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2月2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既要发扬革命精神 又要坚持科学态度
山西省新绛县委副书记 张春华
“什么叫工作,工作就是斗争”。从新绛县去年冬季群众性的水、土基本建设运动中,更加深刻地证明了毛主席的这个指示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为了响应中共山西省委“关于动员全民,奋战五年,建设两个一千五百万亩稳产高产田的决议”的号召,全县各级党的组织,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广泛进行调查研究,发扬大寨人敢想敢干、改天换地的革命精神,迅速掀起了一个大规模的以水、土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运动。仅仅两个月的时间,就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全县共新打井一百零八眼,扩建新建机电灌站十三处,挖泉截流十一处,新开渠道三百九十三条,扩大了水地一万八千零四十七亩,治碱六百亩;整修土地六万零八百三十八亩,其中建成大寨田二万一千三百三十四亩。
这样一个改天换地的大规模的群众运动,能够健康地向前发展,除了要作好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外,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努力学习毛主席著作,自觉地运用毛泽东思想,总结历史经验,加强调查研究,经常抓住活的思想,切实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
敢想敢干的革命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关系
要治水治土,改变自然面貌,首先必须实现人的思想革命化,改变人的精神状态。使人们具有远大的革命理想,坚定的革命意志,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和雷厉风行、说干就干的革命化作风。只有这样,才能不怕鬼、不信邪,解放思想,破除迷信,大胆创造,排除万难。这些道理说起来似乎平常,人人懂得,但是,实际并非如此。我们的农业尽管实现集体化多年了,可是许多同志的思想与社会主义的大农业的要求并不完全相适应。他们想问题,办事情,做工作,总还是小手小脚,踢不破小农经济的圈子。只从本社、本队、本单位的利益打算,不从全县、全省、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利益考虑,不能把自己的利益,本社、本队的利益和整个革命事业的利益联系起来。比如,我们动员干部、群众大搞水、土建设时,一些先进社、队的同志就反映出骄傲自满、故步自封、安于现状、不求上进的思想,说什么“生产差不多了,到了顶了”;相反,一些后进社、队的同志却有悲观的观点,无所作为,甘于作大自然的奴隶,说什么“咱条件差,费的劲儿再大也上不去。”等等。这些论点就象“金箍咒”一样,把自己的思想箍得紧紧的。这表明,我们的一些同志还不理解毛主席的教导:“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面对这一事实,县委在发动群众的基础上,又组织县级有关干部到先进地区去观摩学习。边看边议,看人家,比自己,找差距,就实论虚,反复比较,反复讨论,这样由物质到精神,再由精神到物质,使大家受到了教育,提高了认识。明确了敢不敢与天、与地搏斗,是敢不敢革命,要不要革命的大问题,而要革命就必须有个雄心壮志,有个革命气魄。从而鼓起了革命干劲,克服种种困难,掀起了大搞水、土基本建设的热潮。
实践证明,光有雄心壮志和革命热情还不够,还必须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因为生产革命和打仗一样,既要有战略目标、又要有战术计划,决不能空喊口号。这就是说,大搞水、土基本建设运动,不仅要有计划,而且计划要可靠。要做到这点,就必须尊重科学,尊重客观规律,把敢想敢干的革命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客观事物是非常复杂的,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只有通过事物的表面现象看到内在联系,抓住它的发展规律,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地去干,才能达到我们的愿望。领导者的任务,就是掌握火候,当冷静的革命促进派。运动初期,经过一系列工作,当绝大多数干部的革命热情起来之后,有的同志就不够冷静,想把明天才能办的事,也拿到今天来办。有的就主张:“干脆,一切工作都停下来,专门搞水、土建设”。显然,这是不切实际的。如果听任这种现象发展下去,那就必然走上主观唯心主义的道路,最后形成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毛主席早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的序言中,就指出:“任何人不可以无根据地胡思乱想,不可以超越客观情况所许可的条件去计划自己的行动,不要勉强地去做那些实在做不到的事情”。根据这个指示,县委及时地帮助大家认识到,敢想敢干的精神是好的,它能冲破迷信和保守,但决不可违背科学、违背客观规律,决不可“无根据地胡思乱想”地去干工作。否则,不从实际出发,随心所欲,把幻想当成真理,那就成了主观唯心论了。客观规律是无情的,谁要在它面前“调皮”,那就非受到历史的惩罚不可。并在这个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况,经过反复讨论,修订和落实了计划。这样就有效地保证了运动的健康发展。
