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3月26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革命化与自力更生
——广西壮族自治区县委领导革命化见闻
编者按:广西许多县委以自力更生的精神武装自己的头脑,教育广大的群众,指导当前的工作,制订未来的规划。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生产建设也就发生了巨大变化。
发扬大寨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方针之一。我国农民是勤劳勇敢的,是有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设国家、建设家乡的要求和力量的。只要各级领导者按照毛泽东同志的教导,把群众这种要求集中起来,给以自力更生的思想武装,党的这个体现广大群众要求的正确方针,就能变成不可估量的物质力量。
最近,我们访问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看到一种令人振奋的气象:许多县委在实现思想革命化的过程中,把自力更生的革命大旗高高举起。他们用自力更生的精神指导当前的工作,总结过去的经验,规划未来的建设。各县都树立了本县大寨式的公社、生产队,力求使这些单位的革命精神发扬光大。
根据许多县委的经验证明,树立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中包含着尖锐的思想斗争。斗争的焦点,在于能不能把实行生产革命的方针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点上。这个斗争,通常是通过如何处理领导与群众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自己动手与国家支援的关系、目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等等问题表现出来。如何贯彻自力更生的方针,是县委领导革命化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领导心里必须有大寨
广西许多县都树立了本县大寨式的红旗,号召全县人民向这些红旗看齐。但是,其中有许多新树起的大寨式的红旗,并不是现在才有的,而是早存在的。为什么过去没有树立起来?许多县委的同志说,问题在于领导。只有有了革命的领导,才能及时发现、总结、推广群众中存在的革命的事物,否则会视而不见。
贵县西山公社,九千亩耕地经常遭受旱灾,年年吃统销粮,生活水平很低。穷则思变。一九六四年秋天开始,全社四千多社员在党支部领导下学大寨,决心苦干,不要国家一元钱,动手建设一条长十五华里的引水渠道。这条渠全部是垫方,总工程量近三十万土方,去年秋天已完成任务的一半,工程竣工后可使全部耕地变成“保水田”。社员们提出的奋斗目标是:争取今年就不吃统销粮。
西山公社建设水渠的事,县上当时就知道,一位负责同志还去看过,而且被群众的苦干精神深深感动,主动地支援给一千元投资。作为县委的领导,应该趁此大作文章,把西山公社自力更生革命精神高高举起,推动其它地方的思想革命和生产革命。可惜的是,当时贵县县委没有这样做,只是给了一点钱就完了。
为什么那时候见到了自力更生的千里马而没有识别出来呢?据贵县县委负责同志谈,是由于当时县委领导在精神状态上还存在问题。一九六五年,县委在革命化的过程中,检查、批判了骄傲自满、安于现状的错误思想,决心大干三年闯过水利关,于是提出了一个规模很大的水利计划。但是,他们却把这个计划放在伸手向国家要钱的基础上。仅仅县管的水利工程,就要求国家投资二百三十多万元。可是,上边只批了八十多万元,怎么办?这时,县委才进一步树立了自力更生、依靠群众实现生产革命的决心。西山公社这面自力更生的红旗,也才被县委举起。这面红旗一举,全县自力更生精神大振,在国家减少投资的情况下,仍然争取完成原订的水利建设计划。
许多县委的同志在谈到树大寨式的红旗时,大都有这样的体会。这是个非常重要的经验,说明一个县发扬不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实际上反映出了县委领导的精神状态。一个县要想通过生产革命改变本地区的经济面貌,首先要立改天换地的雄心壮志;但是,只有这一点还不够,还必须解决如何把雄心壮志变为现实的路线问题,那就是依靠群众,奋发图强,自力更生,否则雄心壮志就只不过是一个空口号。县委心里有大寨精神,才能找到本地的大寨,才有可能把群众中的自力更生的红旗高高地举起。
用革命观点看穷
作为一个县,从树立大寨式的红旗到形成红旗如林的局面,有一个正确看待条件,依靠群众改变条件、创造条件的过程。这就有个穷地方翻身靠什么的问题,有个什么是翻身的决定性的条件的问题。
