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8月25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实行半农半读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最好形式
王观澜
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是党中央在一九五八年根据毛主席教育思想提出来的。一九五八年,我们的教育事业曾经有一个很大的发展。那个时候办起来的农业大专学校,中、初级农业学校,坚持或基本坚持下来的,为数不少。我们从切身经验中,更体会到党的教育方针是完全正确的,方向是完全对头的。刘少奇主席去年又几次地提出了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的问题,指出这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引起了大家热烈的响应。
我们农林系统的大专院校共有六十六所,这些学校,目前一般都在考虑或已经试行半农半读。其中农业和农垦系统所属的四十四所院校,已经试行的有三十一所,秋后准备试行的有十三所。中等农业技术学校三百零七所,据二十四个省初步统计,已有二百二十所实行了。看来,各地试行半农半读的积极性很高,发展很快。我们认为,搞半农半读是件很好的事情。革命知识分子就应该赞成与积极参加这一革命事业。
今年三、四月间教育部召开全国农村半农半读教育会议时,我讲半农半读有十大好处,实际上何止十条呢?这次我又重提它的好处,把它归纳成八条。这八条都是比较大的。就是根据这八条,我得出了以下的结论:它是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的最好形式。当然,全日制学校还要保留。全日制的学校,只要真正贯彻了党的教育方针,办的是无产阶级的教育,培养的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人材,那也是好的。在我们说办半农半读好的时候,不要贬低全日制,而是说实行半农半读是最好的形式。现在我具体讲这八条好处:
一、半农半读教育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半农半读的学校是无产阶级教育的新型的正规学校,可以更大量地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材。所以说它具有强大生命力,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来看。
首先,它易于大量办,到处办。可以实行学生那里来,那里去;公社来,公社去;场站来,场站去。满足广大工农群众要求,为广大劳动人民所热爱,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学生来源广泛,出路也容易解决。
其次,它与发展生产是紧密结合的。一九五八年生产形势很好,生产发展了,群众就迫切需要文化、技术,于是就需要发展学校。这就是当时教育事业大发展的主要由来。今年农业生产形势大好。全国小麦早稻都比去年增产。目前秋作物一般长势也很好。农业生产形势很好,文化教育必然也会出现高潮。这是过去经验证明了的。农业生产高潮来了,文化教育革命高潮必然也要到来。这一点我们要预计到。事实上,这个文化教育革命高潮现在已经开始在形成。各地不是已经发展了许多学校,并且都在积极要求办更多学校吗?
二、实行半农半读的教育制度,有利于搞样板田
大搞样板田的运动,已在各地蓬勃展开了,这是件很好的事情,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很好的办法。实行半农半读,对搞样板田更好,它可以实行三个三结合,即:教学、生产、科研三结合;现场教学、课堂教学、实验室工作三结合;领导、师生、工人(或老农)三结合。我自己深切地体会到这三个结合实在太好了。北京农业大学试验站就是搞了三个结合,取得了一些收获。他们在三结合基础上,还提出了“三出”,即出样板,出理论,出人材。第一,“出样板”。他们一开始没有提“出样板”,只是提了“出高产”。但是提“出样板”要比提“出高产”内容丰富些,全面些。过去那里小麦一亩地也收过七百多斤,但化肥用了一百三十斤,劳动力也花得很多,整天在地上搞。群众说:“好是好,就是学不起。”今年情况就变了。全站二百一十亩小麦,平均亩产七百二十九斤,其中有四十亩,平均亩产达八百六十五斤。化肥每亩地只施了四十五斤,人工也不象过去用的那么多。他们是在向“出样板”方面前进了一步。第二,“出理论”。就是要把高产的经验总结起来,把它提高到理论上来,找出作物高产的规律。“出理论”不是一年之功,要积累很多经验,不但要有本地的,还要有外地的;不但要有现在的,还要有早几年的。把历史的资料,若干地方的经验,综合起来加以分析提高,找出规律,才能提高到理论。这种从实际中总结出来的理论,据我看来,是好的,有用的。从实践到理论,是个飞跃,必须要有这个飞跃。高等农业院校就应该有“出理论”的任务。第三,“出人材”。办学校,不就是培养人材吗?把生产实践中的经验总结起来,提高到科学理论上来,加以系统化,写成讲义,编成课本,教给同学,可以提高同学水平。同时,同学经过了实践也容易理解,记得牢,老师也可以通过交流,互相学习、提高。这样做是最能锻炼人,培养人的。
三、可以促进学校师生员工思想革命化和学校领导班子革命化,促进知识分子与工农打成一片,互相学习
劳动创造世界,人的一切知识归根到底都来自劳动,来自实践。人们参加劳动,不仅可以改造客观世界,而且可以改造主观世界。这就是实行半农半读可以促进师生员工思想革命化的由来。事实也确实如此。举个例子吧。北京农业大学蔡旭教授,很多人是知道他的。上个月,我参加了北京农大的一次中年以上教师交流学习心得的座谈会。到会的人很多,这位老先生也参加了;第一个发了言,一发言就自己检查起来。他说:“过去人家说我只管业务,不问政治,只专不红,我很反感。现在看来,当时人家批评得很对。”为什么他自动检查呢?因为他看到了今年小麦高产,主要是由于党的领导和技术人员(教师、学生)、群众三结合的结果。所以他的思想也就提高了一步。这位老教授思想也开始进一步革命化了。其他人也是这样。
