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66-02-23

1966-02-23新闻联播 文字版

发扬不断革命精神,把水利工程配套到田间

第3版()<br/>专栏:社论<br/><br/>  发扬不断革命精神,把水利工程配套到田间<br/> 兴修农田水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农业的不断增产。从一个地方来说,把骨干水利工程修好是重要的,但是,仅有骨干工程,而无配套工程,还是不能充分发挥它的效益。水利要真正为农业的稳产高产服务,就一定要配套齐全,特别是把田间工程配套齐全。<br/> 农业生产是不断发展的,因而对水利的要求,也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当着干旱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矛盾的时候,突出的任务是解决“缺水”的问题。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又会提出新的课题,要求水利设施、排灌技术与发展了的农业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相适应;而水利设施和排灌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又会促进农业的更大增产。<br/> 全国大寨式典型江西省余江县白塔灌区有一个兰田大队,原来非常缺水,人们说:“兰田坂的禾,亩田割谷不满箩”。一九五二年,白塔渠的水流到这里,每亩稻谷产量跃增到四百三十多斤;但是直到一九六三年以前,产量还是没有“上纲”,也就是稳而不高。主要原因是,虽然早已实现了灌溉自流化,但田间工程不配套,没有解决串灌漫灌的问题,不能及时排灌,田里长年积水,土质变坏,红花草(绿肥)长不好,田底子越冲越瘦,肥料逐丘流失。他们总结了这方面的经验教训,逐年有计划地平整土地,整治渠系,消灭“过水丘”,实行合理用水,同时结合农业措施,改进耕作制度,提高农活质量。一九六三年,亩产粮食达到了八百一十斤,一九六四年更增加到亩产千斤以上。<br/> 北方旱作灌区也是同样情况。山西省太原市汾河一坝灌区的向阳公社向阳大队,由于土地不平整,田间工程不健全,只能大水漫灌,农业产量长期停留在亩产二、三百斤的水平。一九六四年以来,大搞平整土地,修建田间工程,初步实现了园田化,一九六五年亩产粮食达到六百斤,比一九六四年增产百分之五十六,提前达到了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产量指标。<br/> 这些例子清楚说明,水利工作必须不断革命,不断前进。水利设施,不论是南方的或北方的,不论是新建灌区或老灌区,都必须不断进行改善、提高,特别是田间工程要配套齐全,土地要平整,才能适应建设稳产高产农田的需要。否则,如果仅仅满足于解决了水源问题,满足于有了骨干工程,满足于已经能够保收,要在稳产的基础上达到高产是不可能的。<br/> 我国现有水利设施,很多还没有充分发挥效益,主要是工程配套工作没有跟上,尤其是缺乏健全的田间工程,土地不平整,串灌串排、大水漫灌等现象相当普遍。因此,有些水利工程已经建成好多年了,还没有达到设计效益。有些地方已经实现水利化好几年了,而产量还是没有大提高。这就说明,不解决工程配套问题,不把水利工作做到田间,要想充分发挥水利设施的效益,挖出增产潜力,就是一句空话。而且大水漫灌、长期串灌串排的结果,还会引起土壤恶化,给农业生产造成不良的后果。水利工程的“全面配套”,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说,所有的水利设施,都要做到配套齐全,充分发挥实效。另一方面是说,根据建设稳产高产农田的要求,从水源到田间,从灌到排,从干支渠到农毛渠、灌水沟,从渠道到建筑物,从点、线工程到平整土地,从水利工程到渠道植树造林,所有水利设施,都要配套齐全,更好地为农业增产服务。<br/> 对于骨干工程的配套,人们的认识是一致的。对于配套工作要做到田间,就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修水利只是管“保产”,增产是其它农业措施的事;搞水利就是搞工程,骨干已经有了,田间工程群众自己会配套;大水漫灌,串灌串排已经多少年了,不改也照样生产;工程配套、土地平整好是好,就是太费工,等等。所有这些看法,集中反映了一个问题,就是对水利为农业增产服务的思想不明确、不强烈;就是满足于已得成就,因循守旧,缺乏不断革命精神;就是把已有水利设施的田地,看成“放心田,保险地”,没有考虑进一步增产的要求;就是思想还局限在小生产的框框内,看不到社会主义制度和人民公社的建立,为最大限度地发展农业生产开辟了广阔前途;就是对群众在生产中的新发展、新创造,感觉迟钝,也没有及时加以总结、提高和推广。这些思想阻碍着水利事业的不断前进,必须彻底加以克服。<br/> 我国农业生产已经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新形势要求我们更快更多地建设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农田。水利建设的任务,除了要根据需要与可能的原则,修建新的工程以外,目前最重要的,就是大抓现有工程的配套,特别是田间工程的配套,使这些工程充分发挥效益。同时对旧有的水利设施积极进行改善、提高,挖掘潜力,使之更好地为农业的增产增收服务。对于新建工程,也要组织并帮助群众进行规划,把田间工程配套齐全。这样,才能及时发挥实效。不论是新建的或原有的水利工程,都把它们配套齐全,使之充分发挥效益,这是多快好省地建设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农田的有效措施之一。搞配套,多发挥水利效益,是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我们只要突出政治,把思想工作作深作透,充分调动群众为革命种田、为革命办水利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认真地执行党和国家有关水利的各项政策,作到负担合理,这项工作就能够广泛深入地发展起来。<br/> 水利工程的配套,既是群众性的工作,也是技术性的工作。要把这项工作做好,关键在于加强领导,统一规划,认真安排,切实抓紧。以为这都是些小工程,因而放松领导,其结果或者是搞不起来,或者是搞起来了,却造成浪费损失,都会挫伤群众的生产积极性。而只要抓紧了,抓好了,费力不多,效果却很显著,十分有利于我们争取今年农业更大更好的收成。

