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3月15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大力推进建筑材料技术革命
郭建言
我国在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将要进行大规模的基本建设。建筑材料是基本建设的粮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进行基本建设就离不开建筑材料。在我们这样一个六亿五千万人口的国家,每年建设所需的建筑材料是以亿吨来计算的,数量是大得惊人的。建筑材料在工程建设的成本、运量等方面占着很大的比重,制造和搬运这些材料又需要耗费很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建筑材料的先进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程造价的能否降低;建筑技术和劳动生产率的能否提高;施工进度的能否加快,等等。因此,发展和使用新型建筑材料,进行建筑材料的技术革命,归根到底是一个关系到基本建设能否实现多快好省的大问题。
各种建设工程对建筑材料的要求尽管多种多样,但最主要的不外乎两条:一条要求质量轻;一条要求强度高。因为质量轻了,能够减轻整个建筑物的重量;强度高了,又能增加材料本身承担重量的能力。这样,就可以使建筑物更为轻巧。既能节约材料、人力,又能降低成本,减少运输,加快建设进度。许多新型建筑材料就是为了适应这种要求,在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水平不断发展的条件下出现的。
新型建筑材料的出现,往往带动着建筑技术的发展和革命。人类最初用天然的土、石、草、木来盖房子,那时的技术是很落后的。直到发明了水泥和钢筋混凝土,并把钢铁用到建筑上来以后,建筑技术才发生根本性的革命。许多现代化的,大跨度的厂房、桥梁、高楼大厦才有可能盖得起来。如果没有这些强度高、质量轻的新材料出现,建筑技术的发展是很难想象的。建筑技术落后,整个生产的发展也肯定会受到影响。
近几十年,世界上的新型建筑材料发展很快,利用工业废料制作的轻质、高强、空心、大块的墙体材料,低合金高强度钢材,建筑用塑料和各种隔音、保温、饰面材料等不断出现,并且不断改进。现在,许多国家在墙体材料的构成中,砌块和大板已占一半以上。有些国家低合金高强度钢材的产量,几年内增长了十多倍。由于新材料的不断出现,又产生了很多新的结构形式。各种制造材料的工艺、设备以及施工机械等也有很大的发展。
我国的建筑技术在历史上曾经有过光辉的成就。远在秦汉以前,我们的祖先就使用砖瓦盖房子,这在当时是很先进的。但是由于我国长期来遭受封建统治和帝国主义的压迫,生产力受到很大束缚,建筑技术一直陷于停滞状态。解放以后,我们进行了大规模的基本建设,盖了很多大型的工厂、桥梁和其他建筑物。建筑材料工业也有很大发展。新材料的研究、试验和使用,也取得了进展。但是,相对于我国大规模经济建设的要求来说,相对于世界先进水平来说,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由于我们的建筑材料比较落后,建筑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影响。因此造成我们一部分建设工程的材料消耗比较大,造价比较高,施工工效比较低,建筑上“肥梁、胖柱、重盖、深基”的落后状态得不到彻底改变。
突出的问题是:占整个建筑物重量较大部分的墙体材料比较落后。目前,全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建筑物还是用的实心粘土砖。这种砖比我国古代的秦砖汉瓦并没有进步多少。块体小、份量重、强度低、隔热隔音的性能较差。生产这种砖,全国每年要挖掉两三万亩田地,占用几十万个劳动力,而且劳动强度大,劳动生产率低,运输费用高。在施工方法上,需要大量手工劳动,劳力用得多,建设速度慢,工程造价也比较高。我国正在进行着大规模的建设,每年使用的砖以百亿块计,积累起来是一个很大的浪费。