领导班子更非革命化不可。否则就会落在形势之后,不能继续领导。领导班子怎样革命化呢?首先这个班子必须是团结的,有原则的,民主的,具有自我批评精神的,兢兢业业办事的。
四、可以促进教学改革
实行半农半读,必然要打破教学上的旧框框。过去,从书本来,到书本去,由概念到概念,许多课讲完了,学生对其中有些内容还是莫名其妙,一面听,一面忘,没有深刻印象。一搞半农半读,就非改革教学不行,科系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制度,都不能按老样子办事了。这一切都要改革。据我的体会,一般说,在教学方法上实行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实践到理论,采用启发式,看来是比较好的。北京农业大学在涿县分校试行这种教学方法,师生比较满意。这种教学方法,别的学校也有。这种方法,学生容易懂,容易记,记得牢,容易掌握“用”字。但也要防止另一种偏向。如有些教师过去在课堂上书本来书本去讲惯了,一到现场,又往往会就事论事,提高不到理论上来。许多综合性的内容,联系不起来,有的怕人家批评说是课堂搬家,索性在现场只就眼前具体事物,讲具体事物,讲近的,不讲远的,而且只是孤立、静止地讲,只讲现象不讲本质,不讲发展情况,不加分析综合提高。有些教师也确实由于他自己过去学得窄,讲不了。因此,教师也得不断交流经验,不断改造、提高。这是很重要的事情。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教师。
搞半农半读后,更要实行“少而精”。过去教学内容有不少是多而杂。实行半农半读后,教学时间减少了。在这种情况下,要教得好,就非少而精不可。少而精,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结合,学以致用,这些问题都提得更高了,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脱离生产的“三脱离”现象,一定要改变。
实行半农半读,采用少而精,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几个原则后,教学质量究竟怎么样呢?事实已经胜于雄辩地证明,教学质量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与过去相比,学生更能学得深,学得透,用得好。过去是讲外国的多,本国的少;外地的多,本地的少;深奥难懂,既多且杂,不能教好学好。质量高低如何看,谁来看,谁来估价,是个问题。特别要指出,对质量的要求,是有阶级性的。无产阶级有无产阶级要求的质量,资产阶级有资产阶级要求的质量,这些都要加以分析。刘少奇同志讲过,实行半农半读,要搞得更好,质量不应降低,而是更应提高。我们要遵循这一指示,努力做好教学工作。
五、有利于德、智、体全面发展
这个问题,毛主席曾多次作过指示。我们应该好好领会毛主席指示的精神,认真做好工作。应从实际情况出发,注意劳逸结合,要使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使培养出来的人有用。实际上实行半农半读,就可以治或防许多病。如神经衰弱、慢性肠胃病、近视眼,都可以治,可以预防。我看到,半农半读后学生壮实了,有劲了,红红黑黑的,是工人、农民,还是学生,一时也分不清了。同学们也说:“吃得可甜了,睡得可香了。”
六、可以促进自力更生、勤俭办学、勤俭建国的良好风气
随着生产的发展,人民生活的富裕,觉悟的提高,要求学习文化、技术的人大大增多了。要办更多的学校,满足群众需要,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但办学要花钱,必须想方设法逐步做到减少国家、集体和个人的经济负担。象现在的江西的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新疆的塔里木农垦大学,黑龙江的八一农垦大学,广东的新会农业学校,黑龙江的肇源畜牧兽医学校,河北的霸县煎茶铺农业技术学校,在这方面就做出了成绩,从一部分自给、大部分自给,向全部自给努力或做到全部自给。
七、由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作用更加明显
这样一种制度,使得工农联盟的巩固更有保证。这样办,多快好省地兴办教育事业更有条件,既有利于普及,也有利于提高。
八、半农半读是一种新型教育制度,是彻底革命的教育制度,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教育的发展方向
这种教育制度,把劳动放在很重要地位,改变轻视劳动,轻视劳动人民的旧习惯。有利于知识分子劳动化,劳动人民知识化,有利于逐步消灭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差别,城乡差别和工农差别,有利于反对和防止修正主义,培养革命接班人,使我们国家永不变色。
实行半农半读,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一件大事,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件大事。学校是培养人,改造人的思想,提高人的文化、技术,锻炼人的身体的最集中最有力量的教育场所。我们的学校,就是要培养又红又专、能文能武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这是最重要的革命工作,也是最重要的建设工作。无产阶级要培养自己的接班人,资产阶级也要培养自己的继承人,这是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客观事实,这是一场严重的复杂的阶级斗争。因此,学校工作应以阶级斗争、两条道路斗争为纲,以教学改革为中心内容,实行整个学校的全面革命化。要紧紧抓好毛主席著作的学习,把毛泽东思想贯彻到各个方面去,这是做好学校工作的第一步,非常重要的一步。经验证明,阶级斗争一抓就灵,毛主席著作也是一学就灵的。我们抓好了毛主席著作的学习,紧紧抓住了政治思想工作,使人们的思想提高了,阶级觉悟提高了,什么工作都好做了。


