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4月4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有计划地把城市青少年导向农村
——长春市管理教育城市青少年的经验
中共长春市委员会
编者按 把城市青少年管好教好,有计划地把大部分青年导向农村,这不仅是培养教育革命后代的大事,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于加强工农联盟、加强城乡互助,对于逐步缩小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都有重大的意义。
近几年来,长春市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几条渠道,把城市青少年组织起来,给以良好的教育,组织他们上山下乡,参加农业生产劳动。他们采取的办法是:一、在农村试办半农半读的市来社去的学校,招收城市的学生,也招收农村的知识青年。这些学生既可以劳动,又可以读书,毕业以后就在当地参加生产劳动。通过几年的学习,他们学会了农业生产劳动,又有一定的文化、技术,农民欢迎,他们也安心生产。二、在城市试办市来社去、城乡兼顾的学校。这种学校办在城市,面向农村,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培养青少年的劳动观点和劳动习惯,使他们学到一定的农业知识和生产技术,为将来上山下乡创造必要的条件。还有两种是在街道试办劳动后备讲习所,在农村公社生产大队建立下乡知识青年集体户。这也是把城市青少年导向农村的一条重要渠道。
长春市对于下乡的知识青年,坚持负责到底,发挥了“后方”的作用,在政治思想、生活等方面给以极大的关怀,进行了许多工作。所有这些,都是值得各地参考的。
新中国建国以来,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长春市的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一九五六年普及了小学教育。以后,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在发展国家办学和工厂企业办学的同时,又发动群众办学,使绝大部分高小毕业生都升了学。一九六四年以来,贯彻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试办了一批半工(农)半读学校,使城市中等教育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是,仍有一部分青少年没有升学和就业。面对这种情况,街道又办起了劳动后备讲习所,吸收一部分青少年参加学习和劳动。这样,把全市青少年大体上都组织起来了。
把城市青年导向农村的几种办法
现在的问题是,一方面怎样继续把青少年管好教好;另一方面除了为工厂企业培养劳动后备力量外,主要的是如何积极地把他们导向农村。根据几年来的摸索,我们大体上采取了以下几种办法:
在城市办半农半读市来社去的学校
这种学校现有三所,两所园艺学校,一所耕读中学,学生八百三十二人。从城市招生,毕业后往农村分配。
举办面向农村,市来社去的学校,是管理教育城市青少年,并把他们导向农村的一个途径。如二道河子区一九六○年由八个集体所有制农场联合举办了一所园艺学校,六年来,共有毕业生一百二十九名,他们绝大部分都安心农业生产。现在,有的担任了生产队长和政治队长,有的担任了技术员、会计员、化验员,有的担任了生产队的毛主席著作学习辅导员,有的被选为五好社员和社员代表,不少人成为各项工作的骨干。在农业生产中,他们同老农一道,结合生产开展了科学试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技术推广站反映:园艺学校毕业生来了以后,科学试验项目多了,技术推广快了,农药用得好了。又如一九六四年创办的第一耕读中学,现有学生五百八十五名。学校经常向学生进行面向农村的思想教育,并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和其他各种劳动。经过一年多的教育和劳动,学生的思想感情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在劳动中,不怕脏不怕累,能吃苦耐劳。许多学生开始树立起以农为荣、立志务农的思想。这所学校,还加强了学生劳动技能的训练。去年,学校种了五百零四亩地,其中收获高粱、玉米等十六万斤。
在农村办半农半读市来社去的学校
