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7月5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读《九颗红心向祖国》随感②

我自岿然不动
中国汽车工业公司北京汽车分公司 王子强
看完《九颗红心向祖国》以后,我九位同志在巴西反政治迫害斗争中,面对强暴威武不屈的英雄形象,就象一座高大、雄伟的山岩,耸立在我们的面前。
美帝国主义和巴西反动当局,凭借他们的军警特务、监狱法庭,阴谋把“间谍活动”和“颠覆活动”的罪名强加在我九同志的头上,来破坏中国和巴西与拉丁美洲人民的友谊,来污辱我们伟大祖国的荣誉和尊严。按照他们愚蠢的想法,以为对九个手无寸铁的中国人,残暴地施行了毒打和酷刑,进行各种各样的折磨,就可以得到莫须有的“罪证”。但是,他们没有料到,站在他们面前的,并不是摇尾乞怜的软骨虫,并不是贪生怕死的胆小鬼,而是伟大的毛泽东思想哺育出来的中国人!九位同志,面对敌人的“立刻就地全部枪毙你们”的狂吠,视死如归,横眉怒目地回答:“有胆量,你们就开枪吧!”在他们的心目中,死何足惧?为祖国革命事业、为世界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他们想:“我们几个人牺牲了不要紧,最重要的是至死维护住祖国的尊严和荣誉。敌人从我们身上捞不到任何东西,得到的只是我们的尸体,这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对于祖国人民也是一个很大的胜利!”
我们的九位同志,视祖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把个人的生死置于度外,他们说,只有维护祖国尊严和荣誉的义务,没有玷污它的权利,他们对于祖国和世界的前途充满了不可动摇的信心。当敌人问道:“你是中国路线的共产党吗?你还要为你们的共产主义奋斗到底?”我们的同志厉声而答:“当然,我们就是要为中国共产党的路线奋斗到底的!”这金石铿锵的声音,是六亿五千万中国人民的心声,也是每一个无产阶级战士的心声!
九同志是我们时代的英雄,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在敌人面前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他们想到的,是党和毛主席的教导,是祖国的荣誉和尊严,因而能内心坦然,面临强暴,威武不屈。正是:“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这种崇高的革命精神,强烈地感染和教育了我们。今天,世界上还存在着帝国主义和其它反动派,对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我们只有进行无情的揭露和坚决的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目前,我们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正处在迎接工农业生产新高潮的形势下,为了彻底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为了全世界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保卫和平的斗争的共同事业,我国广大工农群众正在辛勤地进行英勇劳动。在这大好的新形势之下,我们要以九位同志的革命精神为榜样,奋发图强,自力更生,千方百计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产品来。在生产劳动的斗争中,我们也必须象九同志对美蒋特务和巴西反动当局的斗争一样,具有彻底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勇于突破生产上的难题,“见困难就上”,发扬愚公移山的百折不挠的战斗精神。同时,必须时时刻刻以好字当头,使我们的产品,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上过得硬,力争达到第一流的水平。我们学习九同志的革命精神,就是要学习他们在敌人面前岿然不动、固如磐石的精神,来克服面临着的一切困难,做生产高潮中冷静的促进派。