充分发挥水利对农业增产的作用 湖北丘陵区广泛修建田间渠网工程

第3版()<br/>专栏:<br/><br/>  充分发挥水利对农业增产的作用<br/>  湖北丘陵区广泛修建田间渠网工程<br/> 修建田间渠网工程主要是办好三件事:一、开挖田间排灌渠道,送水到田,排灌自如;二、修建田头建筑物,控制排灌;三、改造旧塘堰,增加蓄水,实现自流灌溉,使塘堰和渠道连系起来。<br/> 本报讯 湖北省广大丘陵地区的干部和社员,发扬不断革命精神,以黄陂县丘陂公社建中大队为榜样,正在有计划有步骤地修建田间渠网工程,对现有水利设施进行全面配套,向高标准水利化前进,使水利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br/> 修建田间渠网工程,主要是办好三件事:开挖田间排灌渠道,送水到田,排灌自如,为科学用水创造条件;修建田头建筑物,控制排灌;改造旧有塘堰,增加蓄水,变提水灌溉为自流灌溉,使塘堰和渠道连系起来,渠灌塘,塘灌田。这些小型工程技术简单,花钱、花工不多,作用却很大。它可以保证及时排灌,合理用水,消灭过水丘,改造冷浸田,使水利更好地为农业增产服务。<br/> 一九五八年以来,湖北省在山区丘陵区兴修了几百座大中小型水库,控制了一百多亿立方米的灌溉水源,加上不断开挖水库干渠和支渠,使大部分丘陵地区干旱缺水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是,这时又发生了新的矛盾:修了水库,小塘小堰没有进行改造,水库的水不能发挥更大作用。开挖了干渠支渠,由于没有田间输水渠道,都是串灌漫灌,串排漫排,很多田成了过水丘,既冲损禾苗,流失肥料,又使地势低洼的冲垄田地下水位不能降低,造成“冷浸”,粮食产量仍难以提高。<br/> 黄陂县丘陂公社建中大队的干部和社员,在实践中对以上矛盾有了深刻的体会,他们从研究这一系列新的矛盾中,认识到有了大水库,还要抓塘堰;有了水源,还要继续解决怎么管,怎么用,怎么灌到田里的问题。他们从一九六四年春天起,就开始着手建设田间渠网工程。经过一年多的战斗,共开挖田间渠道五十六条,兴建分水、节制等大小建筑物三百七十多处,整修旧有塘堰二十一口,增加有效灌溉用水四万四千多立方米。全大队已经形成了库连塘、塘连渠、渠连田的排灌系统。发生干旱,打开塘堰和渠道上的副闸,水便顺着一条条脉筋似的田间渠道,按照高水高灌、低水低灌的秩序,分丘分块,互不干扰地流进农田。田间渠网化的实现,使这个大队的三百六十多亩过水丘避免了冷水冲刷,流失肥料;使八十三亩冷浸田提高了地温;使五十三亩常年渍水的烂泥田由一年一熟,改为一年两熟,因而粮食产量迅速提高。而且这个历来不种棉花的地方,去年第一次植棉六十二亩,获得亩产皮棉九十多斤的较好收成。<br/> 湖北省水利厅对建中大队修建田间渠网工程的经验很重视,及时在这里召开现场会议,号召全省丘陵地区学习这个大队的经验。黄冈、孝感、襄阳等丘陵地区先后组织了两万多名县、区、社队干部前往这里参观取经。许多代表参观后,都一致认为修建田间渠网,是水利工程全面配套,向高标准水利化前进的一个重要步骤,也是建设稳产高产农田的一项重大技术改革措施。各地为了更好地推广建中大队的经验,还办起了自己的样板,以便取得直接经验,再全面推广。