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4月12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执行最高指示〔报告文学〕
——人民子弟兵在救灾前线李琦

电键紧促地跳动着,电波传着河北省一些地区发生强烈地震的消息,传着党中央毛主席的命令…… 象是听到紧促的枪声,军营中,饭堂里的人“当郎”一声把碗筷撂下了,被窝里的人腾地蹦了出来,俱乐部里的人嗡地拥向了门口……身经百战的指挥员,刚穿上军装的新战士,身着皮工作服的飞行员,肩挎红十字包的白衣战士,都揣一本《毛主席语录》,塞一口袋干粮,向同一个方向迅跑。
一只只青筋绷起的胳臂在部队首长面前举起,一份份简短有力的决心书交到了政委手里。
行军的路上组编起一个个战斗小组;开往机场的汽车上召开着紧急的党的支委会、小组会。
轰隆隆!汽车出动了,运输机起航了,直升飞机起飞了,毛泽东的战士,人民的子弟兵,飞速地开进了受灾地区,在和严重的自然灾害斗争中,以深厚的阶级感情,“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谱写起我们伟大时代的英雄的赞歌。

一开始,人们就和时间较量上了,所以“抢”字,就成了赞歌的序曲。
天,漆黑。五号机场上,飞行员们都觉得天上闪闪烁烁的星星,象是在责备自己:“你们怎么还不起飞?”一双双期待的眼睛都紧紧地盯在政委的身上,好象在说:“快让我们起飞吧!”
政委完全了解大家的心情,他的心比大家更急。据了解,今天下午六点,即地震发生后才十二个小时,灾区附近的三号机场上,就堆满了救灾物资:一箱箱新签上品名的药品,一袋袋冒着热气的馒头、大饼,妇女用的卫生纸,婴儿用的白糖、代乳粉,保定的席,石家庄的姜,东方的锅,西方的瓢,……这么短促的时间,各地的阶级弟兄,想到了多少问题!做了多少工作!何等深厚的感情呀!他多么想马上说个“飞”字,放出这批雄鹰,将党的关怀、人民的爱,飞速送到灾区人民心里啊!他用探索的目光细细地打量着每一个人,他要知道自己的部队准备的情况。
一双双期待的眼睛闪出坚决、自信的神情,好象在说:政委同志,请放心!虽然我们因为执行别的任务,已有好几个月没有夜航了,加上有的同志原来夜航课目就没有训练够,技术没有“过关”,现在出发,困难会比盲人放下拐棍走路还大,但那又有什么关系!过去,在炮火纷飞的年月里,军民互相支援共同战斗的友情,我们都还深深地记在心里,今天,为了抢救受灾的阶级兄弟,上刀山、下火海我们都将毫不畏惧。
“我们豁出命来也得马上起飞!”不知是谁忍不住把心里的话喊出来了。
“豁出命来也得马上起飞?”政委迅速地把话重复了一句,接着严肃地说:“不够——同志们!光是豁出命来起飞是远远不够的。”他随手掏出了《毛主席语录》,“在这个时候,我们光有敢豁出命来不怕牺牲的精神怎么能行呢?我们必须在后面九个字上多下功夫!”
“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大家也都把《毛主席语录》拿了出来。
“对!”政委斩钉截铁地说,“今晚一定要起飞,而且一定要平安到达!”
一颗颗心被拨得更亮了。短短的几分钟里,大家就作出了几套争取迅速、平安到达的方案:顺着铁路灯标指引的方向飞行;由地面雷达引导飞行;按正常夜航飞行……
马达一声怒吼,星星迅速往后飞奔,飞机出航了。连他们自己也都没有想到,今天的动作会如此迅速,全部飞行准备工作,仅仅花了平时四分之一的时间。
飞机沿着铁路前进着,飞行员们全神贯注地注视着地面每个灯标的特点,和座舱里每个仪表的变化。眼睛盯得发痛了,汗水把衣衫湿透了,同一个机舱里的人仍然用目光互相鼓励着:坚持,仔细观察;记住,一定算准。他们明白:观察的细致,计算的准确,是和正在“抢”着的时间成正比的,是和“完全”“彻底”成正比的。
突然,前面出现了一个灯火的世界,指示飞行方向的规则的灯标被淹没了,飞行员的心立即绷紧了,在这时候,要是迷航,贻误时间,那是意味着什么呵!但他们立即提醒自己:要冷静,要沉着。轰隆隆,刚降下的油门马上又加大了,他们终于发现那灯火是向一个方向流动的,可以断定都是奔往灾区的,这不正是指示方向的最好的灯标吗?
