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9月26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国庆欢歌

有了新中国 才有新大寨
中共大寨公社大寨大队支部书记 陈永贵
我怀着无比兴奋激动的心情,迎接祖国建国十六周年纪念日的到来。十六年来,我们祖国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大寨大队也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穷得叮当响的大寨,在党的三面红旗的引导下,不断前进,不论是在农业生产方面,还是林、牧、副业生产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成绩,生产成倍成倍地增长,社员生活一天天改善,一穷二白的旧大寨,已经变成面目崭新的新大寨了!
大寨大队为什么能有这样大的变化呢?社员们心里都挺明白:这是由于党的好领导。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新大寨。大寨正是我们伟大祖国千千万万个由穷变富的大队中的一个。我们有一个叫贾根元的七十二岁的贫农社员,就常这样给青年们讲:“过去咱们国家受帝国主义欺侮,农民受地主富农的剥削,咱们一点活路都没有。如今咱们作了国家的主人,才能安安生生地搞生产,过光景,建设新农村。这是党给咱们带来的好日子,孩子们,你们可千万不能忘记啊!”
大寨生产大队所走过的路是不平坦的,曾经碰到过许多困难;但是,我们没有被困难吓唬住。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怀着敢于革命、不断革命的精神,迎着困难走,踩着困难走,终于取得了一个接一个的胜利。就拿一九六三年来说吧,当我们正满怀信心,争取亩产量过“长江”(亩产超过八百斤)的时候,却来了一场几百年不遇的大旱灾!这好比正在跑步的人,被石头绊倒跌了一跤。是赶快爬起来拍拍身上的泥土,更快地向前跑呢?还是遇难而退,止步不前呢?这真是一个关口。那时候,我们思想上斗争得很激烈。主要问题是:是坚持自力更生战胜灾害呢,还是伸手依赖国家救济。这是一场严重的考验。最后我们终于经受住了这次考验,没有当伸手派,而是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了旱灾。我们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恢复了生产。一九六四年粮食亩产过了“长江”,新大寨也基本上建设起来了。过去百分之八、九十的人家住土窑洞、破窑洞,现在百分之六、七十的人家住上了石窑洞、砖瓦房。
今年我们这里又是个大旱年。从四月中旬下种后,八十多天久旱不雨。七月十九日下了一场暴雨,一个钟头就下了六十八毫米。雨大流急,地里没有存下多少水,倒冲了九十亩庄稼。自此以后,一个多月没有下一点雨。要是没有这十多年来的土地基本建设,活土层增加到一尺多厚,庄稼早就旱得能点着火了。干旱是坏事,它严重地影响了我们今年的大丰收;但也是好事,它促进了我们大搞水利的思想和决心。我们过去对搞水利是认识不足的,一来是认为我们这里不会出现大旱,二来是因为山太大沟太深,难以实现水利化。现在大旱临头,我们才深深认识到水的重要。我们大寨人有这样一个脾性,凡是认识到了的问题,就会狠狠地抓住不放,总要搞出个名堂来才甘心。于是,我们立刻拼命抓水。原来村子里有五、六眼水井,多年失修了,现在我们就全部挖深,普遍进行了整修,同时又新打了三眼浅井;省里也帮助我们在山上钻出了水。我们在能安机器的地方安上机器吸,不能安机器的地方用人工提;我们发现水源就挖井,见水就浇地,形成了群众性的大搞水利热潮。这样我们终于浇了百十来亩庄稼。这是大寨破天荒的事情。这给大寨今后实现水利化创造了条件,也使人们增长了决心和信心。有的社员说:“今年百日大旱,虽然旱得少打了点粮食,可是旱出了个大搞水利化来。”的确,要是没有今年的大旱,我们就不会大搞水利。大旱成为促进大寨水利化的动力。由此,我们也更深地感到:只要有不断革命的思想,困难就能变成前进的动力!
我们虽然做了些工作,有了点成绩,但是和国家对我们的要求相比,和全国全省的先进单位相比,还有不少差距,还需要不断克服困难,继续努力。我们一定要虚心地学先进,赶先进;并且在学赶的过程中,不满足于踩着别人的脚印子走,要象毛主席说的那样,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这样说来,我们今后的任务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工作中的困难不是少了,而是更多了。但是,我们是信心十足的。新任务产生新干劲,新矛盾产生新办法。我们只要认真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按毛主席的指示办事,保持不怕困难、敢于跟困难作斗争的革命精神,一定能够继续前进,实现更伟大的奋斗目标。


第6版()
专栏:

