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9月28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半农(工)半读制度是我国教育革命重要发展
实行这种教育制度,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是工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它对我国教育的普及和培养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又红又专的接班人,将产生深远影响
新华社二十七日讯 本社记者述评:当前我国教育革命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是半农半读、半工半读教育制度的确立。它对我国教育的普及,和培养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又红又专的革命接班人,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自从去年党中央提出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以来,各地全日制学校进一步贯彻了“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进行了教学改革;与此同时,半农半读、半工半读教育得到了蓬蓬勃勃的发展。在我国广阔的地区,无论是高山还是平川,是水网地带的渔村,还是辽阔草原上的牧区,都因地制宜地办起了一批多种形式的耕读小学。不能上全天的上半天;不能上半天的就上早班、午班或晚班;时间不能固定的,就早来早教,迟来迟教,随到随教;对走读不方便的山村,还办起了巡回学校和一揽子学校,甚至是送字上门或分组教学。贫农下中农热烈欢迎这样的庄户人的学校,纷纷送子女来读书。原来要放牛的孩子们上学了,要管家务带弟妹的女孩子们也能上学了。到目前为止,全国耕读小学的学生已经发展到约一千七百万人。耕读小学的发展,也促进了农村全日制小学进行许多改革。许多农村全日制小学实行了按农时季节开学放假的三段教学制度,有的还附设了耕读班。因此,农村全日制小学学生也增加了。现在全国全日制与耕读小学的学生加在一起,比一九六四年增长了百分之十四左右,其中,耕读小学的学生增长了百分之八十左右。我国的小学教育普及率大大前进了一步。由于实行了半农半读、半工半读教育制度,使占全国人口极大多数的贫农下中农子女有可能普遍受到教育;一些偏僻的少数民族地区也有可能改变文化落后的面貌。
在耕读小学蓬勃发展的同时,半农半读、半工半读的中等和高等教育也有了新的发展。半农半读、半工半读的中等学校学生,比一九六四年增长了百分之八十七左右。不少地方在发展农业中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中等农业技术学校和半农半读的大学。全国各地的国营农、林、牧场,也办了大量的中等技术学校和高等学校。城市的半工半读中等学校,以厂矿办学的占大多数。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各行各业大都试办了半工半读学校。有些地方,还举办了半工半读的工业大学和半工半读、半农半读的师范学校。
在全日制的各类高等教育方面,正积极稳步地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半农半读、半工半读的试点工作。特别是农业院校,为了更好地面向农村,和农业生产密切结合,全国各地包括农业、农垦、农机、林业、水产、气象等方面的高等农业院校已有半数以上试办了半农半读。全国中等农业技术学校中,已经有百分之七十试办了半农半读,学生占在校学生数的百分之五十二。
实行半农半读、半工半读的教育制度,不仅是当前普及我国的小学教育必须这样做,也为将来逐步普及中等及高等教育指出了方向。资本主义的教育制度,为了保护资产阶级的利益,保持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它只能普及小学教育或普通中学教育,决不可能也决不愿意普及高等教育和中等专业教育。社会主义国家,为了最终建设共产主义社会,从根本上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就必须除了逐步普及小学教育和普通中学教育之外,进一步普及高等教育和中等专业教育。
我国是一个幅员广大、人口众多、经济文化发展不很平衡的社会主义大国,在我们这样的大国里,要普及教育,实行一种教育制度,即只办全日制学校,是办不到的。必须彻底打破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框框,实行两种教育制度,除了全日制教育之外,必须办半农半读、半工半读教育,走我们自己的道路。这就是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学生半农半读、半工半读;教师半农半教、半工半教;自己动手,建设学校。办这样的学校,国家花钱不多,家庭也负担得起,就易于大量办,到处办。
实行半农半读、半工半读教育制度,能够更好地体现“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培养出德、智、体都得到发展的新型劳动者。半农半读、半工半读的学校虽然诞生不久,不少人民公社的生产队和工厂企业都十分欢迎他们培养出来的人才。很多农业中学直接为生产队培养的农业技术、保管、会计、电工、卫生员、兽医以及农具修配、气象等农村所需要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农民反映他们劳动好、思想好,有技术,在农村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中起了很大作用。特别值得提出的是:一九五八年以来,我们已经培养出半农半读、半工半读的大专学生四千多人,中等农业技术学校毕业生已经有上万人。他们有理论,有实际,能文能武,能上能下,没有知识分子的架子,是既能从事脑力劳动又能从事体力劳动的新人。天津电子仪器厂新办的半工半读中等技术学校的毕业生,留厂的大部分是当工人,而其中有一部分人实际上做的是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江西劳动大学分配在黄岗山垦殖场辛会大队当技术员的两名毕业生,耕翻滚耙、播种插秧等农活样样能干;他们还同大队干部一起在高山地区试种棉花成功,破除了“黄岗山不能种棉花”的传统看法。许多农民从远地赶来参观,称赞这样的新式农民。
现在,半农半读、半工半读学校进一步推行了“从公社来到公社去,从场站来到场站去”的方法。今年开学时,一些高等和中等的农业院校、卫生学校也招收了“社来社去”的新生。这些学校的学生,即使大学毕业了,回生产队还是当社员。这是半工半读、半农半读学校的一个新的发展。
实行半农半读、半工半读教育制度,是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也是工农业生产发展所需要;它是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精神在教育战线上的体现。从长远来看,它将为逐步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创造条件,是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防止在我国发生资本主义复辟的根本措施之一。
一种教育制度,还是两种教育制度,是教育战线上走资本主义还是走社会主义的两条道路的问题。推行半农半读、半工半读教育制度,将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斗争过程,目前仅仅是开始,还缺少经验,今后还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是它的存在,决不是权宜之计,它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革命事业的发展而发展下去。通过这条道路,逐步建立起一套知识分子劳动化、劳动群众知识化的我国自己的教育体系。


