里试种成功水稻,使裴家屯人第一次吃到自己地里产出来的大米。
知识青年各有特长,集体生活便于他们各尽其能,发挥特长。他们有的去办耕读小学,有的去办民校,有的给群众读报、讲故事、放幻灯,有的向群众宣传科学知识。他们帮助解决了八十多名贫下中农社员和他们的子女识字读书的问题。
从政治思想、生活等各方面关心下乡青年
几年来,长春二中对裴家屯集体户,本着负责到底的精神,尽了“后方”的责任,为集体户的巩固做了许多工作。学校党、团组织对他们进行革命理想、艰苦奋斗和向贫下中农学习的教育。在进行教育的时候,贯串着革命这一条红线,特别是针对下乡青年的活思想,协助当地组织进行思想工作。如学生刚下乡时,遇到困难,思想波动,对自己选择的道路发生动摇时,学校就帮助他们提高克服困难,扎根农村的信心和决心。当他们巩固下来,做出成绩,得到贫下中农的信赖,部分人有点骄傲的时候,学校就帮助他们解决坚定依靠贫下中农,永远向贫下中农学习的问题。青年人互相闹意见时,他们就去帮助解决矛盾,加强团结,等等。长春二中根据集体户的需要,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在物质上也给他们一些支援,帮助他们解决具体困难。长春二中经常向他们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过日子的教育,要他们和群众同甘共苦,不能超出群众的生活水平。
二中还经常向学生的家长做工作。学校除了在学生下乡前,对家长做思想工作外,在学生下乡后,还本着负责到底的精神,经常和家长取得联系,年节有时还去探望,学校有车去集体户时,就通知家长,家长愿意去的一同去。他们还利用时机请家长参加市里召开的座谈会,让他们受教育。做好了家长工作,家长反过来又做了下乡青年的工作。
二中做集体户的工作,并不是一开始就十分清楚的。那时,只是觉得应该对学生负责,但又感到麻烦。后来,逐步认识到做这项工作不仅是帮助了下乡青年,而且对学校也有教育作用,应该去做。经过三年的实践证明,集体户对学校来说,在教育、劳动、安置学生方面,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集体户是安置基地,已成为输送学生下乡的主要渠道。现在又在裴家屯生产队附近增加了一个集体户。从一九六二年到去年,学校先后向两个集体户送去四十一名青年,加上上山和单身插队的已经输送八十多人。不仅学生下乡,有的家长也跟着迁到农村落户,帮助青年管理生活,操持家务。
集体户也是劳动基地。学校为了加强在校学生的教育,几年来组织了二百多名师生到集体户短期劳动锻炼,收到良好效果。
集体户又是教育基地。集体户在这方面的作用比较明显。几年来,学校领导通过“派人去,请回来”的办法,组织在校师生和下乡青年接触,互相受教育。他们先后组织一千零四十人次,前往集体户参观和访问贫下中农。一九六四年的毕业生代表会,就是在集体户召开的。每逢年节和应届毕业生集中教育阶段,都请下乡青年回来做报告。他们还举办了下乡青年事迹展览室,印发了务农日记,效果很好。
集体户也教育了教师。有少数教师过去对学生下乡的意义认识不足,对下乡是否有所作为,持怀疑态度,经多次参观访问后,许多教师受到了教育。他们在事实面前,认识到党的教育方针的正确性,认识到知识青年下乡是革命行动,是实现青年革命化的道路。现在学校领导和老师们都感到,集体户在促进教师思想革命化,促进教学改革上起了积极作用。
共青团长春市委工作组


第3版()
专栏:

城乡兼顾培养亦工亦农的新人
长春市教育局工作组
长春市第二工读中学是一九六四年暑期创办的。校址设在近郊。招收城市高小毕业生,学制四年。现有十一个班,学生五百四十二人。学校的主要文化课和全日制初中一样,只增加了农业课。学校自己办了木工厂和电气承装队,并有一处农场。一部分学生学木工,一部分学生学电工,这些工种都是城乡通用的。所有的学生都要参加农业劳动。
办好面向农村,城乡兼顾的学校,使学生毕业以后自觉自愿地到农村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是需要做很多工作的。在这方面,学校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学好两种知识
既学好文化课,又学工农业生产基础知识。学校开设了初中的主要文化课。为了使学生毕业后有参加工农业生产劳动的能力,还通过生产劳动实践,组织学生学习有关工农业生产基础知识。木工、电工基础知识教材,是根据城乡通用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由教师和工人自己编写的,在劳动现场讲授。学生在车间劳动,边做边学,做什么,学什么,学生学的快,记的扎实,不仅会做,而且也懂得道理。农业知识教学,除开设农业基础知识课外,还结合农业劳动,根据农事季节,在农场由教师或老农采取做什么,讲什么,边讲边做的办法,使学生逐步掌握农业生产基础知识。
学会两种劳动本领