台上台下
黄世衡
演员下乡为农民演出,在台上,是演员,这个,不言而喻,不必多说;在台下,是不是还是演员?这就值得说一说了。
诚然,就职务来说,演员在台下还是个演员,正如教师在课堂下还是个教师一样;但是,要成为好演员,要成为为工农兵所欢迎的好演员,他们在农村的台下,应该是社员。就是说,他们应该和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
这里,先说这样一件事:中央歌舞团的演员,在河北农村演出的时候,要编演割草和丰收的舞蹈。他们在和社员们一起劳动当中,社员们手把着手教他们干活。原先,他们表演把簸好的玉米倒进口袋时,拍打一下簸箕。社员们说:“可不能拍,这一拍把土都拍到口袋里去了。”就这样,他们学会了装口袋,也编演好了舞蹈。
这件事告诉我们:你要表现工农兵,你的表演要为工农兵所接受、所欢迎,你就必须熟悉工农兵的生活。怎么熟悉?站在一边儿看,不行,必须亲自动手。光是看,看了半天,你的演出还是模拟;亲自动手,干了活,你的演出才能实在,才能真切,才能出神入化。艺术创作者们爱讲“神似”。“神似”是高境界。但要“神似”,先得“形似”。如若“形”都没有“似”,装玉米进口袋还得拍那么一下,怎么“神似”得了?“神似”是得其精神,要得其精神,是离不了亲自动手的,而且必须全身心地去动手的。中央歌舞团下乡的演出,受到农民的热烈欢迎,农民说:“你们演的歌舞我们爱看,内容好,又能看懂。”这就是因为他们在台下是社员,他们的创作、表演,是实实在在来自生活的。
更重要的是,在台下是社员,和贫下中农一同生活,一同斗争,才有可能把贫下中农的优秀品质学到手,才有可能改造自己的思想感情。要改造自己的思想感情,就要向贫下中农学习。贫下中农的优秀品质,他们的立场,他们的观点,他们的作风,怎么才能体会得深刻、学习得扎实?别无他途,只有和他们一同生活,一同斗争。关于这一点,中央歌舞团的同志们有实际的体会。他们在南滚龙沟大队和社员们一起劳动,十多个人还抬不动一块不大的“卧牛石”,社员们却硬是把这种巨石一块块抬上山头,垒坝筑桥,把十五里荒山治得服服贴贴的。社员们说:“山是死的,人是活的,一年不行,就干它五年、十年、二十年!”歌舞团的同志们,为这当代新愚公的壮举和豪言所深深感动,他们深刻地体会到了社员们建设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心,他们更热爱贫下中农了,和贫下中农的心贴得更近了,为工农兵服务的决心更坚定了,锻炼和演出的干劲也更足了。
这样看来,演员下乡为农民演出,必须始终保持这样的好作风:台上是演员,台下是社员。不但台下是社员,而且应该是好社员。所谓社员、好社员,当然并不是要求我们的演员同农民一模一样地生产劳动,抬大块的“卧牛石”,而是要我们努力向农民群众学习,在思想感情上同农民群众打成一片。力争做到在台下是好社员,上台才能是好演员。


第6版()
专栏:

下乡集(二首)
陈文和
文化担汗珠点点,图书一担。不走平坦大道,偏往山沟里钻。一边赶路,一边盘算:昨日去洼南,今儿得走新路线。朝阳沟小学刚开学,正需要儿童书刊;天峰岭成立了文化室,毛主席著作得多送几卷。要到朝阳沟,得过几道山涧?要上天峰岭,得翻几座大山?翻山涉水算什么,迈开大步往前赶;咱是个轻骑兵,要把农村文化阵地攻占。
“流动商店”咱这商店,有个特点:店址——设在双肩,店面——朝百里大山。担子虽小,百货俱全:“大众草鞋”结实耐穿,“经济面盆”省钱美观。商店开到社员家门口,生意做到社员心里边。春夏秋冬农民要什么?一本簿子全记满。东村转,西村串,一分钱买卖不嫌烦。要问千里脚力哪里来?毛主席著作贴身边。