这种学校现有三所,两所劳动大学,一所师范学校,共有学生一千七百三十四人。两所劳动大学是试验性质的。一所办在山区。一九六二年经省批准,在省、州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我们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长白山区办了一个青年营林垦殖场,主要是安排城市知识青年劳动生产;一九六四年又在这里办了一所半农半读的林业垦殖技术学校;一九六五年改为长白山劳动大学,由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领导,仍以招收我市高、初中毕业生为主。另一所是办在农村的农安耕读大学。这两所大学是为农村造就人材的基地,也是农业科学实验的基地。学校分别设有农学、林学、农机和畜牧兽医等专业。分本科和预科,招收高、初中毕业生。这两所大学和它的前身在创办中,除用国家部分补贴作为办学经费外,主要靠师生自己动手,开荒种地,劳动建校。它们虽然办在农村,但是同城市有密切联系。城市是它们的“后方”,从城市派干部、派教师,并从各方面来支援它们。
劳动大学办在农村,同生产实际、同农民群众紧密结合,有利于改造思想,改革教学。同时,也为学生毕业后,留在农村创造了有利条件。长白山劳动大学学生杨孟强,一九六三年到青年营林垦殖场,开始认为在山沟里没有前途,很不安心。经过劳动锻炼,他的思想不断进步,入了团,被评为“五好青年”,当了水田队长,立志要改善山区水稻品种。一九六五年,他动员未婚妻也上了山。有的大学毕业生,在这里劳动实习后,志愿留下来担任教师。还有的教师,不但主动到这里来教书,当一名“志愿兵”,而且携带全家到山区安家落户。
在城市办城乡兼顾的学校
这种学校,现有九所,学生五千八百余人。这种兼顾城市和农村的学校,主要是面向农村,为农村培养新型劳动者。学生既参加工业劳动,又参加农业劳动。他们搞的工业,也主要是农村所需要的工业。学生毕业后,多数将到农村。初中性质的工读中学,都开设了农业基础知识课,通过劳动学到一些工农业生产技能。中等技术学校所设的专业,以及工业劳动的工种,如木工、瓦工、电工等,尽量照顾城乡通用。
城乡兼顾的学校,经常加强面向农村,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思想教育,定期地组织学生服务队到农村去,了解农村,熟悉农民,为贫下中农服务。第二工读中学,组织学木工和电工的学生,到郊区给社员打家具,安电灯。市建筑工程学校,组织师生到农村给贫下中农修理门窗、锅盖、风匣等,并给一位六十多岁的老贫农盖起三间房子。这位老贫农十分感动地说:“真是托毛主席的福,要是没有共产党和毛主席,我这一辈子也盖不起房子!”师生住在贫下中农家里,老贫农给他们讲家史,他们向社员宣传时事,给社员理发、担水等,还和社员一起参加劳动。他们既是劳动队,又是服务队,也是宣传队,不仅从中受到教育和锻炼,也丰富了专业知识,学会了农活。
在街道办劳动后备讲习所
把闲散的城市青年组织起来,采取有工做工,无工学习的办法,对他们进行管理教育,特别是进行上山下乡的教育,把他们导向农村。两年来,全市建立了三十个劳动后备讲习所,吸收了一批青年入所学习。经过学习和劳动,很多人已参加了农业生产。
劳动后备讲习所以政治教育为主,辅以必要的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知识。同时,采取自办工厂、农场或与工厂企业、公社挂钩的办法,组织他们参加劳动,提高他们的阶级觉悟,学习劳动本领。学生以劳动的收入解决讲习所的必要经费,也使他们得到一定的生活补助。
劳动后备讲习所在团结、教育、改造这些青年中起了很大作用。入所学习的人,多是闲散在街道上的青少年。经过讲习所的教育,现在大多数青年思想觉悟都有提高,一些染有恶习的人都有了显著的转变。把这些青年组织起来以后,他们成为街道工作中的一支积极力量。他们在居民学习毛主席著作、教育儿童、拥军优属、卫生工作和文娱活动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他们出所参加工农业生产以后,大多数在生产劳动岗位上表现都比较好。
在农村生产队建立下乡青年集体户
安排城市青年下乡,办集体户是一种比较好的形式。它既适应知识青年的特点,便于统一安排生活,便于集中管理教育,又有利于发挥城市作为下乡青年的“后方”的作用。
我们办下乡青年集体户,是从一九六二年开始的,一九六四年有了很大发展。方法是群策群力,大家来办。全市除通过参加国营农林牧副渔场、新建队等方法以外,各工厂企业、机关、学校、街道,在农村还办起了二百六十三个下乡青年集体户。下乡青年集体户已经成为城市各单位安排下乡青年的基点。
办集体户虽以生产队为主,但城市各单位仍然负责到底,对下乡青年进行教育,帮助安排生活,给予必要的物质支援。不少集体户都是由原来单位的干部、教师带队下去的,这些带队的干部和教师定期轮换。有的还把集体户作为本单位的劳动基点,下放干部轮流参加劳动锻炼,协助社、队做好集体户的工作。有些单位还派领导干部到集体户去蹲点,派教师定期到集体户帮助他们学习。这样做,各单位并不认为是额外负担。市第二中学把集体户当作自己的“三个基地”:一是安置基地,二是劳动基地,三是教育基地。每年在一定时期,把学生带下去参加农业生产劳动,访贫问苦,接受阶级教育和劳动教育;或把那里的下乡青年请回来作报告,现身说法,向在校学生进行上山下乡的教育;并且以现有集体户为基点,陆续动员本校毕业生来这里落户。
