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65-08-01

1965-08-01新闻联播 文字版

毛委员在连队建党

第6版()<br/>专栏:<br/><br/> 毛委员在连队建党<br/> 赖毅<br/> 泸溪失败以后,部队中弥漫着一股消沉的情绪,许多知识分子和旧军官出身的人,看到失败似乎已成定局,纷纷不告而别。有些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共产党员,也在这时背弃了革命,走向叛变或者消极的道路。一营一连的一个排,在排长带领下,利用放哨的机会也全部逃跑了,并且带走了所有的武器。那时,逃亡变成了公开的事,投机分子们互相询问:“你走不走?”“你准备到哪儿去?”——这真是一次严重的考验。革命部队正在烈火中经受着锤炼!<br/> 就在这支革命部队的生死存亡关头,毛泽东同志展开了最紧张的工作。那时,我是一营二连一班的班长。每天行军,我都看到他那魁梧的身体,出没在战士们的行列中,今天在这一连,明天又在另一连。他和战士们谈话,问他们在家是做什么的?怎样参加革命队伍的?问他们对革命的认识,对目前形势的看法。<br/> 最初,一连有些同志不认识他,以为是老百姓,便要拉他挑担子。毛泽东同志笑说:我给你们挑了好几天了,今天你们连长叫我休息休息。见过他的战士便说:“他是中央派来的毛委员呀!”那些战士们都惊奇地围到他身边,看着他那和蔼的笑容,谁都从心里和他更亲近了,纷纷向他诉说自己的经历。<br/> 当时连队中很大一部分人,原是大革命时期在各地搞工农运动的骨干分子,有许多还是共产党员或共青团员。大革命失败,革命组织受到反动派的摧残,家乡站不住脚,便跑出来参加了革命队伍。这些经历过失败和艰苦斗争、并且从反动派的刀口下跑出来的人们,对于目前迭次的失利和艰苦生活,并不放在眼里。对他们来说,能够继续革命,能够拿着枪杆和反动派干,就是十分幸运的事。可是大家都还为一件事苦恼着,那就是当革命组织遭受破坏时,人都跑散了,谁也没有带组织介绍信,因而原来是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现在都失掉了组织关系。<br/> 毛泽东同志自从在文家市收集秋收起义的部队、开始向井冈山进军以来,每天不倦地找战士们谈话,正是为了了解部队情况和考虑如何保存、巩固和发展这支革命武装。<br/> 部队的逃亡现象清楚地说明了:武装必需掌握在坚定的革命干部手里;另方面,还必需要有一个坚强的组织作为核心,并通过它和广大的战士群众发生紧密的联系,这样才能巩固。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也非常鲜明地说明了这个问题。那时候,由于党缺乏经验和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的领导,虽然共产党员们在黄埔军校、在北伐军队中,起了极大的作用,可是却始终没有抓住军权,也没有在部队中生根立足——没有和群众保持最广泛的联系从而掌握群众。因而,一旦反动派倒戈相向,共产党员们不但抓不住军队,反而不得不被他们从各个岗位上赶走,甚至遭受迫害。<br/> 毛泽东同志恰恰是在这个紧要关头,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调查研究了部队的政治和思想情况,从而察觉了问题的症结,采取了坚定的措施,那就是开始在连队中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并且在工农出身的战士中大力发展党员。<br/> 就在泸溪受挫后的一次行军途中,副班长刘炎同志和我谈话,问我家庭的情况和个人经历。我猜想他是党员,便告诉他,我原是造纸工人,在搞工会工作时加入了共青团,后来从家乡逃出来,到修水找到了这支革命队伍。他听完我的叙述就说:“好吧,我们找找看。我想党代表一定是党员,去向他要求入党吧。”