另一方面,我国的工业废料又很多,例如,火电厂的粉煤灰、钢铁厂的矿渣以及燃烧原煤剩下的炉渣,全国每年就有好几千万吨。这些都是制造新型建筑材料的好原料,而现在却大部分弃置不用。为了堆置、处理这些废料,国家要建设堆渣场、铁路专用线,花很多投资,占很多土地,每年还要支出很大一笔运输费用。有些地方,灰渣排入河道,还要淤塞河床、污染水质,影响卫生。如果把这些工业废料充分利用起来,制造各种新型建筑材料,变有害为有利,可以代替很大一部分粘土砖。据估算,每一千万吨工业废料制成的墙体材料,约可抵四、五十亿块粘土砖使用。这样,国家每年就可以少损失六、七千亩耕地;少用几万个劳动力;节省下来的废料处理费用和运输费用也各在几千万元左右。采用新材料以后,还可以改进结构形式,有利于提高施工机械化、装配化的水平。
综合利用工业废料制造各种墙板、砌块和掺入粘土制砖,不少地方都在进行试验,有的已经开始使用,并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例如,上海利用粉煤灰混凝土砌块,已建成一百多万平米的建筑物,效果很好,施工工效提高百分之五十,每年可节省废料处理费十八万元,少挖农田一百五十亩,并且,价格已低于普通砖,过了经济关。天津试制成功的泡沫粉煤灰混凝土砌块,质量轻,保温性能好,墙的厚度可以减薄,墙体重量比砖墙轻四分之三,工程造价比砖砌墙平均降低百分之十。建设这种生产新材料的工厂,花钱并不多,而且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可以收回全部基建投资。这是一件一举数得的大好事。
我国目前所用的建筑钢材,也比较落后,绝大部分都是炭素钢。这种钢强度低、品种少,用在建筑上耗材较多。而现在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低合金高强度钢材。低合金高强度钢和炭素钢相比,在钢材用量上可以节省百分之三十左右,在使用寿命和使用范围上更是炭素钢所望尘莫及,经济意义是很大的。我国有各种丰富的稀有金属,生产合金钢的技术也已掌握,今后完全有条件大力发展。
从上面的情况不难看出,为了在基本建设上实现多快好省,把我国早日建成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建筑材料非进行技术革命不可。我们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有正确的建设方针,又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和发展新材料的丰富资源,在建筑材料上进行革命,来个彻底翻身,是完全可能的。因此,我们必须大力推进建筑材料的技术革命,使我们的建筑材料工业和其他部门一样,能够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具体的改革,应该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方面,要积极试验、研究和推广使用新型建筑材料。根据党的综合利用、多种经营的方针,把新型建筑材料的发展和工业废料的综合利用结合起来,优先发展各种利用工业废料的新型材料。当前的重点应该放在墙体、屋面材料和建筑钢材上面,建筑塑料及其他材料也要积极研究,逐步发展。发展新型材料,一定要在生产和使用上全面过好技术关、经济关,坚持一切通过试验的原则。凡是经过实践证明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新型材料,一定要积极支持,大力推广。新型材料在发展初期,成本稍高一些是可能的。只要对整体有利,为了扶助其发展,需要在一定时期内实行价格补贴政策,以利于推广使用;用于发展新型材料的工业废料,除个别品种外,应该实行免费供应。为了推广新型材料,今后必须加强领导,组织好新型材料的科研、试制、试用和鉴定工作,培养这方面的技术人才。各地还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一批样板厂,并选定一些采用新型材料的样板工程,作好典型示范。