广西有穷的县,也有穷的社队。所谓穷,是相对而言。拿一些穷的地方同解放以前比,是富了;如果同生产发展较快的地方比,就是穷的,也可以称为后进。穷地方翻身靠什么?这次广西各县树立的自力更生红旗,都证明要靠革命,靠自力更生,靠人的艰苦劳动,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条件。但是在这方面并不是没有过斗争的,而这一斗争也首先反映在县委领导的思想上。
大瑶山瑶族自治县,一向是“三依赖”——吃粮依赖统销,用钱依赖救济,生产依赖支援。问题在群众吗?不是。原来,县委思想上自以为穷,又是少数民族地区,便以国家的“满仔”(小儿子)自居,觉得依赖国家理所当然。县委的眼睛看到的多是生产基础差、生产技术落后、家底子薄、山大沟深、群众生活苦,等等,总认为缺少翻身的条件。这自然不是革命的观点。用这种观点看穷,主要的错误在于看不到人的因素、人的能动作用、人的智慧、人的伟大劳动,把人的因素看得很渺小,把困难的形象看得很高大,这样,就必然会得出穷地方无法依靠自己力量翻身的结论。这是同自力更生方针相对立的思想,当然也就不可能有大寨精神了。
革命化运动,改变了瑶族自治县县委的精神面貌。县委批判了依赖思想,找出思想上的根源是缺乏革命理想,缺乏群众观点,缺乏战胜困难的毅力。接着,县委下定决心:要革命,不再当“满仔”,奋发图强,自力更生,改变落后面貌。县委的观点变了,眼中的事物也变了,看到了全县人民的力量。于是全县总动员,大修水利,大修梯田,大种绿肥。群众情绪高得很,打破了旧的习惯,在去年秋收以前就修水利工程。这个县的大樟马公社原计划修一条水渠,年年等国家给钱,没有动手,去年不等了,自己干,当时连打石头的锤、撬石头的铁棍都没有,确实够困难了。社员们并不气馁,用大石头当锤,用硬木头当铁棍,很快把渠修通了。在县委的眼睛里,大瑶山不但有革命的群众,大瑶山也成为物产丰富、发展生产和多种经营的好地方了。全县人民的决心是:争取今年就不吃统销粮!
许多县委都体会到,用革命观点、阶级的观点看穷,就可以看到贫下中农这个革命阶级的力量,就可以看到人的革命志气,就是人穷志长。世界上没有再比革命志气更坚硬的东西了,有了革命的人便可以无坚不摧、改天换地。否则,虽然树起了几面红旗,如果不能用革命的观点普遍地分析落后地方的条件,看到革命的因素,便不可能去广泛地动员组织群众走自力更生的路,几面红旗只会是“万绿丛中点点红”,不可能花开遍地。
正确使用国家支援
国家支援的钱多了是不是就好办事了?要分两方面说,也好办,也不好办。
武鸣县委的同志跟我们说:“过去,我们爱向上伸手要钱,总认为有了钱好发动群众,好办事。钱来了,往下分,不做人的工作,不发动群众,结果使下面养成了给钱就办,不给不办的习惯。这个教训太大了!”县委曾举出一个例子,说明自己思想变化的过程。国家曾投资在福良公社修了一座大水坝。不久,坝基渗水,一九六三年县里指示公社负责修补一下,并主动拨给了水泥,只要求公社自己想办法挖一点沙子,由于没有做思想工作,没有发动群众,公社不干,非等到县里送沙子去不干,一拖就是两年。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后,修补坝基的事被重新提出,发动群众一讨论,大家只要求县上补助一半材料,不但补好了旧坝,自己还另外设计、建筑了一条新坝。
这个教训在哪里?教训在如何看待钱,是钱挂帅,还是政治挂帅。
国家对农业的支援、对穷队的支援,是一项革命的措施,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了党对人民生产和生活的关怀。因此,不应该单单看到这是一笔钱,应看作是党和国家鼓舞人民群众积极性的政治力量。所以,县委在使用国家支援时,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给群众以自力更生的革命思想,先鼓干劲,把人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再辅之以支援,才能充分发挥出国家支援的作用。这样做,即使支援的很少,或者不给支援,照样可以办大事情。
反之,如果以钱以物挂帅,只给物质支援,不给革命思想,眼里无政治,支援就不会起到积极的作用,而且还容易腐蚀群众的革命斗志。武鸣县委的同志告诉我们,这个县有个赖坡公社,生产生活有不少困难,县上一位负责同志去检查工作,没有发动干部和群众自力更生改变面貌,只给了两万元便走了。两年过去了,这个公社的样子还是没有变,支部书记还不断发牢骚,埋怨县上其他领导人没有给他们钱。有的社虽然拿到的支援多,粮食也多打了,但负债累累,结果增产没有增加收入。这些地方,看起来是群众思想有问题,其实是领导上的错误思想害了他们,是领导上的恩赐观点、只知有物不知有人的观点、忽视政治的观点害了他们。
钱要人用,单是靠钱是不行的。只给钱不给革命思想,实际上是给了群众依赖思想。给了革命思想,再辅以必要的钱和物的支援,既可促进人的思想革命,又能有效地推动生产革命。这是许多县委从实践中得到的一条可贵的经验教训,说明他们在贯彻自力更生方针时,已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深入到实际工作过程中去了。
