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12月20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闯“三关”
朱运山
一个深秋的夜晚,社员周学英老是睡不着,想着如何闯“三关”。
几天前,两位来村工作的干部到她家里来,希望她到文化室去参加学习毛主席著作。学英说:“毛主席是我们贫下中农的大救星,他老人家的书我们最热爱,可我一个字不识啊!”这位同志说:“不识字,可以听,可以慢慢学嘛!”第二天,周学英来到了文化室,坐在最前面,听着白求恩的故事,一字一句地学着“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学英越学越爱学。学了五、六天,家里的事关心得少些了。丈夫陆元朝因为有病,这些天在家里休息,他看见学英把家务事扔给自己,心中很不耐烦,就对她说:“一个妇女,又不识字,学了有什么用?”学英听了就说:
“看你说的什么话!我们贫下中农不学毛主席的书谁来学?”说完就走了。陆元朝见她不理自己,把孩子留给自己管,心中更不高兴了。第二天又对学英说:“你要学习我不反对,你把三个孩子带去!”“我又不是去上海、南京学习,带去就带去。”晚上学英学习完了,抱上小孩回到家,婆婆慢慢腾腾地说:“你事儿真多,又是学习,又是开会,烦死了。”小孩、丈夫、婆婆像三道难关,挡在学英面前,但这些困难却拦不住她学习毛主席著作的一颗火热的心。
有一天,周学英给婆婆讲起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婆婆一听就说:“我们这儿没有山,如果有山的话,你还要我去挖山啊!”学英急忙说:“妈,不是要你去挖山,你年纪大了,要学习老愚公的精神,帮我带好孩子。”“带小孩就带小孩吧,干嘛说什么老愚公?”学英耐心地说:“妈妈,孩子拖住我,什么也干不了,你要是帮我看孩子,就是帮助我学习和干革命了。”这时婆婆虽然没说什么,心中也觉得说的对。第二天学英又要学习了,大孩子吵着,二孩子拖着妈妈,小三更是抱着妈妈的腿不放。婆婆连忙笑着接过小三,对学英说:“你去吧,不然要迟到了。”她也学着媳妇的样子,给孙子讲起了愚公移山的故事。
有一天,学英看到贫协主任很忙,要赶紧把家务事作完,去开会。她想起了毛主席的话:“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就顾不得回家,帮助贫协主任切起菜来。学英的孩子看到了告诉了爸爸。学英晚上学习回来后,房门推不开,敲门也没人理。原来是元朝生气了,关起房门不让进。一场争论开始了。元朝在门里说:“你为人民服务,就不要睡觉好了。”学英说:“毛主席教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和做好事。”元朝说:“你学习,做好事,叫我给你做饭。只有女人给男人做饭,那有男人给女人做饭的事!”学英说:“你这是夫权思想。毛主席领导我们推翻了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也要破除夫权这种旧思想。你有病不能学习,还不让别人学习毛主席的书,这对吗?”元朝说不过学英,只好把门开开。学英决心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搬掉丈夫思想上的一座山,于是她说:“毛主席要我们学习白求恩,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你这样,就是一个低级趣味的人。”学英又给他讲了《为人民服务》中的一些道理,陆元朝越听越爱听,就问这是谁说的?学英说:“这是毛主席说的。”元朝一听是毛主席说的,二话没说,把学英手中的毛主席著作拿来就看,看后他红着脸对妻子说:“这书好像对我说的。”学英风趣地说:“毛主席在北京讲话,我们听到了。你讲的话,毛主席也能听到,这书就是对你的思想说的。”
几天后的一个早晨,学英正要起来做饭,只见元朝已经把饭做好了。学英很奇怪,元朝却说:
“你学毛主席著作,我也学嘛!”学英问:“你没有上文化室,哪里去学呢?”元朝说:“这几天,我在家已经学了《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我有病不能上工,给你烧饭,叫你好好干活。”他不但不再拦阻学英学习,还帮助学英学习,有空就做家务事,自己也积极学习毛主席著作,在用字上下功夫。春节前,为了挖水芹菜给社员吃,元朝半夜里下到塘里,劳动了几个小时。他越呆越冷,可是一想到毛主席的教导,一股暖流热到心上。生产队里选元朝当粮食保管员,他干得很积极。
学英刻苦地活学活用“老三篇”,闯过婆婆、丈夫、小孩三道关,成了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现在她一家人心里红彤彤的,遇什么事,都努力照着毛主席的话去做。


第6版()
专栏:

毛泽东思想来武装 工人 振扬
管你山高入云天,
管你石硬比铁坚;
矿山工人一声吼,
炮声响处滚硝烟,
万丈高山化平川!
井水哗哗头上淋,
泥浆飞迸身上溅;
手下风钻突突转,
胸中激情起波澜!
干革命,
千辛万苦心里欢。
日不停,夜不停,
我挥铁锹干革命,
激情泼在矿石上,
奔腾澎湃胜长江,
红心永远向着党。
毛主席语录放金光,
句句胜过红太阳,
阳光温暖照心房。
红心向党干革命,
地球深处采矿忙!
身在井巷怀天下,
毛泽东思想来武装!