另一方面,要对现有的砖瓦生产进行大力改革。我们的建设工程不可能一下子都采用新型材料。砖瓦在很长时期内还将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但是,现在的砖瓦粘土用量大,生产技术十分落后,品种单一,适应不了建设的需要,因此,必须逐步向减轻重量、提高强度、降低成本、利用废料、增加品种的方向改进,积极研究和发展高强度空心砖。为了实现这个方向,首先要对现有的砖瓦厂进行技术改造,例如,提高半机械化、机械化水平和劳动生产率,降低原料、燃料的消耗,增加必要的化验和机修设备,等等。一块砖三分钱,五斤重,往往不为人们所重视。但是现在全国每年生产的砖是以百亿块来计算的,数量多,潜力也就大。仅全民所有制的砖瓦企业就有一千多个,职工二十万人。如果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全国就能少用十万人。每块砖的成本降低一分钱,拿一百亿块计算,就能节省一亿元。每块砖的重量减轻一斤,就能节省五百万吨运量的运输费用。从整体看,效果是很大的。
发展新型建筑材料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有工业废料的大城市和工业区,应该积极利用废料;没有工业废料的地方,也要因陋就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多种多样,广泛地利用砂石、竹、木等地方资源,把原有的材料加以革新。例如,有的地方用碎石或卵石浇筑混凝土块、板;有的利用细砂和石灰发展加气混凝土和灰沙砖;有的利用高原黄土、山土或页岩制砖,以代替粘土,节省耕地,等等。
新型建筑材料要首先保证工业建筑的使用。因为工业建筑数量大,使用后效果显著。民用建筑应该学习大庆“干打垒”的精神。一面要根据具体条件,积极研究发展价廉、适用和利用当地资源制造的各种新型材料;一面还要尽量采用民间传统的材料和建筑方式,并加以改进提高。现在广大农民的生活普遍提高,农村建设今后会日益发展,如何为我国五亿多农民生产和供应适合他们需要的建筑材料,也将要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发展新型建筑材料还要贯彻就地生产、就近使用的原则。这是因为建筑材料是大量使用的材料,成本中运输费占很大比重。节省了运费,就能大大降低成本,便于推广。
建筑材料的技术革命,是一个新的事物,任何一种新事物的发展都必然存在新旧两种思想的斗争,因此,为了实现这个革命,必须先进行思想革命。
首先,要敢于革命,要有知难而进的精神。新型建筑材料的发展和使用,固然要受一定的生产设备、施工机械、科学技术等条件的制约,但是反转来,新型材料的出现也必然会推进生产技术和设备、施工工艺和机具以及建筑结构等等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事在人为,条件要靠人去创造。我们既要反对不顾条件、为新而新,也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困难,因循守旧,停滞不前。在目前,反对后者是主要的。
其次,要有全局观点,发展新型材料需要各部门的协作配合,服从整体利益。例如有的工厂为了处理工业废料要花上千万元,但却不愿意拿出几百万元来搞综合利用,建新型材料工厂。综合利用,从一个单位的局部看,可能增加一些麻烦;但从国家的整体利益看,却大为有利。因此,各个有关部门一定要识大体、顾大局,坚决批判各种本位主义和只图自己方便的错误思想,发扬共产主义的协作精神。
