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8月22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没有先进的样板就没有比学赶帮运动
中共中央中南局工作组
我们最近到了湖南,专程访问了南岳脚下的衡山县。过去,这个县的生产相当落后,粮食产量低,社员的口粮和收入水平不高,每年向国家提供的商品粮也不多。夏涝秋旱,灾害很多,抗灾能力很弱,工作相当被动。
他们为什么搞样板:改变一般化的领导方法 发扬革命精神改造自然
去年,中共衡山县委结合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认真总结了工作,检查了过去生产落后的原因。他们的结论是,生产上不去,是思想不过硬,是领导作风不过硬。他们深切地体会到,要改变大自然的面貌,首先要大振革命精神,坚决扭转领导方法一般化倾向。这个县从一九六三年起,县委的领导干部就开始带着问题去蹲点,搞样板;然后,在样板的带动下,掀起比学赶帮运动,并且用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办法,组织起一个又一个的生产高潮。目前,衡山县的工作有了显著的起色,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局面。尽管这还是开始,但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他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没有先进的样板,就没有比学赶帮运动。
中共衡山县委,在领导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遇到了许多问题。
他们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消灭旱涝灾害的问题。衡山县地处湘江中游,洣河在这里同湘江汇合。春夏之交,雨量集中,秋季雨水很少。历来是一个易涝多旱的地区。在解放后的十五年里,就遇上六个重灾年,正好是三涝三旱。洪水和干旱拖住了衡山人民前进的脚步。
消除旱涝灾害的根本出路在于治水。中共衡山县委提出:能不能采取革命的办法治水,能不能在湘江、洣河两岸筑起防洪堤顶住洪水呢?许多人说,不行。
防洪防旱做出样板:带动水利建设蓬勃开展 旱涝保收农田增十万亩
真的不行吗?一九六四年,县委派了一位书记,带着这个问题去蹲点,搞样板,试一试用筑防洪堤的办法能不能制止洪水的泛滥。样板点选在长安公社的清凉港。这个防洪堤工程于一九六四年九月开工,一九六五年一月就基本完成了。这个样板获得了成功,吸引了许多人。区委和公社党委的同志,纷纷前来观摩学习;沿江沿河的社队干部和群众,来参观的有两千八百多人。县委把这个样板作为标兵,组织了评比竞赛,这就把修建防洪堤的比学赶帮运动带了起来。原来有一处防洪堤工程是新塘公社负责的,他们向县委写了一个报告,讲了一堆不能干的理由。可是,就在新塘公社还迟迟不动的时候,县委的样板搞出来了。他们一看,信心来了,马上打电话给县委,作了第二次报告。这一次,二话不说,只是检讨,并且表示一定干好。果然,他们不干则已,干了起来,劲头不小。第一次评比,名列第二,第二次评比,就跃居第一了。在这个样板带动下,许多社队向县里写了报告,要求批准在当年动工的工程就有十一处。
衡山县又是一个常受干旱威胁的地方。解决干旱的出路在哪里?能不能修建水库和塘坝呢?县委又带着这个问题去蹲点,搞水库和塘坝的样板。衡山县在这些样板的带动下,一九六四年掀起了一个生气勃勃的水利建设的比学赶帮运动。他们用了一个冬春的时间,就完成了新建、扩建、整修水利工程一万六千七百四十处,旱涝保收的农田由十五万亩增加到二十五万亩,占水田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