第2版()
专栏:

半工半读教育制度显示极大优越性
上海业余工业大学今年毕业生质量好
这批毕业生既能动手又能动脑,能够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新华社上海二十四日电 半工半读的上海市业余工业大学今年又有五百七十七名学生毕业。参加今年毕业设计评议会的一些工厂厂长、教授、工程师都认为应届毕业生质量很好。他们既能动手又能动脑,能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上海业余工业大学是上海市创办的第一所半工半读高等学校。在校学生都是上海各工厂的老工人和技术革新能手。今年的毕业生分属于机械、化工、纺织、电机电器、无线电仪表等九个专业。在毕业前夕,他们分组进行了一百十五个题目的毕业设计,这些题目绝大多数是工厂、工业研究所所需要的“真刀真枪”设计任务。其中有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有工厂技术改造中的关键问题,有填补国内空白的产品,也有赶超国际先进水平的项目。
有机合成专业孙嘉顺等三个学生在泰新染料厂设计和参加试制成功的一种新型的翠蓝染料,是近年来国际上的一项新产品。它的色泽鲜明,染色牢固,并且可以染涤纶等合成纤维,第一批样品在上海五家印染厂试用以后,都认为质量好、成本低,对它评价很高。“省煤气管射砂造型和射砂机设计”是铸造班的王启龙等六个学生完成的。他们在上海锅炉厂从设计到试验调整,先后进行了七十多次试验。省煤气管是工业锅炉上的一个重要零件,形状结构复杂,以往一直采用手工翻砂,劳动很繁重。现在他们制成了一架射砂机,采用射砂造型,只要几秒钟就能成型,不但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大大减轻了工人操作的劳动强度。这样的射砂造型在我国还是第一次设计成功。参加这次毕业设计评议会的上海交通大学冶金系一位教授说,几年前,他们铸工教研组也曾经进行过射砂造型研究,砂型重量还比较小,现在看到设计这样重的砂型,工艺很先进,而且可以投入生产,说明学生们真是能文能武,能解决问题。从这项设计中又一次看到了半工半读教育制度的优越性。
由于这所大学的学生一直在生产岗位上,在四年学习理论知识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这次进行毕业设计,也处处体现了他们强烈的生产观点。学生们都能抱着急生产所急的态度,选定并积极完成各工厂提出的设计课题,尽量把生产要求和教学要求结合起来。上海标准皮尺厂生产皮尺,十多年来一直是手工印字,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高,工厂希望业余工业大学帮助解决这个问题。当学生了解这个情况后,立即选定了《公制双面皮尺自动印字机》的题目,下厂通过反复试验,终于设计成功,工厂决定年内投入生产。一般在选题确定后,学生就进厂先同工人一起参加劳动,或到生产中进行调查研究。制订设计方案时,不仅同工厂有关技术人员研究,并且重视征求工人的意见。
许多学生还发扬自力更生精神,用废旧料,自己制造试验设备,有的还试制设计的样机和实物样品。据初步统计,这届毕业生的全部毕业设计题目中,有三十二个项目已试制出实物样品,已经投入生产和准备采纳投入生产的项目达百分之九十。