第三,新型建筑材料能不能得到推广使用,重要的一环在于设计、施工和建设部门是不是大力协同,积极采用。有的施工单位是怕麻烦,不愿意改变老的操作方法;有的设计单位是怕不保险,怕出了事要自己负责。实质上,这也是一个敢不敢革命的问题。要革命,就不可能绝对不冒一点风险。使用新型材料,比较起来还是风险很小的事情。因为第一,可以经过科学试验;第二,许多单位已经用了,并没有发生什么事情。至于价格,国家可以设法使它不高过旧材料。将来,技术上、经济上一定会完全过关的。
建筑材料的技术革命,将使我国建筑事业逐步走向装配化、工厂化、机械化,劳动生产率愈来愈高,建设速度愈来愈快,工程质量愈来愈好,工程成本愈来愈低。让我国的建筑技术,在世界上重新发出巨大的光辉。


第5版()
专栏:

坚持科学试验的胜利
——第一冶金建设公司大量利用矿渣代替天然石的经验
第一冶金建设公司
把高炉重矿渣当作建筑石料来利用呢?还是把它当作废物抛弃?这是在冶金工业生产和基本建设中长期以来有争论的问题。高炉重矿渣其实不过是天然石灰石和铁矿石中的岩石成分在高炉中熔化后再生的人造石,是一种完全可以利用的人造石料。但是,取得这样的认识却花费了比较长的时间。
把废料变成有用材料
一九六二年,当我们开始动工建设车轮轮箍厂的时候,由于当地的建筑石料仅能满足市政建设需要,车轮轮箍厂工程需要的建筑石料不得不从远地运来,最近的是一百多公里,最远的是五百多公里。由于运距远,装卸次数多,平均折算每立米石子运抵现场施工地点的单价高达二十五元。而当地钢铁厂的高炉重矿渣却堆积如山,占用不少场地;为了抛渣还修建了铁路,耗用不少人力和资金。
我们决定试验用高炉重矿渣来作建筑石料。
开始的时候,我们把堆积着的高炉重矿渣破碎、筛分成为重矿渣碎石,用来作耐热混凝土的石子。通过一系列试验,证明它的耐热性能完全符合要求。为了切实地保证工程质量,还作了比较谨慎的技术规定,对重矿渣中的不均匀成分(玻璃体和多孔体)的含量限制很严,甚至用大量人力进行手工挑选。
重矿渣耐热混凝土在一些重要工程上的使用,又引起了我们很多设想:既然重矿渣能用于耐热混凝土,为什么不能用于无耐热要求的普通混凝土?重矿渣碎石和天然碎石(主要是石灰石和砂石)在一切技术性能方面到底有那些不同?在重矿渣碎石中,不均匀成分到底产生多大影响?是不是需要花那么多的人力挑选?
这样,就开始了重矿渣碎石和石灰石碎石之间的一系列对比试验。试验的结果说明,两者之间的技术性能有很多是相近似的。其中主要的一个性能——抗压强度,二者都在每平方厘米三百至一千四百公斤范围内,有的重矿渣每平方厘米高达二千五百公斤,因此,都能满足普通混凝土对石子强度的需要。重矿渣碎石中的不均匀成分,由于实际含量只占总数的百分之二十,在混凝土里所造成的影响极微小,因此手工挑选这道工序并不需要。
在这个基础上,用重矿渣碎石代替石灰石碎石的工作得到了开展,先是在次要的工程结构上试用,逐步地在重要的工程结构上也进行了试验。由于减少了手工挑选这道工序,按一定规格生产出来的重矿渣碎石单价降低至每立米九元;不讲究规格的重矿渣,每立米二元多。这比每立米石子单价二十五元,经济得多。
在试验逐步成功的基础上,逐步扩大使用范围,并对各种技术要求都作了尽可能明确的规定,从而使推广工作一开始就放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之上。
经过这一系列的工作,矿渣在混凝土方面的应用范围从厂房垫层扩大到柱基、渠道、梁、板、烟囱、普通设备基础、重要设备基础、民用建筑的各个部位。除了混凝土屋架、柱子、吊车梁这些重要的结构,由于缺乏疲劳强度等试验数据(这些数据在我公司条件下不能取得,只有在研究院的设备仪器条件下才能完成),而没有推广以外,矿渣差不多占领了原来石灰石所占有的全部阵地。
三 场 争 论
矿渣在混凝土方面既然能得到日益广泛的运用,那末,在公路上能不能应用呢?铁路上能不能应用呢?地基上能不能应用呢?既然日益证明它和天然石灰石的物理化学性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那末在一切过去用石灰石碎石的地方,能不能全以矿渣来代替呢?