发扬共产主义风格和贯彻社会主义按劳分配、自愿互利、等价交换政策的关系
在以治水、治土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运动中,有相当数量的工程和活动,需要几个大队以至几个公社、几个县统一行动,联合作战,才能完成。比如,治理汾南的峨嵋岭和汾北的吕梁山上的全部土地,以及开发鼓堆山下的龙王泉干渠等等,都不是这些地区某一个大队甚至某一个公社的力量所能够办成的。因此,就必须发扬共产主义精神和风格,开展必要的生产协作。但是,在进行具体工作时,又必须注意划清发扬共产主义风格和贯彻党的政策的界限。一定要严格坚持自愿互利、等价交换的原则,确保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政策的顺利执行。只有一丝不苟地按照党的政策办事,才能够更好地保护和发扬共产主义的精神和风格,才能够充分调动和发挥群众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然而,有的同志还不很了解这个道理。一说搞协作就摇头摆手,只怕重犯过去的错误。这种精神状态,实际上是自己“划地为牢”。也有的人脑子过热,忘记了党的政策,说什么:“共产主义大协作还讲什么你我”。这实际上是对理想和现实缺乏正确的认识,把未来当成现在。对于这些问题,我们都在萌芽阶段就注意解决了。所以运动的发展一直是健康的。
长远建设和当前生产的关系
长远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农业生产的根本大计。不进行长远建设,农业生产非但不能发展,就是守摊保本也是保不住的。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只顾今天,不顾明天,目光短浅,无所作为,是小农经济的思想反映。要领导好社会主义的大农业,就得站得高,看得远,既看到眼前,又看到长远,树立牢固的长远建设思想。这是我们共产党人应有的风度和气魄。但是,另一方面,又不可忽略了当前生产。因为当前生产乃是长远建设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只有抓好当前生产,才能使长远建设立于可靠的基础之上。这也是我们共产党人应有的唯物辩证法观点。因此,在大规模的水、土基本建设运动一开始,县委就考虑到合理安排、统筹兼顾的问题,提醒各级党组织的领导同志,无论在指导思想上、组织安排上、具体工作上各个方面,都要有全面观点;提出“以长远建设促当前生产,以当前生产保长远建设”的行动口号;并再三强调在工程安排上,要讲究实效,保证增产,多搞花钱少,受益多,速度快的小型工程,力争搞一处,成一处,在小麦、棉秋田冬浇和春浇中用一处。尽管如此,在一些地方仍出现了当前生产抓得不够的现象。有些地方甚至把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全半劳力集中到水、土基本建设上来,把当前生产如麦田管理(特别是冬浇)、秋耕扫尾、积肥送肥、植树造林、多种经营等工作丢在一边。这就不可避免的使当前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发现这一状况,县委立即召开会议,引导大家全面深入地检查总结了前段工作,进一步清醒了大家的头脑,同时,组织大家到全县十八个长远建设和当前生产关系处理得较好的大队进行了学习参观。从这些典型参观中,大家看到了事物的互相制约、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因果关系,使大家认识到任何只顾长远不顾当前,或者只顾当前不顾长远的做法,都是不现实的,这不单是个领导方法问题,实质上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的反映。
组织集体生产和安排社员个人生活的关系
毛主席早就说过:“组织革命战争,改良群众生活,这是我们的两大任务。”并说:“要群众拿出他们的全力放到战线上去么?那末,……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这就给我们指出了正确解决集体生产和群众个人生活的关系的重要性。