第2版()
专栏:

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 党的民族政策的伟大胜利
新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获巨大成就
新华社乌鲁木齐二十七日电 本社驻新疆记者综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十年来的伟大成就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十年来,全区十三个兄弟民族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胜利地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在占全国六分之一的土地上,创造出了人类征服大自然的伟大奇迹,使自治区的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以后的十年,是新疆各族人民革命事业不断取得伟大胜利的十年。十三个民族的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打垮了各民族劳动人民的共同敌人——各民族内部的封建统治阶级之后,紧接着开始了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一九五六年,实现了对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九五八年在农村、牧区建立起几百个人民公社。以后,随着政治、经济、文化、思想领域里社会主义革命的深入展开,新疆各族人民又胜利地粉碎了国内外反动势力的颠覆破坏和进攻,为自治区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在这十年中,党的民族政策不断取得胜利。自治区境内聚居的哈萨克、回、蒙古、柯尔克孜、锡伯、塔吉克等民族。先后成立了五个自治州和六个自治县,第一次登上政治历史舞台的各民族劳动人民,真正享受到了当家作主和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权利。全自治区少数民族党员队伍和干部队伍,已经成长和壮大起来。少数民族党员已发展到十万六千多名,当地少数民族干部达到十万六千多名,其中有六千多名少数民族干部,担任了公社党委书记和公社社长级以上的领导职务。这样一支强大的队伍,是团结和带领新疆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核心力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以后的十年,是新疆各民族日益繁荣和进步的十年。新疆人口只有七百多万,劳动力相当缺乏,但是十三个兄弟民族在国家的支援下,发扬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和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在占全国六分之一的土地上,同大自然进行顽强的斗争,创造了伟大的奇迹。各族人民十年来在渺无人烟的万古荒漠上辟出的良田,比解放前农民祖祖辈辈开出的耕地还要多得多。全区的有效灌溉面积比解放时有了成倍的扩大。单是修建的能够灌溉五万亩地以上的各种渠道,就比解放前的渠道还多三倍多。新疆一九六四年的粮食总产量比刚解放时有了成倍的增加。畜牧业取得连续十六年稳定增产的巨大成就。全区现有牲畜总头数,比解放时增长了一倍多。现在,全区农村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机械化的大农场为榜样,掀起了人民公社规划建设高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群众运动。
新疆矿藏十分丰富,又是我国棉花的重要产地,但是解放前,新疆只有十多家设备简陋的小工厂,不能炼一斤铁和一寸钢,没有一枚纱锭。今天,天山南北已有很多现代化的工业企业。这里不仅有棉纺、毛纺、缫丝、搪瓷、造纸、制糖、火柴、皮革等轻工业,还建立起钢铁、煤炭、石油、电力、机械、水泥、化工和有色金属等重工业。工业产品的品种,一九四九年只有十一种,现在有两千多种。现代工业的产值在全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由一九四九年的百分之二点九上升到百分之七十八点一。一九六四年各民族的现代产业工人比一九四九年增长了一百多倍。
过去,人们用“沙漠阻隔、人马路绝”来形容新疆行旅的艰难,那时农民和牧民骑着骆驼和毛驴翻高山,越戈壁。如今,全疆八十多个县市都有公路通车。成万辆汽车每天行驶在全区各县之间。全区每个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都通邮,农牧区的邮局比解放前增加了一百五十多倍。新疆的教育事业也有很大的发展。到一九六四年,全日制高等学校,由刚解放时的一所,增加到七所;普通中学比刚解放时增加了三十多倍;小学也有成倍的增加。今年还举办了大量的半工半读、半农半读的大、中、小学校。各族人民的卫生条件有了很大改善。据一九六四年统计,全疆卫生机构、病床数和卫生技术人员比解放时增加了几十倍。农村、牧区绝大多数人民公社还设有卫生院或卫生所。许多流行疾病有的已经消灭,有的已得到控制,各少数民族人丁日益兴旺。一九六四年,全区少数民族人口比解放时增加了百分之二十多。
随着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各民族劳动人民历史上“寒冬无衣履,桑杏充肚饥”的贫困状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全区的城镇市场和农村的“巴扎”(集市)上,瓜果、禽蛋、鲜肉、奶酪和各色各样的生产和生活用品应有尽有。去年,市场上棉布、棉花、茶叶、食糖、绸缎等生活必需品的供应量,比解放初期增加七倍至百倍以上。今年七月底全区城乡的储蓄总额,比一九五○年增加近三百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十年来的巨大成就,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和党的民族政策的伟大胜利。新疆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的情况表明,获得彻底解放的各少数民族劳动人民,一旦被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就可以排除万难,创造出史无前例的伟大业绩。自治区十年的胜利还表明,新疆的民族团结,是新疆革命人民战斗的团结,是通过十多年来的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团结。这种巩固的阶级团结,将保证着新疆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更加蓬勃地向前发展。(附图片)
中央代表团前往新疆祝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十周年。图为贺龙团长、高克林、陈漫远、张达志、刘春、梁必业副团长等和前往欢送的彭真、乌兰夫、罗瑞卿、刘澜涛、杨尚昆、杨明轩、徐冰等同志在机场合影。 新华社记者 张 彬摄


第2版()
专栏:

由贺龙副总理率领的中央代表团乘汽车进入乌鲁木齐市区时,受到各族各界十多万人热烈欢迎。新华社记者 徐 邦摄(传真照片)


第2版()
专栏:

学习毛主席人民战争思想的活课堂
近七十万观众参观中国革命博物馆“纪念伟大抗日战争胜利
二十周年展览”和革命军事博物馆抗日战争馆中受到深刻教育
据新华社二十七日讯 中国革命博物馆举办的“纪念伟大抗日战争胜利二十周年展览”于二十五日结束。这个展览同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抗日战争馆在展出一个多月期间,接纳了近七十万观众,成为学习毛主席人民战争思想的活课堂。
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董必武、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以及党和国家的其他领导人罗瑞卿、杨尚昆、林枫、刘宁一等,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各部门的负责人,人民解放军各总部、各军种、兵种的负责人,各人民团体、民主党派的负责人,分别参观了“纪念伟大抗日战争胜利二十周年展览”和抗日战争馆。
前往参观的还有各国驻华使节、武官和外交官员,以及来自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二千多位外宾。
首都各界人民和从各地来京的广大观众,在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参观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光辉史迹,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他们表示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前辈胸怀壮志、不怕牺牲、不怕艰难的革命精神,加强社会主义建设、增强国防力量。如果美帝国主义胆敢来犯,就要象当年消灭日本帝国主义那样,把它淹死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里。


第2版()
专栏:

北京大公报社长宴请港澳新闻界人士
新华社二十七日讯 北京《大公报》社长王芸生今天中午举行宴会,欢迎来北京参加李宗仁记者招待会的港澳中国报纸、通讯社和杂志的负责人和记者。
应邀出席宴会的港澳中国新闻界人士有:费彝民、李侠文、孟秋江、李子诵、陈霞子、张学孔、严庆澍、麦天健、熊侣文、罗秀、卫国伦、陈大同、覃嘉廉、雷炜坡、童彦子、张扬、赵斑烂、张国祥、徐梗生、王季友、叶灵凤等,共四十多人。
王芸生向港澳新闻界人士表示热烈的欢迎之意。
应邀出席宴会的首都新闻界人士有:常芝青、王揖、缪海棱、金照、邓岗、穆欣、邢方群、刘庆芳、王相、吴江、李凯亭、徐肖冰、林采等。出席宴会的还有各有关部门负责人:金城、李金德、姚仲康、王锡珍、施尔福、吴荻舟、诸桦。


第2版()
专栏:

创造胜利的人
——记打下美国飞贼的海军航空兵
美帝国主义的“高速”飞机,在我国领空高速地被消灭了。
捍卫祖国领空的英雄们,严惩这架号称飞得快、爬得高、装有导弹的新式飞机,只用了几分钟。在几分钟内,雷达站、指挥所、飞行员、地勤人员……几十个单位,几百个战士,分秒不误、丝毫不差地结成一个整体,确保了战斗的胜利。
只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战士,才能有这样过硬的本领。
这场痛歼飞贼的漂亮仗,发生在九月二十日的上午。
那天清晨,虽然同平时一样,萤光屏上没有什么疑点,但是,刚从夜班手里接过守卫祖国天空重任的雷达兵,高度警惕着,密切注视着萤光屏上每一个微小的变化。
今天,守在萤光屏前的是老雷达兵吴保国,他在雷达机上已经战斗了七个年头。这位旧上海日本纱厂“包身工”的儿子,从毛主席著作中懂得了世界上还有数不清的“包身工”在身受着残酷的压迫和剥削,心怀越来越宽阔,对前哨战斗岗位越来越有深情。为了不让一架敌机窜入祖国的领空,他苦苦钻研技术,入迷的时候,有时忘了吃饭,有时走错了路,为了准确识别一个新的目标,有时想来想去,想得彻夜难眠。眼红了,人瘦了,他都毫不介意。别人劝他休息,他说:“我休息,美国强盗可不休息。我能在萤光屏上套住敌机,亲眼看它毁灭,这是革命战士应尽的责任!”现在他坐在闷热的工作室里,汗水淋漓。萤光屏上纷杂的光点闪动不息,有的一再出现,有的瞬息消失。他对每一个目标都是全神贯注地观察着,判断着。突然一个新的芝麻大的光点,出现在这许多光点之中。吴保国一眼就看出这是美国飞贼。怒火在他心中顿时燃烧起来。他想:这架从南越窜来的美国飞贼,就是在越南狂轰滥炸屠杀我们阶级兄弟的刽子手,一定要抓住它,消灭它!这位在毛泽东思想哺育下成长起来的共产党员,这时候,水不喝,汗不擦,该吃饭了不吃饭,该休息了不离座,一直坚守在战斗岗位上。
整个雷达站,有许多这样的战士在紧张地战斗着。敌机窜到哪里,他们“跟”到哪儿,敌机的每一个微小的变化,都飞快地传到指挥所。
在紧张严肃的指挥所里,这时候,通讯联络特别繁忙,四面八方传来的情报,通过各种线路,迅速传向指挥所;一道道命令又电掣风驰地传到各个战斗岗位。
停机坪上,一排排战鹰,迎着骄阳,闪着银光,显得格外威武。日夜为维护战鹰忙碌的地勤人员,正在作出击前的最后检查。
机械师朱义江领导的机组在最后检查中,为了不让一粒细沙、一点尘土进入发动机,有的人伏在机头附近的地面上一口口吹净沙土。为了不让一个微小的机械松动,有人在反复检查着每一个火柴头大的小螺丝钉。