第6版()
专栏:一切工作都是为革命

挑起这副革命担
上海杨浦棉纺织印染厂学徒 李爱宝
有一天,刚吃过中饭,妈妈忽然到学校来找我。原来,妈妈因为身体有病退职了,决定要我进厂顶替她。她是来领我到厂里去看看的。
我从初中开始,就一直想将来当一个天文学家,和星星月亮打交道呢!现在却马上要我进厂和纱锭打交道,这太突然了。我就对妈妈说:“和纱锭打交道,这有什么意思?”妈妈一边领着我走,一边指着她头上的伤疤说:“你认为进厂做一个工人没有意思吗?不!爱宝啊,你妈妈在旧社会进厂做工真不容易,你不能忘记妈妈头上的伤疤,不能忘记阶级的苦啊!……”
妈妈八岁的时候,因为家里太穷,只好进缫丝厂做童工。人矮车子高,做工时要带一张小凳子垫脚,整天整夜站在上面做。当第一次拿到二元钱工资时,“拿摩温”马上跑过来向她要。她稍微犹豫了一下,凶恶的“拿摩温”就把缫丝的滚开水当头浇了过来!在这进厂的时候,重新看到妈妈头上的伤疤,我感到十分激动。“我是一个工人的女儿,党现在要我接班,我应该进厂接班。”就这样,我进了工厂。
工厂里机器轰隆隆响,纱锭呼呼地转,日班夜班工人进进出出,一切都是那么新鲜。党组织无微不至地关怀我,同志们对我也很亲昵。我就要在这里生活下去了。这是多么幸福呵。但是,我总觉得做落纱工太“简单”,和纱锭打交道意思不大。我带着这个问题一遍又一遍地学习了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在学习、劳动的实践中,我开始体会到落纱工作并不象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有一次,我做清洁工作,认为这很简单,我就拿着挠花签东绞绞、西绞绞。老师傅一看,难过地说:“爱宝,你绞的不是花衣,你是把纱绞掉啦!”这个老师傅热情地告诉我要爱惜每一寸纱,又把着手教我怎样做清洁工作。
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我刚进厂不久,和我在一部车上的一位挡车老工人要退休了。那一天,这位老工人来到车间里,大家催她快点去更衣室梳梳头,戴大红花,准备欢送她。可是,老工人却恋恋不舍地在车间里摸着纱锭和纺纱机。临走时,她特地走过来对我说:“爱宝,我要走了,这副担子交给你们了!你要好好学习。希望年青人比我们挑得更好!……”我的心激动极了。我一边点着头,一边送她出车间。她又回过头对我说:“爱宝,你换纱时最容易犯出硬头的毛病,以后要特别注意,这对质量不利啊!”老工人对革命事业的责任感,对工厂的深厚感情,对年青一代的希望,深深地教育了我。
我决心苦练硬功夫,为人民纺出更多更好的纱。开始时,我的生产成绩并不好,原先我以为自己个子矮,力气小,没有什么办法;但转念一想,雷锋个子也不高,力气也不大嘛,他为什么投弹投那么远?以后,我就经常在下班后留在车间里,在空车上拔锭壳,插筒管。有时练掮纱,从这个纱仓掮到那个纱仓,再从那个纱仓掮到这个纱仓。我的师傅和其他几个老工人,也经常耐心地指导我,鼓励我好好学。
回到家里,我用铅桶装了水,拎在手里,手臂荡空平伸着,练臂力。有时,我想自己力气小,不行了,手就软了,铅桶连举也举不起来。我就放下铅桶,坐下来读毛主席的《愚公移山》,越读越觉得浑身有了力气。我把书放下,再去拎铅桶,我对自己说:一定要拎起来,一定要拎起来!结果,真的拎起来了。就这样天天坚持苦练,不久,我落纱的时间果然很快缩短了,掮纱的成绩也提高了。
我们小组里有个学徒,叫陆爱宝,她是我的同学,我们是一同进厂顶替妈妈的。我们分配在一个车间一个班,同一个落纱工种。她开始对落纱工也没有兴趣,她的生产成绩比我差些。我想,工人阶级的大事业,靠少数人是接不了班的,要大家一同来接,才接得下来。我就主动接近她。有时,我感到她不怎么理睬我,我就到她家里去。有一次,我吃好中饭就到她家去,一直等到晚上,她还不回来。我仍然不灰心。后来,她对我说了心里话:“我是故意试试你,看你是不是真心关心我。”为了帮助她提高技术,我和她一起到粗纱机上去练,我在前面拔纱锭,把筒管留给她包。经过不断努力,她的生产成绩也迅速提高了。她落纱的速度本来和我相差五十多秒,现在只相差十多秒了。
最近,我们厂里比学赶帮运动开展得更加热烈了。有一次,当我刚进厂接班时,学徒顾银仙笑嘻嘻地对我说:“爱宝,我今天刚测定过,落纱也达到八十七秒啦!我们来比一比好吗?”这时,车间里许多工人都兴高采烈地等我们比。我因为刚进车间,手冷不灵活,比起来是不利的。但是,我想到一切应该从革命利益出发,就决定马上和她比。在拔纱中,她比我快二只纱,后来我努力在包筒脚时提高速度,赶过了她三只纱。她当场又要向我学习,我觉得我首先要学习她这种好学习的劲头,还要学习她操作上的优点。我也诚恳地指出了她包筒脚上的缺点。如果她赶上了我,我就再赶她。这样我们就可以一起不断前进了。


第6版()
专栏:

在农村文化活动室里
 李丰田画
上 排演小歌剧:
晚饭后,大队的文化室挤满了人,社员们对自编自演的小型歌剧特别感兴趣。
中 大唱革命歌曲:
革命歌曲几乎人人会唱,到文化室来练歌的是开展歌咏活动的骨干分子。他们学过之后,很快地就会把它传遍全村。
下 说红书:
说红书,是文化室的一项重要活动。社员们都很爱听,说:听红书,又长知识,又受教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