种双季稻做出样板:怕失败的人恢复了信心 为粮食高产开辟了道路
水利过了关的地区,可以稳产增产。但如何实现高产呢?这是衡山县委遇到的第二个问题。按理说,水利过关了,实现水稻高产不算难。在湘南一带种双季稻,就是实现高产的一个可靠的捷径。可是,衡山县在一九六○年种了双季稻二十万亩,遇上了春寒、低温、秋旱,减了产,后来又没有及时分析失败的原因,吸取教训继续前进,这就把双季稻的名誉弄糟了。种双季稻吗,许多人说不行。
怎么办呢?中共衡山县委又去搞样板,让生动活泼的样板去说服人们。
扩种双季稻的样板点选在湘江东岸大浦公社的石桥大队。一九五八年以来,这个大队两次试种双季稻都失败了。一九六四年又在这里推广双季稻,首先是基层干部想不通。经过耐心说服,他们才同意再试一次。这次种了三百多亩,亩产达到八百三十七斤,比单季稻的产量,正好翻了一番。这一来,双季稻恢复了名誉。社员夸奖,干部高兴。这件事情告诉人们:双季稻可以种,而且可以高产。这就解决了一个多年没有解决的老问题。
双季稻为粮食高产开辟了道路,但是,它也带来了新的矛盾——肥料不足。怎么办?靠化肥,没有那么多。靠绿肥,人们又信不过。衡山县委就到霞流公社的坡田大队去搞绿肥样板。这个大队是有名的低产队。一九六四年,这个队的水利过关了,可是田瘦缺肥,水稻亩产仍然很低,只有四百多斤。缺肥怎么办?群众议来议去,还是种绿肥作物好。他们动手干了,获得了成功。这个队大种绿肥作物的消息马上传开了,搅动了周围的六个大队。人们议论开了:人家干得,我们为啥不能干?这六个大队就学着坡田大队的样,种了五千七百亩连片的绿肥作物,占水田面积的百分之六十。这个样板还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大种绿肥作物的比学赶帮运动,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来学习,成了人们解放思想的课堂。
做出本地的活样板:实例示范最有说服力量 便于克服保守习惯势力
衡山县开展比学赶帮运动,首先是向国内的和省内的先进样板学习,同时着手创造本地的土生土长的先进样板。他们认为,不论推广外地的经验,还是本地的经验,都要作出成功的样板。不然的话,有的人就信不过。衡山县有个贫农李润衡,种一辈子地,就是没有种过棉花。一九五八年他去长沙,在展览馆里看到了大株的棉花,可是他信不过,以为那是假的。直到县委在他家乡搞样板,他亲眼看到棉株上开了花、结了棉桃,才相信是真的了。这个小故事说明了一个重要问题:用当地的样板,用实例示范,去克服小农经济时代留下来的狭隘的保守的习惯势力,是一个很有效的办法。
衡山县的各级领导机关的负责同志都带着问题下去搞样板,他们说,样板不办则已,办必办好。衡山县有个口号:“一点带多点,多点带全面”。这里说的“一点带多点”,就是一个样板带动许多样板;这里说的“多点带全面”,就是在许多样板的示范和带动下,掀起全面的比学赶帮运动。衡山的同志说,要把我们的山河打扮好,要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好,没有千千万万多种多样的样板是不行的。衡山县共有样板点二百三十五个,已经形成一个互相带动的样板网了。群众说:“姐姐穿戴,妹妹看样”。只要各级领导同志的样板办好了,群众性的比学赶帮运动,就一定会蓬勃兴起。
衡山县的样板有一部分是选在中等条件的地方,有一部分是选在条件差的地方。他们认为,样板最好是选在条件差的地方。条件差的地方,困难大,潜力也大,一旦搞成功了,说服力很强,就能够把落后的,中间的,甚至原来是先进的单位一齐带动起来。
不是孤立地搞样板:头年经过试验树立榜样 来年集中力量打歼灭战