黄冈专区的黄冈、新洲、黄梅、红安等八个县,去年冬天就选择了八十个大队,作为修建田间渠网的试点,目前这些试点工程大部分基本完工,有些县正在由点到面地开展。黄冈县,在进行试点工作时,就组织了一百九十多个生产大队的干部、农民技术员到点上参加规划施工,边做边学,回去后自己又干了起来。这样,这个县进行田间渠网建设的大队,现在已扩大到二百四十多个,农田面积达二十九万多亩。襄阳专区首先在光化县白莲公社和随县洪山公社办了样板,组织各县干部参观学习后,田间渠网建设迅速开展起来。现在,这个专区的每个县,都有专门班子具体负责这项工作,各级领导都办有样板,以点带面,全专区进行田间渠网建设的耕地面积约有三十多万亩。孝感专区的田间渠网建设工作,也正在由点到面逐步展开。<br/> 各地在修建田间渠网工程的时候,注意紧密结合当前生产,采取了一次规划,分期完成,农闲大干,农忙小干,大忙不干的办法。备料、挖渠等需工较多的活路,就利用农闲季节组织劳力突击;修建筑物需要一定的技术,就固定几个人专门施工。田间建筑物所需材料,以“土”为主,就地取材,不懂技术就现场练兵,边做边学。

促进农业稳产高产 广东大抓平整土地整治渠系

第3版()<br/>专栏:<br/><br/>  促进农业稳产高产<br/>  广东大抓平整土地整治渠系<br/> 本报讯 广东各地,在冬修水利运动中,大抓平整土地、整治渠系,降低地下水位,促进农业稳产高产。全省计划整治农田排灌渠系一千万亩,已经完成五百万亩。<br/> 解放后,特别是一九五八年以来,广东省水利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建成蓄水工程九万多处,机电排灌设备五十九万马力,灌溉面积达到三千四百万亩,其中保证灌溉的为二千多万亩。这些工程,对于抗御旱涝灾害,保障农业丰收起了重要作用。<br/> 农业生产的逐步发展,对水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变低产为高产,高产再高产,不但要解决灌的问题,还要解决排的问题;不仅要控制地上水,而且要控制地下水;既要便利排灌,还要便于耕作,便于机耕,便于交通。因此,从一九六四年冬一九六五年春以来,广东省首先在珠江三角洲,开始了大搞以灌排渠道分开,消灭串灌串排,降低地下水位为中心的整治农田排灌渠系运动。一九六五年秋收前,仅佛山专区,就完成了整治渠系面积二百五十多万亩。去年广东全省农业普告丰收,其中以进行了渠系整治、降低了地下水位的地区增产尤为显著。新会县西安公社十三顷围整治渠系面积一千二百七十四亩,一九六五年早造平均亩产五百二十斤,比前一年增产百分之四十一。<br/> 根据调查总结,平整土地,整治渠系,降低地下水位,作用很大:一、降低了地下水位,可以改善植株生长,改善根群发育。二、可以排出有毒物质,加速洗盐洗酸过程,消灭锈水田,改良酸咸田。三、可以消灭串灌串排,为实行科学排灌提供了物质基础。四、可以调节水温、土温和田间小气候,减少杂草,减少病虫害。五、可以将水田改为水旱轮作。六、便利耕作,便利机耕,便利交通。<br/> 目前,全省以平整土地,全面配套,整治渠系,提高排灌为中心的水利运动仍在持续发展,广大干部、社员发扬大寨精神,决心完成一千万亩渠系整治任务。