在大规模的水、土基本建设中,有些同志只顾领导生产,而忽略了关心群众生活。这实质上是把生产和生活对立了起来。事实证明,这样做,不仅不能把群众的生产积极性调动起来,而且会使群众的劳动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阳王公社苏阳大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个大队的干部和群众大搞水、土基本建设的积极性很高,决心很大。运动一开始,就打了个漂亮仗,不到四十天就完成了工程的百分之四十。但是,当第二个战役开始时,问题就来了。有的要请假,有的要调整活计。特别是妇女社员来的更少了。什么原因呢?就是没有把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解决好。这就使我们懂得了生产是靠人搞的,生产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改善人们的生活,因此,生产越紧张越应该关心群众的生活;也只有把群众的生活问题解决好,群众的干劲才能鼓足,生产才会搞得更好。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初步树立了正确的生产观点和群众观点,而且找到了不少解决群众生活问题的具体办法。比如,有的进行了访贫问寒;有的组织了后勤供应组;有的制订了劳逸制度;有的组织了车马给群众拉煤炭、买菜,解决烧柴、吃菜的问题;有的还组织了临时缝纫小组,采取以工顶工,等价交换的办法,解决了群众的穿衣问题。总之,在抓好生产的同时,妥善解决了社员群众的个人生活问题。正因为如此,群众的干劲越鼓越足,生产运动一浪接一浪形成高潮,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新成绩。


第3版()
专栏:思想评论

干劲和步子
崔蒙
目前,社会主义革命高潮和社会主义建设高潮,都在持续地健康地发展着,成就是振奋人心的。这两个高潮所以能够持续地健康地发展,从工作精神和工作作风方面来说,就是因为各地各单位的干部和群众总结了过去几个阶段的经验,干劲既大,步子又稳。我们要把这两个高潮继续推向前进,就要进一步发扬这种工作精神和工作作风。
干劲要大,步子要稳。这两句话是互相依存的。干劲必须大,这是革命工作的头一条。可是如果步子不稳,事情就办不成,至少办不好。步子稳,这同样是必须的。可是如果没有干劲,那就只是照老规矩办事,原地踏步了。古人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高潮里,大家都在前进,谁要是原地踏步,实际上只能是步步后退。所以,这两句话,离了那一句也不行。
然而,全面地看问题是不容易的。有的同志只强调步子稳,否定了干劲。前怕狼,后怕虎。老怕树叶子掉下来砸破头。任何重大的改革,都不敢沾边儿。这样的“稳”,只不过是保守的借口罢了。这是一种懒汉和懦夫的精神状态。不反它一下,干劲就起不来,可能做得快一些好一些的事情,也只能又慢又差了。当干劲鼓起来以后,又可能产生另一种偏向,这就是不看实际条件和可能,想一口吃成胖子,而把稳字看成是无所作为的代名词,一听就烦,马上就同保守联系起来,贬低它,指斥它。这很容易弄得谁也不敢谈稳。这两种片面性,在目前某些地方某些单位的实际工作当中都有。当然,在一个地方、一个单位、一个人身上,这个时候,那个时候,或者以这种毛病为主,或者以那种毛病为主。这要看具体情况而定。
我们提倡全面地看问题:干劲要大,步子要稳。有什么毛病,克服什么毛病。如果在什么地方,稳当其名,保守其实,不管这种看法和作法打的是什么旗号,我们都要揭穿它的实质,非如此不能鼓足干劲,力争上游。但是,我们在进行这种正确的斗争的时候,不能采取错误的方法,不能以自己的片面性,反对别人的片面性。我们反对保守,而决不是否定真正意义上的稳。如果在什么地方,因为批判加了括号的“稳”,搞得分寸不当,真正的稳妥也不要,这就不对了。
这里要对稳字多说几句。不能从消极意义上去理解稳字。一谈到稳,好象就是慢慢腾腾,松松垮垮,精神不振,无所作为。这其实是误会。所谓稳,并不是坐着不动,而是要下苦功夫的。什么叫稳?稳就是符合客观的可能性。超过了客观可能,是不稳;落后于客观可能,也是不稳。因为都是主观脱离客观,都不正确。事情要办得正确,就要主观符合客观,这就要摸清事物的规律。不懂事物的规律,不可能稳。要摸规律,就要搞试点,搞试验,就要调查,就要研究,就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根据事物发展的规律,采取步骤和措施,并且紧张地行动起来。这是一系列的积极的工作,不是省事省力的活儿。可见要真正做到稳,是不容易的,这本身就需要很大的干劲。
这就很难了,既要干劲大,又要步子稳,办得到么?有这样的典型么?有,这就是大庆。
大庆在相当短的时间内,解决了我国的石油问题,结束了用“洋油”的历史,没有冲天的干劲能行么?可是如果不是步子稳,一步一个脚印,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相结合,又怎么可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拿下一个大油田呢?大庆油田创造了用毛泽东思想办工业的道路,也创造了用毛泽东思想办工业的作风:干劲大,步子稳。这也是办一切事业的作风。
干劲要大,步子要稳。这就是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结合,这就是冷热结合。这也就是我们所需要的工作精神和工作作风。


第3版()
专栏:

时刻想到山区人民
四川省巫溪县委书记 孙树林
时刻想到山区人民,这是我们县委的同志在学习毛主席著作中贯串着的一根思想红线。
巫溪县是一个大山区。山区人民有彻底改变落后面貌的迫切要求,山区的生产也有自己的特点。几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县委带着与山区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阶级感情,带着改变山区落后面貌的现实问题,学习毛主席著作,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为山区人民服务得怎么样?