不知流了多少汗,不知克服了多少困难,飞机终于按要求一批批到达了三号机场。
从这时候起,飞行员们对时间更加苛刻了,一秒钟也要划好几个等份,派好几个用场。飞机刚刚飞临机场上空,飞行员们就请示任务了。飞机一落地,汽车已开到了飞机旁,准备接飞行员去指挥所领受任务,不料副参谋长徐鸿鹏,下了飞机,脱下几斤重的飞行靴,往飞机旁一甩,蹬上随身带的一双小布鞋,不上汽车,径直就往指挥所跑去。汽车司机没有弄清是怎么回事,连忙掉过头追上去,可他刚到指挥所门口,徐鸿鹏已经从指挥所出来往飞机停放的地方奔去。等汽车司机又掉过车头追到飞机旁边时,徐鸿鹏已经换上飞行靴,跨进了座舱,飞机的旋翼也开始转动了。这时司机才恍然大悟:他是在和时间赛跑啊!
部队在“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的鞭策下,赢得了时间,但困难仍接踵而至。
张泉龙机组接到去五号村庄运载重伤员的任务之后,就迅速打开地图,准备绘航线,哪知找了几遍,地图上就是没有五号村。要飞达这样的小村,是个大难题,但他们没有被吓倒,象这样的难题,上午他们已经经历过了。这个机组的人员,都是二十来岁的青年人,第一套飞行服都还是崭新的,执行这样紧急的任务,生平还是第一次。可早晨,偏偏在他们出航的时候,大地被浓雾盖得严严实实的,他们凭着对灾区人民的高度关切,凭着集体的智慧,冲破了重雾的阻挡,平安地到达了目的地。现在张泉龙又把地图啪地一合,忽地站了起来,说:“伤员就是枪声,哪里有伤员,我们坚决奔往哪里;地图上没有的村庄,我们也一定要找到。”机组其他同志立刻响应,说:“不管有多少困难,哪怕是一户人家,我们也要找到。”
他们迅速向熟悉五号村的人了解位置和地理特点,得知它在四号村以南两公里的地方,村西有条河,河上有两座小木桥,村北有座旧窑。一切资料找好之后,他们马上登上飞机,有人计算各种飞行所需的数据,有人作开车准备工作,……把平时几个小时的工作压缩到几分钟之内做完。
四号村很快地找到了,它南面的确有个村庄,村西确实有条河,河上有两座小木桥,但他们没有降落,因为最重要的标帜:村北的旧窑没有发觉。在空中看来,河流不过是一条细带,一座窑就只有一颗小棋子那么大,要找到它,是多么不容易。为了迅速找到,飞行员“刷”地把高度由三百米降到了一百五十米。“窑!”机上的人几乎是同时高喊了一声。五号村找到了。
飞机在五号村口落地了,不想这时伤员已被医疗队用汽车送往九号地区了。张泉龙机组立即开了个临时小组会,研究是空着飞机回去呢,还是设法找到九号地区,拉上伤员回去?“一定要找到伤员!”研究结果,全组一致下了决心。轰隆隆,飞机得到指挥所的批准,又向九号地区飞去。
为了抢救阶级弟兄,子弟兵就这样千方百计,冲破了种种困难,飞遍了灾区的每个角落。汽车没有到过的地方,飞机进去了,骑自行车都不易找到的村庄,飞机找到了。哪里有重伤员,哪里就留有飞机轮胎的痕迹。

在运输线上冲破种种困难“抢”时间的同时,直接进入村子的医疗队也在“救”字上实现着自己“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决心。
三更时分了,“战地医院”的帐篷里还亮着灯,救护工作正紧张地进行着。军医张希真刚诊断了几名伤员,开始给另一名伤员、贫农社员段金绥进行治疗,段金绥突然热泪突眶而出。
“疼啦?”张希真连忙停住手,关心地问。