一九六三年的夏天,整个环厂公路就要动工了,按照原来设计的图纸,这些公路的路基和路面,是由天然碎石构成的。但是,我们从施工准备阶段开始,就把施工用的临时公路建筑在正式公路的位置上,临时公路的路基全部利用的是矿渣。这样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是把已经经过一年至两年时间,天天由繁忙的载重运输汽车(行车最高达每昼夜一千七百辆次)反复辗压的矿渣层挖掉,换上从几百公里以外运来的石灰石层呢?还是充分利用这个基层呢?根据在混凝土中使用的情况来看,利用矿渣是有把握的,但是由于具体设计的人员不在施工现场,无法取得一致的意见,而信件上的答复则要求挖掉矿渣重换石灰石。为了统一思想认识,针对着所提出的怀疑问题,逐项地进行了试验,特别是在公路上实地进行了载荷试验。试验的结果证明,公路运行时间越长,路面强度越高,行车一年半的达到设计需要值的四倍,行车两年的达到六倍。同时,在试验中也解决了矿渣路基和路面的耐久性、耐磨性、排水性等问题。于是,矿渣在整个厂区公路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
铁路为什么非得从几百公里以外运来石灰石碎石作道床呢?矿渣碎石为什么不能用呢?原来做铁路设计的技术人员还有很多担心之处。耐磨怎样?抗冲击怎样?排水怎样?吸水怎样?会不会影响钢轨机件腐蚀?对机车运行能否承受得住等等。
解决这些分歧意见也只有通过试验,除了室内试验以外,还进行了一定长度(一百多米长一段线)的实际试铺。经过试验,经过实践,证明用矿渣碎石作铁路道床,可以得到很好的质量,而且是节约的。于是,矿渣作铁路道床,逐渐地从三级线二级线一直用到一级线。
第三场争论发生在一九六四年,当混凝土里用矿渣代替石灰石已经取得了两年的经验,似乎一切都已经很顺利的时候,在车轮轮箍厂的另一部分工程上,由于调换了一个设计院,新的问题又发生了。对矿渣的怀疑是一连串的:矿渣在混凝土里日久以后会继续分解!矿渣会腐蚀钢筋(矿渣的不均匀性不能保证质量)!矿渣对于薄壁混凝土构件容易造成裂缝!直至担心到:用矿渣混凝土建造的楼房会在若干年后倒坍,把第二代压死!因此坚决不同意在这个工程上使用。当时,我们中间有的同志说:“反正工程数量不多了,省不了多少钱了,犯不着为此斤斤计较,不用就不用算了吧!”但是,大多数人没有同意这种说法,认为:新的设计单位重复地提出已经解决了的问题,这种现象并不奇怪。因为他们不了解、不熟悉,心里没有底。在这种时候,我们应该帮助他们了解,熟悉,做到心里有底,使他们不再担心害怕,使他们从一个矿渣利用的怀疑者,转变成为一个矿渣利用的积极支持者。如果随便放弃这一工作,那就是对革命事业不负责任,不仅造成浪费,而且等于使过去使用了十几万立米矿渣的工程,都打上一个问号。正好在这段时间里,《人民日报》发表了《棉田里的一场革命》一文和《热情扶植新事物的幼芽》的社论。我们结合学习毛主席著作,组织学习了这两篇文章。大家一致要求把利用矿渣这样的新生事物坚持扶植到底。
为了帮助这个设计单位,消除每一个技术上的怀疑,我们一面指派了技术处长带着全部的试验资料,专门前去作详细的介绍,一面又举办了一个矿渣展览会,展出了二十多幅图表,四十多组试件和实物。并且陪同他们参观了如何在薄壁结构上消除裂缝的措施。经过这一系列的工作,这个设计单位从反对利用矿渣变为积极支持利用矿渣了。
经过这三场争论,我们体会到,任何一样新生事物在它的发展过程中,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多少次的起伏是不可避免的。只要坚持科学试验,坚持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耐心的说服态度,达到统一认识,才能把事情办好。
群众性大试验
矿渣从开始只用在很小的部位、很少的数量,逐渐发展成为建筑工地上的主要建筑石料,这中间,群众性的大试验,起了很大的作用。