改造山区、建设山区,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但是我们县委和有些区、社的同志对此认识不足,一部分领导干部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故步自封、安于现状的思想。讲到增产粮食,就说:“现在粮食情况已经不错了,不能要求发展太快”;讲到发展多种经营,就说:“山区人民只爱吃不爱穿”,言下之意就是让山区人民吃饱饭就行了;讲到改变山区面貌,就说:“巫溪条件太差,穷山沟还想有好大的变化?”这些思想严重地阻碍着农业生产新高潮的开展。为了认清这些思想问题的实质,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县委常委带着这个问题学习《实践论》、《矛盾论》、《为人民服务》等著作和中央有关指示。通过学习,体会到看待事物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不要光凭主观想象;看问题要一分为二,不要否认矛盾;为人民服务要全心全意,不要半心半意;干革命要一干到底,不要半途而废。认识到过去故步自封、安于现状,就是由于没有从山区的实际出发,去考虑山区人民的迫切要求;尤其缺乏与山区人民同甘共苦的思想感情,革命人生观还树立得不牢固。于是常委先后四次开会,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精神,讨论“我们在巫溪为山区人民做了一些什么?”越讨论,越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做好,辜负了党的委托,对不起山区人民。接着在县委扩大会和三级干部会上,又同大家一起,讨论了“是安于现状,还是彻底革命?”经过反复讨论,从上到下普遍受到了一次深刻的不断革命的思想教育。大家说:现在我们山区的生产水平不是已经很高,而是还很低;不是我们为山区人民服务得很好,而是许多应该办到的事情还没有办到;不是穷山沟不能彻底改变,而是缺少大寨式的革命干劲。过去对这些问题缺乏认识,就安于老思想、老办法、老品种、老产量,而不是象毛主席教导的,要“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大家从思想上认识到:故步自封、安于现状的思想,实质上是高官厚禄,养尊处优,不关心群众疾苦的表现;是畏难苟安,干劲不足,革命半途而废的表现。经过这些讨论,县委和各级干部的革命精神大振,纷纷学先进,找差距,订措施,为争取粮食生产和多种经营丰收,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为什么多种经营没有抓起来?
发展多种经营是改变山区面貌、巩固发展集体经济的重要措施,也是广大山区人民的迫切要求。山区发展多种经营有许多有利条件,我县山上山下可以大量植树造林;田坎地边可以栽桑养蚕;从春到秋,野花遍山,可以养蜂酿蜜;荒坡多,草源充足,可以大量发展牲畜;气候寒冷的高山峻岭,可以大量种植药材等等。这是关系到山区人民吃、穿、用的大事情。但是过去为什么没有很好地抓起来呢?通过学习毛主席著作,找到了思想认识上的根源。
首先是对“以粮为纲,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生产方针,在认识上有片面性。有的同志认为:“粮食是基础,只要解决了粮食问题,就解决了一切问题。”有的认为,全面发展粮食生产和多种经营,就要引起争劳力、争土地的矛盾。于是把
“以粮为纲”孤立起来,只注意抓粮食生产,忽视抓多种经营。
其次,而且更重要的问题,是我们与山区人民在思想感情上有距离。对抓多种经营漫不经心,就是对群众的事业无关痛痒。毛主席教导我们:“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而直接关系到山区建设和人民吃、穿、用问题的多种经营,我们没有很好地抓起来,这不是不关心群众的痛痒又是什么呢?