把青少年导向农村需要做长期艰苦的工作
把城市青少年管理起来,进行教育,并且有计划地导向农村,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近几年来,我们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还是刚刚开始,经验不足,已经办起来的有一些还不够巩固,存在不少问题,还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因此,今后必须大抓以下几件事:
第一,突出政治,加强思想领导。要用毛泽东思想统一全党的认识,务使所有同志懂得把城市青少年管好教好,并有计划地导向农村,是我们同资产阶级争夺下一代的大事,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当前,我国还存在着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争夺下一代的斗争,就是阶级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我们不采取各种方式,把青少年组织起来,加以教育,他们就会受到资产阶级思想的腐蚀和影响。所以,管好教好青少年一代,这是关系到培养无产阶级革命接班人的大问题,关系到把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防止产生修正主义,保证我们国家不变颜色的大问题。同时,还要认识到,有计划地把城市青少年导向农村,对于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密切工农关系,加强城乡互助,逐步缩小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都有重要意义。管好教好城市青少年,并有计划地把他们导向农村,这是一项新的工作,它不仅涉及青少年的亲属,也涉及农村社员和基层干部,必须向城乡广大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工作,把管好教好革命后代,面向农村,支援农业,支持城市知识青年下乡的重要意义,作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形成健康的社会舆论。
第二,狠抓落实,进一步做好巩固提高工作。已经办起来的面向农村的学校、劳动后备讲习所,特别是下乡知识青年集体户,还存在不少问题。要真正巩固下来,需要经过几年的努力。做好巩固工作,最主要的是要突出政治,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坚决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把思想教育工作切实地加强起来。半工(农)半读的市来社去、城乡兼顾的学校,必须坚决贯彻执行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从面向农村出发,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作到认真读书,认真劳动,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学到必要的农业生产知识和技能,养成劳动习惯,能够吃苦耐劳,做好上山下乡的准备。劳动后备讲习所要贯彻面向农村的方向,加强领导,进一步解决学习、活动场所和劳动基地等问题。集体户的巩固,需要做艰苦细致的工作。一方面,要对下乡青年加强思想教育;另一方面,要千方百计地帮助他们把生产搞上去,使社员和下乡青年都能逐年增加收入,使他们在农村真正扎下根来。
第三,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勤俭办事业。毛主席说:“要提倡勤俭建国。要使全体青年们懂得,我们的国家现在还是一个很穷的国家,并且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根本改变这种状态,全靠青年和全体人民在几十年时间内,团结奋斗,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一个富强的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我们开辟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我们办学校、劳动后备讲习所、集体户,都必须遵循毛主席的教导,学习解放军,学习大庆,学习大寨的革命精神,依靠群众,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艰苦创业。这也是用革命精神教育培养新一代的大问题。这种精神,不仅在创办的时候和条件差的时候需要这样做,就是在办起来以后和条件好的时候也要坚持这样做。