第2版()
专栏:来信

一粒钢珠见风格
我所试制了一种新产品。为了检查这种新产品主要零件的加工精度,又设计制造了一台检查胎具。根据设计要求,胎具需用一粒精度很高的直径为六点五毫米的钢珠。由于这种钢珠是非标准件,市场上没有现货。打听了好几个兄弟厂,也都没有这种规格的钢珠。
怎么办呢?改变胎具的设计吧,就得改变产品设计。改变产品设计不但时间来不及,而且会在产品试制加工中出现一系列问题。只好请求外厂帮助了。我们就给哈尔滨轴承厂写了一封信。
哈尔滨轴承厂的同志们接到信后,当机立断,决定在最短的时间内,专门为我们赶制这种钢珠。原来,他们从来没有生产过这种钢珠,因为受加工条件的限制,即使做一粒,也得投入最小批量——五百粒。为了制造这种钢珠,还得改制一些相应的工艺装备。但是,哈尔滨轴承厂的同志们,并未推脱,而是把我们的困难当成他们自己的困难,很快就制造成功了六点五毫米的钢珠,并且派人把一粒钢珠送到我们手里。
一粒钢珠见风格。当我所试制工厂的工人同志们知道这件事以后,都深为哈尔滨轴承厂的共产主义协作精神所感动,纷纷表示要向哈尔滨厂的工人同志们学习,出色地完成这一新产品的试制任务。
长春汽车研究所 朱大林


第2版()
专栏:来信

一本资料的来历
深夜下班回来,文化教员送来一个邮件。我接过一看,是印刷品挂号,沈阳风动工具厂给我寄的。啊!我高兴得简直跳了起来,这不是我经常想的那本风钻资料吗!第二天,这件事轰动了全连,特别兴奋的是风钻手们,他们纷纷向我了解这件事的来龙去脉。
去年,我连和兄弟连队投入某电站的建设,工程大部分是石方爆破。工程指挥部决定完全采用风钻打眼,但是有的同志连风钻见都没见过。我们很想学习有关风钻的理论知识,可是一时又找不到参考资料,大家非常着急。我想,风镐是沈阳风动工具厂出产的,风钻大概也是这个厂制造的吧?于是抱着这样一线希望,带着同志们的期望,给这个厂写了封信。结果这个厂直接把资料寄来了,办得出乎意料之外的快。
这本资料,带来了这个厂对正在从事建设事业的边疆各族人民的深情厚谊。我们十分感谢这个厂的热诚帮助,一定要苦练基本功,在思想上技术上过得硬,为各族人民的建设事业加倍努力。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某部二连 杜友根