冶源灌区依靠群众进行水利配套

第3版()<br/>专栏:<br/><br/>  冶源灌区依靠群众进行水利配套<br/> 本报讯 山东临朐县冶源水库管理局职工,贯彻依靠群众办水利,为农业增产办水利的方针,发动群众自力更生修好田间配套工程,扩大灌溉面积,发挥工程效益;深入社、队建立灌溉增产样板田,千方百计管好用好水利设施,为农业增产服务。<br/> 冶源水库与老龙湾灌溉工程形成一个灌溉系统。一九六○年开始放水灌溉时,渠系不够完整,水库管理局就一面发动群众在田间开沟打畦进行灌溉;一面亲自抓基点,培养自力更生进行渠系配套的样板。这一年,凡是田间配套工程搞得好的地方,都获得增产。全灌区的四万多亩耕地平均亩产四百一十斤,比不灌的每亩增产一百多斤。一九六一年,全灌区只有六十三条渠道、四百一十九座建筑物;到一九六四年就发展到二百五十多条渠道、二千一百七十座建筑物,扩大灌溉面积两万多亩,改善灌溉面积三万多亩。一九六五年,又建成灌、排渠道七百一十多条、机耕路二十九条、建筑物一千四百三十多座。工程所用的资金、物料,全部是社、队自己解决的。现在,全灌区的灌溉面积已由一九六○年的四万多亩扩大到十三万多亩。<br/> 冶源灌区的职工树立了为农业增产办水利的观点,千方百计为农业增产服务。他们深入社、队,建立灌溉增产样板田,用灌溉增产的事实教育群众。一九六一年春灌期间,他们就建立了十三处灌溉样板田,作灌溉增产对比试验,对比项目三十一个。这一年的四月十五日发生了严重冻灾,据观测,冻前三天浇水的小麦主茎受冻率百分之十六点五,未浇水的受冻率高达百分之八十七点九。冻后马上浇水的效果也很显著。夏收时,受冻浇水的小麦,比不浇水的平均每亩增产七十八斤。群众从样板田看到了春灌防冻增产的效果,兴修田间配套工程的积极性更高,因而迅速扩大了灌溉面积。<br/> 冶源水库管理局职工,从各方面研究、摸索科学用水的规律。他们一年四季进行定期实测,掌握土壤含水率下降规律,进行预报;年年坚持种试验田,摸索与农作物需水相适应的灌溉制度;深入社队,帮助生产队总结不同土壤、不同肥料、不同作物等浇水对比试验的经验。去年小麦春灌以前,管理局派出二十多人,到有代表性的十六个生产大队进行调查。通过调查,他们根据去年春天气温高、土壤含水少和土壤空隙大等情况,除了提前春灌以外,在春灌的安排上还注意先浇砂壤地、高亢地,后浇粘壤地和洼地;先浇壮苗,后浇弱苗。又根据砂壤地、粘壤地的特点,主张两者的用水量应有所不同。由于浇水合理,加上其它增产措施,去年这个灌区的八万一千亩小麦,虽然在整个生长期间,降雨量比往年同期少一半,仍然获得了平均亩产三百七十七斤的好收成。(附图片)<br/> 甘肃省武威县柏树公社郝家庄生产队,积极兴建田间水利配套工程,扩大灌溉效益。       新华社记者 敏杰摄

图片

第3版()<br/>专栏:<br/><br/> 河北省徐水县遂城公社张华村大队社员,在小麦田里修整畦田水道,准备给小麦浇水。(《保定日报》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