后来,连党代表果然把我找去,对我说:“你要求入党,那很好。毛委员指示:要发展一批工农骨干入党,今后你要更好地工作,努力争取入党!”<br/> 没隔几天,党代表又找我谈话,这次叫我填写了入党志愿书。<br/> 部队开到酃[líng 陵]县的水口休息下来。第二天下午,党代表就秘密地通知我:晚上跟他一路去团部开会。<br/> 会议的地点选在靠近水口街的一个大祠堂里。我和五班长李恒同志跟着党代表上了阁楼,屋里已经有十几个人,各连的党代表都来了,其余的大都是各连的班长。毛委员也来了,正在和几个同志低声谈话。房间里放着几条长板凳,靠北墙有一张四方桌,桌上放一盏煤油灯,桌边上压着两张下垂的长方形红纸,一张上写着入党誓词,另一张上写着三个弯弯曲曲的外国字。我知道要举行入党宣誓了,心里不禁激烈地跳动起来,一生中最光荣最难忘的时刻终于来到了。<br/> 等人来齐了,毛委员便站到方桌旁边宣布开会。<br/> 先由各个入党介绍人(都是各连党代表)分别介绍了各个新党员的简历。接着,毛委员便走到排列在最前面的六个新党员面前,依次地询问了很多问题。当他走到我面前时,我心中又紧张又激动。<br/> 他问我:“你为什么要加入共产党?”<br/> “要翻身,要打倒土豪劣绅,要更坚决地革命!”<br/> 毛委员点头说:“很好。”<br/> 接着,毛委员又把那三个大家从没有见过的外国字作了解释。原来这几个字念“西西皮”(CCP),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意思。以后,他又详细地解释了入党誓词。<br/> 会场上充满严肃的气氛。毛委员举起握着拳头的右手,亲自带领我们宣誓。他读一句,我们跟着读一句:“牺牲个人,服从组织,严守秘密,永不叛党……”宏亮、庄严的声音,在这间破旧的小阁楼中回荡。<br/> 宣誓结束了,会场里活跃起来。同志们互相勉励,老党员谆谆嘱咐,都使我十分感动。特别是毛委员讲的话:从现在起,你们都是光荣的共产党员了;今后要团结群众,多作宣传,多作群众工作;要严格组织生活,要严守党的秘密……。这许多嘱咐,都深深地印入了我的心底。<br/> 临走时,毛委员又叮嘱各连党代表:回去后,支部要抓紧发展工作。以后,各连都要象今天这样,分批地举行新党员入党宣誓仪式。<br/> 在革命低潮的时候,在那些混进党内的投机分子、经不起斗争考验的动摇分子纷纷背叛革命、脱离党的时候,就在这漆黑的夜晚,在一个古老的祠堂的阁楼上,毛委员亲自发展了我们一批工农分子参加了中国共产党。<br/> 入党后,我才知道,党员最多的二连,除刘炎同志是带了组织介绍信入伍的工农出身的战士党员外,其余四个党员都是干部:连长、副连长、党代表和一个排长,他们都是在黄埔军校时入党的。<br/> 不久,连里的支部都建立起来了(在这以前,支部设在团里,各连只有小组)。支部一建立,连队立刻有了灵魂,各种工作迅速地开展起来。支部里当时布置党员们做好三件工作:学习目前的形势;了解群众的思想,解除他们的顾虑;注意培养和发展新党员。<br/> 我和刘炎同志编在一个小组里,他担任小组长。我们差不多每天都要研究一下当天的情况。对革命意志坚定、工作积极、遵守纪律的同志,我们就积极教育他,帮助他,然后介绍他入党。这样,群众就更加和我们靠拢了。<br/> 由于支部设在连里,党通过党员和广大群众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因而工作十分活跃。连里的政治空气逐渐浓厚,党员数量逐渐增多。这样,支部就真正形成了连队的核心和堡垒。当我们打下茶陵后,连里几个学生出身的干部党员,因受不住考验而走上可耻的逃亡的道路时,我们连并没有因此垮台。许多工农出身的同志从实际锻炼中成长起来了,成为连队的领导骨干。在部队撤出茶陵回到井冈山时,毛委员一下就把刘炎同志从副班长提到连党代表的重要位置上;而我们的连队,也由于党的基层组织的建立和发挥了作用,变得更加巩固和坚强了。<br/> 〔《星火燎原》编辑部供稿〕(附图片)<br/> 在毛主席的教导下成长 华克雄

