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2月28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淮阴地区各级干部认真向焦裕禄同志学习
  带着毛主席著作到群众中去扎根
沭阳县城郊公社一个老贫农说:“上面的干部和下面的干部带头苦干,我们社员可要紧紧跟上呵!”
据新华社南京二十七日电 江苏省淮阴专区各县大批领导干部,在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热潮中,用实际行动向焦裕禄同志学习,纷纷深入生产第一线,立志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找出实现稳产高产的途径,跟群众一道,彻底改变淮阴地区的低产面貌。
江苏省淮阴专区各县领导干部,在不久以前地委召开的政治工作会议上,用整风的精神学习了焦裕禄同志的事迹。在学习中,不少县委领导干部和焦裕禄同志对比,察觉到自己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不够;从群众中“来”的少,到群众中“去”的多。部分干部还有怕苦、怕难、怕下乡的思想,没有深入群众、深入实际的决心,因此看不到群众的力量,立不下改天换地的雄心壮志,群众中的先进经验看不见、树不起、推不开,直到现在还没有真正掌握淮阴地区旱、涝、盐碱“三害”的规律。大家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源,就是由于没有象焦裕禄同志那样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头脑中还夹着不少私心杂念。焦裕禄同志学习毛主席著作为什么那样卓有成效?他们认为,关键在于他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啃书本,而是到群众中、到实践中、到三大革命运动中去学的,带着实际问题去学的,因此他能学得深、用得活,能解决实际问题。
地委政治工作会议一结束,各县领导干部和县直属机关干部纷纷奔赴生产第一线。灌南县委书记张义祥,带了《毛泽东选集》、一把锄头、一个背包,和县委的十多个干部一道,到了盐碱沙荒较严重的新安公社吴圩大队蹲点,他们决心把吴圩大队办成改造盐碱沙地、实现稳产高产的样板。沭阳县干部根据本县湖荡密布、地势低洼、易涝易旱的特点,选择了条件较差的城郊公社业庄大队作为基地,决心把湖荡地区低产多灾的规律摸透。县委书记孙云青带领十八个干部来到这个大队蹲点,他们坚持半天工作、半天劳动,带动生产大队、生产队干部全部参加了劳动。淮安县领导干部深入全县的高产样板队建淮大队,决心在那里总结高产经验,以点带面,推动全县的生产。涟水、淮安两县在领导干部带动下,县级机关的干部纷纷要求到最困难的社队去工作。目前已被批准下乡的有三百多人,他们表示决心,不除旱、涝、碱“三害”,使粮食产量达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指标,决不罢休。到目前为止,全专区十二个县(市)共有一千五百多名机关干部到了生产第一线。淮阴地委根据他们的要求,决定让他们比较长期地在大队蹲点,与社员一道苦干三年五载。地委要求他们把蹲点大队办成突出政治、自力更生闹翻身的样板,把自己锻炼成为又红又专的好干部。
各县领导干部和直属机关干部下乡后,一般都住在贫农下中农家里,跟群众一道参加劳动。有的干部一到基层,不仅自己学习毛主席著作,而且组织群众学习。这样就推动了公社、大队、生产队干部更好地参加劳动和学习,受到群众的热烈赞扬。沭阳县城郊公社的老贫农王广德说:“现在上面的干部和下面的干部都带头苦干,我们社员可要紧紧跟上呵!”