于是县委下定决心,耐心帮助各级干部提高认识,提高思想,正确全面贯彻山区生产方针。一方面组织大家学习毛主席著作,学会全面地、辩证地看问题;一方面调查总结了因地制宜发展畜牧、药材、林业等多种经营,促进粮食生产发展的各种典型材料,用事实来教育大家,也教育我们自己。
同时,从上到下建立两套领导班子,在大抓粮食生产的同时,狠抓多种经营的发展。全县去年大种药材,扩大面积百分之六十八;认真贯彻耕牛、毛猪的繁殖奖励政策,有力地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充分挖掘土特产的潜力,重点提出实现生漆、樟树油、冬花、党参四个一千担,努力增加社员现金收入。现在樟树油已经生产一千三百担,即此一项,就为社员净增收入三十多万元。实现四个一千担,就能为社员增加收入一百万元。这样,粮食生产和多种经营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多种经营集体收入增长近一倍。
改进领导首先要改造思想
山区地区差异性大,情况往往不一般,如何使领导工作更加符合山区的实际情况,更大地调动群众建设山区的积极性,这也是县委领导的一个重要问题。
经过学习毛主席有关领导方法的论述,我们深切体会到:要做好全县的领导工作,必须认真地按照毛主席一般和个别相结合,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指示办事。过去的工作所以搞不好,就是由于没有认真实行这两个“结合”。我们过去也强调蹲点、跑面,可就是没有真正蹲在最基层和生产第一线的点上,也没有真正跑在山最高、路最远的面上。往往是下到区和公社,只是召开会议听听汇报,或者围着区和公社的附近转一转;与基层干部和群众接触时,有一个上面意见为主,到下面是来作“指导”的框框,不愿听取不同的意见,对下面批评指责多。这样,实际上还是浮在上面,还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这种工作作风,是思想上“我”字作怪、作风上“懒”字作怪、生活上“享”字作怪的产物。因此,要实现一般和个别相结合,领导和群众相结合,改进领导方法,必须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在思想上去掉“我”字,树立全心全意为山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作风上去掉“懒”字,为了给山区人民办好事,不怕山高路远、林密沟深;在生活上去掉“享”字,和山区人民、和广大贫下中农同甘共苦。
为了吸取过去的教训,老老实实按毛主席的指示办事,深入基层蹲点,并做好点面结合。去年,县委和县人委的几个负责同志分别在县委的高、中、低三个样板田蹲点,与社员坚持“三同”。在县委的带动下,全县县、区、公社各级领导干部一百二十多人,分别蹲在各级的八十三个点上,与基层干部和社员一起搞样板田。这样直接取得经验,给指导全面提供了依据。同时,我们又抽出一定时间深入到边远社、队进行调查,使一般与个别得到统一,领导与群众保持联系。去年春耕播种时,县委副书记兼县长陈观玉同志,为了了解高山区包谷能不能适当早播,翻越上下七十里的筲箕湾,攀过下临千尺深溪的疯子岩、磨子岩,到达离城二三百里远的渔沙、中岗、龙台等公社搞典型调查,与社队干部和社员一起总结包谷增产经验,取得了高山的包谷也能够适当早播的第一手材料,从而有力地指导了全县包谷的适时播种。去年,县里下达采割生漆的计划,开始,各地都说完不成,我们也心中无数。我带了几个同志,跑到离城二百多里的产漆地区的高楼、和平公社,与社队干部和社员一起调查漆源,掌握了第一手材料,取得了全县割漆大有潜力可挖的发言权。以后,又将点上的经验推广全面,动员了县、区、公社各级干部和漆工五百多名,组成六十多个工作组,背上铺盖,带着干粮,进入深山老林,普查漆源,在短短半个月内,找到漆树三十三万多株,能割生漆一千担,超出原定计划一倍以上。
由于坚持搞样板,蹲点调查,以点带面,各项工作都收到了显著的效果。我们深刻体会到:不断地由点到面,由面到点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反复循环的过程,就是一个使自己的领导工作不断地避免盲目性,提高自觉性,摆脱被动性,争取主动性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过程。改造山区、建设山区是山区人民自己的事情,既要山区人民出力,也要山区人民出主意,领导者决不能浮在上面去指导群众运动,必须深入到群众中去指导群众运动。能不能深入群众、改进领导,关键就在于县委的同志能不能用毛泽东思想作为武器,认真改造自己的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引导山区人民改造山区、建设山区的指路明灯。我们决心更好地学习毛主席著作,特别是毛主席的哲学著作,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红旗,与山区人民一道,奋发图强,彻底改造山区,建设山区。


第3版()
专栏:

做自然的主人,不做自然的奴隶
河北省丰润县委代理书记 彭砚章
毛主席说:“全党同志都必须充分地估计到,并准备用百折不回的毅力,有计划地克服所有的困难。”
