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7月5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水利建设的革命
本报记者述评
河北省海河流域兴修除涝工程的第一个战役的胜利,是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发扬革命精神、大搞群众运动的胜利,是坚持人的因素第一的胜利,是真正贯彻执行群众路线的胜利。过去,有些水利干部对办水利有片面的群众观点,生怕群众“吃亏”,片面地认为大办水利就得由国家包下来。这种见物不见人,看不到群众力量的思想,一度成为全省水利建设的很大障碍。去年秋天,在中共河北省委的领导下,曾发动全省水利系统的干部,通过总结建国十五年来水利建设经验,对采用什么办法办水利,怎样才能做到多快好省,开展了一场讨论。经过谈形势,摆任务,亮样板,作对比,分析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大家进一步认识到:在水利建设中,坚持毛泽东思想挂帅,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物的关系,发扬依靠群众、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是多快好省地进行水利建设的唯一正确道路。干部思想上的革命,促进了水利建设的革命。开工前,经过发动广大干部群众讨论,在去冬今春确定的工程项目中,不仅大量的小型工程,全部依靠群众自办,就是大中型骨干工程,也普遍采取了义务工(由国家供给伙食)和民办公助(由国家补助工具费和补助饭费)的办法。这样,不光大大减轻了国家负担,用有限的投资干更多的事情,也有效地加快了工程进度,提前发挥了实效,完全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之受到广大群众热烈欢迎。如宣惠河疏浚工程,原规划投资三千九百九十八万元,三年完成。经过发动群众讨论,大搞设计革命、施工革命,打破了不符合实际的旧框框的束缚,按照“少花钱,多办事,早受益”的原则,干流工程实行“半义务工”的办法,组织受益地区群众参加。结果,去冬开工,今春就全部建成,实际上只开支了一千二百五十万元,比原规划投资减少了三分之二。领导机关及时总结推广了这个工地的经验,并把它作为依靠群众、自力更生、勤俭办水利的样板,组织各工地向宣惠河工地学习。衡水地区江江河疏浚工程,原来规划投资七百二十五万元,二年完成。他们学习了宣惠河工地的经验后,采取领导、工程技术人员、群众三结合的办法,逐项审查修改了设计。原来沿河的四十多座桥梁,按原规划全由国家投资新建;经过实地勘察,同群众商量,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了社队自办、民办公助的办法,大大调动了群众的革命积极性。结果,只用了一个春天,就全部竣工,节约投资三百多万元。清南排水工程,一九六三年采取国家包下来的办法,投资五百万元,只完成了二百万立米土方;今春他们以宣惠河工地为榜样,依靠群众,自力更生,国家投资四百六十万元,却完成了一千三百六十多万立米土方。同样投资,完成工程量多了约六倍。
河北省去冬今春在水利建设中能够做到多快好省,工程设计人员深入现场,大搞设计革命,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从去冬开始,组织全省水利工程技术人员,带着“技术究竟为谁服务”等问题,学习毛主席著作;还组织设计人员带着设计任务,参加了灾区灾情调查。设计人员亲身体会到群众连年受灾的痛苦,和灾后人民奋发图强迫切要求治河的心情,思想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许多人都把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深入现场调查研究,和群众结合,进行现场设计、现场审批,跟班施工,及时修改补充设计,作为实行思想革命化、设计革命化的重要内容。宣惠河设计组,为了使工程设计适合客观实际,深入现场,行程两千多公里,到群众中进行调查研究,听取干部和群众的意见。设计人员原来只搞干流设计,不管支流。当他们在南皮县凤翔、董村一带测量时,社员说:你们光管大河道,不管小河岔,几年泥沙就把大河道淤塞了,等于白挖。他们实地勘察证明,社员的意见是对的。可是,要治理支流,工程量要加大,投资要增加。矛盾摆出以后,他们协同当地领导和群众商量。群众为了“快开工,早受益”,都愿意在不增加国家投资的原则下积极参加兴修干流和支流工程。这样,虽然增加了土方,整个设计投资却比原来规划指标节省了三分之二。南排河设计组,原来规划把旧桥废弃,全部新建高标准钢筋混凝土桥梁,只这一项就需投资二百一十多万元。他们通过现场调查,广泛征求当地干部和群众的意见,大胆修改了原来全部建新桥的方案,按照实用情况,把公路桥、生产桥分类排队,分别不同情况提出改进设计修建的办法。这样,建筑物总投资比规划节省一百多万元,建桥速度也加快了一倍多。许多设计人员还采取跟班施工的办法,与施工单位密切协作,及时修改不合理的设计,千方百计节约国家投资,帮助解决施工当中的技术问题,受到广大干部和民工的好评。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组织民工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做到施工革命化、行动战斗化,对保证多快好省地完成水利建设任务,起了决定作用。要按照人的因素第一的原则办事,就要把政治工作、思想工作摆在第一位。要依靠群众力量兴修水利,就要启发群众弄清水利建设与他们的切身利害的关系。开工前,发动群众回忆灾年,开展今昔对比,进行了搞好水利建设对保证农业增产、支援国家建设的教育。开工后,又在干部和民工中,开展了学习毛主席著作,学习解放军,学习大寨的活动。广大干部群众革命精神大振,主动为工程着想、替国家担担子的革命思想大大发扬起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硬骨头精神到处涌现。在白洋淀建闸工地,安新县三台民工开挖闸槽时,水下方有流沙,天气又冷,困难很大,一些人产生畏难情绪,连指导员就在施工现场组织大家学习《愚公移山》,大家拿“深水”和“流沙”这两个困难和昔日愚公面前的太行、王屋两座大山作对比,和我国革命中挖掉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两座大山作对比,大家很快振作起来。结果,不到七天时间,就完成了原定半月的开挖基槽任务。宣惠河工地民工,大部分来自连年受灾区,又是冬季在海滨施工,困难较多,原来领导上计划把投资打宽点,建些工棚,给些工具补助。可是群众却说:我们不能躺在国家身上,大寨人能吃的苦,我们也能吃的下,我们要做大寨人,奋发图强闹革命。没有工棚,民工们就自带棚杆,动手修建;排水工具不足,民工们就用千盆万罐淘水。排水机械坏了,有的民工就星夜赶回本队,找回零件,不向国家伸手。省批准各项间接费用为直接费用的百分之三十,由于民工处处节约,实际上只开支了百分之十九点五。群众觉悟提高了,共产主义协作精神也大为发扬。在工程进行中,景县民工自动利用挖河弃土,为当地群众修成了长七十多公里,宽三十多米,折合三千四百多亩的大片台田。河间县在文安县境内施工的民工,还开展了为驻地群众办好事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民工在施工期间,利用空隙时间,为当地群众作了送肥、掘地、修房、磨面等好事三万五千多件,深受当地群众欢迎。文安县的人民群众,对河间来的民工的生活也很关心。参加施工的民工队伍,都是以原来的民兵组织为基础,以基干民兵为主,组成营、连、排、班。他们以解放军为榜样,以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为行动准则。这对保证完成施工任务也起了很好的作用。