各县县委领导干部到了基层以后,调查研究的风气大大发扬起来。为了取得第一手材料,他们跟群众一起讨论问题、研究问题。正在领导水利建设的宿迁县人民委员会干部顾文友,学习了焦裕禄同志的事迹后,改变了过去单纯依靠技术员汇报的缺点,亲自带领技术员深入工地实地勘察,掌握第一手材料,及时改进了一些不符合实际的工程设计,使工程质量大大提高。沭阳县今年旱地改水田,原来有人计划改二三十万亩,有人则主张搞两三万亩,由于彼此都没有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两种意见无法统一。这次县委领导干部到基层以后,跟群众一起调查、商量,最后落实为十八万亩。群众对这个规划很满意。
各县领导干部深深地感到,要使自己在群众中真正扎下根来,成为群众的贴心人,必须象焦裕禄那样,跟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急群众之所急,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二月二十一日,苏北地区下了一场鹅毛大雪,各县的干部天不亮就冒雪到各社、队去检查群众生活和生产情况。淮阴县委副书记李道才在下雪那天晚上,他用电话逐个通知各公社做好防冻工作,到半夜还未入睡,第二天一早又踏雪奔赴公社检查工作。沭阳县委组织部长王风岭顶风冒雪,到全县最困难的茅圩公社官墩大队看望群众,他发现这个大队有些贫农下中农缺粮缺柴,立即到平墩大队跟干部、群众商量,平墩大队借出粮食、柴草,亲自送到官墩大队。各公社、大队、生产队和各行各业的干部,也都行动起来,深入群众中问寒问暖。有的社员感动地说:“现在的干部都成了咱们庄户人的贴心人啦!”
各县干部们坚信,只要象焦裕禄那样,在群众中牢固地扎下根子,充分依靠群众,不要多少年,淮阴地区的低产多灾的面貌就能够改变。


第2版()
专栏:

  学焦裕禄 写焦裕禄 演焦裕禄
  首都艺术表演单位在舞台上塑造了这位无产阶级战士的光辉形象
据新华社二十七日讯 由文化部所属艺术表演单位演出的歌唱毛主席的好学生焦裕禄专场晚会,二十四、二十六日起分两场先后在首都开始举行。文艺工作者们满怀着“学焦裕禄,写焦裕禄,演焦裕禄”的阶级感情,在舞台上塑造了这位无产阶级战士的光辉形象。
两场晚会上共演出二十多个节目。其中有话剧、歌剧、歌舞剧、朗诵剧、联唱、合唱,更多的是形式比较短小的朗诵、歌表演、舞蹈、独唱、独奏、评弹、对口词等。大部分节目的服装布景道具都很简便,既可以在城市剧场演出,也适于下乡下厂下连队演出,向广大工农兵业余文艺活动积极分子介绍推广。
这次演出的许多优秀节目都是在很短时间中创作出来的。既快又好,是这次创作活动的最大特色。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创作人员们的回答是:首先是由于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坚决突出政治;这也是他们近年来坚持深入工农兵,生活积累比过去更充实的结果。许多创作人员兴奋地说:现在真正开始尝到突出政治的“甜头”了。这次实践使我们对创作革命化更加增强了信心。


第2版()
专栏:

  踏着焦裕禄同志的脚迹前进
兰考县举行大会追悼焦裕禄同志
二月二十六日下午,中共兰考县委会在焦裕禄同志的墓前,举行追悼大会,悼念毛主席的好学生焦裕禄同志。
这天,参加追悼大会的有五六千人。
追悼大会上,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处书记、副省长赵文甫说,目前,全省广大党员、干部正在大学毛主席著作,大家要以焦裕禄同志为镜子,检查思想,检查工作,找出差距,迎头赶上。让我们在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指引下,沿着奋发图强、自力更生的道路,鼓足干劲,加速农田基本建设,加强各方面的工作,为改变河南面貌而奋斗,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来参加追悼大会的赵垛楼大队的贫农下中农代表,带来了他们进一步改变生产面貌的决心书。