衡山县领导干部不是孤立地去搞样板,而是把搞样板同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结合起来。他们有个口号,叫做“头年作出样板,来年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头年作出样板”,就是经过试验,树立可供人们学习借鉴的活榜样。“来年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就是全面开展大规模的比学赶帮运动。这个经验很重要。集中力量打歼灭战,是我们同大自然斗争的重要方法。对于看准,摸准,抓准了的问题,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快干,猛干,大干,不可拖拖拉拉,冷冷清清。只有如此,才能不断地大步前进。
衡山县领导干部下去蹲点搞样板,看来是一件平常事,做起来并不简单;持之以恒,尤其不简单。对许多同志来说,这是一场尖锐的思想斗争。衡山县委前几年就提倡领导干部下去蹲点搞样板。有些人表面上好象去蹲点,实际上是跑点、看点,人在点上,心挂两头。他们有三个不放心:一是面上跑少了,不放心;二是机关事务管少了,不放心;三是参加劳动多了,对身体不放心。也有一些同志做工作不抓主要矛盾,成天被繁文缛节缠住了,根本下不去。衡山县委的同志说得对,领导干部下去搞样板,先得过好思想、生活、劳动三关。而且还要从上到下,大搞机关革命化,扫荡烦琐哲学,纠正机关化作风。衡山县委过去在机关的经常有一百多人,现在每个单位只留下一个人,县委机关一共只有十几个人。他们在样板点上,既搞样板,又处理全面工作,把点和面的工作结合起来。区委和公社党委也学县委的样,平时住在点上,吃在点上,工作在点上,开较大的会才回到机关。
现在,衡山县绝大多数领导同志蹲点搞样板已成风气。他们说,样板点是三大革命的第一线,又是锻炼干部的革命熔炉。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在点上,参加劳动,接近群众,接触实际,向群众学习,改造自然,改造自己。这便于免除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习气,避免修正主义和教条主义的产生。
干部蹲点创造样板:发挥领导的自觉能动作用比学赶帮运动走上新阶段
领导干部不仅去发现样板,而且自己动手去创造样板。这在衡山的比学赶帮运动中,是一个明显的特点。当然,领导上去发现样板是必要的,过去这样做了,今后还要这样做。“十步之内有芳草”,领导同志应当敏锐地去发现先进事物。但是,仅仅这样做是不够的。衡山县的领导干部还带着问题去蹲点,同群众一块创造先进的样板,这种情况说明,他们的比学赶帮运动已经走上了一个新的阶段。它的特点就是领导的自觉性同群众的创造性得到了更好的结合。同时,领导干部下去蹲点,亲自动手创造先进的样板,不仅是发挥领导工作自觉能动作用的一种很好的形式,也是人们根据客观事实,引出正确思想的一种很好的形式。
衡山领导干部蹲点搞样板的一套作法,说到底,就是学习和应用毛主席关于一般和个别相结合、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领导方法问题。一切领导工作经常碰到的问题是:正确的领导意见从哪里来?有了正确的领导意见以后又怎么办?毛主席教导我们说:“从许多个别指导中形成一般意见(一般号召),又拿这一般意见到许多个别单位中去考验(不但自己这样做,而且告诉别人也这样做),然后集中新的经验(总结经验),做成新的指示去普遍地指导群众。”衡山县委同志,就是努力学习毛主席的这个教导,深入群众,经过试验,集中群众意见,形成一般号召;并且做出样板,以点带面,通过比学赶帮运动和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办法,把一般号召变成了广大群众的行动。


第6版()
专栏:

增强群众观点 大搞多种经营
中共中央中南局工作组
在这次旅途中,我们经过湘南、桂北、粤北地区,访问了多种经营较好的湖南省耒阳县的黎明大队、长丰大队,桂阳县的极乐大队和广西兴安县的花源公社。我们深深感到,一方面,现在社员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很高,干劲很大,大搞多种经营的条件已经成熟;另一方面,社员群众现在对于增加集体和社员现金收入的要求,非常迫切。在这种形势下,把多种经营迅速发展起来,全面地组织农业生产高潮,同时满足社员群众增加现金分配的要求,是应该办到的,也是能够办到的。