第四,加强领导,统筹规划。管理教育城市青少年,并有计划地把他们导向农村,是一件非常复杂的工作,涉及的方面很广。因此党委必须加强领导,指定专人负责,定期讨论,统一思想,统一步调,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各部门、各单位要分工负责,通力合作。在工作中还必须注意统筹规划,全面安排,把培养农村各项建设人材,安置城市知识青年下乡和发展农业生产,搞好多种经营以及农田基本建设等规划结合起来。当前要认真地做一些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树立样板,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各级党委要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一抓到底,狠抓几年,长期抓下去,从各方面采取措施,切实把管理教育城市青少年,并有计划地把他们导向农村这项工作做得更好。(附图片)
长春市二道河子区园艺学校二年级师生正在进行温室烟道构造的现场教学 新华社记者 刘恩泰摄


第2版()
专栏:

蔬菜生产后继有人
——记市来社去的长春二道河子区半农半读园艺学校
长春市二道河子区园艺学校,是在城市近郊办的一所半农半读技术学校。一九六○年二月创办,到现在已有六年的历史。
二道河子区是长春市蔬菜生产的重要基地之一,但是技术力量比较缺乏。原有的蔬菜技术人员,大都是年龄大、文化低的老菜农,急需培养青年技术人员,以适应蔬菜生产发展的需要。因此,区委和区人委决定,由区属八个集体所有制农场联合举办这所园艺学校,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有蔬菜生产技能的新型劳动者。
第一期的学生是由农场选送的具有高小文化程度的青年社员,毕业后仍然回到农场劳动。一九六二年以后,改为从城市招收初中毕业生,实行“市来社去”。现有一、二年级三个班,一百六十名学生。
这所学校在办学中发扬了勤俭办学、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几年来,师生动手盖起了十间简易校舍,整修了八百平方米的校舍,新建了五百五十平方米的宿舍和畜舍,盖起了两栋温室,平整和改良了二十多亩园田,开出了三十多亩荒地。现在仍然保持勤俭办学的精神,教师打铃、扫地,学生轮流助炊、喂猪、放马。
叫毕业生干啥就干啥
二道河子区园艺学校,六年来坚持面向农村,贯彻执行了党的教育方针,取得了一些成绩。现有两期毕业生共一百二十九人,他们绝大部分都安心农业生产,并且根据生产的需要,担任了各方面的工作。其中,有十九名被选为先进生产者,有四十名被选为社员代表。他们在农村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一期毕业生徐向尧,一九六二年九月从园艺学校毕业,回到新晨农场。开始在温室劳动,以后派到二队当技术员,后来到抽水站当电工,最近又调到十队做记工员。他在各项工作中,都能埋头苦干,虚心学习,工作很出色。目前,他已掌握了浸种、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维修水泵、评工记分、核算分配等本领。社员反映:“园艺学校毕业生,使用顺手,给什么干什么,干什么象什么,是‘空心码子’——哪用哪到。”
第二期毕业生李明成,一九六五年九月分配到宏伟农场,在五队做温室见习技术员,并兼任毛主席著作学习辅导员。他和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他在蔬菜生产最忙的季节,领着社员三学《愚公移山》,提高了群众的思想觉悟,激发了干劲,克服了劳力不足的困难,使春夏两季的蔬菜生产获得双丰收,创造了亩产一万九千五百斤的高产纪录,成为市的一个样板田。去年冬天李明成被选为农场的先进生产者。最近调到一队担任政治队长。
教育学生立志务农
学校很注意对学生进行立志务农的思想教育。学校第一期来自农场的青年社员,不少人学习目的不够明确,缺乏学习毅力和习惯。第二期招收的是城市的初中毕业生,他们的主要问题是轻视农民和农业劳动,没有长期务农的思想准备。学校从他们入学的第一天起,就向他们进行种田也是干革命的教育,组织学生学习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等文章,请苦大仇深的老贫农作家史报告,学习董加耕、柳昌银等先进知识青年的事迹,并通过劳动锻炼,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劳动习惯和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为了让学生更直接地受到锻炼,进一步树立务农的思想,学生在校期间,前两年在校内生产基地劳动,最后一年下放到农场生产队,和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直接和贫下中农接触,受劳动人民的思想熏陶,为毕业后导向农村做好准备。