秦寨大队的贫农下中农代表看着全村家家户户写完了决心书,才来参加追悼会。韩村生产队五个贫农下中农代表一人带来了一把铁锨,这个生产队的贫农下中农代表杨青山说:“焦裕禄同志把毛主席自力更生的思想交给我们,又给了我们一批铁锨。我们就是靠毛主席的思想,靠这些铁锨,一锨锨地深翻土地,使生产翻了身。今后我们决心继续走自力更生的道路,彻底改变队里的生产面貌。”在双杨树大队的贫下中农代表来参加追悼会的时候,这个大队的群众正在平整土地和准备开钻打井,以便很快建成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农田。
离墓地不远是许贡庄,这个只有二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子,是焦裕禄同志亲手用自力更生的精神武装起来的“硬骨头队”。许贡庄的贫农代表孙玉堂,是焦裕禄同志让他从一个灾民,变成了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汉。孙玉堂在墓前说:“老焦,你不用再为俺操心了,你教给俺的自力更生换来了自给有余。你知道,一九六三年全队产量才九千斤,去年达到五万七千多斤,光卖给国家的余粮就有九千多斤。”
焦裕禄同志爱树,特别爱泡桐树。他临终的时候,还惦念着老韩陵的泡桐树。老韩陵有三个青年参加了追悼会。三年以前,焦裕禄同志在老韩陵采纳了老贫农萧位芬的建议,到处宣传种泡桐树的时候,这三个小青年,才只有十五六岁。焦裕禄同志的宣传,简直使他们入了迷,他们三个人悄悄地在北地搭起一个草庵子,住在那里,日夜护林。
那时,焦裕禄同志在老韩陵蹲点,很关心这三个小护林员的活动。有一天,他来看他们了。那时刚开春不久,焦裕禄同志问他们“冷不冷?”都说“不冷。”又问他们“有困难没有?”他们说:“没有。”听着这些斩钉截铁的回答,焦裕禄同志很满意,称赞他们是护林小英雄。他们记住焦裕禄同志称赞他们是“小英雄”的话,说:“英雄是不怕任何困难的。”从一九六三年春天,到去年秋后,他们在小庵子里住了两年多,把方圆三四里的几千棵泡桐树看管大了。
来自新韩陵大队的贫农妇女吴秀花,站在墓前,无法控制自己的热泪。一九六三年春,焦裕禄同志不知听谁说吴秀花死了丈夫,自己要带六个孩子。有一天,焦裕禄同志亲自到吴秀花家里来了。他先检查她的几间房子漏不漏,又到厨房掀开锅盖看她家吃的什么,详细了解了每个孩子的情况,临走时,他对吴秀花说:“好好把孩子拉把大,有人,啥都有了。现在有党、有集体,再大的困难不算困难,你不要在困难面前低头。”吴秀花觉得她当时什么也不需要,需要的就是这句话。
四十多岁的吴秀花,挺着腰杆,昂着头,一直是大队最棒的劳力之一。后来,她被评为县的劳动模范,出席了县群英会。
吴秀花泪流满面地站在墓前,她说:“老焦,我的大儿子最近入党了,二儿子听说你死的消息,含着泪对我说:‘娘,我要不好好干,对不起党,对不起老焦。老焦对咱一家多关心,我现在只有一个想法:咋样多打粮,咋样赶快改变兰考的面貌。’”
前杨庄的贫农张传德,扯着他三岁多的孩子继焦来到了墓前。
一九六三年秋,当小徐州一岁多的时候,原来的气喘病又复发了,大队卫生所,公社卫生院多次派人治疗,都没有治好,而且越来越严重。一天,焦裕禄来到张传德的家里,立即叫张传德把孩子送到了县医院。孩子入院后,经过抢救治疗,不到一个月病就痊愈了。孩子的妈妈非常感激,一见人就说:“要不是共产党,俺徐州早死了。”
焦裕禄同志逝世了,张传德夫妇十分悲痛,为了纪念焦裕禄同志,他们把小徐州的名字改为“继焦”。现在,三岁多的小继焦,就能对相熟的人答出这样的话:
“继焦,你的病是谁治好的?”
“是焦书记。”
“你长大了干什么?”
“改兰考面貌。”
在孩子两句简单的话里,蕴藏着张传德夫妇深沉的阶级情意!包含着张传德夫妇改造兰考面貌的决心。张传德带着孩子从四十里外赶来参加追悼会,为的是要让孩子象他的名字一样继承焦裕禄同志的遗志。
(据新华社稿改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