“不,”段金绥摆了摆头,“有您们在,我自己是天塌下来也不怕了。我是心疼啊!看你们,为了给我们社员治伤,眼都熬红了……”
张希真她们的眼睛是熬红了,但她们自己根本都没有感觉到,她们的心早已和灾区人民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了。前天,正是“三八”节,她们放假去看电影的路上,听到了这个消息,立即飞也似地奔回医院,完全按平时战斗训练行动,存放战备物资的器材仓库打开了,战地抢救所需的药品、器械拿出来了,一个个战斗小组编起来了。她们一脚泥一脚水赶到了村里,干粮没有吃,汗水没有擦,就一头扎到社员群众之中,挨门挨户进行慰问、调查、抢救,发现有的社员伤势比较严重,需要动手术,就立即搭起了帐篷,开起了“战地医院”。工作已经紧张地进行了两天了,她们谁也没有合过眼,眼睛怎么能不熬红呵!但她们都没有倦意。这时张希真笑了笑,对段金绥说:
“放心,我们的身体硬朗着呢。”说着就把一个硬纸做的“便盆”拿到段金绥的床前。段金绥由于骨盆骨折,解不出大、小便,肚子已经鼓得很大,她见张希真要帮她排大小便,一把就把张希真推开了:“叫您们给治伤,俺已过意不去了,这个,说啥俺也不能麻烦您们了。”其实,段金绥不了解,在这次救护中,医务人员帮助伤员排大、小便是极平常的事。为了救群众,有的人用嘴对伤员进行人工呼吸,有的人用嘴吸出伤员伤口的脓。
“只要能使你们脱险,只要能解除你们身上的痛苦,我们干什么、怎么干,都心甘情愿。”张希真见段金绥不依,就这样解释。段金绥不说话了,只是紧紧地拉住张希真的手。
段金绥的小便在张希真她们帮助下排出来了,但由于伤势过重,大便还是解不出来。这时张希真二话没说,就伸出自己的手指,为段金绥抠出了大便。段金绥感激得紧紧地咬着嘴唇,好久没有说话。旧社会,穷人为了活命,不得不给地主倒屎倒尿;今天,解放军为公社社员倒尿摸屎,是为了什么呀!
“咱们都是阶级姐妹,你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尽管说。”张希真亲切的话又在段金绥耳边响起,段金绥又落泪了。解放军哪,您们真是最亲的亲人啊!
为了抢救阶级兄弟姐妹,子弟兵不怕疲劳,不怕脏,不顾自己生命的危险,抢救社员群众。抢救工作还在紧张进行着的时候,护士张秀芬,一位年轻的女战士,接受了去十几里路外的村庄取药的任务。她正穿过僻静的田野顺着弯弯曲曲的小道往前奔跑着,突然,禁不住“啊”地惊叫了一声,只见前面一个十来岁的小孩掉进了地震时喷出的泥浆里去了。泥浆已经埋到胸口,小孩正使劲地挣扎着。张秀芬意识到,稍一迟疑,孩子将有全部陷进去的危险。当即飞速奔了过去,脱下棉衣往路边一甩,就找一个能经住脚站的地方站稳,伸手想拉上孩子,但够不着。她又马上解下自己的腰带,自己拿着一头,另一头丢给小孩。
张秀芬使劲地拉着,拉着,已经汗水如雨,浑身无力,但由于小孩陷得过深,还是没能拉上来。张秀芬生平第一次埋怨开自己,为什么自己是个女的?为什么自己的身体不长高大一些?随着她用力的增大,她自己的脚也渐渐地陷下去了。“要是我自己也完全陷进去怎么办?”一个严重的问题向张秀芬提出来了。也就在这个时候,张思德、白求恩的品德,雷锋、王杰的精神迅速在她脑海里出现。于是,她毅然决然地给自己下了一道命令:“一定要把孩子救上来。如果自己被泥浆埋了,托也得把小孩子托起来!”