怎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玉林县有四个区进行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一九六五年粮食都增产百分之四十以上。在大增产的大好形势下,县委发现了一件值得警惕的事:有一个生产队,国家给投资九百元盖仓库,投资花完了,仓库只盖了一半,便停下来等着国家再给钱,不愿意利用丰收的条件完成仓库建设。这一情况引起了县委的重视,加上其他一些情况,县委发觉这些地方的自力更生精神不足,要求在这四个区里再进行一次自力更生的教育,补足这重要的一课。这是玉林县委高举自力更生革命旗帜,突出政治的一个重要标志。
最近,玉林县委根据对全县实际情况的调查研究,提出一个全县实现水利化、园田化、绿化、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规划。这是个宏伟的规划,要苦战几年才能实现。更可喜的是,整个规划没有计算上国家的投资和其他方面的支援,一切靠自己动手。县委的同志说:“现在到处都在革命,都在发奋图强,自力更生。我们不把一切希望寄托在国家支援上,我们想到遇到特殊情况怎么办?我们认为,没有钱、没有化肥也得增产,自己要吃饭,还要多给国家点粮,这才行。我们已经同群众讲清了这一点。用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领导生产,结果既有粮,又能培养出革命的人、培养出坚强的革命组织,无论遇到什么情况就不怕了!”在其他县里,县委的同志谈到自力更生时,也常反问自己:遇到特殊情况怎么办,连年灾荒怎么办,在最困难的时候要不要支援国家,在任何风浪中能不能立于不败之地?这就是说,许多县委已不但把自力更生看作是如何改善当地人民生活的事,也看作是对国家应有更多贡献的事;不但看作是眼前的事,也看作是长远的事;不但看作是生产革命的事,也看作是培养革命的组织、革命的人的事。这就是贯彻自力更生方针的全面观点,也是贯彻自力更生的高标准,说明人们已不是把自力更生当作权宜之计,而当作一个战略思想加以贯彻了。这样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据我们了解,这种思想实际上是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指导思想的反映。为促进全区各级领导干部的革命化,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指示全区干部用阶级斗争的观点、自力更生的观点、为人民的观点推动各项工作,要求所有的干部不要作安于现状、害怕困难、碌碌无为的庸人,要作立足广西,胸怀世界,敢挑重担,不断革命的彻底革命者。这对县委革命化发生了深远的影响,对贯彻自力更生方针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本报记者 顾雷 宋琤


第2版()
专栏:

认真贯彻毛主席的人民战争思想,加强民兵建设
角斜公社民兵团荣获“红旗民兵团”称号
中共中央华东局和南京部队领导机关在海安举行命名大会
据新华社南京二十五日电 中共中央华东局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部队领导机关授予江苏省海安县角斜人民公社民兵团以“红旗民兵团”称号的命名大会,二十四日在海安隆重举行。
会上,中共中央华东局书记处书记、南京部队负责人许世友宣读了中共中央华东局、南京部队领导机关授予角斜公社民兵团以“红旗民兵团”称号的决定,并将一面绣着“红旗民兵团”的锦旗授予角斜公社民兵团。
中共中央华东局书记处书记、南京部队负责人、中共江苏省委第一书记江渭清在会上讲话。他赞扬角斜公社民兵团是华东地区民兵工作中突出政治的一面红旗,是民兵工作三落实的先进单位。他号召全区民兵学角斜、赶角斜、超角斜,更好地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争取出现更多民兵工作三落实的先进单位。
在大会上南京部队负责人林维先,将《毛泽东选集》、《毛主席语录》等奖给红旗民兵团全体民兵。江苏省军区负责人赵俊,浙江省军区负责人刘亨云,南京部队某部代表王文科,中共海安县委书记刁守坦等先后在会上讲了话。
角斜公社党委副书记、民兵团副政委符永芝代表角斜民兵团全体民兵表示,今后一定要更高地举起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坚定不移地突出政治,坚决贯彻毛主席关于民兵工作三落实的指示,使毛主席人民战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据新华社南京二十五日电 江苏省海安县角斜人民公社民兵团,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认真贯彻毛主席人民战争思想,加强民兵建设,取得了出色的成就,最近荣获“红旗民兵团”的光荣称号。