两队条件相等,经济状况悬殊
黎明大队的情况就是这样。这个大队和毗邻的南京公社的白毛生产队,中间仅隔一座油茶山。黎明大队稻田不比人家少,粮食不比人家少,山地还比人家多一些。两个队的工作也不差上下。可是,黎明大队近几年的集体分配,集体和社员的现金收入,年年比人家少。人家盖仓库,有钱;修牛栏,有钱;一个生产队就修建了两亩大的晒谷坪;集体和社员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自己呢?社员领足了口粮,分到的现金有限,手头不宽裕;集体的生产资金也很紧,碰到灾年,要国家贷款才能维持再生产。黎明大队的社员和干部,渴望开辟一条门路,增加现金收入,更快地改变面貌。于是,他们派人到白毛队登门求教,一对比,一算账,原来自己比人家少了多种经营,人家比自己多了多种经营。“一少”和“一多”之间,就使两个自然条件相等的队产生了这么大的差距。
紧紧依靠群众,一年面貌大变
一九六四年春天,黎明大队决心发展多种经营,追赶白毛队。可是过去“水田一造水稻,旱地一造番薯”,除了油茶、生猪两项,多种经营几乎全是空白,没有一点基础。现在要发展,等于平地起高楼,资金缺,技术缺,经验缺。这是第一个困难。还有一个困难,就是有少数人担心“捉鸡不成反蚀一把米”,怕多种经营弄不成,又把粮食生产耽误了。干部一见困难这么多,拿不准主意,跟社员们商量。社员说,有把握的项目多搞,没经验的项目少搞。你们做到这一条,别的困难我们包了。有的社员还对干部说,搞多种经营没有什么了不起,你们只管领着往前闯。
以后的情况正是这样,干部做到不断试验,不断总结,由小到大,稳步发展;社员群策群力,缺钱大家凑,缺技术向人家学,缺经验,一边做一边总结,把困难一个个解决了。短短的几个月工夫,就成功地种植了棉花、黄花菜、湘莲、淮山一百零六亩,垦复的油茶山和饲养的生猪,都增加一倍。这年又赶上大面积改种双季稻成功,年底便来了个粮食和多种经营双丰收。粮食不但没有耽误,反而大幅度增产了。完成粮食征购任务以后,十几年来第一次卖给国家六千斤超产粮,除下口粮,现在大队还积余五万二千斤机动粮。多种经营发展了,解放后第一次卖给国家六千六百斤超产茶油,五百三十斤皮棉。现金收入显著地增加了,不仅集体留足了扩大再生产的资金,一次还清了几年的国家贷款,每人从集体分到的现金也比上年增加三成多。黎明大队就是这样,一年工夫,就凭干部能走群众路线和社员这股干劲,改变了农业生产单一经营的局面,向国家提供了比较多的商品,在生产和生活方面大大缩短了同白毛队的差距。
群众解决了争人争地的矛盾
黎明大队在胜利的鼓舞下,他们决心继续大搞粮食生产,大规模地发展多种经营。这个大队在公社的帮助下,拟订了一个赶上并超过白毛队的雄心勃勃的计划。这个计划是鼓舞人心的。但是这么做,却会使粮食生产和多种经营之间争土地、争劳动力的矛盾尖锐起来。干部在一起合计,觉得争土地的问题比较好解决,因为这里荒山多,坡度小,雨水足,绝大部分经济作物如茶叶、黄花菜、淮山、白菊、果树可以开荒扩种。干部感到最棘手的是劳动力不足的困难。碰到了困难,干部们就去找社员商量。这一次,和去年春天一样,还是社员的思想跑在干部前面。社员给干部算了一笔账。他们说,我们大队有五百九十八个劳动力,有水旱田一千五百多亩,一个劳动力才种两亩半田,就是再种九百亩经济作物,一个劳动力也不过四亩出头。一个劳动力种四亩田是种得过来的。再说,这些农活有轻有重,有先有后,只要善于安排,大家再加把劲,也就办到了。今年几个月的事实证明,大搞粮食增产和大搞多种经营之间争劳动力的矛盾,确确实实又被社员群众解决了。这个矛盾一解决,黎明大队的多种经营就蓬蓬勃勃地大踏步地向前发展了。