接过红旗向前走〔二首〕

第6版()<br/>专栏:<br/><br/> 接过红旗向前走〔二首〕<br/> 周纲<br/> 双马石哨口礼赞<br/> (双马石是红军在井冈山时的五大哨口之一。)<br/> 万道彩霞映绿树,<br/> 双马石前红军路。<br/> 望万山如浪,<br/> 听松涛起伏,<br/> 涛声中,有阵阵军号,<br/> 得得马蹄、沙沙脚步……<br/> 穿过青松林,<br/> 踏上石板路。<br/> 毛主席带领队伍上井冈,<br/> 百万工农刀枪举。<br/> 黑暗中华,闪出一条光明道,<br/> 漫漫长夜,晨星耀眼天将曙!<br/> 双马石呵,<br/> 青松树,<br/> 领袖树下拴战马,<br/> 红军哨口歼匪徒,<br/> 枪声犹在耳,<br/> 蹄声震山谷,<br/> 革命航船排恶浪,<br/> 千帆疾进迎日出,<br/> 创建红色根据地,<br/> 革命擎天柱!<br/> 多少事,难记叙,<br/> 三十多年风和雨。<br/> 五星红旗映蓝天,<br/> 天安门前红绸舞……<br/> 双马石呵,<br/> 哨口依然,<br/> 营垒如故。<br/> 骏马般的双石,<br/> 泼蹄扬鬃,<br/> 仰天长啸,<br/> 声声催人上征途!<br/> 上征途,望远处,<br/> 万里长征才走第一步。<br/> 战士呵,莫将征鞍负,<br/> 后来人,踏上红军路,<br/> 接过红旗向前走,<br/> 世纪风云擂战鼓,<br/> 乘东风,<br/> 迈大步,<br/> 看前头红日喷薄出东海,<br/> 横扫西天云和雾!<br/> 残墙颂<br/> (红军离开井冈山后,大井村反复被烧杀五、六次,毛主席住过的房屋也遭到破坏,只剩一堵残墙。解放后,已按原样修复,保存了这堵墙。)<br/> 残墙,<br/> 残墙,<br/> 赭色的土石,<br/> 青色的硝芒。<br/> 留着大火余烟,<br/> 留着隐隐刀伤,<br/> 象一幅革命战争的挂图,<br/> 镶在新屋的厅堂。<br/> 六次大火,<br/> 草枯山光,<br/> 六次屠杀,<br/> 血洗井冈……<br/> 刀砍不碎,<br/> 人民革命的理想;<br/> 火烧不垮,<br/> 万载丰碑一堵墙!<br/> 只因为——<br/> 领袖住此山庄,<br/> 中国有了希望,<br/> 东方升起曙光!<br/> 残墙呵,你是——<br/> 中流的砥柱,<br/> 真理的屏障,<br/> 火中的凤凰!<br/> 面对残墙,<br/> 无限敬仰,<br/> 我思,<br/> 我想……<br/> 英雄纪念碑的浮雕,<br/> 人民大会堂的金梁,<br/> 天安门白玉的华表,<br/> 中南海庄严的红墙。<br/> 新安江拦洪的大坝,<br/> 鞍山高耸的厂房,<br/> 军舰钢铁的甲板,<br/> 大寨充实的谷仓……<br/> 呵,残墙,<br/> 它们是你今天的化身;<br/> 呵,残墙,<br/> 你是它们昔日的模样!<br/> 面对残墙,<br/> 胸怀激荡,<br/> 我歌,<br/> 我唱……<br/> 滚滚黄河水,<br/> 滔滔长江浪,<br/> 革命洪波远流长,<br/> 源泉在井冈。<br/> 你是胜利反光屏,<br/> 光芒千万丈;<br/> 你是革命指路灯,<br/> 辉映四大洋!