第6版()
专栏:到工农兵中去

跳出专业演员的框框
广州部队战士歌剧团演员 李少华
在革命战争年代里,我军的宣传队既是宣传队,又是工作队、战斗队。部队行军途中,他们赶到部队前面,搞宣传鼓动棚,说唱好人好事,用英雄事迹来鼓舞士气。部队休息时,宣传队员们抓紧时机教战士唱歌……战斗打响了,他们抢救伤员,包扎彩号。战斗胜利结束了,又马上进行慰问、演出、帮助洗衣、做饭,甚至代部队站岗放哨。这一切都充分说明了我们过去的宣传队,是遵照毛主席的革命文艺方针去做的。
我虽然没有经历过当年老宣传队员的生活,但是,这次参加海上文化工作队工作,我仿佛感觉到了过去宣传队工作、生活的滋味。我们也是人少而工作项目多,一兵多用——一切从部队的需要出发,为部队的方便着想,所以受到了部队的欢迎。我们听到了“老红军、老八路宣传队的作风回来了”这样赞叹的声音。
可是,我刚一参加海上文化工作队,思想上也还是有许多杂念的。首先我想到:不能参加会演了,其次又想到:一个歌剧演员不演歌剧,不通过排练角色来锻炼提高,几个月老在海岛晃荡,成天坐船,爬山,爬山,坐船,长此下去,回到家里业务一定要荒疏了,比同志们落后了,这可怎么办?因此觉得这将是个很大的“损失”,思想深处隐约产生了一种“吃了亏”“划不来”的想法。同时还想到过去排练节目,嗓子舒服时站在钢琴边唱几句,遇到伤风感冒,连练也不愿练,现在的条件太差了。另外,我认为一个歌剧女演员应该多唱些抒情的带有戏剧性的歌曲,而一般的群众性歌曲和队列歌曲,太容易,太简单,没有什么技巧和艺术性,所以不大爱唱这些歌子。尤其是那些激昂雄壮的歌曲,总是觉得自己的嗓子条件不合适,唱不出气魄来,等等。其实,这里面主要是有个人主义的考虑,就是怕唱得不好,影响了自己的“水平”。因为怕把嗓子唱“坏”了,把方法唱“跑”了。所以打心眼里就不大愿意把这类曲子作为正式节目来演唱。
这次参加文化工作队下到海岛,通过深入连队和战士们的接触,我深深地了解到,他们是多么需要丰富健康的文化生活。他们多么渴望听到他们最喜爱的歌曲。这就要求自己考虑:把什么放在第一位,是把战士的需要,为兵服务放在第一位,还是死抱住个人主义杂念呢?事实教育了我,使我为兵服务的思想越来越明确。
在海上工作的日子里,我们亲眼看到海岛部队生活是那么艰苦,工作是那么艰巨,迫切需要我们多为部队服务;另一方面通过和好人好事的相处,亲身感受到这些英雄人物的伟大,受到很大教育,决心要向他们学习。也决心克服个人主义,打破以前的框框。在海岛演出时,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只要同志们爱听,我就给他们唱,有时站在山顶迎风唱,有时立在海边冒雨唱,无论伤风感冒还是头痛腰痛,在种种困难情况下,不要求舞台场地,演出条件,哪怕再大的风雨,只要同志们愿意听,我就一定唱;唱完了新歌唱老歌,只要同志们欢迎,我就觉得这就是最大的愉快。如《钢八连赞》这首歌,按我以前的“标准”,就会认为这样的歌曲很简单,唱不出感情来,当我了解了钢八连的事迹,深为钢八连事迹所感动,便很愿意唱他们,赞他们,以表示我愿向他们学习的心情,唱起来就非常起劲。我觉得从不愿意到愿意,从不喜欢到喜欢的这个过程,也就是个思想感情变化的过程,思想改造的过程。
通过三个月的实践锻炼,不仅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收获,而且在演唱上、技巧上也有不少的提高,因为下到连队演出机会多,实践多,唱一遍就有一次新的体会。特别是接触战士后,唱起来感情更充沛了。比如《雷锋的一件小事》这首歌,在音乐教材中是歌曲里节奏变换比较复杂的一首歌,刚开始唱时,感到很吃力,经过多次演出,现在我已经能够比较自如地掌握它了,声音上也比过去放出来得多了。这完全说明了深入部队后不仅思想上可以提高,技术上也是完全可以提高的。今后我一定要多下连队,进一步克服个人主义,打破专业演员的框框,更好地为工农兵服务,争取作毛泽东时代的一名优秀演员。


第6版()
专栏:

几两麻里见红心
赵青林
一天早晨,生产队的车老板子张生对王文说:“取点麻去吧。”王文到仓库找到了老保管丁为民,说:“我领点麻!”
“多少?”丁为民问。
“来个四五斤儿吧。”
“要这么多干啥用啊?”
“哎呀,这个啰嗦劲儿!麻又不是干粮饼子,谁还能咬几口?四五斤左右呗!”
“王文,领东西做啥用,要领多少,得说准了呀。可不能含含糊糊。”丁为民严肃地看着王文。
这一下王文可愣住了,因为他真的就不知道干什么用。一着急,就结结巴巴地说:“补麻袋,上街里拉豆饼去。”丁为民笑了,紧紧追问:“拉豆饼用麻袋干啥,再说那麻袋是昨天补好的,又弄坏啦?”王文自知理短,挠了挠头说:“哎呀,你都把我抠蒙啦,是老板子张生要!”最后一句话声音挺高。丁为民又追问道:“老板子领麻干啥用?”王文更火啦:“领这点东西这个穷抠劲儿,可真够呛!”
事有凑巧,这时老板子张生正从大门口走过。王文象来了救星似的把他喊来,理直气壮地说:“这回老板子来了,看你给不给!”
丁为民没理他,问张生:“你要四五斤麻干什么用啊?”
“啊?用不了这么多,二两就够了。搓马枷板门绳。”张生说。
丁为民称了二两麻给了王文,王文脸象块红布,没想到为领点麻碰了钉子。在他眼里,丁为民是地地道道的小抠,总拿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找人麻烦。他想起有一次送征购粮时,他向丁为民借了几条绑口袋嘴的小绳头,用后随手扔掉了。一天,丁为民突然找他要账,哪天哪日借的,多粗、多长,他说得一清二楚。王文没法,只好承认扔掉了,结果挨了他一顿批评,说王文不爱惜公共财产。
王文拿着那一小绺麻回到生产队,心里很不痛快,随手抓过根旧绳头子,放在木墩子上用斧子咣当咣当地剁起来了。
“哎哎!你剁绳子干啥?”谁也没留意丁为民是什么时候进来的,只见他手一扬,噔噔地跑到王文跟前,脖子一歪,耳根子青筋蹦得高高的,吵嚷道:“啧啧,好好的绳子给剁了。”说着抓起剁成两截的绳子,瞅了一会,愤愤地说:“你呀,你可真能祸害东西!王文啊,不是我嘴冷,你做的事太不对了。咱队里这么大个家业,可不能大手大脚的,富日子要当穷日子过啊。……”
这事过后没几天,老板子张生赶车上街里拉豆饼,走在半道上,套被马拉断了一副。回来一检查,不少短套都不大结实了。眼看要拉地、送粮了,绳套不结实哪能行。经过队委们合计,决定把队里的麻拿出来,自己打套。
王文听老板子叫他找丁为民取麻打套,手一摆,说:“先等等。”转身出去找来一副去年新打的短套,拿起秤称了称,一斤九两半。他怕称错,又称了一次,就是一斤九两半。老板子张生看他那么仔细认真,开玩笑说:“哎,王文,你一向是大大方方的,怎么变得这么小气?就算二斤得啦,还差那半两啊!”王文连忙摇头:“不行不行,有比我还抠的呢。”
王文一算计,十副短套正好是十九斤半麻。他抱着十拿九稳的把握来找丁为民领麻。王文嘿嘿笑着,两手叉着门说:“打牲口套,取麻,每副一斤九两半,十副总共十九斤半麻。”
丁为民给他搬过一个凳子让他坐下,粗门大嗓里掺和着笑声:“嗬,你也变成小抠啦。好小子,这回你真调查了。办事就该这样嘛,钱两必争。咱支部书记不是常说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吗?”王文想痛痛快快地把麻领去,谁知丁为民又上开了政治课,心里有点不耐烦了,站起来手一摆:“得啦,这些大道理我听得耳朵都起茧子了。没别的,工作要紧,快给称麻吧。”丁为民笑了:“别急,我心里有数,我看用不了这么多吧?”
“我亲自称了好几遍,一分一钱都不差。”王文大眼珠子瞪得溜圆。
“那些绳套我摆弄得没遍数了,哪副套有几节接头,我心里都有数。”
王文急了:“你真是纯牌的小抠!你不信,走,咱们称称去。”
王文和丁为民来到生产队办公室,王文把方才称过的那副新套往秤盘子里一放,递给丁为民,说:“一斤九两半,你称称吧。”“不用称啦,我相信分量不差!”
“你这不是鸡蛋里挑骨头吗?”王文象抓住了把柄似的顶了几句。丁为民和颜悦色地说:“王文啊,你别急,你把那十副旧套都拿来。”王文出去不一会,把套抱来了,往丁为民跟前一撂,抓起那根拉断的套:“这不,都是这一路货,不换新的能行吗?”丁为民没吱声,从中挑出三副短套,胸有成竹地说:“这三副不能使我包着!”王文一把抓过来,先是赌气,仔细看了半天,又放下了,好象泄了气的皮球。”怎么样?能使不?不用都换新的吧?”丁为民几句话问得王文说不出话来,此时,他内心里真正佩服了老保管丁为民的心劲和认真精神。这三副套确实能使,他后悔当初没做全面的仔细的调查,他低着头,半天才说:“那还得打七副新的呢。”丁为民看他第一次服输,笑了起来,语重意长地说:“要记住,生产队的日子就得这么过。”


第6版()
专栏:

麦收曲
北京齿轮厂 蓝青
收麦去歌声追笑语,烟尘涌车轮;打鼓敲锣收麦去,大车开出工人村。听说今朝去收麦,昨晚一夜没睡稳;边角料赶打月牙镰,工人村到处磨镰声。摩拳擦掌鼓足了劲,龙口夺粮不让人;车间的擂台麦海里摆,你追我赶叫开了阵。……
看麦情朝阳一盏灯,照得麦海如金盆,开镰之前看麦情,阵阵麦香扑上身。搓串麦穗嘴里尝,粒粒格噔噔;人民公社灌的浆呵,穗穗过得硬!
心连心渠水十里银,场上万斗金;麦浪起伏围村滚,麦垛高高过屋顶。收麦归来喜盈盈,工人月下夜弹琴,社员欢唱歌声起,同调合拍好动听。先奏“社会主义好”,再唱“公社是棵长青藤”,越弹越唱越有劲,工人社员心连心。


第6版()
专栏:

夏日忙收〔套色木刻〕 夏立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