学生学习的工业生产技术,能够城乡通用,能做工,也能务农。一年多来,经过师生共同努力,办起了一个制作木家具、电线槽、木台、刷油等车间的木工厂,有一个电气承装队。这两个生产项目都纳入了地方工业生产计划,并且都是城乡通用的。学生学到的劳动技能,在城市里用得上,在农村也用得上。他们还建立了农业生产劳动基地,有一个七十多亩土地的农场,今年预计增加到一百五十亩。这些生产劳动基地,可以容纳全校师生参加生产劳动。学生一年内七个月学习,四个月劳动,轮流参加工农业生产劳动,每天劳动时间六小时。在组织安排学生参加工业劳动时,既让学生参加机械操作,也让学生参加手工操作,掌握基本功,适应城市和农村的需要。通过工农业生产劳动,学生既能学到工业生产技能,又能学到农业生产技能。现在,二年级学生,学电工的已掌握了安电灯、日光灯,接电线、安开关等技能。学木工的初步掌握了凿、刨、斧、锯等木工的基本功,大部分学生已会刨面、凿眼、安装、拼板、锯断等技术。去年他们到农村服务时,还能做锅盖、碗架子、面板、炕桌、板凳、绞锥,修理风匣和门窗。在农业生产方面,学会了一般的农活。
招生时就向学生讲清要当农民、工人
学生除在工厂劳动接触工人师傅外,学校还定期组织学生服务队,到农村去为贫下中农服务。去年下半年,他们先后组织木工、电工混合服务队,到农村七个生产队,帮助社员修理门窗、桌椅、碗柜、锅盖、面板等,并给生产队做绞锥和修理农具。电工班的学生,给生产队和社员接电线、安灯头、修电闸,深受贫下中农的欢迎。
学校还和附近三个农场、九个生产队建立了固定的联系。农业大忙季节,组织学生到生产队参加劳动。去年,他们一共支援了八千一百三十多个劳动日,不仅解决了农忙季节劳力不足,而且学生和贫下中农在一起劳动,受到了劳动人民优秀品质的熏陶,培养了他们热爱农业、热爱贫下中农的思想感情。
反复不断地加强以农为荣,以农为乐,立志务农的思想教育。学校一开办,就向学生讲清,要有当农民、当工人的思想准备。学校的政治课,把热爱农业劳动的教育,做为一项重要内容。组织农村服务队下乡时,请苦大仇深的老贫农讲家史。在农业劳动当中,注意进行热爱农业劳动的教育。
勤俭办学 劳动建校
这所学校在创办过程中,曾经遇到很多困难和斗争。
建校初期,只有二十五间年久失修的破仓库、破车库和破宿舍,院内蒿草没膝,遍地碎砖断瓦,没有教室,没有食堂,学生在露天吃饭,教师在宿舍里办公。有的教师看到这种情况就不干了。很多学生也不安心学习。为了办好这所学校,学校领导一开始就带头和群众一起学习毛主席著作,批判资产阶级思想,战胜前进当中的困难。
学校遵照毛主席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教导,发动师生以革命的精神,劳动建校。一年多来,师生平整了五千平方米的校院,运走了四百多方的垃圾,修筑了三百多米长的道路,植树七千多棵,改修了二十五间旧房,师生自建了四百平方米食堂。在建立生产基地的过程中,本着少花钱,多办事的精神,厂房不够,自己动手盖,工具不足,自己动手做。八台木机床五十五个主要部件中有四十三个部件是他们自己制造和从旧物商店用很少的钱买来的。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奋战,他们安装了八台木机床,建成了一个半机械化的木工厂和一个电气承装队。去年生产了九万二千米电线槽,四万三千个木台,两千一百套学生桌椅,包修了十二个单位的电气安装工程。同时,还办起了一处农场,去年生产了一万多斤粮食,十五万多斤瓜菜。学生参加工农业劳动,共创造了十万多元财富。现在已经做到学生上学不花钱,减免了伙食费。去年还给二年级学生每人做了一套制服,买了一双胶鞋。
教师与学生同劳动共生活
狠抓教师边工边教,促进教师革命化、劳动化。教师通过学习毛主席著作,提高了觉悟,认识到培养革命后代,必须有革命化的教师。不少教师能自觉地改造思想,以身作则,身教言教。教师一直坚持和学生一起参加生产劳动。他们上课是教师,劳动是安全员、“大班长”。有时还顶替勤杂工,烧水、打铃、铡草、打更。通过生产劳动,不仅学到了一些工农业生产技能,而且也丰富了教学内容,改造了思想。目前在教师中,思想比进步,工作比干劲,生活比艰苦,劳动抢重担子挑,好人好事不断出现。
教师树立了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进一步密切了师生关系。师生在共同劳动和生活中,建立了亲密的感情。教师和学生定期住在一个寝室,照顾学生,夜里给学生盖被子,还给学生缝补衣服,给学生理发。教师关心学生,学生也更爱戴教师。一天睡午觉,天气有些凉,徐荣珍老师担心学生感冒,主动把自己的一条毯子给靠窗户的学生盖上。有一次,她午睡醒来,发现学生在她身上盖了三条毯子。
建立一个好的领导核心
建立一个团结一致、艰苦创业的领导班子。这个学校的领导干部,注意本身的思想改造。他们认真读毛主席的书,按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团结一致,带领群众,艰苦创业。他们建立了一个好的领导核心,互相尊重,互相支持。重大问题集体讨论,具体工作分工负责。这些领导干部,能以身作则,依靠群众克服困难。学校创办之初,工作千头万绪,困难很多。学校领导干部带着这个问题,学习了《矛盾论》,他们根据毛主席关于抓住主要矛盾和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指示,组织群众先后打了三仗:思想仗、建校仗、建厂仗,充分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学校的面貌逐步改观。这些干部,还能坚持和师生同吃、同住、同劳动。学校还特别注意加强党的建设,选拔培养新生力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