第2版()
专栏:来信

千里寄钥匙
有一次,我们修理机器,需要电钻,派同志到服务部去取,不慎中途将电钻的钥匙丢失了,找了好几天也没找到。光有电钻,没有钥匙,钻头安不上,怎么用呢?于是技术员沈成文同志就给生产这种电钻的上海电动工具厂写了封信,要求他们给寄配把钥匙。当时我心里半信半疑,一把钥匙才值几个钱,而上海和辽阳相隔这么远,人家不嫌麻烦吗?
七月二十一日下午,我们正在学习《矛盾论》的时候,忽然邮递员从外边走来,交给我一张取货通知单。
上海电动工具厂从我们急需电钻钥匙着想,为了争取时间,尽量简便了手续,用精密的包装方法把钥匙给我们寄来了。
这种共产主义风格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使我们非常感动,我们要学习他们这种精神。
辽宁省辽阳市广播站 梁振海


第2版()
专栏:来信

不相识的“亲人”
六月十五日,我们接到武汉市电信局发来一封电报。电报挂号是六四一七,收报人是钟某人。电报内容大概是,母于十六日十点半到达韶关,请到火车站接车……。
可是韶关没有这个电报挂号,也没有相近似的电报挂号可以试投,不得不把电报退回发报局。
武汉市电信局接到通知后,挂来一个长途电话说:发报人是一个从重庆来、路过武汉的老大娘;现在,她已坐火车往韶关了,请你们尽量想办法,把电报投送一下。
这一来,我局的报务员同志的心不安了。刘佩勤是电报一班的班长,她心里更加不安。她想起了党的教导:革命队伍的人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于是暗暗拿定了主意。
十六日上午,小组会议一结束,刘佩勤同志就跑到火车站去接“亲人”。这个“亲人”是不好接的。因为“亲人”的相貌、衣着、口音,她一概不知。而这个“亲人”又做梦也想不到会有这个不相识的陌生人来迎接她。她查问了一个,不是,再来一个,终于问上了,便自我介绍地说:“大娘,我是邮电局的,您在武汉发的电报,钟同志没有收到……。”说完,刘佩勤同志帮她拿行李,把她带回邮电局,安置在自己的房子里。老大娘开始听她这一说,十分着急,但见眼前接她的这个妇女这么亲切热情,紧张不安的心情便松开了。
原来,老大娘的女儿和女婿都在江西省寻乌县工作。最近,女儿生小孩,临时决定要她老人家来照顾一下。老大娘从重庆坐轮船到达武汉以后,想要女婿到韶关接她,叫人代拟了一封电报,告诉女婿,她什么时间在韶关下车。谁知道,她懵懵懂懂地把电报发来韶关了。
刘佩勤同志上班后,马上掏出自己的钱,帮老大娘发电报去寻乌。第二天,不见回电报,她又挂发了长途电话,终于找到了老大娘的女婿。
老大娘来到以后,刘佩勤同志和她吃在一起,睡在一起。晚上睡觉前,她怕老大娘行动不方便,就给她拿好痰盂。早晨一起床,她又把痰盂里的尿倒干净。
就这样,老大娘愉愉快快地和刘佩勤同志——刚认识的“亲人”同吃、同住、同玩了几天。临走的时候,老大娘拉着刘佩勤同志的手恋恋不舍,一再表示感谢。刘佩勤同志说:“大娘,这是我应该做的事情……”
广东韶关市邮电局 陈亦群