第6版()
专栏:工农兵杂文选

“一秒钟”
战士 林富高 谈会治 齐治国 戴顺财
“滴嗒,滴嗒,……”,一秒又一秒,年年月月是由许多个“一秒钟”组成的。我们应珍惜每一秒钟,让每一秒钟为革命迸发出绚烂的火花。
一秒钟,在艰苦的战争岁月,往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一个关键。解放战争中曾有这样的事迹,我军比敌人抢前“一秒钟”,就使战斗加速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在伟大的毛泽东时代,“一秒钟”这个字眼,该有多么深刻的意义!就在许多个“一秒钟”内,钢花冲天起,“黑金”堆成山,石油如水流,大地吐出粮棉万万千。
一秒钟,须臾而过的“一秒钟”,千钧一发的“一秒钟”,紧急关头的“一秒钟”,往往又是严峻的考验:是真革命,还是假革命;是为公,还是为私;是为革命英勇献身,还是当可耻的逃兵。
我们要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让我们在每“一秒钟”里都能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做出贡献,使每“一秒钟”都放射出夺目的亮光。在整个革命的道路上,在每“一秒钟”内,都听毛主席的话,句句听,句句用,句句照办!


第6版()
专栏:

半夜送煤
杨喜盛 廖林浩
十一月上旬,山沟里风紧天寒。这一天工间休息时,连部通知:每班派两名同志往自己班里抬烤火煤。三班长把任务交给了齐安福和李元根。当他俩抬着筐来到煤场时,副连长说:“每班十二筐,每筐一百零五斤。大家看我装好的这一筐,就以它为标准,不再一筐一筐过秤了。”齐安福往装好的一筐看去,只见大小煤块搭配,稍稍高出筐的边沿。副连长刚把抬煤工作布置停当,就被人叫走了。齐安福和李元根看着这一大堆乌黑发亮的块煤,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按照副连长的布置,他俩抬了第一筐。在抬第二筐的时候,齐安福看着那边有大块大块的煤,就专拣大的挑,对李元根说:“再多加一块大的吧!”他的意见得到了李元根的同意。抬第三筐的时候,齐安福又说:“多加一块抬在肩上也没啥,再加一块吧!”他俩看到自己给班里抬回的一堆煤,量多块大,心里美滋滋的。
晚上,连里点名。指导员首先给大家读了一段毛主席语录:“……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他接着说:“毛主席叫我们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我们要时时事事处处自觉去做,学用结合,特别要在用字上狠下功夫……。”指导员的话,一下下地敲在齐安福和李元根的心上。
点名结束后,班里的讨论会开始了。班长周波良领着大家重新学习了一遍《纪念白求恩》。他首先检查了自己,并对大家说:“我们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为什么在一些具体事情上就没作到呢?只有公字当头,才能经常想到整体;私字当头不是损公利己,也是损大公利小公……。”战士燕广荣说:“就拿今天抬煤的事来说,我看咱班多抬了几块好煤,可忘记了跟全连同志的阶级感情,很不应该……。”于是大家围绕抬煤的事,越谈越热烈,越谈越深刻。大家一致认为,要真正树立起一心为公的世界观,必须以毛泽东思想为武器,在灵魂深处大闹自我革命;在日常生活中,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一点一滴地破除私心杂念,长期奋战,始终不懈。最后大家说:“做错了事,就要改正。明天一早,咱们就把多抬的好煤全部送回去。”
熄灯已经很久了,齐安福一点也没有睡意。他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反省自己白天所犯的错误。当他想起毛主席的教导:“犯了错误则要求改正,改正得越迅速,越彻底,越好”,他再也躺不住了。他小声对李元根说:“刘英俊同志有问题不过夜,我们今天错了,就不能等到明天早晨再改正!”
齐安福和李元根偷偷地起了床,找了一个抬筐,就出去了。其他同志听到外面煤块在响,知道他俩在摸黑送煤,于是大家一齐帮他们,把白天多抬的大块煤连夜还回了原处。
夜深了,全班同志都安然地进入梦乡,齐安福和李元根同志也发出均匀的鼾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