从生产实际出发改革教学
学校根据培养目标和少而精的原则,并从生产实际出发,在教学上进行了很大的改革。专业课以蔬菜栽培为主。蔬菜栽培的教学次序,是按农事季节编排的。教学内容以当地生产的作物为主,主要讲本市、本区经常种植的十八类、四十多个品种蔬菜的栽培方法。同时,还注意采用新的生产技术和老农的经验。
在教学方法上,加强了现场教学和实物教学,实行教师、技术人员和老农三结合。一个月左右举行一次讲座,请本区富有蔬菜栽培经验的老农和省农业科学研究所的技术人员来校讲课。一般是教师讲完一章理论知识后,请老农来讲细活、巧活,讲本区的实际情况和本人的操作经验。学生反映:这种教法印象深刻,忘不了。
学校的教师都实行了边农边教。他们在学生集中劳动期间,同学生一起劳动。平时按照教学负担情况,每周劳动一天或两天。每个教师全年劳动六十到八十天。专业课教师都参加蔬菜生产劳动。经过几年的边农边教,思想感情发生了变化,学会了主要的农活。
学好理论知识,学会操作技能
学校也很注意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他们把生产组织和班级组织统一起来,一个班就是一个生产队。班主任担任生产队长,班长担任副队长。每班配备一名生产指导教师,担任技术员。学生学习农活,除在教学过程中学习各种作物的栽培方法外,主要是通过平时劳动,在生产指导教师的具体指导下进行学习。在劳动时,先由生产指导教师讲清要领,作出示范,再由学生实际操作,个别加以指导,使每个学生都会操作。学生的操作技术与理论知识都列入成绩考核。经过课堂学习和操作训练,学生毕业时,大多数能够独立进行田间管理,一般会做二十几种农活,多数达到见习技术员水平,少数达到技术员水平。
几年来,这个学校结合教学,结合生产,开展了一些科学试验活动。他们先后进行了不少外地优良品种的引进实验。现在保留下来适合本地生长条件的有甘蓝、豆角、辣椒、黄瓜等十几个新品种。他们采取了教师、学生和老农三结合的办法,对校内一百三十多亩土地做了土壤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土壤改良试验。他们还做过黄瓜种子冷冻、黄瓜沙培、西红柿种子干热处理等试验。他们在科学试验活动中,还帮助农场解决推广蔬菜生产新技术的一些问题。通过以上种种办法,使学生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有技术的新型劳动者。 长春市教育局工作组


第2版()
专栏:

真是咱老农的好接班人
长春市二道河子区新晨农场老菜农 李才 口述
我今年五十五岁了,种了一辈子菜。前几年常寻思:菜在一茬一茬地长,人也在一年一年地老。农场现有社员八百多人,年过半百的一半多。二队每年春菜、秋菜都占先,可就是夏菜上不去,原因之一就是技术跟不上去,不能养苗子。种菜没有水、肥不行,没有技术力量也不行。将来没有一些小青年来接我们的班怎么能行呢?后来园艺学校来了两期毕业生,我心里这个疙瘩才算解开了。
第一期来的董崇武,现在已经当了技术员。他在学校学过种菜,又跟老农干了二年多,原先就有个底儿,来到这儿一点就透。前年他育的黄瓜、大头菜、西红柿都是场里数一数二的。场长、书记看了后,还召开了一次技术员现场会,让大伙都看看。当时有人说我,你这个“黄瓜大王”要保不住了。我说,保不住我也心甘情愿。第二期毕业生江迎发,来到十一队不到半年的光景,现在也能独当一面了。他使用营养土方育苗,长的很好。小伙子真有一股劲儿,不怕吃苦,搬到温室里住了一个多月。他还能想法子锻炼小苗,他们队的芹菜长的特别壮,提早四五天上市。五亩地的黄瓜虽然遭了雹灾,还比邻队多收两成。队里五十多名男女社员,没有不夸小江的。
往后种菜也要用机器,还要搞四化,没有文化可化不了。要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就得搞科学试验,象我这样没有文化的人,搞试验也有困难。因为不会做记录,试验试验就忘了。去年四队有四个园艺学校的毕业生,从春到秋搞了很多科学试验。他们试验的黄瓜密植,前期产量比一般种法增加好几成,总产值比一般种法增加一倍多。园艺学校出来的学生,真是一个赛一个。这些年轻人,干起活来不怕累,不怕脏,还有一股子钻劲。真是哪用哪到,干啥都行。
起先,我有点纳闷,这些小伙子哪里来的这么大的本事呢?后来我才明白,他们在学校念书时就是半农半读,我看这种办法就是好。一边念书一边劳动,年轻人就不容易变懒变滑,从书本上学到的东西,劳动时也能用得上,也忘不了。这些学生苗好根正,个个顶用,将来都是一把手。他们有文化,有技术,和农民有感情,叫人信得过。有了这样的好接班人,我这个老菜农,就是交了班也放心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