张秀芬继续拉呀,拉呀,小孩的上身越露越多,张秀芬的双脚却越陷越深,张秀芬感到越来越吃力了。……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碰巧过来一个过路的中年男人,他一见这种情景,当即奔上前去,把张秀芬俩一起拉了上来。
孩子被救上来了,浑身都是泥浆,冷风嗖嗖地吹来,冻得他嘴唇发紫了。张秀芬象姐姐对弟弟那样,帮小孩脱下了沾满泥浆的衣服,然后又将自己的棉衣让小孩穿上,背上他,走了三里多路,把小孩送到他家里。小孩的爷爷接过孩子,一把拉住张秀芬的手问:
“好闺女,告诉我,你叫什么名?我一定给你扬名,让毛主席他老人家听了,也高兴高兴。”张秀芬爽快地答了一句:“我是来这里救灾的解放军。”便飞也似地往她取药的村庄奔去。
子弟兵这种“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不仅使受伤的社员们免除或减轻了伤痛,解脱了危险,而且使许多在这个时候降生的婴儿也平安出世。某医院的医护人员,进村之后,在抢救伤员的同时,就组织人员调查孕妇的数字和生产日期,为孕妇和婴儿准备好生产所需的一切物资。群众为了感谢共产党,感谢解放军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歌颂这个时代,分别将自己的新生婴儿,起名“念党”、“念军”、“爱党”、“爱军”……。

在“抢”和“救”的同时,子弟兵也没有忘记“帮”。
抢救工作正当获得初胜的时候,夜晚,天突然刮起了大风,湿润的空气,向人们预告,天要落雨了。这时忙得精疲力尽、正准备打开背包略为休息片刻的战士,又象触了电一般腾地跳了起来,纷纷拿着手电往社员家里奔去。由于强烈的地震,一些房子倒塌了,一些房子震裂了。子弟兵在抢救伤员的同时,已经帮助社员修搭起了窝棚。现在这些窝棚是不是透风?漏不漏雨呢?战士张克林想到这些,和大家一样,抢着往社员住处奔跑。天,漆黑;路,坎坷不平,他高一脚低一脚往前走着,正想按手电,立即又把准备按电钮的大拇指缩了回来,手电里的电不多了,宁可自己多摔上几跤,也要将电留着检查窝棚用。
他刚走到一家窝棚旁边,窝棚里立即传来问声:“谁?”他还没有来得及回答,袖子已被一只手拉住,“快进来避避风。”这是贫农刘大爷的手。
张克林走进窝棚,打开手电,把棚子四周照了一遍。发现有一个小风口,马上出去找来秫秸给堵好;一阵风从门口刮了进来,他摸了摸刘大爷铺的和盖的,马上脱下大衣,披到刘大爷的身上。脚还没迈出门口,手被刘大爷拉住了:
“同志,你这行的是哪个理?怎能一点不顾自己。”
“老大爷,这是毛主席教我们这样做的。”张克林说着,挣脱开手,便消失在风夜之中。
刘大爷拿着大衣追了出来,只见满村都是手电的灯光。原来子弟兵都来检查窝棚了,他们的大衣全脱给社员群众穿了。社员群众哪里肯依,一个个追着子弟兵问:“这大衣是你的吧!”子弟兵都摇摇头走过去了。刘大爷边追边喊:“同志啊!毛主席叫你疼俺,也叫俺疼你呀!”可喊声被子弟兵检查窝棚时发出的一阵阵不规则的脚步声压下去了。
风越刮越紧,子弟兵的脚步越来越密,他们既考虑到社员眼前的寒暖,更想到了以后的生产。班长敦树堂发现生产队还有一些粮食种子,埋在倒塌的房子里,就领着班里的几个战士,象进攻一样,冲到了现场,展开突击。粮食装在一个苇席的囤子里,囤子上埋着厚厚的土。一个战士刚刚用三齿去扒土,一把被班长拦住了。战士不解,说:“天要下雨了,还不快……”
“要快,但也不能叫种子漏掉一粒。”班长夺下战士手里的三齿,自己就带头用手扒了起来。战士们没有二话,当即学班长的样,赶紧用手扒土。
一袋袋谷子、绿豆、高粱种子被扒出来了,子弟兵的手已划出了一道道口子,有的连指甲也扒掉了。这哪是普通的种子啊!分明是部队热爱人民的红色种子。

紧张的战斗中,子弟兵关心人民的痛痒,体贴人民的寒暖饥饱,确实达到了“完全”“彻底”的程度,然而最“完全”最“彻底”的,还是他们不仅自己一举一动都按最高指示行动,而且分分秒秒都没有忘记向人民群众宣传毛泽东思想。
随着阵阵马达的轰鸣,直升飞机落到了社员家门口,村庄立即沸腾起来了。社员不分男女老少,忘记自己身上的伤痛,迅速围住了部队,围住了飞机,紧紧地拉子弟兵的手,深情地抚摸飞机的机体。他们不知道该做什么,不知道该讲什么。个别年老的社员,起先真不敢相信眼前发生的事实,“怎么,世上真有天菩萨?”