这次群众性试验的一个特点,是带着问题做试验。无论是从设计角度,使用角度或者是施工角度,凡是提出怀疑就做试验,前前后后做了四十三个项目、二千六百多组试件。我们觉得不管人家提的问题如何,凡是有怀疑就应该有答案,对一切问题都必须追根究底,弄个水落石出。例如有人提出铁路上用矿渣排水性可能不好,又提出矿渣吸水性大,会影响路基土翻浆冒泥。这些问题看来好象不大,而且也没有标准的试验方法。我们就自己想出了试验方法,从实地试铺线路上取样筛分,测定含泥量,测定路基含水率,回答了这两个问题,说明矿渣的排水性是良好的,吸水性虽然大些,但只大百分之一点五到百分之三,不会影响路基土翻浆冒泥,这就使担心的人放了心。
试验的另一个特点是和实际调查相结合,一方面在试验室里做,一方面在不重要的部位或者临时工程上试,并实地调查几年以前的工程。例如矿渣在混凝土里会不会分解?钢筋在矿渣混凝土里会不会生锈?在试验室里做的试验尽管很明确,但有些人还担心几年以后、几十年以后到底怎么样?我们前后调查了二十多个实地工程,有一年以前的直到六年以前的。它的共同规律是;凡是包在混凝土里的都没有锈,凡是因混凝土被撞掉,钢筋裸露在大气中的都锈得非常快。可见锈蚀钢筋的是空气和水,而不是矿渣混凝土。而所有的矿渣混凝土没有一个有分解现象的。这就打消了使用部门的怀疑。
试验还有一个特点是上下左右一起搞试验,工人、技术人员和领导干部一起搞试验。不仅建设公司的中心试验室和各工程公司的试验室作试验,而且工地、加工厂也在作试验。中心试验室打破了过去的旧框框,全室的各个专业试验组一起动手作试验,从而对过去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做了答案。因为科学是相互联系的,仅仅依靠一个专业组是回答不了问题的。
试验还有一个特点是严肃对待、严格要求,并且采取了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办法,不得结果誓不罢休。对矿渣的试验在一九六四年以前已经做了一千五百多组试件,回答了大部分的问题。但是有些试验还比较粗糙。为了对车轮轮箍工程高度负责,对党和国家负责,使这项经验得到进一步推广,我们坚持在一九六四年内又补做了一千一百多组试件,甚至留出了十年、二十年以后的试件。在反复试验中,可以看出严和不严差别很大。例如用矿渣加工磨光成立方体做强度试验,表面水平的和表面水平度误差稍大的,在压力机下压碎时的读数能相差百分之三十左右。经过这样严肃、严格的试验得出的结论,拿到那里都站得住脚了。
新 的 战 斗
一九六四年四季度,我们完成了车轮轮箍厂工程建设以后,大批地转移到新的建设工地。在转移的时候,工人和技术人员把留在十年、二十年以后作试验的试件珍惜地装运带走。当我们到达新的建设工地之前,先由前哨队伍展开该地的矿渣试验,队伍转移以后,立即组织了专门生产矿渣的单位,在工程上大面积地利用。到一九六五年三季度末,已经利用重矿渣九万多立米。
我们的工作做得还很不够,要进一步更广泛地利用矿渣,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例如,矿渣的生产,目前还是采用在旧矿渣堆场里打眼放炮开采的方法,如何把新形成的矿渣当时利用的新技术,现在还没有掌握,而这是进一步降低矿渣生产成本、节约场地的主要措施。我们对于矿渣能否用于重要厂房的混凝土柱、吊车梁、房架等问题,也还没有作出全面的科学结论。这些,都需要进一步努力试验,求得解决。
毛主席的《实践论》、《矛盾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等著作,自始至终指导着我们的每一个行动。今后,我们还要遵循毛主席的教导,用一分为二的方法,总结过去,对待将来,不断努力,不断前进。(附图片)
北京矿渣制品厂利用钢铁工业的废料——重矿渣制成矿渣砖。这种砖,强度高,防寒、防温性能好,适用一般建筑物。利用矿渣代替粘土制砖,既能节约大量土地,又节省资金,生产还不受季节影响。
  新华社记者 楚英摄