进行农业生产斗争,就是向自然界索取物质财富的斗争。在这场斗争中,不论其整个过程,还是每一阶段、每一环节,都没有一帆风顺、平坦笔直的道路,都必然会遇到许许多多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尤其是可能受到各种自然灾害的侵袭。作为全县领导核心的县委,在各种困难面前持什么态度,具有左右全局的作用。如果县委是以敢于当大自然的主人的革命精神,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英雄气概,对当头的困难既藐视,又重视,顶的住,站的稳,坚定必胜信心,敢于领导,敢于斗争,敢于胜利,那么,就会鼓舞全县人民的革命气势,进而使精神变物质,创造各种克服困难的办法和措施,就能战胜困难,赢得胜利,夺得丰收。反之,如果县委甘当大自然的奴隶,困难当头先害怕,缺乏敢“闯”敢“拼”的战斗精神,丧失必胜的信心,那么,就会严重地限制甚至打击全县人民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使那些通过人的努力可以克服的困难得不到克服,使农业生产的发展受到不应有的影响。
从我们县的自然条件看,要比大寨好多少倍,也不比我们邻县遵化差,历史上的粮食产量,也曾比大寨和遵化高,为什么现在却远远落在他们的后头呢?主要是县委特别是我,过去缺乏誓做自然主人的革命精神。我们不是以革命的精神去主宰自然,而是被动地受着自然的支配和限制,不是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领导广大群众向自然进行顽强搏斗,改变生产条件,而是以小农经济的思想领导社会主义大农业生产。一年二十四个节令逼得我们忙忙碌碌,费了力,流了汗,收效不大。特别是在某些自然灾害面前,往往是无能为力,任其摆布,因而使工作陷于被动局面,使生产处于落后状态。
一九六四年冬天,县委在总结工作时,以大寨的革命精神为镜子照了思想,以遵化的经验做尺子量了行动。县委认识到,我们之所以缺乏驾驭自然,改造自然,斗天斗地的雄心壮志,主要是缺乏旺盛的革命意志、饱满的革命热情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究其原因,是毛泽东思想红旗举得不高,总路线红旗举得不高。搞革命,斗自然,不坚持毛泽东思想挂帅,不高高举起总路线大旗,就只能是无所作为。
差距找到了,认识提高了,思想明确了,革命的劲头也就大了。为了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改变生产条件,县委带领全县人民大战山地,大战洼地,大战平原。全县山区整修梯田八万亩,其中建高标准水平梯田一万六千亩。洼地挑台田八千亩,挖泄水沟一千多条(土方二百五十万立方米),建排水站三座。平原建成园田十五万亩。去年我们县遇到了历史上罕见的二百七十多天没下透雨的长期大旱,和三次风灾、三次雹灾、一次虫灾的严重的自然灾害。受灾面积达九十五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七十三。有十八万亩已经吐穗甩棒的玉米和扬花的高粱被冰雹砸个稀烂,其中有五万亩砸个土平。在历次灾害面前,县委没有惊慌失措、悲观动摇,始终遵循毛主席关于在战略上藐视困难,在战术上重视困难的教导,带领广大干部和群众进行抗灾斗争。在发生严重春旱的时候,我们发出了“不等雨,不靠天,坚决战胜干旱,保证适时播种”的号召;在发生夏旱的时候,发出了“以抗旱播种的劲头,全力抗旱保苗”的号召;在受到风雹袭击的时候,又发出了“全党全民总动员,艰苦奋战排万难,立下革命雄心志,坚决闯过‘黄河’关”和“重灾变轻灾,轻灾不减产,无灾大超产”的号召;大面积发生粘虫时,又发出了“全民总动员,昼夜奋战,从虫嘴夺粮”的号召。每遇一次灾害,县委都亲自深入重灾社、队,发动群众,带头苦干。在自然灾害面前,虽然有些干部和群众产生过悲观情绪,也都得到了及时纠正,振作了精神,以天不怕、地不怕的气魄,向各种自然灾害进行百折不挠的斗争。在抗旱播种时,全县出动十几万人担水点种各种作物四十多万亩。在抗旱保苗斗争中,担水浇地二十万亩。在抗风雹斗争中,经过几天的连续战斗,翻种和补种八万多亩。
一年的穷干、苦干、实干,使灾多灾重之年变成了丰收年,粮食产量跨过了“黄河”。
实践再一次告诉我们,在农业生产斗争中是当自然的主人,还是做自然的奴隶,是检验县委是否思想革命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能否夺取农业大丰收的重要关键。只要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敢于领导、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就是在多灾多难的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也能创出比较优异的成绩。因此,我们将更好地学习毛主席著作,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自己,改造自己,使我们的思想和作风,进一步适应大革命、大跃进形势的要求,在向自然斗争中做出更好的成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