我们来到黎明大队的那一天,大雨一阵接着一阵,社员们披着蓑衣在田里干活,没见到一个躲雨停工的。这里是一个小小的盆地,稻田田埂收拾得整齐光滑,几乎看不见杂草;稻田里种植一千亩绿肥作物的计划超额完成了,比上年多了一倍。绿肥作物和新垦殖的经济作物,一大片一大片的,长势都很好。走到新垦殖的那块茶叶田的时候,公社干部边走边向我们介绍说,这里原来是两座荒山,是春节前后二百七十个社员,花了半月的工夫把它开垦出来的。那些天,天寒地冻,风雨也罢,大雪也罢,社员从未歇过工。那些天,人人起早搭黑地干活。这些个月,黎明大队还不是原来那些人,可是比往时多做了多少农活啊!黎明大队就是全凭干部能走群众路线和社员这股干劲,增产粮食和发展多种经营就一齐上去了。
领导要跟上群众的要求
回忆起多种经营前一段走过的道路,大队的一位党支部副书记跟我们说了几句很能发人深思的话。他说:“去年改种双季稻,我们怕劳力搞不过来。冬天种苕子,也怕劳力搞不过来。搞多种经营,还是怕劳力搞不过来。现在,都搞成了。合理安排,舍得出力,不就搞好了吗!”“种田人哪能怕累?”这位同志经过一年的实践,摸到了社员的心,看到了问题的实质。
黎明大队一年多的实践告诉我们,大搞多种经营,增加社员从集体分配到的现金收入,是目前广大社员的迫切要求。当前的问题,一般地说,往往是领导落在群众后面。领导一旦满足了社员群众的上述要求,积极领导社员发展多种经营,社员群众中就会迸发出巨大的热情和力量,那时,大搞多种经营中的一切困难,都将被这种热情和力量所征服。大搞多种经营并不困难,认真抓,抓对路,少则几个月,多则一年就见效,两三年就见大效。
根本问题是增强群众观点
从我们一路接触过的地方看,在大搞多种经营这个问题上,存在着三类情况。大部分地方,象黎明大队一样,生气勃勃,成绩很大,充满信心;一部分地方,局面沉闷些;少数地方有点冷冷清清,谈起多种经营,就怨天尤人。这一类地区的社员群众,是不是没有发展多种经营的强烈要求呢?不是。是不是在开展多种经营当中有不可克服的困难呢?也不是。那么这些地方的多种经营为什么搞不起来呢?
现在看来,领导干部要不要领导群众大搞多种经营,要不要增加集体的现金分配问题,归根到底是一个有没有群众观点,或者是群众观点强不强的问题。毛主席经常教导我们关心人民生活,做一个忠实的为人民服务的勤务员。我们做农村工作的,就应该天天温习这些话,想想我们为农民服务得怎样了?我们每吃一餐饭,都应该想到广大农民的生活,尤其要想到贫下中农社员的生活,想想他们的生活有什么困难,有什么要求,有什么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现在,随着粮食生产的发展,农民群众在要求粮食继续增产的同时,迫切要求发展多种经营,增加现金分配,解决用钱的问题。农民群众的要求并不过高,我们现在也完全有条件领导农民实现这个要求。做到了这一点,才能提高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农民群众集体生产的干劲才会更大,集体经济才会更巩固,农业生产高潮才会更全面、更持久,农民才会更加拥护社会主义制度,也才可能给国家作出更多的贡献。
所以,目前能不能把多种经营发展起来,增加社员从集体分配的现金收入,实质上是一个有没有群众观点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好了,它影响所及,不仅可以增加社员从集体分配的现金收入,而且将更有利于集体经济的巩固,更有利于调动农民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如果我们所有的农村工作干部都认识到这一点,大搞多种经营的决心就好下了,办法也就多了,困难也就容易克服了。
尽管少数地方的多种经营搞得差些,但绝大部分地方的多种经营正随着生产高潮的发展,蓬蓬勃勃地发展着。即便是多种经营较差的地方,一旦干部的群众观点加强了,多种经营也就会迅速地开展起来。只要我们从事农村工作的同志,真正按照毛主席的教导办事,关心群众生活,增强群众观点,那么,先进的就一定更先进,后进的也会紧紧跟上来,今后中南地区的多种经营,就一定可以和粮食生产的成就交相辉映,争得个满堂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