第5版()
专栏:短评

让科学实践作结论
第一冶金建设公司把大量利用矿渣代替天然石的经验,归结为“坚持科学试验的胜利”,是很恰当的。在发展科学技术上,我们的方针是:放手发动群众,一切经过试验。任何新事物的发展过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新事物还处在萌芽状态的时候,有些人怀疑,有些人反对,这是不可避免的。在我们国家里,有些同志反对或者怀疑新事物,在很多情况下,并不是由于这些新事物同他们的个人利益有什么矛盾,而只是由于他们对新事物还不认识,他们没有新事物的实践经验,只有旧事物的实践经验。拿在基本建设中代用碎石这件事来说,人们多少年就一直使用着天然碎石(石灰石和砂石),人们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于天然碎石的性能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因而对于使用天然碎石能保证工程质量是深信不疑的。至于使用矿渣作建筑石料,虽然别的国家早已这样做了,但是在我国还没有人这样做过,人们还没有这方面的实践经验,还没有认识矿渣的性能,对于使用矿渣能否保证工程质量就感到没有把握。人们在没有实践经验的情况下,怀疑或者反对新事物,是很自然的。应当承认,他们也是为了对工程质量负责,对人民负责。
毛泽东同志说:“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去解决,通过艺术和科学的实践去解决,而不应当采取简单的方法去解决。”第一冶金建设公司正是这样做的,它不是简单地去推广矿渣代替碎石的经验,而是通过科学实践去推广这一经验。你不相信用矿渣筑公路能耐久、耐磨、排水吗?好,我就做各种试验给你看。你怀疑用矿渣作铁路道床的质量吗?好,我就试铺一段铁路给你看。人们有什么疑虑,就做什么样的科学试验,用科学试验的实践来帮助人们认识新事物,帮助人们消除对新事物的各种疑虑。通过实践,大家就有了共同的认识,原来不相信和反对新事物的人,就变为相信和积极支持新事物的人。
“只要坚持科学试验,坚持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耐心的说服态度,达到统一认识,才能把事情办好,”第一冶金建设公司的这个体会是深刻的、正确的。在科学技术的道路上,各种各样的是非问题将不断出现。对科学技术上的一切是非问题,都应当让科学试验的实践来作结论。


第5版()
专栏:工业知识

矿渣的种类和用途
高炉矿渣是高炉炼铁时排出的一种废料。它具有同水泥相似的化学成分和同天然岩石相仿的强度,因此它是一种很好的建筑材料。
高炉矿渣根据所含的成分,可分为碱性矿渣、酸性矿渣和中性矿渣三种。根据冷却方法的不同,通常又分为重矿渣和水渣。在自然条件下缓慢冷却而形成的岩石状矿渣,称重矿渣;经水急骤冷淬的松散粒状矿渣,称水渣。堆积着的重矿渣经过爆破、破碎、筛分而制成的各种规格的矿渣,称为矿渣碎石。
不同条件下形成的矿渣具有不同的用途:
重矿渣(矿渣碎石)可以用作摄氏七百度以下的耐热混凝土骨料、普通混凝土的骨料或掺合料,还可用于道路、铁路工程和基础垫层、大型砌块工程上代替天然碎石。
水渣可用于制造矿渣硅酸盐水泥、石灰矿渣水泥、硫酸盐水泥,也可代替水泥熟料配制湿碾砂浆和湿碾矿渣混凝土,还可作为制造硅酸盐制品、矿渣砖、矿渣瓦、水渣保温等材料。
利用热熔矿渣,可制造矿渣棉、膨胀矿渣、热铸矿渣块、绝缘器材和陶瓷等多种用途。
(柳承书)


第5版()
专栏:

这是天津市建筑构件装配公司实验厂工人在吊装新制成的陶粒混凝土壁板。这种壁板能代替砖墙,是由粉煤灰烧结的陶粒(代替石子)、炉渣(代替砂子)配上水泥制成的混凝土,再砌成壁板。它的重量比砖墙轻,隔热性能好,加工比较方便。 新华社记者 梁一丁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