第2版()
专栏:

北京第三批巡回医疗队陆续去农村
他们都做好充分准备,决心更好地为农民服务
新华社二十四日讯 北京市最近组成的第三批农村巡回医疗队,正陆续出发到京郊各县农村。
这是北京市今年组成的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一批农村巡回医疗队。参加这批医疗队的,有城区各大医院和区、县医院的医务工作者共一千九百多人。连同现在正在农村的第二批医疗队,目前北京郊区农村已基本上达到每个公社有一个五人以上的巡回医疗队。
从今年二月份以来,北京市曾先后组织过两批农村巡回医疗队,上山下乡给农民防病治病,为农村卫生建设做了大量工作。第一批已在六月底返回医院。北京市卫生局及时总结了他们的经验,向全市医务界作了介绍。有些医院还请第一批医疗队队员作报告,介绍农村卫生情况和农民群众的要求,谈他们在农村的体会和收获。这些报告大大激发了全市广大医务工作者为农民服务的革命热情。
当组织第三批农村巡回医疗队的消息传出后,北京市医务工作者纷纷要求参加。早就要求参加的儿童医院院长、儿科专家诸福棠,经常工作到深夜,赶着完成他主编的《实用儿科学》下册的修订工作,以便能腾出手来参加医疗队到农村去。同仁医院中医科主任陆石如六十多岁了,也一再申请,要求为农村卫生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友谊医院小儿科主任祝寿河,参加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刚回来不久,也坚决要求参加巡回医疗队。他说:“农村很需要医生,农民很需要我们去。”这个医院内科的六名年轻护士,还表示“愿意在农村干一辈子,扎下根来”。
这批医疗队员在出发前,都做了充分的准备。他们又学习了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文章。许多医疗队员表示,坚决听毛主席的话,实行和工农兵相结合,做革命的知识分子。他们还根据前两批医疗队的实践经验,学习了农村常见疾病的中西医简易疗法、针灸和农村除害灭病知识。有些医院的医务人员缺少防疫知识,特别请北京市卫生防疫站的人员作报告,讲农村粪便管理、井水消毒的知识。有些医疗队员抓紧出发前的时间,到自己不熟悉的科去见习、请教,以便下乡后能更好地为农民服务。
为保证城市医院在大批医护人员下乡的情况下,不降低医疗服务质量,许多医院的领导干部为此亲自到医疗科室去蹲点,调查研究;医护人员也积极建议减少烦琐手续,提高工作效率。


第2版()
专栏:

翻身农奴歌唱新生活
西藏藏族人民业余文艺活动十分活跃
据新华社拉萨二十四日电 西藏藏族人民的业余文艺活动十分活跃。目前在全区的翻身农奴中,已经涌现出一万多名群众文艺活动积极分子,他们组成了五百多个业余歌舞队和藏戏队,经常举行演出。
乃东县雅砻河谷平原上的十八个乡,现在有三十三个群众业余歌舞组织。这里不仅青少年们是业余文艺活动的积极分子,连白发老人也往往甩起长袖,挤进舞圈。阿里专区普兰县的多油乡,翻身农奴经常在劳动的空闲时间编唱新民歌和革命歌曲,每到晚上,各村就响起了欢乐的歌声。在拉萨地区堆龙德庆县色玛乡最近举行的一次文艺演出会上,翻身农奴们举行了大唱革命歌曲的竞赛活动。全乡五个村的一百多男女老少轮番登台,演唱了《大海航行靠舵手》和歌颂藏族战士、爱民模范普布扎西的歌曲《普布扎西》等革命歌曲。最后,一位过了五十多年农奴生活的老妈妈嘎朵,领着大家高唱《社会主义好》。这个晚会,生动地反映了今天西藏农村中的欢乐气氛。
民主改革后西藏出现的成千上万个歌舞、藏戏节目,绝大多数反映翻身农奴的革命斗争和他们的新生活。班戈县东呷乡牧民,民主改革后编了四十多首新歌。色玛乡举行的演出会,翻身农奴们自编自演的十多个歌舞、说唱、话剧、藏戏节目有许多是反映真人真事的。歌舞剧《女犁手》演的是在共青团员丹增、阿陇等人带领下,破除“男不锄草、女不扶犁”的陈规陋习,推动了全乡生产的事迹,女犁手的扮演者中就有丹增和阿陇,看起来非常真挚感人。