“您们是……”
“我们是毛主席派来救灾的解放军。”
啊!毛主席又派队伍来了。一双双手颤抖了起来,不分男女老少,个个热泪滚滚;不分男女老少,热烈高呼:“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欢呼声里,包含着多少感激之情,多少感激的话:毛主席啊毛主席,过去,是您老人家派队伍在日本鬼子的屠刀下救出了俺;接着,又是您老人家派队伍在国民党的枪口下救出了俺;一九六三年发大水,还是您派出了飞机搭救俺;今天,天还在摇,地还在晃,您老人家又那么神速给俺派来了“神兵天将”。日本鬼子、国民党派飞机是杀俺,您老人家一次一次派飞机尽是救俺。真是千好万好,没有社会主义好;爹亲娘亲,没有共产党、毛主席亲啊!
看着直升飞机庞大的旋翼,听着马达巨大的轰鸣,社员群众心上想着多少问题呵!当他们听说开飞机的,全是普通的工人和贫下中农出身的,有的人在地主鞭子下放过牛,当他们听说,这飞机上上下下,没有帝国主义的一个螺钉,没有修正主义的一截电线,完完全全是我国自己制造的时候,心里更加翻腾不已了。
子弟兵早已被热烈的场面感染,他们和这里的人们,有着共同的经历,共同的感情,但是他们一直没有忘记自己当前的任务。人群里,子弟兵满怀激情地告诉大家,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有了毛主席,都是因为照了毛主席说的话去做。一本本红皮的《毛主席语录》掏出来了。一群群人围拢来了。“这里面载着毛主席的话?快念给大伙儿听听吧!”“解放军同志,你把嗓门放大点,把速度放慢点,把口齿咬清点,让俺们细细听听他老人家亲笔写的话,眼下该怎么办吧!”……
一刹间,“红皮宝书”纷纷在灾区的每个角落打开。搭窝棚的工地上,绿色的帐篷里,飞机旁,汽车上,到处可以看到子弟兵给社员群众念讲《毛主席语录》。
子弟兵倾注自己全部的感情读着、讲着,社员群众全神贯注地听着、想着。话是这么多,意是这么长。子弟兵不知念了多少遍,讲了多少遍,但社员群众仍然感到不满足。面对这种情况,子弟兵又取过笔墨,连夜突击,把毛主席语录,一字字、一句句写到了纸上,然后在窝棚里、断墙上贴了起来。社员群众走到哪里,都可以看到毛主席这样的嘱咐:“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从白发老人到天真的儿童,脑子里都深深地印上了“革命”“斗争”“阶级”“自力更生”等概念。
听着毛主席的话,社员群众想念毛主席的心更切了,贫农的女儿九岁的马平国,在腿负伤送她上飞机的时候,还喊:“妈妈,我的毛主席像,我的毛主席像!”子弟兵深深地了解社员群众的心情,纷纷掏出了自己的钱,买上一张张毛主席像,送到社员家里。社员们接过了毛主席像,把像贴到了最显目又最避风的地方。老人们又对着毛主席像一遍又一遍地教孩子:你们长大了可一定得把这事载到书里,叫子子孙孙都知道,哪年哪月,怎么受的灾,毛主席怎么派队伍来救的俺。
一条条毛主席语录,一张张毛主席像,给了社员群众多大的战斗的力量啊,在一个接近地震中心的生产队里,灾后的第三天,集体的粪场上,就出现了一大堆新鲜的粪;到第七天,绝大部分劳力都荷锄下地了,几乎是同时,学校里也有了孩子们琅琅的书声和快活的歌声。
子弟兵深深地被感动了,毛泽东思想是这样容易被人民群众接受,毛泽东思想一旦被人民群众接受,竟能产生如此巨大的力量!子弟兵和群众都更加坚信这样的真理了:最好的武器是毛泽东思想,最大的战斗力是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人。人们战胜敌人的决心更大了,信心更足了:天老爷山崩地裂我们都不怕,人间的帝国主义,也决不是我们的对手。


第6版()
专栏:

当人民需要的时候
徐济春 张顺 费正 郑炘
争分夺秒,把救灾物资送到社员手里
子弟兵给灾区群众送来了毛主席像
是战斗员,又是宣传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