这个被誉为“飞机保姆”的机组,他们牢记着毛主席关于多一份准备就多一份胜利的教导,和继承革命战争年代“故障不上天,故障不过夜”的战斗传统,经年累月精心地维护着战鹰。就在这天早晨,朱义江发现座舱风挡玻璃上有小米粒大油垢,很快想到:这个小点如果到了天空,就容易和远方出现的敌机黑点混杂,使飞行员产生错觉,贻误战机。他拿起抹布擦了又擦,和战友们一起把飞行员高翔的战鹰擦得明光净亮。
敌机窜入了我海南地区领空,人们心里顿时燃烧起了熊熊的怒火,他们高喊:祖国的领空绝不容许侵犯,叫它有来无回,打掉它!指挥员下达了歼敌令。起飞的信号弹刚刚升起,高翔和他的僚机黄凤生驾着战鹰,直冲云天,动作神速勇猛,刹那间就发现了敌机,占据了有利的战位。
“靠近些,狠狠打”地面指挥员坚定的声音,增强了高翔的决心。
三千米、二千米、一千五百米……距离越来越近,连座舱里敌机驾驶员都看得一清二楚了,高翔狠狠地一按炮钮,炮弹带着他满腔仇恨在敌机身上开了花,敌机立即冒着浓烟摔落下来,……
贫农的儿子高翔,有着数不清的辛酸往事。他一家人曾被日本侵略者逼得四出流浪,母亲被打得死去活来。当高翔的家乡解放的时候,母亲送他参军,临别时一再嘱咐:“孩子,要记住过去的苦,过去的仇,为天下穷人闹革命!”在解放大军南下的路上,美制蒋机疯狂扫射,高翔满怀激愤:“我们要有自己的飞机该多好啊!”
后来高翔走上了他理想的路,开始学习飞行。由于他文化低,给他的学习带来很大困难,有人担心他赶不走这“拦路虎”。但高翔从毛主席著作里汲取力量,他说:“我飞不上天,我就叫低翔。”飞行理论听不懂,他就向老师一次又一次地请教,记不牢,他就一遍又一遍背诵,他踢开了前进路上的一个个“拦路虎”,终于飞了起来。
高翔实现了高翔的理想,党和人民派他到与越南隔海相望的海南岛,他高兴极了,他想:在这里我一定要好好和美帝国主义搏几搏。我在这里,打下了一架美国强盗飞机,越南兄弟头上就少了一架飞贼,越南兄弟打下一架,我们的头上也就少一架……。他就是怀着这颗赤心,今天上天一阵猛打就揍下了敌机,狠狠地惩罚了美国强盗。
美国飞机粉身碎骨了,美国驾驶员菲利普·史密斯跳伞了。正在劳动的人民公社的男女社员们,手持武器,从四面八方包围上来,史密斯乖乖地做了俘虏。
新华社记者 周永宁 成英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