第2版()
专栏:

舞台上的“炮战”是怎么回事?
话剧《海防线上》的演出正在进行,炮声一阵紧似一阵,一串串连发的炮弹飞上天空。炮弹曳着火光,接着敌机在天上爆炸了,拖着一条黑烟栽将下来……
这场有声有色的“炮战”,是合肥花炮社特地为这出话剧制作的舞台效果。
这个只有十四名职工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自从戏剧界大演革命现代戏以来,为舞台制作了各种音响效果和形象效果,受到了各地剧团和观众的好评。
《椰林怒火》中满台的炮火和纷飞的硝烟,《江姐》中川江上突突冒烟的轮船,还有《激流勇进》中出钢口上那喷射着的钢花,等等,都是这个花炮社的工人生产的新产品。
这些用作舞台效果的产品,质量要求很高。发响声的一定要按时响;冒烟雾的,要按时冒;喷火光的,要准时喷。还不止如此。响声要求有嗡响、脆响、连响;冒的烟要求有各种颜色和不同的时间;喷火要求火苗达到一定的长度和色彩。上海实验话剧团在合肥上演《激流勇进》时,剧团向花炮社订货时提出要求,钢花喷射的高度和宽度为一米,要有鲜红的喷火和晶亮的珠点,喷射时间要持续三十秒钟以上。为了这个戏的舞台效果,工人们花了多少心血!他们把火药装在花炮筒的下部,使喷火达到规定高度;把火药的出口稍放大些,使喷火达到规定宽度。他们根据老工人的“千锤高升万锤花”的经验,把火药锤得铁紧,点火后,烧得慢,喷射时间达到了四十秒钟以上。但喷火中怎样才能出现晶亮的珠点呢?有位工人想到犁铧铁烧起来是白色的。于是,他们敲碎了旧犁铧,把芝麻粒儿大小的铁屑装进花炮筒去,最后,银闪闪的亮珠果然喷射出来了。
目前这个社已成功地制出了十多种用作舞台效果的新产品,主要有:黄、白、黑三种烟炮,断续喷射三段火苗的“重机枪子弹”,带烟或带响的“手榴弹”,红色、蓝色、绿色、藕色的信号弹,等等。
合肥花炮社的职工,为了更好地为演出革命现代戏服务,他们把过去沿用通电点燃舞台效果的办法,改用电炮、干电、拉火线点燃,这样,剧团下乡演出或农村业余剧团演出时,都能使用效果了。


第2版()
专栏:

为下乡剧团制造流动舞台设备
山东省安丘县京剧团在上山下乡为农民演戏时创制了一种流动舞台设备。
这种流动舞台设备,基本结构是四根活动圆杆,杆下有铁制稳座,每根杆子顶端固有四个铁环,竖起杆后,绞紧三角铁就可以拴天幕、中幕、大幕、汽灯,还可以摆硬景片,用汽灯打景,打字幕。
流动舞台设备是安丘京剧团经过多次下乡演出的实践后,设计创制出来的。它的全部重量不超过一百斤,一辆小车可以装上。过去剧团下乡演出,每到一地都忙着筹借杆子、绳子等,还要用两三个小时搭台。有了流动舞台设备免除了这些麻烦,四个演员用半个小时就能把舞台搭装好。最近,他们采用流动舞台设备下乡演出一个月,试验效果很好。由于节省了搭台卸台时间,演出场次也比以前增加了。
(新华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