这个民兵团,是一支具有光荣革命武装斗争传统的民兵队伍。它的前身,是二十五年前的抗日自卫队。当年,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常活动在敌人的碉堡附近,拆桥破路,除霸锄奸,配合新四军到处打击敌人,同日伪军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数百次英勇战斗。解放战争中,他们在原地坚持斗争的同时,还组织了几千名民兵和人民群众参加担架队和运输队,支援人民解放军作战。不少人随军南下,参加了解放舟山和厦门的战斗,为人民解放事业立了战功。一九五八年,他们响应毛主席大办民兵师的伟大号召,成立了民兵团,认真贯彻毛主席关于人民战争的思想,握紧枪杆,巡逻放哨,守卫海防,充分发挥了人民解放军的有力助手的作用。去年以来,他们进一步大学毛主席著作,加强民兵工作三落实,使毛主席人民战争思想深深扎下了根。
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
角斜人民从长期革命斗争中,亲身感受到枪是劳动人民的命根子,认识到加强民兵武装建设的重要性。几年来,一直坚持全党抓民兵武装的传统。他们说,帝国主义侵略本性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只要它存在一天,我们的枪杆子就一天也不能放下,人民战争的准备就一天也不能放松。角斜人民公社的党组织和民兵团领导干部,不仅把民兵工作作为重要工作之一,结合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实行统一领导,统一布置,统一检查,统一总结,而且在民兵建设中,特别把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放在首位,要求广大民兵向解放军学习,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真正做到毛主席怎样说的,我们就怎样做。他们说,要使民兵真正能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做到人自为战,村自为战,陷敌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最最根本的一条是要让毛主席人民战争的思想在民兵头脑中“安家落户”扎下根。为此他们在各级民兵单位中广泛组织学习毛主席著作的小组,要求民兵怀着深厚的阶级感情,经常学,反复学,活学活用,在“用”字上狠下功夫。许多民兵学习了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等文章,逐步提高了全心全意为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服务的思想,决心身在角斜,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为革命贡献自己的一切。许多民兵学习毛主席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论述,以及“丢掉幻想,准备斗争”的教导,结合忆苦活动,请贫农杨九玉控诉日本侵略军和美蒋反动派在当地烧杀奸淫的种种罪行,进一步提高了阶级觉悟和对敌人的刻骨仇恨。他们说,千仇万恨一条根,美帝国主义是全世界人民的大仇人。我们手中的枪是革命先辈留下来的,一定要握紧它,革命到底。民兵申良元,在美帝国主义疯狂扩大侵略越南战争时,到大队里去听形势报告,看见墙上贴着一张美帝国主义扩军备战的形势图。图上,一个又一个箭头指向我国,满腔怒火地说:“磨刀,一定要磨刀,坚决消灭美国强盗!”
为革命积极练武
为了对付美帝国主义的侵略,角斜民兵人人胸怀敌情,为革命积极练武。许多民兵在“武要天天练,贼要天天防”的口号下,起早带晚,冒着严寒酷暑坚持经常性的政治学习和军事练武活动,并且走到那里,练到那里,随时准备为保卫祖国而战。角斜六队四十多个男女民兵,一次集体到十七八里路以外的海滩上开荒,仍然利用休息时间坚持天天学毛主席著作,天天练武。民兵排长崔世明,积极领导全排民兵研究爆破技术,改进和自制了十几种土地雷。五十八岁的老贫农蔡美凤夜晚常站在靶子跟前,提着油灯,给儿子和儿媳照亮瞄准。在这样勤学苦练下,角斜民兵战斗意志和作战本领飞快提高。全团民兵不但人人会打枪,个个会执勤,还涌现出了三百三十九名特等射手。在角斜公社的每一个村庄,不管是清晨还是夜晚,只要一声令下,民兵们都能做到全副武装,召之即来。有一次夜间演习,枪声一响,角西民兵排在排长曹莲凤召集下迅速集合起来,扛着炮,持着枪,不顾夜黑风大,朝着有枪声的地方飞奔而去。不到一个小时,跑了十八里路赶到了目的地。
别人夸她们召之即来动作快。她们说:枪声就是命令!