第2版()
专栏:

宁夏整修唐徕古渠 扩大灌溉面积一倍
唐徕古渠已有二千多年历史。从一九五一年开始整修到现在,裁直了三十二处大弯,改建新建一百六十多座永久性工程,使古渠发生显著变化,输水量由解放前不到六十秒立米增加到一百二十秒立米左右
新华社银川四日电 已有二千多年历史的宁夏唐徕渠,经过多年整修,面貌一新。
这条古渠从一九五一年开始整修到现在,由于先后裁直了三十二处大弯,已使渠身基本顺直。古渠附近的各族社员在整修过程中,还劈宽了阻水渠段,改建和新建了一百六十五座永久性的进退水闸和支渠、斗渠渠口,安装了新式闸门,自由控制水量。为了减少渠道渗漏,修筑者从一九六三年开始,还重新砌护了原用沙壤土做起的渠段。经过这样整修,这条古渠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过去从渠首进水流到渠梢要七天七夜,平均每小时流程不到一公里。现在,只需两天两夜。整修后,输水量已由解放前不到六十秒立米增加到一百一十至一百二十秒立米。灌溉面积也由解放前的四十六万亩,扩大到近百万亩。
唐徕渠在宁夏北部黄河西岸。渠口在青铜峡附近。相传开凿于汉武帝时代,后经历代续修,到唐代才具有一定规模。它引黄河水北流经青铜峡、永宁、银川、贺兰和平罗五个县市,全长一百五十七公里。


第2版()
专栏:

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充分发动群众,大搞设计施工革命
根治海河首批工程做到多快好省
去冬今春完成的骨干工程总工程量相当于去年同期的五倍,工程投资比去年节省三分之二以上,全部工程符合设计质量要求。为大规模根治海河积累了经验,打开了新局面,指出了明确方向
本报讯 在毛主席“一定要根治海河”的伟大号召激励下,河北省广大干部群众揭开了根治海河的序幕。参加根治海河工程建设的全体干部民工,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大搞设计革命和施工革命,夺得了第一个战役的重大胜利,为大规模根治海河积累了不少经验,打开了新的局面,指出了明确方向。
河北省东部平原地区,地势低洼,汛期暴雨集中,上游坡陡流急,洪水汇集很快;中游行洪河道上大下小,坡度平缓;下游排水河道少,入海尾闾不畅。每到汛期,暴雨集中,经常在平原地区造成大面积洪水和沥涝灾害,形成许多封闭洼淀,并使大面积土地盐碱化。解放后,全省人民治山治水虽然取得很大成就,对一般洪水抗御能力大大加强;但因对开辟洪沥入海河道和解决平原阻水问题注意不够,仍无力控制特大洪水和沥涝灾害。一九六三年毛主席发出“一定要根治海河”的伟大号召以后,中共河北省委根据刘少奇主席指示的“上蓄、中疏、下排”的治水方针,全面地总结了多年来的治水经验。在这个基础上,作出了这样的安排:近期以排为主,以除涝治碱为重点,首先解除涝碱灾害。在这个思想指导下,去冬今春采取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办法,动员了七十多万名劳动力,在涝碱最重的运河以东,大清河以南,黑龙港流域和唐山地区滨海地段,举办了宣惠河、江江河、南大排水河、黑龙港西支疏浚,白洋淀开卡和漳河卫运河复堤等二十六项大中型水利建设骨干工程。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坚持了毛泽东思想挂帅,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实行设计革命、施工革命,各项工程做到了多快好省。去冬今春全省完成骨干工程总工程量一亿二千多万立米,相当去年同期完成工程量的五倍。其中宣惠河、江江河疏浚工程,白洋淀开卡工程,杨村排水工程,原规划都要两三个冬春才能完成;群众发动起来以后,疏浚宣惠河的骨干工程只用了一个冬春就全部完工,江江河疏浚和白洋淀开卡工程只用了一个春天就全部完工。工程投资都比去年完成同样工程量节省三分之二以上。全部工程都符合设计质量要求。为了充分发挥工程效益,各地还组织大批劳力,配合骨干工程,大搞支渠、斗渠和田间工程配套。到五月底止,已全部完成开挖和疏浚骨干排水河道九条,中小型排水沟渠四万多条,并修建各种台田八十多万亩,总计完成土方三亿三千多万立米。围绕各项工程修建的各种建筑物,也已大部完成。
在今春水利建设中,部分地区对骨干工程施工缺乏全面规划,忽视了配套工程。因此,有些排水河道的建筑物施工进度较慢,河通了而桥未成,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全面发挥工程效益。目前已完成的土方工程,还未经受汛期考验,不可因为已经修了不少工程就麻痹大意。为了使这些工程在今年汛期能充分发挥效益,有关部门正在继续发动群众,利用农业生产间隙继续抓紧桥梁、涵洞与支、毛、斗渠的配套和工程管理工作。
目前,河北各级水利领导部门,正抓紧时机,按照毛主席关于一分为二的教导,发动干部群众,全面地系统地总结经验,以便为今冬开始更大规模地根治海河的战斗——集中主要力量治理子牙河,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


第2版()
专栏:

北京毛巾厂突出政治革新工艺
炼红了思想 染红了平绒
制做解放军新领章鲜红夺目,受到解放军有关部门表扬
新华社四日讯 我国人民解放军官兵佩带的新领章,是那样的鲜红夺目。这些新领章是用大红平绒制做的。生产大红平绒的北京毛巾厂,在完成这批订货任务中,学习解放军,突出政治,大大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他们接受的这批大红平绒订货任务,时间紧、数量大,质量要求高,颜色要求鲜红一致。而这个厂过去只染过少量的大红平绒,染的色差大、疵点多,正品率只有百分之三十八。按照过去这样的水平,要顺利完成这批重要的生产任务自然是困难的。但是,这个厂的领导干部从解放军同志那里了解到,改换新领章是我军具有历史意义的革命创举,新的红领章是我军永远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象征。把大红平绒染得鲜红一致,这不仅是技术经济任务,而且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政治任务。
这个工厂从党委会到生产小组都反复讨论了高质量地完成大红平绒任务的政治意义。有的说,大红平绒是给我们最亲爱的人——解放军做新领章用的,质量不好,会损害我们解放军光荣的革命形象。有的说,要染红平绒,先要染红我们的思想,我们要学习解放军,坚持四个第一,发扬三八作风,才能把大红平绒染得又快又好。
工厂再一次组织职工学习了《愚公移山》、《纪念白求恩》等毛主席著作,从中吸取了克服困难,全心全意为革命的精神力量。
一场紧张严肃的生产斗争开始了。工人们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聚精会神地精心操作。过去染槽温度超过五度以上是常事,现在严格控制在一度左右,用的染液、冰块在质量和数量上都不让有丝毫差错。
为了保证大红平绒的质量,车间里的生产环境也变了样。工人们在十多个小时里,把整套漂染设备彻底擦洗了一遍。工作服用碱水洗得干干净净,连吊在半空中的电灯泡也“洗了澡”。漂染出来的半成品,过去用一层布来包,现在用三层布来包,不让它沾上污斑。要是沾上了污斑,操作工人马上洗,肥皂洗不了的用草酸洗。这样,大大减少了污斑疵点。
工厂的厂长、车间主任、技术人员也直接到了现场,同工人们一起跟班劳动。他们以战斗作风进行了科学分析工作,掌握了生产过程中的大量数据,终于找到了提高大红平绒质量,减少色差的新工艺,按照这个新修改的工艺,他们加强了染液浓度、酸碱度、温度和染色时间的控制,保证化学反应稳定,使大红平绒染得鲜红一致。
他们还发现了过去长期没有解决的折痕疵点问题的症结所在。大多数折痕疵点出现在每匹平绒接头的地方和烘干机上。这都是因为操作过程中绒面不平整而造成的。根据这个发现,缝接头的工人就精心地缝纫,把接头缝得又平又直,并且将接头用的平布改换成平绒,使缩水率一致,避免起皱。操作工人不怕染液烫手,不嫌麻烦地坚持把每一轴平绒的绒面抹平后才开车。工人刘海兰认真地想办法搞革新。他做了一种简单弓子,能把绒面绷平,又不损伤纤维,保证平绒通过烘干机时不起折。小革新解决了大问题,大红平绒的折痕疵点大大减少了。
经过领导干部和职工的八天奋斗,他们在设备、染料、坯布不变的情况下,基本上解决了色差问题,折痕、脏斑等疵点也大大减少,染出来的大红平绒鲜红夺目,正品率由百分之三十八一下子提高到百分之九十三点五。由于正品率提高了,回修、返工大为减少。职工们染一匹是一匹,从质量中夺取产量,终于比原计划提前四天完成交货任务,受到了人民解放军有关部门的表扬。
大红平绒质量面貌的变化,给这个厂的领导很大启示。厂长张承?深有感触地说:“过去,我们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工作中,虽然也讲政治第一,但是抓得不深不透,遇到具体问题实际上还是技术第一。因而,总觉得本厂设备落后,工人技术水平低,染料坯布不够理想,要显著提高质量很困难。这次,我们通过这一场紧张的战斗深深感到突出政治,把政治工作落实到每一项具体技术工作中去的重要。”
最近一个多月来,这个厂把大红平绒提高质量这个突出的经验,运用到毛巾、灯芯绒等产品的生产中,也显著地提高了这些产品的质量。厂里十四个其他染色品种的色差大的问题基本上解决了。前几天,北京纺织工业公司在这个厂召开了现场会议,组织全市纺织印染工厂学习这一经验。


第2版()
专栏:

办学形式灵活多样
东兰县民族教育事业气象一新
全县小学由一百零九所发展到八百多所。学生由四千一百多人增加到二万三千多人。中等学校由一所发展到十所
据新华社南宁四日电 位于大石山区的广西东兰县从本地特点出发,采取小型分散、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民族教育事业得到了新的发展。全县百分之八十五的学龄儿童入学了。
东兰县是个以僮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县,是右江老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当年红军北上长征后,经济、文化遭到反动政府的严重破坏。据统计,一九四九年全县只有一百零九所小学,四千一百多学生。但现在全县的小学已达八百一十一所,小学生二万三千四百多人。中等学校也由一所发展到十所。
东兰县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是因为采取小型分散、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适应了山多交通不便,人口居住分散和学龄儿童要参加辅助劳动的特点。除了在县城和圩镇举办班级数较多的全日制完全小学或初级小学外,还在全县各角落普遍设立一个学校只有一两个班的耕读小学,甚至在人烟稀少的大山里,也办起了由教师定期轮流到几个村子去给学生上课的巡回小学。如同拉公社包括十八个自然屯,过去只有三所小学,现在每个屯都有了学校,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就由百分之五十三提高到百分之九十八。
东兰县在办学过程中注意发动群众诉阶级压迫和没有文化的苦。三弄公社党支部书记蓝有千过去曾跑到几十里外的双苏去读书,刚读了两个月地主发现他是瑶人,把他赶出了学校。这个公社弄刚生产队的蓝卜三解放前曾发动群众办过一所学校,地主不准办,他就把学校偷偷地搬到山洞去,地主发现后就派狗腿子用铁链把他锁起来。这些事例大大激发了群众自力更生的办学热情,他们主动帮助学校解决困难。
这个县的小学教师大部分出身于贫农下中农家庭,百分之九十二都是本县人。他们的阶级责任感很强,能吃苦耐劳。金谷区的几位教师常年在半里平地也难找到的大山区中巡回教学。上圩公社坡高小学教师吴泽洪(僮族,共产党员)长期坚持在高山上办学,从一九五四年以来就组织学生开展勤工俭学,解决了学生的学杂书簿等费用。现在学校已盖起了新瓦房,但吴泽洪仍然住在茅屋里,用一盏以墨水瓶制成的小油灯备课和批改作业。群众称赞他是瑶家的贴心人,毛主席教导出来的好教师。
东兰县设立了一所中等师范学校培养师资,并举办函授教育来提高在职教师的水平。这些措施也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2版()
专栏:

台江县耕读小学大发展
苗族多数女孩上了学
据新华社贵阳三日电 解放前妇女很少有人读书的贵州省苗族聚居县台江县,现在绝大部分女孩已经入了小学。目前全县适龄女孩的入学率,已经达到百分之八十七点二。
台江县位于苗岭山脉北段,解放前经济文化极为落后,很少有人能上学读书。特别是苗家妇女,身受封建束缚和民族歧视双重压迫,读书的就更少了。那时候,全县三万多名苗族妇女中,只有六十人读过书。解放后,虽然这里兴办了许多学校,但是苗族女孩的入学率仍然不高。
从一九六四年下半年开始,这个县举办了大批灵活多样的耕读小学,苗族女孩不能上学的情况因此开始改变了。到目前为止,这个县共举办耕读小学二百六十一所,半农半读中等学校三所。入耕读小学的苗族女孩共有二千九百多人。
这种新型学校小型分散,可以因人制宜地安排教学时间。入学的苗族女孩可以一面读书,一面从事家务劳动。以“妇女无人不绣花”著称的施洞区各人民公社和生产队,在办学时除了注意给女孩留出充裕的时间学习绣花外,还允许她们带针线到学校在课余刺绣,有的学校还为女学生专门开设了以教图案花纹为主的美术课,或者选择擅长刺绣的本民族女青年担任教师,辅导她们学绣。有些地区的苗家女孩子不习惯男女合校,办学单位专门开设了女生班,以适应她们的习惯。
耕读小学的教学内容注意做到结合实际,设有写字、应用文、珠算等课。有时还讲当地地名和农活名,使学生学得快,记得牢,学了能用。
现在,这个县举办的各种类型的耕读小学,已经博得了苗族人民的信任和支持。麻栗公社苗族贫农妇女欧当容丈夫病逝后遗下二女一男,家庭生活比较困难,家务活全靠两个女儿做,无法上全日制小学念书。办起耕读小学以后,她的两个女儿得到了入学读书的机会,孩子学习得很勤奋,到现在已能记认工分。欧当容十分高兴,天天督促孩子早起床,早做完家务活,早到校学习,还主动到学校去为学生们讲家史、村史,教育学生们热爱新社会、热爱学校,好好学习。许多家长都和学校密切配合,妥善安排子女学习和劳动的时间。巫脚公社巫脚南大队贫农社员张正明在出工早的季节里,天天用粉笔在门板上为子女安排活路,让他们放学后能够按部就班地干活,使大人出工省心,孩子读书安心。
(附图片)
贵州台江县台浓公社下桃赖生产大队翁生生产队苗族回乡女知识青年欧正芝,担任了生产队耕读小学教师,教学认真负责。这是欧正芝给学生们讲故事
新华社记者 田建之摄


返回顶部