一次山村里的晚会

第6版()<br/>专栏:到工农兵中去<br/><br/> 一次山村里的晚会<br/> 中央歌舞团演员 李学敏<br/> 来到河北省平山县南滚龙沟已经两天了,今天晚上就要给社员们演出,同志们都高兴极了。吃过晚饭大家开始了紧张的准备工作:有的在一遍又一遍地练唱着赶排的《歌唱南滚龙沟》,有的在院子里活动腰腿,有的在打着竹板……我和小田提前来到演出的地点——村俱乐部,做些准备工作。这是社员自己动手修建的一个能容纳上千人的礼堂,平时开社员大会和业余文艺活动都在这儿进行。走进门就看到墙上贴满了五颜六色的标语,上面写着“热烈欢迎毛主席派来的亲人”,“努力生产,夺取丰收,答谢中央和毛主席对我们山区人民的关怀!”看到这些充满深情厚意的标语,内心感到有一股暖流通过,顿时全身增加无比的力量。<br/> 南滚龙沟原来是个穷山恶水、粮食十年九不收的山村,解放后,特别是在一九五八年实现了公社化,南滚龙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员们在党的领导下向穷山恶水挑战,向荒山野坡要粮,他们相信人定胜天,用南滚龙沟人自己的话讲“山是死的人是活的”。穷山恶水在南滚龙沟人面前终于低了头,粮食大幅度地增产,成为闻名全省的红旗队。他们那种改天换地、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确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今天能够给这些建设山区的英雄好汉们演出,心中感到分外激动。<br/> 太阳刚一落山,俱乐部里就挤满了看戏的人群。观众来的多极了,听说有不少人还是特地从几十里地以外的远村爬山越岭赶来的呢!<br/> 演出从八点半开始一直到深夜十二点,社员特别喜欢看《恶狗坟》《亲家俩夸公社》《洗衣歌》这几个节目。在演出的过程中,社员的反映非常强烈,当台上演出歌舞剧《恶狗坟》的时候,随着剧情的发展,观众表现出了强烈的阶级感情。戏中有这么一场:地主张霸天带领着打手抢走了老贫农曹全会的女儿去作丫头,并打死了曹全会的老伴,最后还叫曹全会披麻带孝,在张霸天恶狗的坟前磕头……这时,台下许多人咬牙切齿发出了愤怒的声音。最后一场斗争地主张霸天时,社员们纷纷拍手叫好,欢快的笑声、喊好声汇合在一起,形成了这个小戏的高潮。为什么广大的贫下中农这样爱憎分明呢?一个七十多岁的老贫农情绪激动地给我们讲了一个类似“恶狗坟”的真实故事。他说:“多演这样的戏可有好处啊!村里的年青人没受过旧社会的苦,叫他们看了这个戏就会知道在旧社会咱贫下中农的生活是多苦、新社会是多甜啊!听了大爷的这一席话,对我们也有很大启发。总之,观众的情绪激发了我们的表演热情。在演出中我们还表演了临时编排的对唱《红色羊倌李三牛》和表现南滚龙沟好人好事的快板节目。社员们说:“你们的节目短小活泼,越看越爱看,都是农村的实际事,看得懂、听得清,和过去演的旧戏不同!”<br/> 夜深了,戏也散了,今天我们每人的节目都很多,但是一点也不觉得累!当我们躺在炕上时,大家都说,今天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晚上!现在我才真正尝到为工农兵服务、为广大贫下中农阶级弟兄送歌献舞的欢快和甜头!

红军锅

第6版()<br/>专栏:在革命博物馆里<br/><br/> 红军锅<br/>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着四川泸定群众保存至今的一口红军锅。<br/> 长征中的红军,赶到泸定桥边,一个侦察班在当地贫农姜老爹家歇脚。姜老爹不顾腰酸腿痛,自告奋勇地带着红军战士到江边侦察,为红军提供了许多情况。归途中,姜老爹边走边发愁地想着,家里缺柴少米,拿什么给红军同志做饭呢!<br/> 可是回到家里,姜老爹惊奇地看到,水满罐、柴成垛,侦察班长笑着说:“这是我们留在家的同志帮您搞的。”姜老爹激动得立即动手刷洗破锅,要给同志们熬菜粥喝。侦察班的同志们从身上解下这口行军锅架起来,从米袋子里倒下一些米,对姜老爹说:“您就用我们这只锅煮饭吧!我们出去一趟,天亮了就回来。”<br/> 饭做熟了,忽听得枪炮声响彻泸定桥边,姜老爹出去一看,红军早已飞夺泸定桥,胜利前进了。<br/> 姜老爹回到家,看着盛满稀饭的红军锅,自言自语地说着:“天亮了红军才回来,什么时候才天亮呀!”<br/> 姜老爹对红军留下的这口锅十分珍爱,经常擦拭得亮铮铮的。他在临终前,把儿子叫到身边嘱咐说:“你要好好保管着这口红军锅,等红军回来,还给侦察班的同志……。”<br/> 〔晓白〕(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