坚持劳武结合的方针
民兵是党领导下的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武装组织。既是民,又是兵,主要是民。角斜公社的民兵们从这一特点出发,一贯坚持劳武结合的方针,把搞好集体生产,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他们说,练武是为了战备,搞好生产也是为了战备。一旦战争爆发,只要人民手中有粮,枪中有弹,就有了战胜敌人的物质力量。因此,他们在生产建设中积极带头,发挥突击队的作用,那里劳动最艰苦,任务最艰巨,他们就奔向那里。去年夏天,角斜久旱不雨,民兵成了抗旱的主力。到海边开荒,他们不怕苦,不怕累,用了十三天时间,开出七十亩荒地。去年八月十八日,堤北大队突然遇到狂风暴雨的袭击,民兵排长居海山等十三人,见队里仓库的屋顶在狂风暴雨中掀动,就奋不顾身地搭着人梯,爬上仓库,用身子紧紧压住茅草屋顶。这时,有人告诉徐桂山,他家的房子被风刮坏了,徐桂山看了一眼说:“没关系,我家事小,仓库的粮食要紧。”他依然顶着风雨,伏在仓库上,保住了集体的三万多斤粮食和两千多斤化肥。(附图片)
江苏海安县角斜公社社员在劳动休息时学习《愚公移山》
茅永宽、杨一秋、杨美子摄


第2版()
专栏:

阿尔及利亚大使萨赫利拜会朱委员长
新华社二十五日讯 阿尔及利亚民主人民共和国新任驻中国大使穆罕默德·谢里夫·萨赫利今天下午拜会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朱德。朱德委员长同他进行了友好的谈话。


第2版()
专栏:

几内亚大使塞古拜会朱委员长
新华社二十五日讯 几内亚共和国新任驻中国大使卡马拉·塞古今天下午拜会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朱德。朱德委员长同他进行了友好的谈话。


第2版()
专栏:

首都各界举行追悼大会
悼念艾思奇同志
新华社二十五日讯 首都各界今天上午在中共中央高级党校礼堂举行追悼大会,悼念最近逝世的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副校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艾思奇同志。
在追悼大会的会场上,陈放着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送的花圈,中央各机关、各人民团体和教育界、学术界著名人士也送来花圈。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彭真同志参加了追悼大会,并向艾思奇同志遗象献花圈。
参加追悼大会的还有康生、郭沫若、吴玉章、林枫、刘宁一、张际春、萧华、安子文、范文澜、徐冰、蒋南翔、孔原、张劲夫等同志。
中央各机关、各人民团体的负责人,教育界和学术界人士,以及中共中央高级党校的学员、工作人员,艾思奇同志的亲属和生前友好,也参加了追悼大会。
中共中央高级党校校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林枫致悼词。他说:“今天,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悼念党在理论战线上的忠诚战士艾思奇同志。”他说:“艾思奇同志从青年时期开始,一直到他最后停止呼吸,都是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参加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宣传教育工作。他不懈地学习和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对资产阶级的学术思想和现代修正主义思潮,不断地进行了批判。在理论宣传教育的战线上,他一生为党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艾思奇同志对党忠心耿耿,听党的话,做党的驯服工具。他谦虚谨慎,胸襟坦白。他站在党的立场上,不屈不挠地坚持对机会主义的斗争。艾思奇同志具有的优良品德,都值得我们学习。”
林枫同志最后说:“艾思奇同志同我们永别了,但是,他毕生勤勤恳恳、全心全意为党工作的精神,依然在我们的心里活着。”追悼大会结束后,艾思奇同志的骨灰盒移往北京西郊八宝山革命公墓安放。(附图片)
首都各界举行追悼大会,悼念艾思奇同志。中共中央高级党校校长、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林枫致悼词。  新华社记者 郑小箴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